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災難下的呼籲:請別再傳播謠言,僅騰訊就闢謠超100條

2021-02-22 廣汽本田南陽華發店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shoujirym8754)

疫情之下,謠言有無數篇10W+,

疫情之下,粥左羅帶你看看《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

01 謠言就像所有的新鮮產品一樣,必須立即消費,否則的話,產品就不那麼值得消費,迅速傳播謠言,就是要保持謠言的「價值」。

這還不夠,不少人直接戴上口罩出門,徹夜排隊搶雙黃連。自己闢謠說,目前只是初步發現,對病人如何有效還要做大量的實驗,而且抑制並不等於預防和治療,按世界衛生組織,目前為止,還沒有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1963年11月22日12時30分,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城遇刺。1點鐘時,他不治身亡。在這個時刻,68%的美國人已經得到了這一消息,到下午2點鐘時,獲悉這一消息的美國人已經達到92%。也就是說,在兩個小時都不到的時間內,幾乎整個國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02 謠言是集體的作品,由每個人的參與而成,所有參與者又劃分為不同角色,大家各司其職。——「輿論引導者」做出判斷然後打開群體傳播的大門;——「推進者」並不一定相信謠言但傳播謠言對其有利;

1月28日,有一條謠言是:北京超市、菜市場要關門一周。

28日當天以及前面幾天,不少居民湧入超市搶購生鮮果蔬、米麵糧油、方便麵和消毒液等生活用品,部分超市貨架被搶空。

31日,我戴著口罩去小區附近的超市買菜,有個人說他家已經囤積了兩個月的吃的,不過他是信了另一條謠言:過幾天返京高峰,大家會來超市瘋搶,到時候肯定啥也沒了。

可悲的是,我說的這個人正是超市賣菜的員工。記住這一點,後面有用。

信息流傳是因為它有「價值」,因為它一言千金。在小區生活中,很多謠言都是從流傳的機密以及多多少少是「故意洩漏的秘密」中誕生的。

一個大媽知道後,必然要先當成秘密,因為大家都知道就不好了,她可能首先告訴她的同一個家庭的親人,然後告訴自己相處得好的鄰居,類似於悄悄話那種,謠言特別擅長在私房話中傳播,這樣更顯真實。

可以說,某一部分大媽成了挑唆者。他們會去超市打探,結果呢,超市賣菜的員工因為每天賣出大量的菜,每天看著大家搶,因為會給出大概「確實不容樂觀」的解釋,這就是代言人

一旦有人反覆購買大量的東西往家裡屯,就被超市的其他人和小區的其他人看到,於是大家都成了輿論引導者普及者

而做超市生意的、各種賣貨的,就會變成推進者,他們未必相信,但謠言對他們有利。

謠言的傳播模型,

太完美了,

它全部符合人性,

它是集體的作品,

每個人參與者都是最好的演員。

03 許多謠言之所以甚囂塵上,並不是因為傳播者對謠言堅信不疑,而是由於謠言內容很有趣,是令人好奇和驚訝的事情,傳播它的人確信,在他向朋友圈子宣布這個新聞時,能製造很好的效果。
很多謠言的傳播也是一種社交行為,大家覺得喜聞樂見。

千萬不要因為一個謠言喜聞樂見就傳播它,尤其在明知它很有可能是謠言的情況下,因為傳著傳著,謠言就變成真的了,你是傳著玩,但明辨能力差的普通大眾會真的相信。因此,呼籲越是知識文化水平高的人,越應該注意這一點,這時候要承擔起你的責任,而不是因為好玩就轉發。
04 謠言一定是一個我們願意相信的信息。假如一個信息不能滿足我們任何一個欲望,不能解答我們潛在擔憂,不能為任何心裡衝突提供一種發洩方法,那麼不管我們怎樣竭盡全力去傳播,也不管這個信息的來源具有多麼大的魅力,謠言也無法存在。

我們渴望什麼,謠言製造者就會生產什麼謠言。

數億驚慌失措的人都在渴望出現「神藥」,尤其是大家都能輕易買到的「神藥」,於是這樣的謠言闢謠都快闢不過來了:

