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寄來離婚協議書,于鳳至為何遲遲未答覆,答案藏在女兒身上

2021-01-08 騰訊網

「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樓東風,往事不堪回首了」。

這是1964年7月4日,已被幽禁28年的張學良與趙四結婚當天,臺灣各大媒體刊出的報紙標題。這天,當65歲的張學良和51歲的趙四在牧師陳維屏的證婚下擁吻時,大洋彼岸,才與張學良離婚不久的于鳳至正孤獨地立在窗前思考著什麼。

同年秋天,69歲的于鳳至在女兒遞來的一份臺灣出版的《聯合報》上,看到了前夫張學良結婚的報導:

「三十載冷暖歲月,當代冰霜愛情。少帥、趙四,正式結婚。紅粉知己,白首締盟。夜雨秋燈,往事不堪回首了……」

良久,于鳳至放下報紙喃喃道:這下大家就都放心了。

女兒閭英站在一旁,似乎對母親的反應有些詫異。對啊,通常情況下,一個深愛前夫的女子看到前夫和其他女人結婚,不應該是先痛哭一場嗎?

但于鳳至從來不是普通女子,所以,在她受到丈夫張學良的要求離婚的長信時,她的反應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于鳳至看到那封長信和離婚協議時,已經是1963年10月上旬了,但這封信其實早就到了女兒閭英手裡,她之所以遲遲不肯拿給母親,是怕她會接受不了。在情感上,她自己也無法接受父親和母親離婚的事實。

但這件事情終究太大,在于鳳至幾番套話下,閭英「哇」地一聲哭出來說:「媽,我怕你受不了這個打擊啊!」隨即,她狠下心從臥室拿出了父親給母親寫的決絕長信。

于鳳至看完後,沒說太多,只默默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到這時,她和張學良的婚姻已經持續了整整47年。

母親的冷靜讓閭英感覺到了恐懼,她開始害怕起來。于鳳至看了看女兒,似對她說又像自言自語道:「這是我早意料中的事啊!」

母親籤離婚協議當天的平靜,和今天看到父親和趙四婚禮報導時的淡然,都讓閭英詫異極了。她開始覺得,自己對母親其實並不了解。

終於,她忍不住發問了:「媽,爸說過永遠不和你離婚的。」

于鳳至抬眼看向窗外道:「他是被逼的,是時局逼的,他們逼他離婚是想讓他斷了來美國的後路。我這些年在美國就是為了給他留著後路,這樣也好,就不需要後路了,他也安全了。」

閭英定定地聽著,在母親這裡,她聽到的從來是和外界不同的聲音,外界的聲音裡,都是說父親為了給深愛的趙四名分,硬生生在老年給她補了一個婚禮。

婚禮上的張學良與趙四

閭英願意相信母親,畢竟,這種相信,能讓她放下對父親的怨恨,最主要的是,這樣的「以為」也能讓母親心裡好受。

人說,女人都是善於自欺的,尤其在自己愛的人面前,即便是當著自己面的背叛,她也會為他找理由找藉口,于鳳至就是這樣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糊塗嗎?不,相反,她們很通透!只是,這種通透,非得非一般的智慧才能看明白。

于鳳至從來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的非比尋常,在最初就已經註定。

大凡非一般的女子,也和男子一樣,出生時就會得到不一樣的預言。

于鳳至出生的那天,即1897年6月7日,一位雲遊高人正好路過於文鬥家,恰在這天商會會長得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高人看到還是剛剛出生的于鳳至後,大為驚異,當場預言:"此女福祿深厚,乃是鳳命",說完這句後,高人突然眉頭緊鎖加了一句:只可惜中年老年,哎,不可說不可說。

待於文鬥要追問時,高人已翩然而去。因著這個緣故,於文鬥為女兒命名為:鳳至。

于鳳至長到11歲時,因為容貌清麗脫俗且酷愛讀書、知書達理,遂被大軍閥張作霖看中,定為兒子張學良的兒媳。1913年,16歲的于鳳至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奉天女子師範學校。

此時的于鳳至已經出落成了風華絕代的模樣,她大大的眼睛,秀挺的小鼻子和那張殷紅的唇,完美地鑲嵌在雪白的小臉上。這樣的出眾容貌,讓於文鬥又是喜又是憂,於文鬥的憂在於女兒經常外出,於文鬥很是擔心女兒的安全。

但接受過新思想洗禮的于鳳至對於父親的這一套,卻完全不放在眼裡。她仰著小臉對父親喊:我還要繼續讀書,將來還要施展才華呢!

