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中八位皇商當初發家的故事,我們已經很難找到什麼史料來進行佐證了。明末清初是朝代更疊的歷史階段,清王朝能在北京剛剛坐了天下,就如此抬舉八位晉商,足見這八位晉商對清王朝在關外的發展是有過貢獻的。國家大事原本不該由商人考慮,更不能靠商人決定,在明王朝和清王朝對立時,張家口的八位晉商要搞邊境貿易和關外的商人互通有無,這種貿易為關外的清廷繁榮經濟壯大實力,肯定提供了幫助,他們繼續被清王朝重視並利用,這大約就是歷史的真實。有學者研究,名列八大皇商之首的範永鬥是山西平陽人氏,傳到他的第三代範毓囗三兄弟時,範家的商號遍布全國,範氏一族也遷入太原定居,成了名冠三晉的旺族。康熙和雍正時期朝廷曾多次在西北用兵,範氏三兄弟協助朝廷調運糧草馬匹,範家幾乎就是朝廷十分依賴的一個後勤部。範氏家族當時在太原城內的府宅,一定十分豪華和氣派,但由於乾隆朝時範氏家族遭到朝廷致命的打擊,其太原城內的府宅,恐怕很快也就易主了。範家當年太原的府宅在城內的什麼位置?在不斷的舊城改造中有沒有發現在遺址或遺存?我曾請教過對太原地方志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因年代久遠史料無載,他們也就不能妄加猜測了。
翻遍二十五史,只有帝王官宦可以入史,商人是不會在史官筆下留名的。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一直是農耕文明的遞進,仕為首,商為末,種地可稱之為本務,而經商則是末務了。但在《清史稿》中,卻有一篇《範毓囗傳》。此人官居康熙和雍正時期的太僕寺卿,是從三品的文職官員,但他真正的身份,卻是一位皇商。太僕寺負責馬政,那時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能主管馬政的衙門不可小瞧,其地位不亞於當今的交通部,是當時構通內廷皇上和外廷兵部、禮部等關係的一個常設官署。皇帝一旦有大的活動,無論是祭天和謁陵、還是行圍或打仗,都要動用馬匹,範毓囗能主管朝廷馬政,足可看出皇上對他的器重了。範毓囗兄弟三人,全有官職在身,但他們的本行,主要還是替朝廷經營糧食、食鹽和制錢幣所用銅料。範氏三兄弟的爺爺範永鬥,就是與明末清初在張家口的其他七名山西商人一道,被入關後的多爾袞攝政王以順治皇上的名義冊封的八大皇商之一,範氏家族在康熙和雍正兩朝,其商業也進入了鼎盛時期。
他們依賴皇權使自己具備了壟斷的背景,當他們成為晉商中的一個特殊階層之後,他們的命運也就被皇權所系,再難以有原先自己自主自立的那份自由了。皇權是中國歷史上一種最可怕的魔力,它沒有對錯之分,沒有民主可言,更沒有法制可循。皇權是最極端的個人崇拜,是最腐朽的政治體現,也是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的落後文化。更可怕的是,這種文化還在無形中延續著。你看看當今的電視瑩屏上,與小燕子一道那般可愛的格格們,在皇帝的身邊生活的何等快活;你再看不斷地深入民間的封建帝王們,為了民間疾苦又是何等的痛心疾首;還有那個大興文字獄的雍正皇帝,其勵精圖治的精神,真應該讓我們的焦裕祿和當代的公僕們引為榜樣好好學習才是。其實,皇權是最沒有人民性的東西。它沒有真理對錯之分,皇帝的話就是最高指示,就是用來判斷真理和對錯的唯一標準。當商人的命運一旦與皇權緊密地維繫在一起,商人也就再無法按照客觀的商業規律來經商行事了。
我們還以晉商中頂著皇商紅頂子的範氏家族為例,便很能說明問題。
