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以「黑龍江謠言」為關鍵詞,抓取了1月22日-2月10日中央及黑龍江省媒體31條闢謠報導,進行研究分析,目的是觀察謠言的產生路徑及闢謠方法,為今後相關部門在重大公共事件發生時有針對性地治理謠言提供可行性建議。
1.謠言聚焦點
高頻詞雲圖顯示謠言指向核心是疫情發源地和感染者。從謠言原始文本中可以看到下列詞彙出現的頻率最高,它們依次是:武漢、醫院、冠狀病毒、新型、患者、確診、肺炎、回來(從武漢或湖北)、疫情。組合起來便是「疫情:(從)武漢回來(的)患者(在)醫院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如1月27日牡丹江市一則謠言「林口縣刁翎鎮有兩名武漢回鄉人員已有發熱症狀」。1月28日,另一則謠言是「寧安某超市導購員女兒從武漢放假回來,發熱傳染給導購員,現在已經封閉,疫情比想像中嚴重,疫情蔓延嚴重」。2月9日,大慶的一則謠言是藥店老闆謊稱景程小區有確診病例,如果大家到他那裡買藥,超過100元,可以送藥上門。這說明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社會個體最關注與自身健康相關的信息,如果缺少有效信息,就會喪失安全感,引發恐慌和焦慮,為謠言滋生提供最直接的社會心理動因。
2.謠言構成要素
謠言文本高頻詞詞性顯示謠言的基本構成是五大要素,即時間、地點、指向性對象、指向性對象變動情況和指向性對象變動程度。
造謠者一般通過捏造、編造、虛構上述5個構成要素來傳謠。或者將虛假信息憑空指向特定對象(常常變換地點和時間);或者指向特定對象的虛假的變動情況;或者以誇張性的謠言指向特定對象變動的嚴重程度;或者只為譁眾取寵,在社交媒體上博出位。這些謠言構成要素能夠中傷特定對象,達到擾亂與特定對象關聯度密切的民眾生活的目的。
如:1月31日,佳木斯市一則遙言原文「今日凌晨0時起佳木斯市各區縣所有紅綠燈一直亮紅燈,闖一次扣6分罰款200元,不讓私家車出行。」2月2日,雞西市另一則謠言原文「雞西封城:市公安局重要通知,縣各城區內,於今日凌晨24後所有路口紅綠燈,統一24小時改紅燈,除特別車輛外,私家車闖一次6分200元,禁止私家車輛出行,正常行駛,另行通知。(請大家踴躍轉發)」,兩則謠言核心內容如出一轍,只是變換了地點和時間,將虛假信息憑空指向了不同的特定對象。
再如:1月29日,綏化市一則謠言原文是「蘭西縣蘭河鄉擁軍村返鄉人員於某四肢無力,臉紅脖子粗,身體無勁兒,報告衛生機關不管。」經公安機關核實,實際情況是「王某反映的該屯村民於某確為武漢返鄉人員,衛健部門已經對其實行家中隔離觀察,每天三次對其進行體溫檢測,並沒有發生如王某所說的四肢無力,臉紅脖子粗,身體無勁兒等症狀。」 符合「編造謠言指向特定對象的不實的變動情況」這一特徵。
3.謠言滋生領域
謠言的指向性類型主要集中在疫情信息、公共服務、與疫情密切的機關單位三個領域。
數據顯示,除疫情信息外,公共服務、衛生機關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是滋生謠言的重地。病例、感染者、疫情數據、交通出行(車輛、交通設施、公交、高速公路、計程車、航班)、自來水等。如,2月5日,齊齊哈爾市一則出自「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的疫情發布數據截圖謠言,顯示黑龍江省包括各地市疫情數據(確診、治癒、死亡)全部翻倍。
此謠言將造謠對象指向了權威疫情信息發布機構。又如,哈爾濱市二則謠言原文分別是1月27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公交線路營運調整,部分線路停運」;1月30日「非常時期,自來水中在允許的範圍內加大了氯氣的注入。大家在用水時,特別是燒開水、煮飯用水要把水裝出來,最少靜置兩小時以上再用,這樣會更健康」,將造謠對象指向了公共服務領域。
4.謠言產生地域
全省哪個地區謠言最多?數據表明,其一、疫情越嚴重區域,謠言數量相對較多。可見,公眾對轄區疫情的關注度是誘發謠言的因素之一。哈爾濱病例最多,在採集的31條謠言中,哈爾濱有7條;牡丹江病例最早,謠言有6條;綏化是第一個死亡病例所在地,謠言有4條。這三個市、地在疫情早期謠言分別佔據謠言數據的前三位。
其二、謠言原始文本地區指向性也出現了沒有明顯規律可循的狀態,說明重大危機事件發生時任何地區都存在謠言滋生的風險。
5.謠言傳播渠道
數據來源顯示,謠言傳播的主要渠道是微信、網絡和小視頻。其中,微信佔比87.01%,是最主要的渠道。說明抗擊疫情期間,謠言主要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傳播。
6.謠言表現形式
以文字、圖片和視頻為主。文字類謠言最多,圖片和視頻類更具迷惑性。如:2月3日哈爾濱封閉小區假消息的的微信音頻有著高度的真實感。
1.確認謠言來源
數據顯示,31條謠言中有9條謠言沒有確認出謠言源頭,佔謠言總數的29%。可能是在戰役的千頭萬緒中,追查源頭確有難度。
2.闢謠與傳謠間隔時間
從數據上看,闢謠報導與謠言傳播呈交錯態勢,闢謠間隔天數最長9天,最短是當天,平均間隔天數2.74天。
3.闢謠主要機構
闢謠機構以公安機關、媒體、政務微信為主。
4.處理方式及結果
大部分已經處理,還有未公布處理結果的現象。
5.闢謠報導中最強對應性因素
闢謠詞雲圖顯示,謠言與信息緊密相連,謠言散布與信息發布形成張力。
1.政府管理層面
(1)對謠言要分類治理。對於引起群眾恐慌的謠言要及時回應,在時間上提高闢謠速度。謠言高度聚合在疫情上,結構化特徵十分明顯,疫情信息公布的地域接近性非常重要,要增強信息透明度。
(2)對謀取私利,編造謠言造成危害者,要堅決依法打擊。越是在重大公共危機發生時,越要重視謠言來源,確認謠言製造者,扼製造謠者和效仿者的僥倖心理。
(3)闢謠內容上要突出專業性、權威性。闢謠依據來源於戰「疫」所涉及的各個部門,相關部門要找準謠言滋生焦點,給出權威答案,消除不確定性。
2.主流媒體和政務新媒體方面
作為發布權威信息,甄別謠言的最主要渠道,主流媒體和政務新媒體要形成強大合力,本著時、度、效的報導原則,不斷提供權威信息並駁斥荒謬謠言。
3.社交平臺方面
社交媒體是謠言傳播的最大危害地,謠言治理的重點在移動端,社交平臺應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強化審核把關力度。
數據來源:人民網、光明網、看看新聞Knews、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生活報及微博、哈爾濱新聞網、牡丹江晨報、蘭西縣人民政府網、肇東信息網、龍警搜狐號、密山大眾服務搜狐號、雙鴨山公安澎湃號、中國長安網
數據採集時間段:2020年1月23-2月10日
(責編:鄒慧、李忠雙)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