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袁源 國際金融報
多年前,美國電影《傳染病》中講述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場惡性傳染病出現第29天,醫療人員研製出疫苗,到第133天,生產出第一批疫苗。隨後,需要一年的時間來製造和分發疫苗。而這一年內,誰先接種、誰後接種,成了一個難解之題,最終以搖號解決。
如今,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過去多日,全球科學家們以狂熱的速度開發抗冠狀病毒的疫苗,並發布一期、二期臨床試驗的大量數據。
全球有150多種疫苗正在研發中,世衛組織料新冠病毒疫苗明年上半年推出。
電影中的場景開始映照現實。
明年上半年可推出疫苗
當地時間7月22日,世衛組織緊急計劃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究取得良好進展,有數種疫苗正進行第三階段測試,就安全性或產生免疫反應的能力而言,目前沒有一種疫苗試驗失敗,預料明年上半年可以推出應用。
目前,已經有多家組織和機構在疫苗研發方面實現突破。
7月20日,中國、英國兩支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團隊分別表示,他們的試驗出現積極進展,給疫苗早日問世帶來了一些希望。
7月20日晚,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報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Ⅱ期臨床試驗結果,成為全球首個正式發表的新冠疫苗Ⅱ期臨床試驗數據。試驗結果表明,單次接種疫苗28天後,99.5%的受試者產生了特異性抗體,95.3%受試者產生了中和抗體,89%的受試者產生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反應。根據我國《疫苗管理法》,該疫苗已滿足應急使用的技術要求。
同日,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和牛津疫苗小組(Oxford Vaccine Group)科學家團隊在《柳葉刀》上發表的臨床I/II期試驗結果表明,牛津大學的疫苗沒有早期的安全隱患,在免疫系統的兩個部分均引起了免疫反應。疫苗在接種後14天內引起T細胞反應(可攻擊感染SARS-CoV-2病毒細胞的白細胞),並在28天內引起抗體反應,抗體能夠中和病毒,使病毒在最初的感染階段不能感染細胞。
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Pfizer)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於7月22日證實,美國政府將向兩家公司支付19.5億美元用於購買1億劑尚未完成研發的新冠疫苗,供5000萬人接種。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表示,如果疫苗能被FDA證明安全有效,根據協議,美國會再次購買5億劑疫苗。關於這種新冠疫苗的產能,輝瑞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預期,2020年底前可在全球生產至多1億劑,2021年全球潛在產能超過13億劑。
此項採購計劃是美國總統川普疫苗計劃「迅速消除行動」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通過多種新冠疫苗的開發,於2021年1月之前獲得3億劑安全有效的疫苗。
除了輝瑞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美國莫德納公司、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美國諾瓦瓦克斯公司已就疫苗研發與美國政府籤署協議,接受資助。
美國衛生官員此前曾警告說,迅速推出疫苗的最大挑戰之一將是如何獲得生產足夠劑量所需的物資,如注射器和運輸介質等。但是,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秘書亞歷克斯·阿扎爾(Alex Azar)周三晚些時候在CNBC「Squawk Box」節目上說,美國政府加強了供應鏈,這使得疫苗研發公司至少可以生產足夠的初始劑量。
按照輝瑞公司的報價,新疫苗的價格可能在20美元到40美元之間。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還表示願意與中國合作引入新冠疫苗。
時隔3個月後,川普於當地時間7月21日重啟了白宮疫情簡報會。在被問及政府是否會與中國合作,為美國民眾研製疫苗時,川普說,「我們願意與任何能帶給我們好結果的人合作。」
川普還表示,「我認為我們將取得一些非常好的結果,我們已經在進行測試,原本沒有人認為辦得到。我認為,大家將在未來較短的一段時間內看到一些進展,與療法和疫苗有關的不錯進展。」
疫苗產出時間表備受質疑
對於疫苗分配問題,世衛組織的瑞安在7月22日表示,世衛組織會努力擴大獲得潛在疫苗的途徑,以協助增加產能。他稱,疫苗是全球利益,世衛正致力於確保疫苗公平分配。
不過,CNN報導稱,在美國,即使疫苗獲得批准,在分配方面也存在很大難題。
上個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打電話給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尋求幫助,他希望知道,國家醫學科學院是否有興趣制定一部指南,來指導疫苗的分配問題。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維克託·德佐(Victor Dzau)告訴柯林斯,科學院有能力完成這項任務,他表示,指南將是透明的。
CNN報導稱,川普政府的目標是,一旦準備就緒,迅速向數百萬美國人推出疫苗。這意味著要應對棘手的挑戰,例如確定誰先進行疫苗接種,如何確保數百萬個容器和注射器的安全,以及如何說服美國人接種疫苗。
目前美國政府正在採取行動,讓高級衛生官員和行業專家來領導疫苗計劃。
疫苗獲得批准後,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能夠立即獲得疫苗。專家們需要考慮弱勢群體,例如需要輔助生活設施或監獄中的群體,在近郊工作的人(如肉類包裝廠)等。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希望在8月或9月公開其指南。
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疫苗諮詢專家小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ACIP)也提出了一系列準則。上個月,ACIP在一個鮮為人知的會議上,討論誰才是最重要的工作者,教師是否應列入優先清單,孕婦該如何接種疫苗,以及種族和族裔問題是否應作為優先考慮因素。
疫苗專家已經在指責川普政府向美國民眾兜售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時間表」。
醫藥巨頭默克製藥公司執行長肯·弗雷澤(Ken Frazier)在一份聲明中說:「我認為告訴公眾年底就會有疫苗,是不負責任的。我們沒有在大流行期間迅速引入疫苗的歷史。」
CNN稱,散布錯誤的希望只可能進一步挫傷公眾信任。
即便疫苗順利生產,仍然需要花費6個月至一年的時間為足夠的人群接種疫苗,才能夠減緩病毒擴散。
提供疫苗是一回事,說服民眾接種疫苗又是另一回事。
在美國,政府官員公開表示,要對疫苗進行徹底測試以證明其安全有效。儘管如此,CNN在5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說他們不會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即使這種疫苗價格低廉且廣泛可用。
一些美國人對各種疫苗都持懷疑態度。另一些人則對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保持警惕,特別是因為它是基於加速的時間表上生產的。在他們看來,疫苗工作還充滿了政治色彩,甚至有人評論稱,「我不相信川普所說的話」。
記者 袁源
原標題:《誰能在明年打上第一針新冠疫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