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至與張學良:深情難賦卻被負

2021-02-23 簡單的豐富

一直想認真寫一寫這個女子--完美得無可挑剔,卻又讓人心疼到無以復加的女子,可每次提筆都心中隱痛到寫不下去,今天終以拙筆寫了她,但願她在天堂得到幸福。

她是于鳳至--少帥張學良的原配夫人。

恩情成姻緣,是對是錯?

那一年,張作霖的帥府張燈結彩,鑼鼓喧天,裡裡外外都是喜氣洋洋的、濃得化不開的歡樂和喜慶。這是張作霖在為寶貝兒子張學良辦盛大婚禮。

明媒正娶的夫人就是于鳳至。她嫁給張學良,是遵照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是當時的巨賈富商,也是張作霖的救命恩人和金蘭之交。張作霖很重義氣恩情,一直想尋一個機會報答於文鬥。一次,他去於家,剛進門就看到一家人喜笑晏晏的圍著一張桌子。上前一打聽呀,原來剛剛來了個算命先生,給於家千金于鳳至算了命,先生說,是鳳命,貴不可言呀!

而且于鳳至自小就極其聰慧,私塾飽讀,文才女工無所不精。詩詞歌賦寫得極佳,毛筆小楷清秀俊逸。不光是才華與品性,她的姿容也是讓人難忘的典雅清麗。連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見了她都連連驚嘆:「容貌如雨後清荷」。

張作霖當下心裡就有了個想法:這姑娘聰敏秀氣,又是恩人的女兒,而且還有這麼好的命格,何不為兒子定了這個好姻緣?雙方一拍即合。婚事很快就定下來,於是就出現了開頭那一幕,婚禮隆重的在帥府舉行了。

那一年,張學良16歲,于鳳至19歲,都剛剛長大。

看這是他們新婚照片,于鳳至真的很美,清新婉約,秀麗高雅。

張家上下對她都非常滿意。她人品很好,知書達理,端莊淑惠,豁達大度,修養很高。她在家裡和幾房長輩們相處也都很是融洽,對上孝順恭敬,對下處事得當,有極高的威望。就連脾氣暴躁的張作霖都很滿意這個老友的女兒成為的兒媳,每當生氣時,于鳳至勸告總是能讓他平息怒火。

新婚後,他們也曾過了一段甜蜜恩愛的新婚生活。

那時,他陪她同品詩詞,共賞名人書畫真跡,她還留印「鸞翔鑑賞」,因為她字「翔舟」。一個是英姿勃發的少帥,一個是貌美才絕的佳人;同行止坐臥,同賞鑑唱和;所謂神仙眷侶,也不過如此了吧?

那時,他要帶兵打仗去了,是第一次去。她萬分不舍和擔心,但又不得挽留。她為他寫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小詞:「惡臥嬌兒啼更漏,清秋冷月白如晝。淚雙流,人窮瘦,北望天涯搵紅袖。鴛枕上風波驟,漫天驚怕怎受。祈告蒼天護佑,徵人應如舊。」,詩詞文章的精魂須是情之所至,她的一片繾綣情義盡在短短的幾句詞文中。

也許,有過極致的美好,就會畢生貪戀那短暫的絢爛,就會誤以為能葆得永恆吧?

萬花從中過,豈能片葉不沾身?

後來,他又如以往,在紅粉堆中流連,在歌舞場中忘返。

她早就知道他這一切,而且他的老爹張作霖在他們婚前也許諾過他,只要娶了她,他依舊可以在外面玩兒。對他的風流,她不管,她也管不了。

或許她也以為所有的鶯鶯燕燕都是逢場作戲,玩玩而已。他,早晚都是要回來的,重新開始他們那曾經甜蜜的日子的。他的確也一次次地回來,好像一直風平浪靜--直到那一天,她知道此次不同於以往。

他直接把趙四小姐帶到她的面前,告訴她,他想讓趙四小姐留在他身邊。

她不光是一個聰慧的女子,更是深愛他的女人,她怎麼會不知道,這一次意味著什麼?是他的認真,他徹底的對另一個女子的沉迷。

她是很大度,很懂事,很有修養,很豁達。可是,再怎麼樣,她也還是深愛他的女人啊!她的心,在那一刻,一定碎成千瓣萬瓣!但是,面對自己深愛的男人可憐的祈求,面對另一個同樣可憐巴巴望著自己的女人,她終究還是太善良--她答應了他們,甚至還幫他們出主意,對外宣稱趙四小姐是張學良的秘書,就可以同出入、同行止了。

