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隱秘
那些隱秘的故事我們一起探索
《美國恐怖故事:畸形秀》還原了在一個馬戲團中,聚集了一群形態各異表演者的場景。
那麼,真實的畸形秀馬戲團究竟是怎樣的?
《美國恐怖故事:畸形秀》
01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舞臺
在滿街雷動的掌聲和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中,一對雙胞胎艱難地朝觀眾擺出逗笑的表情,腳尖向每一面的觀眾轉了360度。
觀眾們高興自發地將施予表演者錢幣。
表演者已經準備回家,路邊觀眾的熱情卻遲遲不褪。
1630年代,這對雙胞胎在歐洲巴塞爾、哥本哈根之類的大城市中四處遊歷表演。
雙胞胎名叫科洛雷多。不需要表演驚天絕活,光是站在街頭他們就收穫了滿堂彩,因為他們異常的外表——倆兄弟共用一個下體,弟弟上身連著哥哥的胸向後懸掛。
Lazarus Colloredo和Joannes Baptista Colloredo (1617 – 1646後)
直到1642年,科洛雷多來到蘇格蘭,為英國人提供了這種新型的娛樂表演形式。
當時,英國人把科洛雷多兄弟這種身體異常的人看成惡魔的化身,或者認為因為父母作惡多端,上天以身體異常的孩子作為給父母的懲罰。
但一般情況下,很少民眾見過身體異常的人。所以,當人人都有機會走上街頭一睹這個古怪人類的真實面貌,誰都不想錯過。
人們對於這些身體異常的人的獵奇心理大約形成於1500年代末期,但直到科洛雷多的出現才正式爆發。
科洛雷多對於自己的身體也十分矛盾。
他曾在酒吧裡遭受過一個酒客對他的奚落,暴怒下失手將那個滿嘴髒話的酒客打死。但他又要依靠著這副身軀表演,大家才會拿錢捧場。
這也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
隨著賺足了支撐今後生活的費用,1646年科洛雷多選擇了回歸安靜的婚姻生活。
之後的時間內也偶爾會有身體異常的人延續這種表演形式,但並沒在英國人裡掀起足夠的狂熱,這種表演方式逐漸湮沒在時代的大背景中。
到了17世紀末,一場巨大的展覽的開演,在人們無聊的生活裡投下了一顆重型炸彈。
英國倫敦著名的伯利恆瘋人院打開了大門,如織的遊人只需要付一個硬幣,就能參觀那些精神失常病人的百態。這不過是一種對幾十年前科洛雷多式表演的異化。
後來,瘋人院的門票收入一年就達到400磅之多。
瘋人院的行逕迎來了兩極化評價。1684年,威廉·威徹裡曾批判瘋人院醜陋的嘴臉。1753年,《世界》雜誌上的匿名文章卻稱這些病人能警醒大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
直到18世紀末期,精神醫學得到設立和發展,加強了對於瘋人院病人的關愛和呵護,他們終於不再被迫性地接受各種目光的凌遲。
但這期間,其他身體異常的人仍舊像科洛雷多一樣四處表演掙錢。
1724年,天生沒有手臂和小腿的Matthew Buchinger依靠表演魔術在英國謀生
19世紀,隨著理性和科學初步發展,「自然主導」的思想得到解放,人們發現這群身體異常的人並非是收到了「上天的懲罰」,學會了用專業名詞「畸形(freak)」來形容他們。
直到1847年,「畸形」正式變成了這群「身體異常的人」的同義詞。
摘自Rosemarie G. Thomson著作《 Freakery: cultural spectacles of the extraordinary body》
1859年,隨著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公然攤開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桌面上,英國人對於人體畸形的概念越來越好奇。
他們渴望了解畸形的源頭,於是需要去觀察畸形人,這逐漸成了一個泛大眾化話題。
嗅到了市場需求的氣息,畸形人表演在19世紀末迎來了興盛的希望。
