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史海:晚清晉商沒落由戰敗賠款引發,富可敵國的晉商四大家族

2021-01-18 晉商印象

《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晉商票號的沒落源於清政府的軟弱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與英籤訂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方要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折合白銀要1000多萬兩。英國要求三年之內交清,單第一年就要幾百萬兩,然而戶部根本沒有這麼多錢,然而,富可敵國匯通天下的晉商可以一次性替清政府償還了1000多萬兩白銀的債務。可悲的是,《南京條約》只是中國近代黑暗歷史的開端,隨著西方列強的強取豪奪,清政府不停的籤訂賠款和半殖民地條約,富可敵國的晉商也被清政府無止境的索取所榨乾,隨後晉商票號逐步消失在歷史舞臺。今天小編主要介紹的是晚清末年替清政府償還債務的晚清晉商四大家族。

喬家大院航拍圖

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山西祁縣喬家

祁縣喬家,是晉商中靠勤勞誠信,白手起家的典型。喬家始祖喬貴發白手起家創立廣盛公,後改為復盛公。復盛公是當時包頭城開辦最早、實力最雄厚的商號,故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之說。此外,喬家涉足票號也,開設了大德通、大德恆票號。發展到清末,喬家在全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等字號200多處,有流動資金700多萬兩,加上土地、房產等不動產,總資產達千萬兩以上。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電影拍攝場地

喬家大院始建於1755年,是山西商人喬致庸家族的宅院,由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喬家花園「四堂一園」組成,總佔地面積2.56萬平方米,共有18個大院,41個小院,731間房屋。喬家大院布局工整,華貴威嚴,屋簷、門窗、欄杆、臺階等處處雕工精巧,極其講究細節,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民間有「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上百部影視劇在此拍攝,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數百萬人次。

有一絲江南水鄉韻味的常家大院

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山西榆次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晉商中以外貿稱著。據「山西外貿志」載:「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眾多的山西商號中,經營最長,歷史規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車輞常家。常氏一門,從乾隆時從事此項貿易開始,歷經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七朝,沿襲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圖十數個較大商號中,常氏一門獨佔其四,堪稱為清代山西的外貿世家。

當年的常家大院非常非常的大

建築是最客觀、最普遍、最直接的歷史存在,常家莊園不僅忠實地記錄了常家的風雨歷程,也傳遞著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悅心、可詠嘆」的精神追求。雖然現在常家莊園的面積不到當年的四分之一,仍可讓我們感受到常家昔日的雄風和不同凡響的儒雅。常家最大的特點不在於大,而在高雅的文化品位,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南北風格之大成,融院落園林於一體的特色。因而,無論規模,還是建築藝術,常家莊園都堪稱是中華民居之典範。步入常家莊園就像翻開一本無聲的史書,向人們訴說著常家往昔的榮衰。

太谷曹家大院的晉派和京派的對稱建築風格

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山西太谷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際聲勢顯赫的晉商巨富。最盛時在清道光、鹹豐時期,曹家的商號遍及半個中國,國外發展到莫斯科。經營項目有銀錢業、綢緞、布匹、呢絨、顏料、藥材、皮毛、雜貨、洋貨、釀酒、糧店等等,僱員達37000餘人,總資本達1000餘萬兩。

坐北朝南,方正格局的一個「壽」字是曹家莊園的特色

曹家大院又稱「三多堂」,位於山西省太谷縣城西南5公裡的北洸村,傍依108國道。曹家大院是晉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大院佔地10600平方米,有房屋277間,整體的布局呈「壽」字型。該宅院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南北通融,結構獨特,雄偉高大,堪稱「中華民宅之奇葩」。同時院內珍藏著許多文物,被闢為三多堂博物館。太谷三多堂博物館。2006年05月25日,曹家大院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納川門廳牌匾訴說著渠家的格局和富裕

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山西祁縣渠家

祁幫商人是我國清代商界一支勁旅,而渠氏是祁幫商人中資財最大的一戶,他們的茶莊「長裕川」聲名卓著,票號「三晉源」匯通天下。據《清稗類鈔》載,渠氏資產為三四百萬銀兩。最盛時為光緒年間,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紅達兩萬多兩白銀。

高牆青磚,晉商大院文化的典型代表

位於祁縣古城的渠家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在縣城內建有10多個院落,千餘間房屋,佔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整個渠家大院宏偉壯觀,高峻威嚴,氣象森嚴,獨具特色。現在祁縣老城的渠家大院被開闢為山西晉商文化博覽館,展示有晉商縱覽、著名商號、晉商鏢局、晉商茶莊、渠氏家族、晉商與晉劇、珠算文化、度量衡器等等共28個展室,陳展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全國首家全面展示晉商文化的博物館。比較集中地展現了晉商文化研究成果,全面地反映了晉商稱雄商界五百年的歷史過程,藝術地再現了晉商的活動的足跡,提示了晉商之所以成功的奧秘。走進渠家,恍如真實再現了當年晉商的繁榮勝景。

