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疫情,時至今日,我們仍舊還受著新冠疫情的的影響,受疫情的影響,少部分居心叵測的人也在發著國難財,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審理了一起通過在網上散布新冠疫苗虛假消息從而騙取錢財的案件的案件。
在這種極其嚴峻的時期,還有人在通過這樣的手段來為國家和社會製造不安。匪夷所思的是,很多人都信以為真,謠言的心理機制背後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謠言?
說起謠言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指沒有事實存在而捏造的話。而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謠言,大部分都是有關於負面事件的虛假信息。
進化心理學認為自古以來人們總是更看重負面事件的意義,舉個例子來說,就是人們會願意去討論怎麼去避免一隻老虎的傷害,而不是去討論怎麼樣去捉上一隻更好看的蝴蝶。
因為人天生就有逃避危險趨避危險的本能,馬斯洛需要層次裡面最低級的需求是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
從某個方面來說,謠言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人們對安全的需求。
心理學家眼中的謠言具有4個特徵:第1個特徵是信息聲明,它可能是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都會涉及到的話題,同時這些話題的出現是有客觀依據的。
第2個特徵是謠言具有流通性,也就是說它可以被人們所傳播。
第3個特徵是難辨真偽,往往謠言都是人們未經證實的,也是很難證實的信息。
第4個條件是工具相關性,也就是說它是以服務於某種目的而存在的,在某種程度上也解答了你的一些疑惑。
因為謠言所具有的這些特徵,讓它總是容易被傳播,並且容易讓人信以為真。
為什麼有人會造謠?
前面說到的謠言具有的四核特徵裡面,有一個是工具相關性。這個特徵很好的詮釋了為什麼有一部分人總是在造謠。
首先第1個原因是因為謠言可以讓他們獲利,就像這個新冠疫苗的謠言,這個團體通過對新冠疫苗謠言的傳播,能夠讓別人信以為真,從而騙取別人的錢財。
那麼從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心理學三角模式來看,此時的他們對於被騙取錢財的受害者來說就是迫害者。
同時他們對於相信他們謠言的人來說也是拯救者,因為大部分謠言會為人們解答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的疑惑,就像新冠疫苗的謠言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但是於他們自己的生活來說他們是生活的受害者,因為生活不如意,導致他們產生的焦慮不安的心情,這些負面情緒在自己欲望的加持下讓他們走上了不正規的獲利途徑。
其次,第二個原因造謠者散播謠言,他只是為了尋求關注,在這些不確定的事件和環境面前,他能夠給別人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
別人的信以為真也就是滿對自己被尊重和被認可的需求的滿足。此時的造謠者獲利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些精神需求。
最後一個造謠的原因可能是個體自身存在某些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這類人群喜歡通過對社會和他人做出一系列傷害行為來喚醒自身的興奮和滿足
為什麼有人會信謠?
因為我們天生就有一種對環境安全感的渴求和希望,對於環境的掌控感也可以滿足我們的安全感。
如果我們總是處於一種不安全或者自己難以掌控的情境下,那我們很容易對生活中一些真假難辨的事情持有認可態度。
因為這些謠言往往在我們最迫切的時候告訴了我們最想要的答案,然後我們就沉浸在自己營造了一種虛假的對環境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之中。
很大程度上來說是由於我們心理防禦機制的作用。
它是指我們在生活中遭遇一些負性生活事件時,心理的保護機制就像生理上的免疫系統一樣在保護著我們。從而減緩我們在現實世界所體驗到的一系列不安和焦慮面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去相信一些負面的事情,我們總是對充滿希望的「謠言」抱以認可態度,這種心理防禦機制讓我們易產生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所以很多人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也願意相信新冠疫苗真的存在。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信謠者的認知比較片面化,或者是處於不成熟階段,諸如很多學校的謠言就極易被人散布。
總而言之,謠言的存在和散播都抓住了人的某些心理特點和人性的弱點。謠言止於智者,不要做被謠言牽著鼻子走的愚者。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