資本家加入後成為了幕後的操縱杆,將整個行業規範化,畸形人不再以個體形式四處表演,而是轉變成在經紀人控制下有組織地演出。
經紀人將這群畸形人聚集在馬戲團裡輪番表演,這些表演就被叫做「畸形秀(freak show)」。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
Robert Bogdan對畸形秀的定義是,「正式組織以盈利為目的的娛樂展。表演者都是在身體、精神或行為上異於常人的人。」
畸形秀依靠門票就賺得盆滿缽滿,畸形人不遺餘力地用身上的缺點來取悅臺下的觀眾。
維多利亞時代對畸形人展出的報導
維多利亞時代的畸形秀海報
遍滿紋身的男人
02 美國1840-1949年的鼎盛時期
不久後,美國人也開始意識到娛樂生活的重要性,於是畸形秀在美國有了生長的土壤。
畸形秀還得到了許多醫學家的支持,他們希望通過研究畸形人,實現在人體畸形領域研究的突破。醫學家甚至會去解剖畸形人的屍體。
投機主義者看準機會,在美國壯大了畸形秀的表演,整個產業達到了鼎盛時期。
George Carlin曾說,「你一出生,就可以獲得一張觀看畸形秀的門票;如果你出生在美國,門票上的座位號將在最前排。」
在畸形秀產業空前發展,「展品」不再局限於畸形人,身體正常、膚色迥異的各種族人群也被囊括其中。
這是因為大航海時代以來,區域間僵硬的界限被打破,美國人對於其他人種的好奇心愈發強烈。
非洲的食人族
值得一提的是,展示其他膚色人群的形式是從其他國家移植來的,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紅衣主教美第奇在梵蒂岡開設的一家「動物園」,首次將其他種族的人作為展品。
歐洲許多地方都效仿開設類似的「人類動物園」。
巴黎「人類動物園」
德國「黑人村莊」
1835年後,類似展覽還規劃成博覽會。直到1958年的布魯塞爾博覽會才逐步廢除。
1958年,布魯塞爾博覽會上,這張「現代貴婦餵食剛果黑人小孩」的出現,引發大眾對博覽會的強烈指責
至於傳統的畸形人則承接了英國的表演方式,被經紀人圈在馬戲團巡演賺錢。
Ringling Bros. 畸形秀馬戲團
1884年,Ringling Bros. 畸形秀馬戲團的合照
在此期間,畸形人還以另一種方式向外界輸送,他們的照片被製成小卡片出現在各種廣告上、收藏在手袋中。
匿名攝影師
攝影師: Chas Eisenmann
但質疑的聲音逐漸佔了上風,不少人舉報畸形秀是在奴役和逼迫那些畸形人。
於是,畸形秀的策劃者——經紀人謀求了其他的出路,開設靜態展。
最大牌的畸形人經濟人巴納姆就利用他長遠的商業眼光,在紐約百老匯大道與安大街轉角處建了一座「巴納姆美國博物館」,以靜態展覽畸形人。
巴納姆為了招徠客人,還用虛假廣告為畸形人製造噱頭。
巴納姆編造黑人女奴Joice Heth是華盛頓總統的保姆,活到161歲。法醫解剖證實她只活到了80多歲
「狗臉男孩」」Jo-Jo和父親都患有多毛症
Annie Jones是個長著長鬍子的女人。巴納姆和她的父母籤署了一份周薪150美元的三年合同
在這段時間裡,畸形人不僅在舞臺上、博物館裡「展出」,還獲得走上大銀幕的機會。
1932年,電影《Freaks》就專門向觀眾展現了一群畸形人。
《Freaks》中的畸形人都是天生身體缺陷的人,並非依靠特效化妝
03 美國1960-1984年的衰落時期
到了1950年代,因為諸多原因,畸形秀走向了夕陽時期。
首先,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畸形人的病理原因被公之於眾。表演者身上唯一能攫取利用的特點正在慢慢揮發。
其次,隨著電視、電影的普及,群眾認識邊界的外延,更準確地了解到其他人種的生活面貌和風土人情。
並且,自從達爾文主義盛行以來,英國再度掀起了「優生學」觀點,就是研究通過非自然手段來改進遺傳基因及演化。觀點傳到美國,深入人心。
最重要的是,人文主義關懷正盛行蔓延,「畸形人屬於殘疾人」的認知擴散後,人們意識到,用身體缺陷取樂是極其不人道的醜陋行徑。
基於此,舉報和聲討越來越多,畸形秀走到了風雨飄搖的境地。