1915年,于鳳至與張學良在順天府成婚。這段婚姻,因為始於父母之命,所以,最初張學良顯得很不樂意,但當張學良看了一眼于鳳至後,他立馬改變了主意。

能讓花叢中過的張學良看一眼就「稀罕」上,可見于鳳至的容貌絕非一般庸脂俗粉可比。

但容貌從來不是女人一生幸福的根本,因為容貌終有老去的一天。這點,于鳳至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在收穫了幸福的家庭並生育了多個子女後,于鳳至一直沒有滿足於眼前的現世安穩。

她知道,自己生逢亂世,又比丈夫大了三四歲,如果不拼命奔跑,她將隨時有被撂倒的可能。

於是,在相夫教子的同時,于鳳至一直一刻不停地學習。但在當時,真正要系統地學習還非得進入學堂不可。說實話,這點,于鳳至早已意識到了。當時,新思想正進入中國,于鳳至蠢蠢欲動。

思考再三後,于鳳至對公公張作霖說:

「爹,這些日子我盡心盡力地操持家務,總覺得才疏學淺,我想去大學聽課,希望您能準許。」

于鳳至話音一落,張作霖立馬派人到東北大學給于鳳至辦理了入學手續。自此,于鳳至就以旁聽生的身份進入了大學接受新式教育。在這期間,于鳳至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畢業時,她順利拿到了大學文憑。

這張大學文憑,對于于鳳至而言意味非常。這代表即使有一天,即便她離開了大帥府,她也隨時可以在險象環生的世界裡謀得一席之地。

人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沒有完全翻不過的牆。

幾年後,于鳳至的丈夫張學良出軌了趙一荻,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趙四。

攤牌的那天,張學良帶著趙一荻和于鳳至談判,要把趙一荻帶回大帥府。

此時的于鳳至還尚年輕,心寒透骨她第一次和張學良正面衝突。

到最激烈的時候,面對一直不肯退讓的于鳳至,張學良掏出槍威脅于鳳至。而于鳳至面對拿槍對著自己的張學良,直接迎向槍口道:

「我為你生兒育女操持一切,你要打死我,好啊,來啊!」

張學良這才知道妻子是絕對不會妥協的,張學良見狀只得無奈地安撫鳳至,而一旁的趙一荻見此情景只得跪下來求于鳳至說:

「請夫人成全我,我不要名分,只要讓我跟在漢卿(張學良)身邊。」

看著跪在地上的這個比自己小15歲的女人,于鳳至心軟了。最終她同意了兩人的交往,但她卻也始終沒鬆口讓她住進大帥府。

對,這是張學良曾親口承諾過自己的:就算在外邊有什麼,也絕不把外邊的女人孩子帶回家。

于鳳至知道,張學良對於自己定下的承諾,是從來不會破的。

但最終,這個例還是破了。而破這個例的,正是于鳳至自己,或者說,是于鳳至自己的善良。

在趙一荻產子孤立無援時,于鳳至冒著風雪去看望危難中的趙一荻母子,在考慮到趙一荻無法獨自撫養嬰兒後,于鳳至再次大度地將她的嬰兒帶回大帥府撫養。

于鳳至的善良讓趙一荻感動不已,她抱著于鳳至痛哭著喊「大姐,大姐」,似乎要用哭泣傾訴她對這個女人的虧欠。

但最終趙一荻和張學良還是為了所謂的「真愛」背叛了于鳳至。

張學良被軟禁後,最初一直是于鳳至在親自照顧張學良。但1940年,被查出乳腺癌的于鳳至不得不前往美國治療。

這以後,因為種種關係,于鳳至一直和孩子獨自留在美國,這期間,趙一荻一直接替于鳳至照顧被軟禁中的張學良。

在美國期間,于鳳至一直不停地和張學良通信,癌症治癒後,她曾提出要回到張學良身邊。但在張學良的信中,她讀到了隱藏著的「不要她回國」的信息。

于鳳至本能地想,這是張學良讓自己在國外等待機會、創造條件,為他將來恢復自由後打算的意思。

於是,大洋彼岸的舊金山,于鳳至一刻不停地在商海打拼,她想努力為張學良恢復自由後謀一份安穩。

她一邊打拼,一邊苦苦算著日子等著丈夫張學良來美和她團聚。帶著滿滿愛和希望的于鳳至鬥志昂揚,她夜以繼日地學習,在她的努力下,她慢慢能在股市吃透規則了。

股市的摸爬滾打中,于鳳至的眼光越來越狠辣,預測能力也跟著出神入化,很快,她成為了華爾街遠近馳名的「東方女股神」。不久後,她又轉戰房地產,攪弄了美國地產的風雲。

當張學良寫信給她提出離婚時,她已經為他打下了一片「安穩」。

張學良與趙四結婚後,于鳳至雖知道即使張學良前來美國,也不會再和她住在一起。但她卻依舊痴痴等待著他,只因為,他在信裡曾寫過:「離婚了,我們還是我們!」

「我們還是我們」,這樣一句在旁人看來是「誘騙離婚」的話,在于鳳至這裡,卻成了他依舊愛著她的鐵證。

話說回來,愛這個東西,從來看不見摸不著甚至無法求證。所以,多數情況下,你信它就有,你不信,它就不存在。

通透的于鳳至,不會細想,她只篤定。因著這份對愛的篤定,與張學良離婚後,她又等了他27年。

1990年3月20日,在與張學良闊別半個世紀後,已93歲的于鳳至倒下了,彌留之際,她說:

「我死去之後埋在洛杉磯城外的山上,讓我看看遙遠的故鄉……我的墓旁要再挖一個空墓穴,留給你的父親。」

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于鳳至也還相信,張學良會回到她身邊。

最終,張學良當然會和趙四合葬,因為無論從哪種角度而言,他都應該也只能和趙四合葬。但倘若于鳳至知道結局,她也一定又會為張學良找到的合適的藉口。

實際上,以于鳳至對自己與張學良愛情的篤定,即使張學良當著自己的面告訴她:他最愛的是趙四,而不是她,她也會再為他找到藉口的。

于鳳至騙了自己一生?或者,張學良騙了于鳳至一生?

不,世間最大的騙子是真誠,換言之,真誠是最大的騙子。任何事物到了極致,就是反面,到最後,誰能否定張學良對于鳳至的愛?趙四嗎?張學良自己嗎?答案是:沒人能否定!

因為,愛,從來不需要證明,因為,愛從來都是:你相信,它就是!

于鳳至的通透,真真讓人驚嘆!

