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考試的第一名又是那個女生。」「我們班的班幹部絕大多數都是女生。」「還是女生學習比較省事,不用家長和老師操心。」
相信很多家長都注意到了一個現象,從小學開始,大多數女生都是「乖乖女」、「好學生」的角色。
而男生呢?
「班裡墊底的總是那幾個男生!」「別人20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我家兒子鼓搗1個小時也不一定寫完。」「我家兒子一提到學習就跑得飛快,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辦。」
看起來,似乎女孩比男孩在學校似乎更具有優勢。
比如說:成績上,墊底的大多都是男生;大部分的班幹部都是女生,男生頂多分個衛生委員;心理上,女生表現得更為成熟懂事……
有人說:如果你生的是兒子,那麼孩子上了小學,可能你要比生女孩的媽媽要多(老)操(得)些(更)心(快)。
多麼扎心的結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男孩真的不如女孩嗎?
男生成績好,
還是女生成績好?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女生通過高考成為普通高校學生的比例持續攀升。
據統計,女生佔全部錄取學生的比例,1999年為40%,2007年達到53%,2013年則達到55%。
近年來,「狀元郎」向「狀元花」轉變的趨勢也已凸顯:
根據數據統計和分析,1977—2016年中國高考狀元性別比例為男生佔56.22%,女生佔43.78%;
但到2007—2016年,男生狀元所佔比例是46.59%,而女生狀元的比例達到了53.41%。
在高校攻讀各學位的女生人數上,除了女博士僅佔36.93%,女碩士佔了51.65%,女性本專科達到了52.12%,高於男性1%到2%。
種種跡象都表明:高等教育已經出現了「女強男弱」的局面。
男孩的學習能力真的不如女生嗎?
先別著急下定論,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多數男孩的學習狀態。
1、男生更加好動,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
為什麼那些抱怨孩子寫作業慢、注意力差,大多都是男孩的家長。
其實,這是因為男生體內的雄性激素,讓他們有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他們做事情不考慮結果,明知道再犯錯也在所不惜。
2、男生比女孩晚熟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男孩大腦發育成熟的時間要比女孩晚將近8年,大部分男孩到30歲左右,才能擁有完全成熟的大腦。
從小學到大學,女孩子表現的比男孩子更有條理性,所以她們學習用功,成績也更出色。
3、外界環境
隨著現在各種電影影視的影響,大眾好像並不認可那些學習特別好的男性,稱他們為「書呆子」:除了學習什麼也不會。
孩子們也認為,學習好影響他的男子氣概:書呆子一點也不酷!
近些年來,還有一些媒體還在大肆宣揚:
愛因斯坦幼年三歲多還不會講話,九歲時講話仍不通暢。韓寒主動退學,不高考也能成才......
於是家長就安慰自己:男孩在學校成績不好也沒關係,進入社會之後有出息就行了。
其實確實也有些道理,男孩和女孩的差異,在進入社會之後,慢慢就發生了變化。
據統計,男性統治著95%的大型上市公司頂尖職位;而在科技領域內,從業人員中女性比例也是偏低。
話雖這麼說,但成功只是少數,如果男孩在小的時候基礎太差,對於孩子今後的成就是非常不利的。
現象背後的本質
那麼這種現象除了先天的生理因素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近幾年的腦科學研究指出:男孩子的先天閱讀弱勢,可能是造成男孩學業不如女孩的關鍵。
也就是腦科學領域中已經被證明了的:
負責語言和邏輯的左腦,男孩子明顯要比女孩子發育的晚。
可是講到閱讀興趣的培養,很多男孩家長,就會犯難。
家長們普遍認為男孩子生性愛動,坐不住,靜不下來閱讀。
為了孩子能提升閱讀能力,家長們甚至病急亂投醫。
比如在「量子波動速讀培訓」騙局中,記者就發現男孩的數量要遠超過女孩。
另一方面,家長們覺得男孩子愛看的書,多是些於學習無益的課外書。
父母們深怕孩子沉迷,反而更影響孩子學習。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曾講述自己小的時候,因為課外書的閱讀擠佔了課本知識的複習時間,成績沒考好,後來被老師找去訓話。
回家後的錢永剛想到要達到老師的高分要求,自己就要少看許多的課外書,心理就特別不痛快。
在父親關心詢問時,錢永剛表示,自己不想為了分數而少看課外書。
錢學森了解後,沒有批判,而是包容地嘿嘿一笑走了。
在錢學森的教育理念裡, 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是要儘可能的多看書,包括課外書。
錢永剛在父親的包容和支持下,最終做到了學業和課外閱讀兩不誤,漂亮地打了翻身仗。
打破「男孩就不愛讀書」的刻板印象,允許和鼓勵孩子閱讀課外書,是許多父母要做的第一個改變。
當然,男孩的荷爾蒙、神經性、心理特點和他們偏「空間、機械」的大腦,決定了他們只喜歡他們感興趣的書。
