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昔日廣州理工男 今日上海錄音師
黃雲方
說起錄音師,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些坐在一排排儀器後面,見證各類新歌誕生的神秘人士。一個來自廣東的70後理工男,用自己的努力和創意成為了優秀的錄音師,在上海打造了一個大大的聲音樂園。
偶然機會進入錄音行業 當學徒一天站足十小時
1999年,20歲出頭的黃雲方,一個典型的廣州仔,從廣州五山隻身到了上海,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如今他有了自己的獨立工作室,並成為知名錄音師。
他的錄音棚接待過很多明星,也走出了超女,錄音行業在上海知名度排在前三。但如今事業家庭雙豐收的他仍想念廣州,每年都要回去一次。雖然離開廣州十幾年,但他念念不忘的是家鄉的腸粉。
廣州日報:你是理工科畢業,怎麼走上錄音之路的?
黃雲方:我畢業後一直想找一個創造性的工作,對廣告公司的工作一直都很嚮往。記得剛進入廣告錄音行業面試的時候,廣告公司的老闆看到我的簡歷,就對我說錄音需要很多電子器材,我的專業也不錯可以試試。而且錄音工作可以發揮我的創造性和想像力,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接受了這份工作。
廣州日報:你進入錄音行業才覺得自己非常熱愛它嗎?
黃雲方:是的。我之前沒有接觸過錄音,什麼都不懂。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工作很有意思,那時候有很多明星來錄音,演員的配音也很有意思。而且錄音也是個技術活,如何控制演員情緒,進行音響設計,效果怎麼樣做得更完美,都要有很多自己的創意。
廣州日報:你開始都不懂,是自學的嗎?
黃雲方:老闆就是我的師傅。開始我什麼都不用做,就在旁邊看。當學徒的時候,一天要站在師傅旁看十幾個小時,唯一休息的時間就是吃飯和上廁所。因為我覺得這工作很有趣,所以才能堅持下來。沒想到這就成了我的終生事業。
不顧家人反對去上海 宿舍只有一張行軍床
廣州日報:作為一個地道的廣州人,你為什麼會到上海發展?
黃雲方:開始母親反對我到上海發展,所以那時也經過思想鬥爭。因為我在上海沒有親戚朋友,會比較擔心不適應。但最後我覺得趁著自己年輕應該要闖一闖。如今看來,我是對的。
廣州日報:剛到上海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黃雲方:我發現來到上海和自己想像的相差很遠。尤其是住宿的房子條件很差,因為是公司安排的宿舍,所以沒有裝修,牆上還掉灰。屋內只有一張床,還是行軍床。我和同事兩個人只好自己去買了二手電視機和二手空調。儘管條件艱苦,但一個月收入5000元,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夢想的開始。
廣州日報:你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要自己創業?
黃雲方:2000年,上海的另外一個老闆覺得我技術不錯,他想投資開個錄音室,讓我合資開。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只有三個人。包括錄音室的裝修在內的任何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那時的感覺只有累。然而這些辛苦是值得的,終於迎來了第一筆訂單。
廣州日報:你覺得自己的創業目標達到了嗎?
黃雲方:我不知道成功是怎麼定義,但我當初設想的基本都實現了。我的目標就是自己的錄音室的知名度在上海業內要排在前三名,目前已經達到了。我的錄音室也由當初的三個人發展到十幾個人,月入從一個月3萬元,到現在的十幾萬元,算是比較滿意現狀吧。
紮根上海仍念廣州美食
廣州日報:你在上海已經十幾年了,每次回廣州第一件事做什麼?
黃雲方:我每次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去吃腸粉、喝早茶。我剛來上海的時候,就不習慣這裡的飯菜,尤其特別不喜歡上海的米飯,但現在都比較習慣了。但回廣州依然覺得粵菜是最好吃的。
廣州日報:你將來還有什麼發展計劃?
黃雲方:我要找一個更好的辦公室拓展一下業務,目前,我看中了一個獨棟的別墅,正考慮把辦公室搬到那裡,想以後在電視劇的錄音方面發展,將來還要考慮電影錄音的業務。
廣州日報:你有想過回廣州發展嗎?
黃雲方:有想過。但現在覺得挺難的。我們這個行業比較講究人脈,如果沒有人脈很難進入。我的客戶源基本在上海,回廣州可能風險會大一些。但基本我每年都會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回廣州。(記者 陳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