唯愛,可以解釋一切

她看著他們出雙入對,看著他與趙四小姐形影不離,她還幫助趙四小姐撫養孩子。

好像這樣的生活也進入了固定的軌跡,因為愛,她包容了他的一切,包括他愛的女子。

如果自此風平浪靜,是不是她也會與趙四小姐共同陪伴著他終老呢?可惜命運就連這樣包容中的陪伴都不給她許久。

那一年,「西安事變」,他被禁,她和趙四小姐輪流陪他。可是,後來她卻生病了。病得很嚴重,必須立即到美國就醫。她多麼想繼續陪伴他,可是,命運不給她這個卑微的請求以應答。她只得頻頻回首,萬分不舍的離開他。當時她的心裡一定在想:儘早康復,漢卿(張學良的字)早獲自由,早日團聚.

她走了,陪伴他的人理所當然的完全換成了趙四小姐。這一陪伴,就是餘生。

如果深情不能對等,我情願付出更多

她在美國先是手術,接著是化療。那段時間對她來說,是煉獄般的日子。她瘦弱的如一片紙片。也許無數個疼痛難眠的深夜,她多渴望見他一面,哪怕他能陪她一小時,一天也是好的啊!可是這都是難於登天的奢望!

她終於熬過來了,只要生命還在,她的愛就在,她痴痴的等待和對未來的希望就在。

但是那時他們都早已沒有了經濟來源,再加上治病的巨額花費,她瀕臨身無分文的困境。換做普通的弱女子,除了哭天搶地還能有什麼辦法?但她從來不是平凡女子。除了大家閨秀的外貌、才情與品性,她更有頭腦、眼光和膽識。她孤身勇闖華爾街,大膽炒股、投資房產。

從商之路竟然相當順遂,她很快收穫第一桶金,後來資本越積越多,她在美國買了兩處豪華別墅--一處是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生前住過的林泉別墅,另一處是伊莉莎白·泰勒的舊居,兩處別墅相鄰。

她把兩處別墅都裝修成當年順城王府家裡的樣子,她計劃的是自己住一處,另一處留給他和趙四小姐。她對孫輩們說:「我將所有的錢都用在買房子上,就是希望將來你們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時候,這別墅就可以作為他和趙綺霞兩人共度晚年的地方。這也是我給他的最好禮物了。」

愛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對一個人如此不計一切得失付出,放下嫉妒,所有事情都只希望對他好。哪怕他心裡有另一個女子,她的規劃裡一直都有他,和他的所愛。

她在等待,等待與他的相見。

但是,漫長的等待,等來的是他提出離婚的消息!

那時張學良在宋美齡的介紹下信了基督教,因為基督教徒只能一夫一妻,所以他要和趙四小姐結婚,要先與她斷了夫妻之名。

不管經歷了什麼樣的心理掙扎,她最終籤了字,那是1963年,那年,她66歲,徹底成了名義上和事實上的孤身一人。

即便如此,她依舊不能斬斷對他的情義,不放棄對他的幻想。

1987年七月,她看到報紙上說,蔣經國已宣布對臺灣解嚴,她立即眼前一亮:她一直牽掛著的他,終於可以恢復自由了吧?激動著、期待著,她馬上託人寫信寄到臺灣,深情款款地訴說著無盡的思念,渴盼著有生之年再相見。等啊等,終於等到了他的回信。那一刻,她驚喜、激動,用顫抖的手撕開信封,都等不及管家給拿拆信的刀。

但是,拆開看後,她把信揉了扔了。

她盼了那麼多年的他的音信,他的親筆,結果只等來聊聊數語,不鹹不淡、無關痛癢的寒暄。

管家說,看得出她那時的絕望至極,一連多天都失神的在輪椅裡,茫然看著前方。而接下來的日子,她的身體狀況急劇下降,眼神空洞悲情。

痴愛一生,被負一生

其實,聰慧如她,怎麼會沒有想到真相會是這樣的呢?

只是,她不願去相信真實罷了。她寧願給自己編織一個夢境,那裡一切都如她心意:他對她有情,未來充滿希望。

可能就是這樣虛幻的夢,以及執著的相信自己的幻想終會成真的信念,支撐著她形單影隻的每一天。

她終究還是不願醒來,哪怕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留下遺言,死後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他,儘管他們已是五十年未見;儘管他們已離婚。她給女兒女婿留下遺言,她要和他「雖不同生,但死要同穴」。她在身旁給他留了空穴,到那時她心裡肯定還殘存著一線希望:得不到今生,就等待來生吧。也許,他來生會永遠陪著我呢?