範家何以掙錢?靠著朝廷經營鹽業是其一。鹽是專賣品,能得到承辦鹽業的特權,自然獲利非同一般。山西運城鹽池是產鹽之地,自古為鹽商所青睞,以範家皇商的地位,其他鹽商自然無法與之競爭。經營銅料,則是範家更大的專營買賣。朝廷要鑄銅錢,鑄銅錢就需要大批銅料。做為經營銅料的中間商,當朝廷戶部的進價高於範家的進價時,範家的這種專營特權,便給範家帶來了滾滾財源。在乾隆初年以前,國內的銅價不貴,日本的黃銅出口價也很便宜,範家以皇商身份,有自己的船隊往來於中國與日本之間,那種插著龍旗的運銅船隊,其主人竟是山西的範家。晉商的風頭,算是讓範家奪盡了。但天有不測風雲,乾隆中期,國內的銅價一路上漲,日本的銅價也一路上漲,而清廷戶部向範家收購銅料的價碼,卻堅持與以前一樣一成不變。雖然違背了商業規律,但皇商辦的自然是皇差,辦皇差自然不能講條件,替皇上專營銅料的皇商範家,也就只好貼上自個的錢給戶部營運銅料了。官員和商人間的經濟交往,古今相同,商人的賄賂永遠填不滿官員的欲壑,官員和商人在互相利用之後,矛盾也就必然產生了。在乾隆四十八年,即公元1783年,這種矛盾終於最後爆發,起因便是範家拖欠了朝廷的官銀。做生意有賺有賠原本是正常之事,範家做的原本就是皇商壟斷的買賣,這筆賠了還可以等另一筆賺下再往裡補。商業往來,一時欠債,只要不賴債,只要算上利息,日後伺機歸還也是很正常的事兒。但做了皇商,就不能講這個理了。於是,未及時歸還欠銀就成了對朝廷的大逆不道,就得問罪於刑部,就得查封家產,就得鋃鐺入獄。當年為自家的後代兒孫們掙下了一頂世襲皇商桂冠的範永鬥,一定想不到他的第四代香火繼承者範清濟,在皇權之下慘死人間,為範家的破敗畫上了句號。
那麼,其他皇商們的命運呢?我想大約也和範家差不了多少。
我們不敢說其他晉商就比範清濟聰明,也不能說其他晉商在範氏家族頂著皇商的頂戴花翎,依賴皇權財源滾滾來之時,沒有過心儀和羨慕。正象我們今天的一些商人們,說起官商勾結以權謀私發財快的話題時,由不得要怨恨自己沒有這種機遇一樣感嘆幾聲一樣。當年那些以平民身份走上經商之路的晉商們,也一定有人帶著憧憬的神態,發一聲感嘆說:我要早生幾年去走邊關,闖關外,保不定也能混個皇商,還用得著現在靠小本經營慢慢發財嗎?
這只是一種假設。可以肯定的是,創業於明末,興盛於清初的範氏家族,在乾隆年間遭遇滅頂之災的現實,一定成為一種教訓,讓晉商的後來者們看出了什麼或悟出了什麼。沒有一顆聰明的腦袋,是不可能在商海裡有所作為的。以後崛起的晉商們,可能根本沒有我們今天的覺悟和認識,但以他們的聰明,卻明白了做為一個商人只可依靠利用官場,絕不可進入官場去趟泥水的。他們可以買官,藉以抬高身己的身份,可以與官員們交朋友,甚至不惜出錢為官員們辦事,但自個卻絕不以商人身份再謀個什麼實缺去官場上掌權混事。晉商們的票號盛起於道光年間,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大清國的日益腐敗和衰落。隨著各種民間史料的逐漸挖掘和發現,關於晉商票號的研究也多有成果問世,比如票號股份的合成,有投資者,即大財東,有各種人力股,股東即掌柜們和多年的夥計們,但還沒有一份史料證明,在晉商票號的股東中,還存在一種來自官場的權力股。清代的大小官員們,難道比我們今天握有權力的的公僕們還要廉潔?難道他們不懂得以權力入股可以提高自己俸銀的含金量嗎?提出這種疑問肯定是一種笑話。那只有一種說明,就是當票號為朝廷和大小官員們進行各種款項的匯兌時,他們可能會給經辦的官員們好處,卻絕不讓這些官員們成為權力股的股東。官則官,商則商。晉商也是商人,並不是不懂的與官員接交,就可以利用他們的權力。他們可以資助官員,甚至資助那些暫時還沒有步入官場的知識分子,這樣做,只是為了日後能獲得這些人的幫助。如此行事,比起遇到事情再現兌現地進行賄賂,便更有了一點人情味兒。再說的具體點,比方官銀的匯兌,原本是交付哪一家票號都能辦的公事,但如果考慮到交情,官員自然要堂而皇之地以辦理公事之名,來償還自個私下的人情債了。