05 大眾傳播媒介與謠言。大眾傳播媒介儘管沒有製造謠言,但有時成為謠言強有力的中轉站。於是新浪微博,朋友圈,微信群,抖音,今日頭條,成了謠言強有力的中轉站,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放大謠言的傳播。謠言在流傳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具有說服力,開始傳播謠言時,可能只是出於好玩,可是後來就越傳越真了。每個謠言都有它自己所涉及的群體,謠言之存在,首先是因為它涉及一條新聞,這條新聞關係到一個群體:其結果並非局限於某個人,而是整個圈子裡的人共享。06 謠言總是被認為是從他人那兒得來的,是「有人說」,從而消除了人們的犯罪感。謠言是一封匿名信,人皆可寫而不必受到任何懲罰。公眾自發地重複著大眾傳播媒介所傳送著那些被冠以新聞的信息,無惡意的發表未經證實的信息。上面我們羅列了那麼多謠言,參與傳播者有多少?有多少受到了懲罰?大家無非是把自己也當成受害者而已,因為他有上線,他是從別人那裡複製來的,所以最多刪掉朋友圈刪掉微博,並沒有任何反思。
07 謠言之後的情形很少有人感興趣,雨過天晴,一切都被遺忘,什麼都沒有發生過。於是謠言永遠會捲土重來。你有沒有發現,上面有一條謠言,生命裡特別頑強,總是能捲土重來。
謠言的力量之一是它的不斷重複,說法不斷變化,添油加醋,去粗取精,越傳越像回事。闢謠要想有效果,也得翻來覆去地說。遺憾的是,闢謠內容不受歡迎,沒有人願意反覆說。於是謠言總會捲土重來。08 專家是謠言的一個古老的來源,他們以行家自居,自認掌握著破譯一般凡夫俗子難以辨認的符號鑰匙。專家善於做出判斷並掌握徵兆,傳播預言,並擁有一間回音室:即那些信奉其為專家的人和以報導其言論為己任的媒體。
謠言不全來自民間,不全靠私房話以秘密的形式傳播,它還經常從專家那裡來,通過專家傳播。此時,某些專家在謠言傳播的分工中可謂身兼多職,它們甚至可能同時扮演挑唆者、代言人、輿論引導者和普及者。

即謠言傳播對其有利。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

那便是一場災難,

因為專家往往掌握髮聲渠道。

而且人們願意相信,

因為他們眼裡,專家即權威。

權威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即使是獨立思考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事情來。

不過如今跟「專家」起同樣作用的是各種機構媒體自媒體人他們受眾巨大,掌握髮聲渠道,如果不加證實,為了流量,為了利益,他們也會成為身兼多職的謠言傳播者。作為一個自媒體人,我每天寫文章誠惶誠恐,尤其是最近。前天我寫北京的實地探訪記錄,那篇寫得並不困難,但寫得很慢,因為得很小心,不是說怕文章有啥風險,而是寫疫情相關的文章裡謠言太多,不實信息太多,總是擔心自己一不小心也不實了,所以就特別慢,比如春運數字那,我真怕搞錯一個數字,所以搜好多個新聞互相印證,比如口罩是不是真買不到?我去一家711等超市不行,得跑好多家,光去711等超市也不行,還得去多家藥店等,蔬菜供應這些也。那天我戴著口罩在外面調查探訪8個小時,只為求真求實,儘管比較耗時間。但我對得起「作者」這兩個字。如果大眾缺乏信息驗證的能力,那麼坐擁幾十萬上百萬用戶的自媒體不應該沒有這種能力,不要為了流量瞎寫,因為你的力量太大了,更重要的,你的用戶常常選擇無條件相信你。所以,做個真正的「作者」,別做「專家」,更不做「傳播專家」。09 謠言是一種通過中間人所犯下的罪行,一種完美的罪行,因為它沒有任何痕跡,不用任何武器,有時,謠言確實能殺人。10 截止1月31日24時,騰訊的「較真查證平臺」是目前比較權威的闢謠平臺,從1月21日至今,拋去那些「尚無定論」、「有失實」、「分情況」、「存在爭議」,騰訊闢謠平臺已闢「謠言」和「偽科學」共計103條。我們得到的真相越多,戰勝疫情的速度越快。反之,謠言越是滿天飛,控制局勢的難度也就增至數倍。嚴重呼籲,請別再傳播謠言。闢謠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中國最聰明的頭腦之一,疫情災難下,請讓聰明的大腦用在戰勝病毒上,而不是用在戰勝謠言上,別再浪費智力資源了。Reference:《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作者法國作家讓-諾埃爾·卡普費雷,鄭若麟譯。本文來源:公眾號@粥左羅的好奇心。粥左羅,90後,畢業5年持續進化,從服務員到創業者,《學會寫作》作者,學員超過10萬人的寫作課講師,8000人成長社群發起人,堅信成長即財富,堅信優質內容能給你向上生長的力量。文章不多,但每一篇都值得你看。