所以,培養男孩的閱讀興趣,打造男孩的閱讀腦,我們就需要結合他們的身心特點,多挑選些科技類、視覺類、圖解類、冒險類、體育傳記、系列書等書籍,讓孩子喜歡上讀書。
只要選對了書籍,你會發現,男孩們也會安靜地沉浸在閱讀中,享受閱讀的樂趣。
除了挑對書籍,培養閱讀興趣,要培養男孩形成優質的閱讀腦,我們還需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發展男孩的精細動作,幫助擴展文字記憶。
調查研究發現,男孩子的文字記憶能力,普遍沒有女孩子好。
一方面,這是因為女孩在顳葉中更早擁有強大的神經聯接,因而感知記憶存儲和聽力能力要好於同齡男孩。
另一方面,男孩精細動作發育落後,也是影響孩子抄寫和記憶生字的一大因素。
看小男孩寫字,那握筆姿勢我們首先看著就累。
其次男孩子寫出來的字,也非常考驗想像辨認能力。
精細動作發展落後使男孩在文字和詞彙量的學習記憶上受到限制,閱讀上自然也會容易受挫。
所以,有意識地多對男孩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將大大提高孩子握筆、寫字以及記憶字詞的能力,進而提升閱讀力和學習力。
(2)加強交流輸出,提升閱讀興趣。
英國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裡,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對外的交流輸出越多,詞彙量增長就越大。
圖中,綠線顯示的就是喜歡說話的孩子的詞彙量增長情況。
很明顯,喜歡說話交流的孩子在詞彙的增長速度以及增長數量上的表現要遠遠好於其他孩子。
同時,英國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發現,布置讀後感交流的學習任務後,那些平時閱讀水平較低的男生,因為對閱讀體驗分享的期待,閱讀熱情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所以,多鼓勵男孩們將自己閱讀的內容和收穫與大人或同齡小夥伴分享,將大大促進他們的閱讀思考與閱讀興趣,並促進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3)親子共讀引導,培養男孩共情力。
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在波士頓地區展開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互動,可以大大增強孩子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
在女孩的大腦中,負責表達和處理複雜情感的區域更發達,研究發現女孩子在三五歲的時候,就已經具備理解和感受別人情感的能力。
所以在閱讀時,女孩子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認識。
對於同理心比較弱的男孩來說,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有意識地進行故事小說類的親子共讀活動,引導孩子將書中的人物、情節與孩子自身的經歷進行關聯。
這不僅可以增強孩子大腦語言處理、故事理解、感知覺等腦區的神經元聯結,還能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Psychological Science(心理科學)雜誌的相關論文指出,父母對孩子進行文字文化性以及社會性的這種普及,將大大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孩子能更多地感受閱讀的魅力。
當男孩在小時候,他的成績和表現不如女孩時,希望我們的父母都能多些科學的認識,不要急著訓斥和「修理」,而是多些包容、多些理解、多些引導。
科學引導,幫我們的男孩補上短板,才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掉隊。
也只有這樣,男孩在未來才有機會發揮出視覺、空間、運動、邏輯等方面的優勢,站到學業的頂峰上。
願每個男孩,都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早日打造出優質的「閱讀腦」,在學習的道路上,閃亮發光。
當然這肯定不是唯一原因
語言與讀寫方面:女生在小學早期優於男生
女生在語言能力的很多方面,包括表達詞彙、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寫作、文字拼寫與語法等,都比男生優秀。
其實這一點從嬰兒期就可以看出來了。在上小學前,男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經常比同齡女孩晚一年左右。
女孩子開口說話早,就有先發優勢,女孩子在上小學前能積累更豐富的詞彙量,說話也更流利。
比如,無論什麼小學,都會有對「誦讀」的要求,就是要求孩子們感情充沛的朗讀課文。
據我觀察,我家孩子他們班,所有在誦讀課上獲得表揚的全部是女孩子。她們讀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相比之下,男生們不光表達力略遜一籌,還喜歡加入自己創造發揮的東西,不喜歡按部就班地照書讀。
(大多數小學老師很不喜歡這樣……喂喂,讓你背書呢,你怎麼演起來了呢?)
所以,至少按照小學老師的標準,女生在語言方面的成績是好於男生的。
女孩子的語言表達優勢,大概會持續到幾年級呢?