幸好,她走的早他一步,幸好,她走的時候並不知道他最終的選擇--他依舊如往常任何一次選擇一樣,負了她!

這樣也好,她走的那一刻,一定是帶著笑容和滿滿的希望去的,是在一個他終於回到身邊的夢裡,到了另一個世界。

如果,她在天堂最終看到了他的決定,她會不會心痛?如果,她聽到了他帶著趙四小姐來祭拜她的墓--那座空著的、且將永遠空下去的墓穴時,他撫碑長嘆:「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她會不會落淚?

如果,在當年沒有上一輩因恩情結下這段姻緣,完美如她,會不會嫁一個情投意合的郎君,夫唱婦隨,在平凡中享一世恩愛呢?

如果,在她得知他心上又有趙四小姐且不會就此放下之後,不抱期望,不留幻想,決絕轉身;從此與他一別兩寬,再開始自己新的人生,那又會是怎樣的故事呢?

如果,當年他被軟禁期間,她沒有生那場可惡的病,不必立即到美國治病,會不會也能像趙四小姐一樣,有機會在他身邊陪伴他一生呢?

如果,在她苦苦期盼他的音信,等到的是一紙離婚協議之後,她從此徹底斷了與他的所有深情以及念想,那麼她生活的會是無牽無掛的自由真實呢?還是由於少了希望而更加劇生命的衰落呢?

如果.

可惜,沒有如果。

說實話,非常心疼她。

這樣一個各方面都趨於完美的女子,為什麼,一生深情只得到了他的一句「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如果可以交換,她是不是寧願就像趙四小姐那樣,不要任何虛名,只要真真實實的和他在一起,今生以及來世呢?