相關焦點

  • 擊破100個疫情謠言! | 戰「疫」關鍵詞24期——闢謠特輯
    中國網(議庫)《戰「疫」關鍵詞》欄目在已經發布的20多期裡,緊盯正能量,及時匯聚當日新消息,期間已經遇到多個「闢謠」的關鍵詞熱度不低,足以「登榜」。索性集中編輯了抗疫期間各種網絡平臺上流傳的涉及方方面面的100個謠言,希望和大家一起提高對謠言的「免疫」力。
  • 2017年一直在傳的24條謠言,別再被騙啦!
    5、謠言:近期有外地交警到X地查酒駕,此次行動將持續60天,共計1200個酒駕任務。闢謠:經查證,該謠言曾多次更改時間、地點等信息後在全國多地傳播,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表示,全國交警每天都在查酒駕,並無時間表,請廣大駕駛員遵紀守法,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 【闢謠】朋友圈裡的十大謠言,嘉定的朋友們請不要再傳播啦!
    最近,一些新老謠言又開始傳播起來,今天,小編整理出九月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
  • 闢謠|這些疫情的消息,別信!
    河北本輪疫情突如其來一些謠言與虛假信息也趁虛而入闢謠帖來了↓↓謠言1:歐美神父在藁城傳教謠言2:河北衡水市冀州區出現1例核酸檢測陽性患者1月9日,一條「冀州區出現1例核酸檢測陽性患者」的信息在多個微信群傳播。●官方闢謠●
  • 這30條黑龍江疫情謠言,你我可能都碰到過
    ,抓取了1月22日-2月10日中央及黑龍江省媒體31條闢謠報導,進行研究分析,目的是觀察謠言的產生路徑及闢謠方法,為今後相關部門在重大公共事件發生時有針對性地治理謠言提供可行性建議。2月9日,大慶的一則謠言是藥店老闆謊稱景程小區有確診病例,如果大家到他那裡買藥,超過100元,可以送藥上門。這說明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社會個體最關注與自身健康相關的信息,如果缺少有效信息,就會喪失安全感,引發恐慌和焦慮,為謠言滋生提供最直接的社會心理動因。
  • 這些害人的疫情謠言請看清
    近期,各類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網傳」、「聽說」類消息不斷刺激著民眾恐慌情緒。近期涿州網友開始流傳各類消息,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梳理一下目前廣泛傳播的「疫情謠言」,大家廣而告之,謹防上當,科學應對疫情。
  • 消防員在捨命救援,有些微博微信帳號卻在傳播謠言!還有網友竟然謊稱父親在爆炸中身亡,騙了近4000人捐助……
    然而,比救援來得還要快的,是屢禁不止的謠言。這些謠言一遍遍地傳播,即便無意,也是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本文整理了天津爆炸至今廣為流傳的13條謠言,如果謠言不能止於智者,希望至少能止於真相。1:如果我半小時沒出來,告訴我媽我愛她
  • 新冠疫情下,輿情傳播11條黃金定律
    當下值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之際,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地球面臨的最大災難,讓我們親眼目睹了疫情帶給人類的巨大傷害,也切身經歷了輿論掀起的驚濤駭浪,以及輿情癲狂而新奇的表演。病毒在人際間的瘋狂傳播與輿情在網絡中的翻滾,二者相互交織在一起,並發了信息疫情和政治病毒,讓人們陷入了巨大的迷茫和焦慮。
  • 文章頻道 - 造謠容易闢謠難,疫情之下每天都在上演「狼來了」
    災難面前,很難談理智。人們將病毒的恐慌,轉移到對好消息的依賴之上,白醋、酒精、艾灸等都成為搜索榜上的高頻詞彙。 1月26日,一張截圖在各個微信群中流傳,稱當晚9:30,央視新聞頻道白巖松將會在《新聞1+1》中對話鍾南山院士,「請家長朋友們屆時觀看」。
  • 闢謠 這些是近期最大的謠言,別信!
    此外,針對上述多個其他汛情類謠言,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及警方的公開闢謠,警方也將相關造謠者抓獲並拘留。因為那是新騙局,對方故意給你轉帳,然後稱轉錯了,讓你接收後再退回去給他。但是,你一旦接收了,你的手機就會中木馬病毒,你再轉回去給他,密碼就洩露了。」真相微信團隊官方闢謠:轉帳收款或搶紅包會中「木馬」純屬謠言。
  • 「90後」網絡闢謠小分隊:粉碎謠言、消弭恐慌
    網絡闢謠小分隊A2N的志願者、程式設計師李大貓正在搭建網站。受訪者供圖第一篇闢謠文檔閱讀量超百萬和楊慧傑一樣,休假回到老家的樂子也被各種謠言亂象吵得不得安寧。1月22日上午,她問楊慧傑,「你有看到什麼闢謠的公眾號嗎?謠言滿天飛,真的受不了。」楊慧傑回復,「沒有。」樂子說,「我們開一個吧,我來開。」楊慧傑答,「好,求拉。」