相關焦點

  • 于鳳至:往事下落不明
    于鳳至懷中抱著一幅畫軸,修身的洋芋牡丹旗袍穿在她身上,莫名的氣質超然。那場相見是雙方的父親刻意安排下的,張作霖擔心兒子對包辦婚姻的逆反,特意給了他這個機會去陷入這場溫柔鄉中。索性二人一見傾心,張學良歡喜地迎她入了張家門第,成了公婆最中意的兒媳。
  • 于鳳至的後半生:沒了張學良,我依然可以很好
    于鳳至的母親是傳統婦人,一生相夫教子,認為一個女兒家,何必那麼上進,到處奔波,為求學離開爹娘。於文鬥徵求鳳至的意見,她道:「漢之文姬,宋之清照,怕是男兒也比不上呢!」她為自己另取一名翔舟,意為「會飛的蘭舟」,後來,以此名考上奉天女子師範學校。于鳳至說:「哪怕今後嫁了人,做了母親,她也還是于鳳至,這個事實沒有什麼可以改變,為什麼不趁著未嫁的時光好好為自己做一些事情。」
  • 面對于鳳至墓碑,張學良痛哭:此生無憾事,唯負此一人!
    張學良一生不缺女人,他在外風流倜儻很受女人的喜歡,和趙四小姐的愛情驚天動地,與宋美齡的友誼讓人羨慕……然而還有一個女人讓張學良感到一生虧欠,她就是于鳳至。于鳳至直至去世對張學良的愛也不減半分,沒想到卻只得到了張學良一句話。
  • 于鳳至病逝後,張學良見到她墓碑上的幾個字,長跪不起
    趙一荻于鳳至也是從這裡開始藏不住對張學良的傾慕了,後來不自覺對張學良用心付出的東西越來越多,表現越來越明顯,張學良哪能看不出了,只是回應不了,越來越覺得虧欠罷了。于鳳至被迫接納趙一荻,只不過加了三個前提,一是趙可以伺候學良,但不能給名分,二不能進帥府,三孩子不能姓張。本來這三個苛刻的要求是想兩人知難而退的,殊不知讓他們靠對方更近了一些。
  • 張學良原配于鳳至到底是位啥樣的人?附視頻
    心情不好條件不好,于鳳至染上重病,不得已,赴美求醫,照顧張學良的任務,就落在了趙四身上,趙四放棄自由身,甚至歡呼雀躍,能陪著張學良,亦無怨無悔。于鳳至赴美治病,哪知這一走,便是五十年天人永隔,再不曾見張學良的面。于鳳至生的是乳腺癌,國內的醫療條件有限,她在宋美齡的幫助下入住的是著名的教會醫院,主治大夫是著名的腫瘤專家溫斯頓•比爾。
  • 40年為愛痴狂,慘遭張學良拋棄,于鳳至:愛是恆久忍耐不求回報
    于鳳至讓趙一荻帶著女兒先行離開,自己陪伴張學良一同軟禁。張學良再次被眼前與自己同患難的妻子感動了。他奮筆疾書:「卿名鳳至不一般,鳳至落到鳳凰山。深山古剎多梵語,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樣一波穩如泰山的操作,讓于鳳至賺到了第一桶金。她明白大兒子不會久活於世,趕緊用手頭的餘錢,將他送回張學良身邊,想讓他們父子見上最後一面。不出所料,大兒子在抵達臺灣後,死在了張學良的懷中。于鳳至聽聞大兒子死訊,哭得天崩地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生活的打擊接踵而至。不久後,最像張學良的二兒子,也因車禍殞命。于鳳至抱著小兒子和女兒,哭得肝腸寸斷。
  • 于鳳至93歲病逝海外,墓碑上留下的4個字,張學良見了老淚縱橫
    >我們只看到了張學良和趙一荻的愛情,卻很少有人看見于鳳至的成全,如果不是于鳳至同意離婚,趙一荻可能還要一直以秘書的身份陪伴張學良。張作霖因為于鳳至的父親對自己有恩就一直想著要報答他,在聽說他還有一個女兒以後,就讓自己的兒子張學良娶了自己恩人的女兒于鳳至,張學良自己本身不喜歡這種包辦的婚姻,但在自己父親的要求下還是娶了于鳳至。結婚之前,張學良和不喜歡自己的這個妻子,但婚後的于鳳至,賢惠大方,品德才氣都比較的出色,張學良就開始慢慢的對她改觀了。
  • 陪伴張學良的三位女人:于鳳至、谷瑞玉、趙一荻
    人們皆知于鳳至和趙四小姐,對谷瑞玉則知之甚少。張學良的元配夫人于鳳至,字翔舟,富商於文鬥之女,生於1897年,自幼聰明伶俐,文採出眾,並寫得一手清秀俊逸的毛筆小楷。在張家大院的小一輩女人中,張學良的妻子于鳳至,最受張作霖重視。這不僅僅是由於兒媳婦的品貌出眾,還因為他十分珍視同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的舊誼。
  • 張學良:我和于鳳至的婚姻眾說紛紜,但真相他們都猜錯了
    于鳳至 張學良此次來相的這位準新娘叫于鳳至,是鄭家屯第一大商號「豐聚長」掌柜於文鬥的女兒。 張作霖 張作霖是鐵了心要結這門親家,為了讓兒子與於家女兒培養感情,他特意命令張學良到鄭家屯小住幾日,讓兩個年輕人相處一下。
  • 趙一荻:伴張學良72年,52歲成婚,91歲張學良出獄,卻去見蔣士雲
    這份聲明,一下子把張學良與趙一荻推到了風口浪尖,趙一荻也成了人人喊打的小三,為何趙慶華要如此做呢?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趙一荻的父親趙慶華是北洋政府官員,雖與張作霖私交不錯,但政治立場卻不同,與女兒斷絕關係,是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北洋政府另類。
  • 張學良看見于鳳至墓碑後,淚如雨下,上面寫的4個字,讓他自責