有科學研究表明,大概會持續到10-11歲,也就是小學高年級。
再加上,很多男孩子喜歡的科技、運動、探險題材,要到小學高年級才會出現在課本上。
Emmmmm……所以可能要到小學高年級,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才會打一個翻身仗。
熬過去吧,就這一個字。
注意力的穩定性:女孩強於男生
注意力有很多構成元素,其中一個元素叫做穩定性,近似等於專注力吧。
女生注意力的穩定性一直比男生強,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持續時間和質量更穩定。
而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分散注意。表現出來就是,男孩子更調皮、活潑好動。
比如,在寫作業、聽講時,經常會伴隨一些小動作,自我管制能力也稍差於女孩。
我家孩子的體育課老師甚至說過,玩遊戲時,有的男孩都不能安靜地呆在一個地方玩遊戲,總是東張西望,不能專注。
也表現在男生做作業時,更加容易急躁,遇到困難容易沉不住氣。
觀察力:女生更注意細節,男生更觀察整體
有一次,孩子班主任找我,具體什麼事情我已經忘了(咦,除了小學低年級男孩專注力一般,中年女性的專注力也不咋地)
大概是孩子寫字時,某一篇字帖上,有一個字少了一點兒。另一個字的「豎折彎鉤」少了一個鉤。
你說他不會寫吧?並不是。但就是總能忘點細節上的東西,得不了滿分。
我把這件事跟有兒子的朋友聊,朋友「哧」地一聲,說:「這也能叫事啊!我兒子他們班主任每天囑咐八件事,他能忘一半。」
其實這就是因為,女生對感官更為敏感,觀察比男生更細緻、有效,並且注意細節。
但男孩子觀察更注重整體,忽視細節,像走馬觀花。
在小學低年級「細心為王道」的標準下,作業可不就是潦草又不夠認真嘛!
記憶力:女孩機械、形象記憶,男孩抽象記憶
女生擅長機械記憶和形象記憶,所以小學低年級的「背誦課文」,簡直是為女孩子量身打造的優勢項目!
而男生擅長的是理解記憶和抽象記憶。
同時,男孩子一般不滿足於逐字逐句地背誦於模仿,他們擅長的是根據大意進行理解性的自由複述。
反映在課堂上,就是:老師講的,他都能理解,但是每次背誦都得差幾個字,不是這裡出錯,就是那裡出錯。
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評價標準,你懂的,是「背的一字不差」,而不是「理解就行」。
所以男孩子就吃虧了……
這方面,男孩子家長自我調節吧。我就經常厚臉皮。就算老師要求家長課後督促背誦,但只要孩子能完整複述,就算過關了……
本來咱天生就吃虧,為娘怎好再為難你呢?
再說背誦又不是檢驗學習成績的唯一標準。
看就看長期,不拿男孩子的短處和女孩子的性別優勢相比。
精細運動能力:男生比女生發育晚
除了前面說的,讀寫能力發育比女生晚之外,
男生在精細運動能力上也比女生落後一些。
這個很好理解,男生更擅長大開大合的肢體運動,「哼哼哈嘿,快使用雙截棍!」
而女生更擅長剝豆子、裝扮娃娃、畫畫等精細運動。
而握筆,就是精細運動之一。很多男生的字寫得像蜘蛛爬不好看的原因之一,並不是他們不好好寫!
而是他們的手指神經與精細運動比女生發育晚,要知道,手指上分布著豐富的小肌肉神經,控制不好的話,就會寫得歪七扭八。
所以,不能苛求男生的字寫得都和女生一樣整齊美觀,應該多給他們一些耐心,發展精細運動。
綜上,男孩子在幼小銜接和小學低年級,相比女生,是有劣勢的。
本來語言(表達)、精細運動(寫字)、注意力的穩定性(寫作業不走神)就比女孩子落後1-2年……
偏偏小學低年級又太把——作業是否整齊、是否能一字不差地背誦課文、聽話乖巧這些標準看得太重要。
這導致,男孩子在低年級落後於女孩子,實在是一個普遍現象啊!
分析完了這些,你會問:男孩子家長該咋辦呢?
就三個字:熬過去。
再加三個字,就是:心大點。
反正男生會在後面慢慢追平,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
比如,對空間與方位的理解力更強;
比如,對事物整體性的把握更強,擅長分析(女孩子大多數擅長感受);
比如,肌肉力量和爆發力更好;
……
孩子的成長是一條壯闊的長河,而這些小波折不過是河裡一閃而過的小浪花罷了。
不要太在意短期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