  • 北京闢謠平臺一網打盡疫情謠言:目前粉碎114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抗擊疫情,需要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做好防護,並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同時,還要明辨是非,識別謠言,不信之,不傳之。為此,北京闢謠平臺持續將疫情謠言一網打盡,逐一粉碎。謠言一百零五:離開成都再回來需要隔離14天 真相: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回應稱,該信息系謠言。目前已對成都全市高速公路、國省幹線逐一進行排查,發現均未設置此類提示牌。請廣大市民不信謠、不傳謠,了解疫情信息,認準官方發布。
  • 【闢謠】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
    【闢謠】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相較於傳統的傳播方式, 網絡謠言具有更強的傳播性、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更大範圍的社會危害性。該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完善立法,合理界定網絡謠言法律規制的邊界
  • 新謠言:武漢疫情死亡2萬人|每次災難,都有造謠者狂歡
    每次災難,都有造謠者狂歡。像2003年的非典,就有人造謠說:「非典非典,非點不可,點了鞭炮才能祛除病毒」。這次新冠狀肺炎疫情一出來,這段17年前的謠言就又活過來了,說這話的還是我的同行,自媒體人。他發了篇文章叫《面對不明病毒,重提解禁菸花爆竹!》
  • 疫情期間的融媒體傳播特點分析
    如何生產出形態創新、內容專業、傳播高效的融媒體產品,成為戰「疫」報導的關鍵。疫情期間融媒體傳播呈現出的特徵,為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媒體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的策略提供了思考與啟發。1.慢直播呈現事實全景 扮演「解壓利器」疫情初期,相關新聞主要集中在最新進展、數據通報上,以滿足公眾對權威信息的需要。這一階段,大眾處於信息饑渴的狀態。
  • 天津爆炸事件中的十大謠言
    天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牽動萬千網友,和每次重大災難一樣,各種謠言滿天飛。我們選取了傳播最廣泛的十大謠言,列出真相,為您一一鑑別。
  • 網絡謠言粉碎機丨石家莊闢謠「歐美神父在藁城傳教」
    石家莊闢謠「歐美神父在藁城傳教」 1月9日,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第五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相關情況。
  • 【網絡闢謠】涉疫謠言,勿信!
    【網絡闢謠】涉疫謠言,勿信!但總有個別人故意捏造並傳播謠言造成了一定的社會恐慌下面這些謠言已闢謠,需警惕!>依法作出行政拘留處罰不信謠,不傳謠疫情防控期間需關注官方動態切勿輕信小道消息堅決杜絕不實信息肆意傳播來源:綜合央視新聞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網絡闢謠】涉疫謠言,勿信!
  • 北京闢謠平臺一網打盡疫情謠言:目前粉碎53個
    謠言四十六:用了7天的N95口罩用吹風機吹或酒精消毒可繼續用真相:N95口罩的使用,美國疾控中心發布了一個文件,指出在特殊情況下(比如口罩供應不足等),可以在嚴格規範下「延長使用期限」以及「有限重複使用」。「延長使用期限」是指一次佩戴不取下來,去接觸不同的病人,而「有限重複使用」是指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重複使用一定次數。
  • 疫情謠言滿天飛!偵查假新聞你需要這些
    這種種利用謠言手段獲利的現象其實都是商家利用民眾的無知,製造恐慌來產生「恐慌性需求」,也讓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成為新一代「帶貨王」。但如果你想把企業長期經營下去,「發國難財」絕對是最壞的選擇。藉此機會在民眾面前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把企業的品牌深入到廣大民眾的心中,才是最佳選擇。有了正面的品牌形象,此後再做點什麼事,才不愁沒有客戶。謠言、假新聞、偽造的可怕遠遠不止於此,讓我們一起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