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晉商票號的沒落源於清政府的軟弱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與英籤訂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方要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折合白銀要1000多萬兩。英國要求三年之內交清,單第一年就要幾百萬兩,然而戶部根本沒有這麼多錢,然而,富可敵國匯通天下的晉商可以一次性替清政府償還了1000多萬兩白銀的債務。可悲的是,《南京條約》只是中國近代黑暗歷史的開端,隨著西方列強的強取豪奪,清政府不停的籤訂賠款和半殖民地條約,富可敵國的晉商也被清政府無止境的索取所榨乾,隨後晉商票號逐步消失在歷史舞臺。今天小編主要介紹的是晚清末年替清政府償還債務的晚清晉商四大家族。
喬家大院航拍圖
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山西祁縣喬家
祁縣喬家,是晉商中靠勤勞誠信,白手起家的典型。喬家始祖喬貴發白手起家創立廣盛公,後改為復盛公。復盛公是當時包頭城開辦最早、實力最雄厚的商號,故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之說。此外,喬家涉足票號也,開設了大德通、大德恆票號。發展到清末,喬家在全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等字號200多處,有流動資金700多萬兩,加上土地、房產等不動產,總資產達千萬兩以上。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電影拍攝場地
喬家大院始建於1755年,是山西商人喬致庸家族的宅院,由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喬家花園「四堂一園」組成,總佔地面積2.56萬平方米,共有18個大院,41個小院,731間房屋。喬家大院布局工整,華貴威嚴,屋簷、門窗、欄杆、臺階等處處雕工精巧,極其講究細節,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民間有「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上百部影視劇在此拍攝,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數百萬人次。
有一絲江南水鄉韻味的常家大院
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山西榆次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晉商中以外貿稱著。據「山西外貿志」載:「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眾多的山西商號中,經營最長,歷史規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車輞常家。常氏一門,從乾隆時從事此項貿易開始,歷經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七朝,沿襲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圖十數個較大商號中,常氏一門獨佔其四,堪稱為清代山西的外貿世家。
當年的常家大院非常非常的大
建築是最客觀、最普遍、最直接的歷史存在,常家莊園不僅忠實地記錄了常家的風雨歷程,也傳遞著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悅心、可詠嘆」的精神追求。雖然現在常家莊園的面積不到當年的四分之一,仍可讓我們感受到常家昔日的雄風和不同凡響的儒雅。常家最大的特點不在於大,而在高雅的文化品位,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南北風格之大成,融院落園林於一體的特色。因而,無論規模,還是建築藝術,常家莊園都堪稱是中華民居之典範。步入常家莊園就像翻開一本無聲的史書,向人們訴說著常家往昔的榮衰。
太谷曹家大院的晉派和京派的對稱建築風格
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山西太谷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際聲勢顯赫的晉商巨富。最盛時在清道光、鹹豐時期,曹家的商號遍及半個中國,國外發展到莫斯科。經營項目有銀錢業、綢緞、布匹、呢絨、顏料、藥材、皮毛、雜貨、洋貨、釀酒、糧店等等,僱員達37000餘人,總資本達1000餘萬兩。
坐北朝南,方正格局的一個「壽」字是曹家莊園的特色
曹家大院又稱「三多堂」,位於山西省太谷縣城西南5公裡的北洸村,傍依108國道。曹家大院是晉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大院佔地10600平方米,有房屋277間,整體的布局呈「壽」字型。該宅院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南北通融,結構獨特,雄偉高大,堪稱「中華民宅之奇葩」。同時院內珍藏著許多文物,被闢為三多堂博物館。太谷三多堂博物館。2006年05月25日,曹家大院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納川門廳牌匾訴說著渠家的格局和富裕
晚清晉商四大家族——山西祁縣渠家
祁幫商人是我國清代商界一支勁旅,而渠氏是祁幫商人中資財最大的一戶,他們的茶莊「長裕川」聲名卓著,票號「三晉源」匯通天下。據《清稗類鈔》載,渠氏資產為三四百萬銀兩。最盛時為光緒年間,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紅達兩萬多兩白銀。
高牆青磚,晉商大院文化的典型代表
位於祁縣古城的渠家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在縣城內建有10多個院落,千餘間房屋,佔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整個渠家大院宏偉壯觀,高峻威嚴,氣象森嚴,獨具特色。現在祁縣老城的渠家大院被開闢為山西晉商文化博覽館,展示有晉商縱覽、著名商號、晉商鏢局、晉商茶莊、渠氏家族、晉商與晉劇、珠算文化、度量衡器等等共28個展室,陳展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全國首家全面展示晉商文化的博物館。比較集中地展現了晉商文化研究成果,全面地反映了晉商稱雄商界五百年的歷史過程,藝術地再現了晉商的活動的足跡,提示了晉商之所以成功的奧秘。走進渠家,恍如真實再現了當年晉商的繁榮勝景。
沒有國就沒有家
中國的歷史就像一面魔鏡,時刻提醒著中國人去審視自己的行為,每個國民都是社會的一部分,百年的近代屈辱黑暗史讓我們知道,任憑你有富可敵國的財富也抵擋不住國家和社會沒落帶來的災難,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家危難時刻很多愛國商人自己勤儉節約的錢都要無償捐給國家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國就沒有了家,中華民族是周而復始,經歷多場歷史苦難的民族,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就是因為中國文明中有很強的自愈性,每次經歷短暫的混亂都會持續長久的昌盛發榮,這也造就了中國古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高度文明的奇蹟。不論是每一個國民還是執政者都要重視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拜祖先和英雄的民族,別讓自己的一時貪婪讓自己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