深情難賦,卻總是被負。願她在天堂能有真真實實的幸福吧。

簡單的豐富

大道至簡,而豐富的靈魂正源於此。

在這裡,您將體會幸福,感受溫馨,在輕鬆愜意中品味人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面對于鳳至墓碑,張學良痛哭:此生無憾事,唯負此一人!
    張學良一生不缺女人,他在外風流倜儻很受女人的喜歡,和趙四小姐的愛情驚天動地,與宋美齡的友誼讓人羨慕……然而還有一個女人讓張學良感到一生虧欠,她就是于鳳至。于鳳至直至去世對張學良的愛也不減半分,沒想到卻只得到了張學良一句話。
  • 看到于鳳至留下的四個字,張學良老淚縱橫
    張學良將軍在他長達101年的人生旅途中,總共經歷了三段婚姻。張學良的原配夫人是于鳳至,第二個夫人名叫谷瑞玉,第三個夫人就是大家熟知的趙一荻也就是趙四小姐。張學良與于鳳至正如張學良所說二人婚前不認識都沒見過面,而且于鳳至又比張學良大三歲,所以一開始張學良不太情願,但父命難違沒有辦法,他更不適應于鳳至的妻子身份,反道願意叫他「大姐」。
  • 張學良原配于鳳至到底是位啥樣的人?附視頻
    可見于鳳至外表清麗。于鳳至比張學良大三歲,在那個時代,這也是個吉利的數字。只是,張學良不喜歡,他成親的時候還小,是著名的花花公子,又是有名的美少年,權利金錢,往往伴隨著風流,張學良也不例外,他並不想老早找個媳婦成家,管著自己。但是張作霖說一不二,面對張學良的反對,他最後妥協:你的正室原配非聽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舊式婚姻,你和於家女兒成親後,就叫你媳婦跟著你媽好了。
  • 原配夫人于鳳至的一封信,讓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羞愧難當
    歸亞蕾深情朗讀于鳳至寫給趙四小姐的信件 于鳳至比張學良大三歲,她出身名門,是不折不扣的大家閨秀。但為了與張學良的愛情,她不僅冒著眾叛親離的風險強勢退了婚約,更隻身一人從天津跑到瀋陽去見張學良。 張學良帶著趙四小姐登門大帥府,遭到了于鳳至的強烈反對。于鳳至想到了蔣介石的原配夫人,那個被宋美齡莫名其妙頂替出局的可憐女人。於是一向恭順的于鳳至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 強勢,堅決不允許趙四小姐進門,更不用提給她任何名分。
  • 張學良:我和于鳳至的婚姻眾說紛紜,但真相他們都猜錯了
    張學良將軍當年風流倜儻,身邊從不缺少俏麗佳人,晚年時他還開玩笑地說:「我前後有11個女朋友。」 這樣一個風流倜儻的男人,卻在他90歲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 少帥口中的這個人,就是當年默默等待了他半個世紀,到死都沒能見上一面的第一任妻子于鳳至。
  • 于鳳至活了93歲,死後改名刻於墓碑之上,張學良看後老淚縱橫
    于鳳至,張學良的原配夫人,93歲的時候滿懷遺憾的逝世於美國,至死也未能見到她一生最愛的張學良,而她想和張學良死後同穴的夢想,也隨著張學良下葬於趙四小姐的墓邊而就此破滅。
  • 陪伴張學良的三位女人:于鳳至、谷瑞玉、趙一荻
    人們皆知于鳳至和趙四小姐,對谷瑞玉則知之甚少。張學良的元配夫人于鳳至,字翔舟,富商於文鬥之女,生於1897年,自幼聰明伶俐,文採出眾,並寫得一手清秀俊逸的毛筆小楷。在張家大院的小一輩女人中,張學良的妻子于鳳至,最受張作霖重視。這不僅僅是由於兒媳婦的品貌出眾,還因為他十分珍視同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的舊誼。
  • 于鳳至的後半生:沒了張學良,我依然可以很好
    父親每日悶悶不樂,母親暗自垂淚,于鳳至耐心寬慰著父母。媒人吳俊升著急上火,謊稱張學良身體不適,過幾日就來拜訪,並遞上彩禮豐厚的禮單。于鳳至看過禮單,冷冷一笑,將禮單原封不動地退回。吳俊升一臉迷茫:嫌聘禮太少?于鳳至看出他的心思,一氣呵成寫下五言詩,回絕了這門婚事:「古來秦晉事,門第頭一樁,禮重價連城,難動民女心。」惴惴不安,吳俊升把五言詩拿給了張學良。
  • 于鳳至:痴等張學良50年換來離婚,她叱吒商場千萬家財全留給前夫
    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1990年3月,在美國洛杉磯市好萊塢山頂的一座豪宅裡,93歲的于鳳至因突發心臟病離世。在他的遺言中曾特意交代,將自己所有的財產全部留給張學良,且死後的墓碑上寫張于鳳至,冠以夫姓。除此之外,他還在自己墓穴旁邊,留了一個空墓,希望張學良百年之後可以與之同穴。既然生不能同裘,只願死後同穴。
  • 最好的女子,總是被辜負,深情解讀于鳳至
    初識于鳳至,是多年前觀看《少帥張學良》這部電視劇裡,她美麗大方,才華橫溢,小宋佳飾演,因喜歡宋佳,而喜歡于鳳至。在這之前,我對張學良的第一夫人于鳳至,印象寥寥,而讀懂于鳳至,卻是讀了《于鳳至傳》之後。02:于鳳至嫁給了一生所愛張學良自從訂婚以後,兩人中間再沒有見過面。于鳳至對張學良的消息都是從報紙,照片上了解到的,對於夫婿張學良她是非常喜歡的。
  • 苦等張學良五十年的于鳳至,最後等來的卻是一紙休書
