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網絡熱傳輝瑞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遠遠達不到95%,而是僅有29%。儘管這幾天已經有一些自媒體帳號進行了闢謠,但謠言已經成勢;另有一些所謂「闢謠者」(比如公眾號「知識分子」),則以另外一種姿態攪渾水、企圖妖魔化這種可以給全球(包括中國)帶來福祉的新型疫苗。
於是和以往很多網絡謠言一樣,「輝瑞疫苗有效率不到三成」就成了一個可疑事實,輝瑞疫苗的效果就成了一個爭議性話題。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8日,英國考文垂,英國一位90歲女性瑪格麗特·基南進行疫苗接種後,醫護人員為其鼓掌歡呼。據報導,瑪格麗特·基南(Margaret Keenan)習慣早起。當地時間8日早上6時31分許,她在當地醫院接種了該款疫苗並接受採訪。圖片:CFP
這則謠言引用的是國外某人撰寫的文章,此人名叫彼得·多西(Peter Doshi),號稱是《英國醫學雜誌》「副主編」,還是馬裡蘭大學的「副教授」。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這兩個名頭都不是真實的。多西確實在《英國醫學雜誌》任職,但不是副主編(associate chief editor),而是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他也不是馬裡蘭大學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而是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主編和副編輯之間,副教授和助理教授之間差別有多大,只要願意弄明白都不難,無需多言。
從多西的學歷來看,他的專業主要是在人類學、歷史學等社會學科方面。按照國內的分類,多西算是個文科生,他最出名的觀點和言論卻不在這些範圍,而是在疫苗和傳染病領域,而且這些言論都有一個共同特徵:不靠譜。
這次造謠輝瑞疫苗有效性就是其言論的一個典型。所謂29%的算法,是把所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但沒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病例全部算成確診病例。難道英國和美國藥監局的專家,還有醫學期刊的審稿人編輯都是錯的?顯然不是。多西的這個「質疑」只是暴露了他對臨床和流行病學完全外行。
從臨床試驗角度來說,無論是政府還是藥企,都不大可能出現故意排除確診病人的情況。因為不管哪一方,都希望儘快收集到更多的確診病人,這樣才能更早達到FDA規定的病例數,也就能儘快通過審批上市。否則納入病人越多,確診病人越少,臨床試驗拖的時間越長,花的錢更多,疫情控制越晚,死人越多,最終疫苗出來後用處也就越小。所以從藥廠和政府角度來說,都更不願意排除疑似病人。既然被排除,一般都有充分的理由。
新冠疫情期間,流感、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也都沒有絕跡,此外還有很多表現和上呼吸道感染類似,但和病毒、細菌感染無關的症狀,比如各種過敏,以及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咳嗽、咽痛等等。這些「疑似病例」如果不排除,才是對疫苗有效性統計的不負責。
除了對新冠疫苗的質疑,多西之前還對很多疫苗和傳染病常識提出挑戰。比如他對流感疫苗的質疑就經常被反疫苗組織引用——不是因為他在流感疫苗方面做了多少研究和調查工作,而只是因為他的觀點聳人聽聞。當前的流感疫苗固然不夠完美,真正的疫苗專家會致力於發明更有效的疫苗,以及改善接種的策略,提高接種率。即便不完美,也有大量的證據支持當前的疫苗有很大的益處,可以避免部分人感染,感染的人也可以減輕症狀。但多西的觀點是流感疫苗就是浪費,應該直接廢除。
多西還不認可HIV和愛滋病之間的關係,認為那都是愛滋病藥廠製造的謊言。
這樣一個並無任何相關學術背景,一貫針對疫苗和傳染病胡說的偽專家,是如何被國內網絡相中並幫助他傳播謠言的?這無疑值得我們警惕和深思;更值得深思的則是,疫情期間國內某些如同多西一樣打著「專家」旗號的渾水摸魚者,也被媒體甚至政府部門追捧,藉此混淆視聽、製造恐慌甚至謀財害命,為科學抗疫添亂,卻不被追究反而名利雙收。
(本文作者為醫學博士、科普作家。文章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