但畸形秀背後的從業者已經完全依賴著畸形秀栽培出的甜美果實生活,他們不會輕易離開這片沃土。
在畸形秀表演生存空間被擠壓後,操控畸形秀的幕後之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讓畸形秀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刺激觀眾的視覺感官。
「電視馬拉松」應運而生,讓一群身體或智力有缺陷的人走到電視慈善節目中。主持人對他們的身世經歷不斷渲染,號召大眾為他們捐款。節目一播就是二十小時。
Jerry Lewis是電視馬拉松的主持人
與此同時,畸形秀仍舊沒完全被取締,甚至頑強地抓住最後的機會,榨乾了畸形人身上最後一滴油。
1970年代,美國民眾越發重視殘疾人的身心健康。
1984年,美國殘障女性Barbara Baskin因看了一場由「青蛙男孩」出演的畸形秀,倍感難受。於是將這場秀告上法庭,並希望畸形秀能永久禁止演出。
「青蛙男孩」喬丹
但Barbara並沒勝訴。1985年,「青蛙男孩」繼續在美國各地巡演。
當他巡演到伊利諾州時,還和另一位畸形人Robert Wadlow一起開秀。這又掀起了當地政治團體對於畸形秀的抗議。
Robert Wadlow(右),當時世界上最高的人
但直到1990年,美國國會頒布了《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禁止歧視殘障人,也是一種對於畸形人的保護。
雖然除了小部分地區,大多數地方都沒有對畸形秀的明令禁止。但在各種因素催化下,畸形秀終究淡出了歷史舞臺。
04 衰落之後
另有觀點稱,畸形秀最後的餘輝是被現代醫學的高速發展驅散的。
不過,真的隨著科學水平的進步,畸形秀這種在大眾看來十分殘忍的表演方式徹底被放逐了嗎?
至今,很多mondo film(殘酷紀錄片)仍在不斷拍攝,以偽紀錄片形式,表面是揭露階級的壓迫和歧視,實則也是在消費那些表演者。
mondo film作為這類電影統稱,從1962年第一部《mondo cane》開始,至今都在拍攝
有人說,畸形人遭遇這樣低概率的身體缺陷已經很慘。還把他們當成籠中動物來觀賞,這對畸形人來說非常殘忍。
也有人說,我們毋須站在道德高地上,對他們展現泛濫的憐憫情緒。也許有些畸形人認為這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在經營生活。
「湯姆拇指將軍」。曾兩次為維多利亞女王、一次為林肯總統表演,一生都在紐約享受奢華生活
被告上法庭的「青蛙男孩」曾說,難道希望我只靠公共福利生活嗎?
事實的真相很難徹底揭開。但只要利益沒有清算乾淨,這塊土壤就一直會有人來侵佔。
參考資料:
1.Bogdan, R. Freak show: presenting human oddities for amusement and profit. 1988.
2.Thomson, G. Freakery: cultural spectacles of the extraordinary body. 1996.
3.https://priceonomics.com/the-rise-and-fall-of-circus-freakshows/
4.https://dcphotoartist.com/tag/circus-freaks/
5.http://www.sideshowworld.com/76-Blow/Otis/Jordan.html
6.https://allthatsinteresting.com/freak-show-members
7.http://www.weirdhistorian.com/parasitic-twins/
8.https://www.douban.com/note/516191910/
9.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do_film
延 伸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