沒有國就沒有家

中國的歷史就像一面魔鏡,時刻提醒著中國人去審視自己的行為,每個國民都是社會的一部分,百年的近代屈辱黑暗史讓我們知道,任憑你有富可敵國的財富也抵擋不住國家和社會沒落帶來的災難,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家危難時刻很多愛國商人自己勤儉節約的錢都要無償捐給國家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國就沒有了家,中華民族是周而復始,經歷多場歷史苦難的民族,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就是因為中國文明中有很強的自愈性,每次經歷短暫的混亂都會持續長久的昌盛發榮,這也造就了中國古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高度文明的奇蹟。不論是每一個國民還是執政者都要重視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拜祖先和英雄的民族,別讓自己的一時貪婪讓自己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罪人!

相關焦點

  • 三晉風採: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富可敵國,磧口古鎮八大商號歷史輝煌
    九曲黃河第一古鎮磧口古鎮八大商號晚清晉商四大家族,祁縣喬家和渠家、太谷曹家、榆次常家被世人所知,但是在山西晉商歷史上有輝煌歷史的九曲黃河第一古鎮磧口古鎮也有八家有著輝煌歷史的商戶!昔日的磧口古鎮是商賈雲集,生意興隆。是一個人氣旺盛的地方。
  • 歷史上富可敵國的八大晉商為何瞬間集體覆滅?典型國人思想所致?
    晉商藉助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順理成章接下了一本萬利的香餑餑,很短的時間內一富甲天下。明、清之際,晉商的經營範圍重點在北方、內蒙、東北一帶,長期長途的物資活動,也拉動了關外經濟。由於受朝廷的委名,所以晉商的行商有了安全保障,所以晉商一度興盛。
  • 【晉商之聲】明朝晉商八大皇商與清朝晉商八大家
    這個數量甚至比當時國庫的存銀還要多,切實稱得上「富可敵國」牎在中國近代史上,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2 、貨通俄蒙領風騷 外貿世家是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晉商中以外貿稱著。據「山西外貿志」載:「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眾多的山西商號中,經營最長,歷史規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車輞常家。常氏一門從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七代,沿襲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圖十數個較大商號中,常氏一門獨佔其四,堪稱清代晉商中「外貿世家」。
  • 周末電影 從《白銀帝國》看晉商
    、張鐵林等主演,講述了清末民初富可敵國的山西票號天成元父子之間的傳承。而晉商正是在這一點上慧眼獨具,開創了銀錢異地匯兌的票號業。票者,憑證也,契約也。票號一出,大受商界歡迎,生意越做越火,越做越大。到後來,連官府上繳錢糧,調度軍餉,即省庫與國庫之間的官款調撥,也交山西票號來承運。票號也由金融匯兌擴展到收存房貸,與銀行無異。
  • 盤點晉商中的「七大世家」
    這個數量甚至比當時國庫的存銀還要多,切實稱得上「富可敵國」。在中國近代史上,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一)喬家:誠信為本 地理:祁縣祁縣喬家,是晉商中靠勤勞誠信,白手起家的典型。喬家始祖喬貴發白手起家創立廣盛公,後改為復盛公。復盛公是當時包頭城開辦最早、實力最雄厚的商號,故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之說。
  • 歷史上八大晉商為何集體覆滅?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明清晉商人利潤的封建化,主要表現在捐輸助餉、購置土地、高利貸資本等方面。山西晉商八大家指的是喬常曹侯渠亢範孔八大家。在清代,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在晉商這個顯赫群體中,晉商八大家赫赫有名。
  • 輝煌幾百年的晉商,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最後又為何沒落?
    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晉商,今天我們來講講關於晉商的故事。 晉商的發源,並非從明朝開始,而是到明朝的時候開始在中國的商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早在先秦時代,晉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運城、臨汾、晉城這一帶就有很多做生意的商人。
  • 馬市開放 晉商有戲!
    時大彬,號少山,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提梁紫砂茶壺,經歷代收藏大家收藏,其間經過幾次修復:清代時對壺身進行了加固,民國時又修復了壺蓋。修復後的茶壺,融合了多種非遺工藝,具有相當的文化和觀賞價值。時大彬製作的紫砂壺,存世很少。