    張學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他的「風流羅曼史」數不勝數。而在這位「風流少帥」的一生中,光是正式婚姻就有三段,原配于鳳至、二夫人谷瑞芝、三夫人趙四小姐趙一荻。除了二夫人谷瑞芝,剩下兩位對張學良的愛那可真叫一個矢志不渝。 張學良與原配于鳳至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張學良曾兩次在溪口遇刺,于鳳至一句話,讓刺客放下抱頭痛哭
    當時被軟禁的張學良轉移到溪口鎮的雪竇山,張學良的原配妻子于鳳至,也特地由國外回來陪伴自己的丈夫,照顧自己丈夫的起居飲食。袁靜芝與蔣孝先是自由戀愛,並且兩人的感情深厚,所以蔣孝先的逝去,對於袁靜芝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在當時的社會前提之下,袁靜芝一人就要承擔起照顧七個子女的責任,還要照顧雙方的父母,這樣重壓之下的袁靜芝,便對自己的亡父蔣孝先的思念日漸加深。
  • 原配夫人于鳳至的一封信,讓張學良少帥和趙四小姐羞愧難當
    「見字如面」節目中,歸亞蕾朗讀了一封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寫給趙四小姐的信,信中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哀怨,言辭平和而含蓄。隨後,引發網友關注這一驚天動地的三角戀。于鳳至比張學良大三歲,出身名門,是大家閨秀。所以一向恭順的于鳳至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勢,堅決不讓趙四小姐進門,更不提給她任何名分。但是于鳳至也注意到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之間的糾纏,如果沒有轉機堅決反對他們的餘地,只會使張學良離自己越來越遠,所以她最後的妥協是,允許張學良在外面再找個住處安頓趙四小姐,而且對外只能說他是張學良的秘書。
  • 于鳳至病逝後,張學良見到她墓碑上的幾個字,長跪不起
    張學良說到民國美男子張學良的愛情故事,可能很多人聽過他和趙一荻的轟轟烈烈,卻不知道他和原配于鳳至的那段悽美。于鳳至用一生成全了張學良,連臨終遺願都是他。于鳳至去世前交代了兩件事,一件是將她戶頭裡的一大筆財產和在美國置辦的房產留給張學良,讓他晚年生活無憂,另一件就是希望張學良百年後能與她合葬在一處。
  • 【追劇】陪伴「少帥」張學良的三位女人:于鳳至、谷瑞玉、趙一荻
    一生結過三次婚,元配夫人是于鳳至,第二個夫人是谷瑞玉,第三個夫人是趙一荻,即趙四小姐。人們皆知于鳳至和趙四小姐,對谷瑞玉則知之甚少。 張學良的元配夫人于鳳至,字翔舟,富商於文鬥之女,生於1897年,自幼聰明伶俐,文採出眾,並寫得一手清秀俊逸的毛筆小楷。在張家大院的小一輩女人中,張學良的妻子于鳳至,最受張作霖重視。
  • 「東北第一夫人」于鳳至,臨終留八字遺言,張學良知道後痛哭流涕
    在我們國家,張學良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毀譽參半,但他最終還是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因此在今天的影視作品中也時有發生。談到張學良的感情歷程,可以說他與三位女性有著密切的關係,一位是他的髮妻于鳳至,一位是他的摯愛趙一荻,還有一位是紅顏知己宋美齡。
  • 張學良寄來離婚協議書,于鳳至為何遲遲未答覆,答案藏在女兒身上
    但接受過新思想洗禮的于鳳至對於父親的這一套,卻完全不放在眼裡。她仰著小臉對父親喊:我還要繼續讀書,將來還要施展才華呢! 1915年,于鳳至與張學良在順天府成婚。這段婚姻,因為始於父母之命,所以,最初張學良顯得很不樂意,但當張學良看了一眼于鳳至後,他立馬改變了主意。
  • 張學良看見于鳳至墓碑後,淚如雨下,上面寫的4個字,讓他自責
    一九一五年,于鳳至與十五歲的張學良結婚,於鳳到十五歲時,成熟而大度,像一個大姐姐一樣照顧頑皮的張學良。青年時期的張學良,風流倜儻,手握大權,身邊美貌連連,怎能把心完全放在鳳來儀身上,果不其然,婚後不久,遇到活潑可愛的趙四小姐,二人一見鍾情,成了情人。
  • 于鳳至93歲病逝海外,墓碑上留下的4個字,張學良見了老淚縱橫
    >我們只看到了張學良和趙一荻的愛情,卻很少有人看見于鳳至的成全,如果不是于鳳至同意離婚,趙一荻可能還要一直以秘書的身份陪伴張學良。張作霖因為于鳳至的父親對自己有恩就一直想著要報答他,在聽說他還有一個女兒以後,就讓自己的兒子張學良娶了自己恩人的女兒于鳳至,張學良自己本身不喜歡這種包辦的婚姻,但在自己父親的要求下還是娶了于鳳至。結婚之前,張學良和不喜歡自己的這個妻子,但婚後的于鳳至,賢惠大方,品德才氣都比較的出色,張學良就開始慢慢的對她改觀了。
  • 40年為愛痴狂,慘遭張學良拋棄,于鳳至:愛是恆久忍耐不求回報
    于鳳至這首詩,讓張學良讀了一輩子,也愧疚了一輩子。詩的主人叫于鳳至,是苦等了張學良40年,卻至死未能與之相見的結髮妻子。她18歲嫁予張學良為妻,一生將對張學良的愛,當作抵禦世間所有傷害的盔甲。張學良和于鳳至新婚燕爾,儘管稱不上愛情,但張學良還是與于鳳至度過了一段蜜月期。婚後,于鳳至將帥府打理得井井有條,上下均讚賞她聰明睿智、善於持家。張學良對她多了幾分欽佩,於是喚她「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