    這個詞最恰當地放在鳳至身上,她對張學良的包容與痴情不亞於任何一個女人,她苦等了張學良50年,但最終還是一場空,死後墓碑上刻了四個字,張學良看後淚如雨下,但一切都已成為往事。于鳳至本是富家女,父親於文鬥是富商,於文鬥曾救過張作霖的命,所以於家與張家的關係十分密切。在張作霖發跡後得知於文鬥之女「福祿深厚,乃鳳命也」,於是便自作主張為張學良定下此親事。
  • 原配夫人于鳳至的一封信,讓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羞愧難當
    但為了與張學良的愛情,她不僅冒著眾叛親離的風險強勢退了婚約,更隻身一人從天津跑到瀋陽去見張學良。 張學良帶著趙四小姐登門大帥府,遭到了于鳳至的強烈反對。于鳳至想到了蔣介石的原配夫人,那個被宋美齡莫名其妙頂替出局的可憐女人。於是一向恭順的于鳳至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 強勢,堅決不允許趙四小姐進門,更不用提給她任何名分。
  • 于鳳至與張學良:深情難賦卻被負
    恩情成姻緣,是對是錯?這是張作霖在為寶貝兒子張學良辦盛大婚禮。明媒正娶的夫人就是于鳳至。她嫁給張學良,是遵照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是當時的巨賈富商,也是張作霖的救命恩人和金蘭之交。張作霖很重義氣恩情,一直想尋一個機會報答於文鬥。一次,他去於家,剛進門就看到一家人喜笑晏晏的圍著一張桌子。
  • 苦等張學良五十年的于鳳至,最後等來的卻是一紙休書
    張學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他的「風流羅曼史」數不勝數。而在這位「風流少帥」的一生中,光是正式婚姻就有三段,原配于鳳至、二夫人谷瑞芝、三夫人趙四小姐趙一荻。除了二夫人谷瑞芝,剩下兩位對張學良的愛那可真叫一個矢志不渝。 張學良與原配于鳳至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于鳳至活了93歲,死後改名刻於墓碑之上,張學良看後老淚縱橫
    于鳳至,張學良的原配夫人,93歲的時候滿懷遺憾的逝世於美國,至死也未能見到她一生最愛的張學良,而她想和張學良死後同穴的夢想,也隨著張學良下葬於趙四小姐的墓邊而就此破滅。
  • 【追劇】陪伴「少帥」張學良的三位女人:于鳳至、谷瑞玉、趙一荻
    一生結過三次婚,元配夫人是于鳳至,第二個夫人是谷瑞玉,第三個夫人是趙一荻,即趙四小姐。人們皆知于鳳至和趙四小姐,對谷瑞玉則知之甚少。 張學良的元配夫人于鳳至,字翔舟,富商於文鬥之女,生於1897年,自幼聰明伶俐,文採出眾,並寫得一手清秀俊逸的毛筆小楷。在張家大院的小一輩女人中,張學良的妻子于鳳至,最受張作霖重視。
  • 原配夫人于鳳至的一封信,讓張學良少帥和趙四小姐羞愧難當
    「見字如面」節目中,歸亞蕾朗讀了一封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寫給趙四小姐的信,信中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哀怨,言辭平和而含蓄。隨後,引發網友關注這一驚天動地的三角戀。于鳳至比張學良大三歲,出身名門,是大家閨秀。所以一向恭順的于鳳至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勢,堅決不讓趙四小姐進門,更不提給她任何名分。但是于鳳至也注意到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之間的糾纏,如果沒有轉機堅決反對他們的餘地,只會使張學良離自己越來越遠,所以她最後的妥協是,允許張學良在外面再找個住處安頓趙四小姐,而且對外只能說他是張學良的秘書。
  • 趙一荻住少帥府對面,是為了挑釁于鳳至嗎?男神張學良是個妻管嚴
    張學良長得風度翩翩,有學識,家境好,倆人一見鍾情,跳了一曲舞,就再也放不下彼此。但當時的張學良是個已婚人士,跟妻子于鳳至父親張作霖包辦的婚姻,倆人之間雖然沒有愛情,卻有親情,所以他們不可能離婚。可趙一荻後來直接住在了少帥府對面,是在向于鳳至發起挑釁嗎?
  • 「東北第一夫人」于鳳至,臨終留八字遺言,張學良知道後痛哭流涕
    在我們國家,張學良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毀譽參半,但他最終還是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因此在今天的影視作品中也時有發生。談到張學良的感情歷程,可以說他與三位女性有著密切的關係,一位是他的髮妻于鳳至,一位是他的摯愛趙一荻,還有一位是紅顏知己宋美齡。
  • 最好的女子,總是被辜負,深情解讀于鳳至
    他很注重孩子的培養,除了兒子外,也嚴格要求女兒,知書達理,精通庶務,人情世故。幼年時,家裡就為于鳳至請了琴棋書畫的師傅,于鳳至就跟著師傅寫字作畫,誦讀詩書。每當於文鬥空閒時,也會手把手的教女兒識別家裡的古董,以及翡翠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