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兒童家長說起:小孩4歲了,每次發燒都是扁桃體發炎,每次發燒吃藥效果都不好,打吊瓶才會好?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什麼叫做「扁桃體」?
我們經常會看到小朋友一發燒,醫生總是會對小朋友說「來,看看喉嚨,啊~~」,醫生讓小朋友發出「啊」的目的就是為了看扁桃體,當小朋友張開嘴巴發出「啊」的聲音,就可以看到咽部的兩邊分別有一個粉紅色的組織,像兩個門神一樣守衛,它就是我們常說的扁桃體。扁桃體是一個淋巴組織,位於呼吸道和消化道交匯處,發揮重要的免疫功能。
為什麼小朋友容易患「扁桃體炎」?
由於扁桃體開始發育成長在1歲時,所以1歲的嬰兒很少有扁桃體炎。其發育高峰主要在4-10歲,而在扁桃體發育期時,小朋友正處在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時,所以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犯,導致扁桃體感染,發生扁桃體炎。所以學齡前兒童和學齡期兒童最常發生扁桃體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兒更容易出現扁桃體炎。
導致扁桃體發炎的常見病原體為病毒、細菌、支原體和非典型病原體。最常見導致病毒性扁桃體炎以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病毒性扁桃體炎常為自限性疾病;細菌性扁桃體炎以A組鏈球菌常見。無論是細菌性扁桃體炎還是病毒性扁桃體炎,均可通過飛沫或者接觸傳播。
患有扁桃體炎的兒童大都為急性起病,常見症狀就有扁桃體紅腫、吞咽時疼痛、發熱(化膿性),嚴重時還可出現呼吸困難。病毒性扁桃體炎和細菌性扁桃體炎症狀有時很難區分,疾病變現輕重不一,需要由醫生判斷。而細菌性扁桃體炎(以鏈球菌為例)通常需要抗菌藥物治療10天療程,往往很多患兒家長因為患兒症狀好轉擅自停藥和自行在外購買藥品導致療效欠佳。
在冬春季節,家長需要多多注意,防寒保暖,根據氣溫適當增減衣物,多給孩子吃蔬菜水果防止食積便秘等情況。如果出現扁桃體發炎,需要及時就醫。如果扁桃體發燒診斷為化膿性扁桃體,通常需要輸液抗感染治療,效果一般好些,但如果不是化膿性感染,並不需要輸液治療,如果一味認為凡是扁桃體發炎都要輸液,那就是過度醫療了。
#百裡挑一#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