正因如此,在晉商這個群體中,除了清初八大皇商那個特殊階層外,有經營不善倒閉者,有因時局變亂受損者,但直至大清國最後滅亡,還沒有那一家晉商變成官商或者半官商,讓自家的商業股份中摻和進朝廷與官員們的權力股,使商場與官場弄成了一灘攪不清的混水。晉商們明白,一旦如此,他們就和官員們成了一種經濟上的實體,官員們的宦海沉浮,也就要連累他們溺水和翻船了。
與晉商曾比肩發展的徽商中,有一位傑出人物胡雪巖,在清末繼續步晉商中一代皇商範家的老路,也演出了一出曾經大紅大紫的人生悲劇。此人追隨左宗棠官授二品,當時人稱紅頂商人,成為一時紅得發紫的皇商。他不甘於外國商人壟斷中國的生絲出口,放著能大把掙錢的票號和藥號不顧,要集中自家的財產和外國商人一爭高下,奪回生絲出口的生意。這番舉動,不能不說體現出了這位紅頂商人的愛國之心。豈料正當他大量購進生絲時,國際上的生絲行情發生突然變化,在華的外國商行趁機殺價,與胡雪巖展開一場商戰。敗北的胡雪巖幾乎輸光了全部家產,更可恨的,是他曾經多次以巨資支持過的清政府,此時反而落井下石,非旦不幫其重振旗鼓,還要對這位紅頂商人進行革職查辦,幫著外國商人對他抄家治罪。一位商海中敢於博擊的智者,就這樣在驚恐和悲憤中吐血而死,時為光緒十一年,即公元1885年。
徽商中這位皇商慘死的輓歌,與一百多年前晉商中那位皇商範清濟慘死的輓歌呼應著,一道向後人控訴著皇權的無恥。當代人如果還有誰要歌頌皇權,甚至希望康熙皇帝「再活五百年」將皇權延續至今,那可真是一出當代人的悲劇了。
文中囗需造字填入,左為香字,右為賓字
直接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推薦內容:
孫濤話晉商15:光宗耀祖買官銜
孫濤話晉商14:將軍理財在山西
孫濤話晉商13:老鄉偏愛武財神
孫濤話晉商12:駝鈴遠去留遺恨
孫濤話晉商11:漫漫茶道鑄品牌
孫濤話晉商10:可憐秦家何處覓
孫濤話晉商09:予測未來買樹梢
孫濤話晉商08:識真辯假學手藝
孫濤話晉商07:他律自律義當先
孫濤話晉商06:商人幾點思鄉淚
孫濤話晉商05:英雄保鏢走天下
孫濤話晉商04:票號匯兌通四海
孫濤話晉商03:雙贏同利誠為本
孫濤話晉商02:草原傳奇大盛魁
孫濤話晉商01:生子有才可經商
孫濤話晉商序:盛衰傳奇五百年
晉商八大家,不得不知的風雨500年!
周宗奇:山西,那個全中國走得最遠的商家
韓振遠:那座留下洋媳婦咯咯笑聲的晉商大院
王保忠:渠家大院深幾許,埋藏著多少晉商的財富秘密
風雨中的華貴,太和巖琉璃牌樓與晉商冀氏的昨日輝煌
晉商名門01:以喬家大院聞名的祁縣喬家
晉商名門02:一家佔據半座城的祁縣渠家
晉商名門03:創建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的平遙李家
晉商名門04:榆次常家,晉商中的書香門第
晉商名門05:太谷曹家——三多堂的主人
晉商名門06:叱吒風雲的紅頂皇商——介休範氏
晉商名門07:晉中首富介休侯氏,空宅斷壁無處話悽涼
晉商名門08:介休冀氏,富二代裡出了個飆車族
晉商名門09:耕讀商宦的靈石王家
晉商名門10:蒲州張氏,鮮為人知的明代官商旺族
晉商名門11:遊刃於官商之間的蒲州王氏
晉商名門12:鮮為人知的清代山西首富——平陽亢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