  • 中國商幫沉浮錄——晉商
    三年期滿,從外地回到總部時,不能直接回家,必須先回票號;凡是在外地買的東西,即使是家裡用的,也要先寄到總部,總部驗過貨之後,才能給家裡,「以免生疑」。這是防止職工和家裡商量「小算盤」,損公肥私。所有的職工,一律不準給總公司寫信,如果是公事,必須由指定的老大寫給指定的人。如果是私事,也只能寫開口信,不能寫封口信。這是防止地方諸侯和「朝中大員」拉幫結派,幹出讓老大不高興的事。
  • 晉商翹楚:喬氏家族200年的創富傳奇故事
    1991年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把這座宅院的紅燈籠掛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窩裡,2006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更是把這座宅院的文化底蘊和晉商喬氏家族展現在世人面前當晚清八國聯軍侵華國家到了國將不國的境地,大批銀子流向海外時,喬致庸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習慣,於同治初年耗費重金擴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被專家學者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 《誠忠堂》 再書晉商忠義傳奇
    品晉商百年風雲,得喬家義利之道。
  • 晉商「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組圖)
    一  晉商是中國最早的商人,其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是晉商的鼎盛時期,晉商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在中國商界稱雄達500年之久。晉商之家族不同於一般官紳家族,它是具有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
  • 喬家大院:晉商輝煌的見證,卻因戰爭導致沒落
    喬家大院是位於山西祁縣的東觀喬家堡村,大概距太原54公裡左右,是晉商最具有代表的喬家家族住宅,這些大院不僅是當時富商們的宅第,也是顯赫一時晉商的歷史見證。喬家大院的整個住宅院落呈雙「喜」字形,內分為6個大院,包括20個小院和313間房屋。
  • 從「做實業」到「玩金融」,晉商是如何被歷史淘汰的?
    由彼迄今,百年已過,試以此文祭念這個「最後的商幫」。晚清時期,中國的貨幣流通還在依靠一種非常傳統的手段,那就是傳說種的「鏢局」。而隨著中國商品經濟也在發展,商人異地採購業務的不斷擴大,現銀調動額數也越來越大、次數也越來越多,此時迫切要求加快資金的流通,顯然傳統「鏢局」已經無法滿足當時的社會需求了。
  • 遊山西祁縣是晉商「萬裡茶道」的中樞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這條茶道,就是17世紀至20世紀初由晉商開拓並主導、沿線商民共同參與運轉的一條從福建武夷山到俄羅斯恰克圖、跨越亞歐大陸的萬裡茶道和商貿大道。300年的萬裡茶道充分體現了晉商家國一體的價值觀、以義制利的誠信觀和勇於開拓的發展觀。
  • 一代商幫晉商,從崛起到衰落歷經500餘年,一個原因引發不同結果
    近代史上的八大晉商通常指的是喬常曹侯渠亢範孔八大家,即祁縣喬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候家、祁縣渠家、臨汾亢家、介休範家和太谷孔家。其中臨汾亢家號稱山西首富,資產達幾千萬兩,主要業務在販鹽、賣糧食和開當鋪。八大晉商的集體覆滅與晉商幫的集體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 赤峰一代晉商的榮辱興衰
    元隆號是由山西省太谷縣張姓商人聯合組建的商業集團,主要經營據點設在北京,面向東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是一個規模相當龐大的商業帝國,赤峰設立的元隆號只不過是它很小的一個分支。元隆號進入赤峰以後,大批來自山西汾河谷地金三角的晉商進駐赤峰地區,廣泛分布於赤峰地區各大商貿重鎮,形成了實力強大的晉商集團,成為赤峰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力量。
  •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崔滿紅-《晉商魂-晉商大院說晉商》(四)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崔滿紅-《晉商魂-晉商大院說晉商》(四) 2020-07-2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穿越時空的晉商書房——「書業誠」
    在中國的晉商故裡,由民族商人渠晉山(字仁甫)創辦,因「經商不失誠信」而得名。書業誠的前身是清代早期設立的、山西歷史上最大的私人書坊「書業德」。「書業德」總號在濟南,山西有祁縣、太原兩個分店。因經營不善倒閉後,由渠仁甫接辦更名為「書業誠」。
  • 孫濤話晉商18:皇商何以命多舛
    明末清初是朝代更疊的歷史階段,清王朝能在北京剛剛坐了天下,就如此抬舉八位晉商,足見這八位晉商對清王朝在關外的發展是有過貢獻的。國家大事原本不該由商人考慮,更不能靠商人決定,在明王朝和清王朝對立時,張家口的八位晉商要搞邊境貿易和關外的商人互通有無,這種貿易為關外的清廷繁榮經濟壯大實力,肯定提供了幫助,他們繼續被清王朝重視並利用,這大約就是歷史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