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之聲|如何影響身邊的人共同學習傳統文化—《中華文化大講堂》「問答篇」(四)

2021-02-15 中華文化大講堂



中華文化學習網 讓我們共同傳播智慧 傳播善愛

《中華文化大講堂》主持人雅清 問:

  有一些長輩和年輕的父母,聽了《中華文化大講堂》以後,覺得當今社會上特別需要國學的教育和普及,也特別想讓自己的孩子或身邊的年輕人去學;還有的家長,孩子才兩三歲,詢問李老師有沒有辦學校,想把孩子送過去。請李老師給大家解答一下相關問題。

李毅多老師 答:

如何影響身邊的人共同學習傳統文化

  我們聽到《中華文化大講堂》這檔節目,在學習和實踐中受益了,想把它介紹給身邊有緣人,請他們也去試聽一下節目、試讀一下經典,這個想法是很好的;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一點,不要給別人帶來強迫感。我們在介紹的時候一定要尊重每個人的志向、情趣和愛好,稍加引導,請他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喜歡、是否有興趣深入學習下去。如果有緣,符合他的興趣愛好,他可能就聽進去了;也許沒緣,沒緣的話就不能勉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強迫,強迫的話只會適得其反。

  另一個更重要的影響他人的方法是,通過我們自己的言語和行動。 我們經常講「上行下效」、「以身作則」,如果拿家庭來舉例,假如先生希望太太接受傳統文化,那自己就做得更好一點,對家庭多關懷,對家務多承擔;反之,假如太太想讓先生學習傳統文化,就要減輕先生的負擔, 對先生經濟上的要求低一點,那先生的時間可能就出來了。

  再來說說孩子學習國學的問題。現在國學內容進入傳統學校了,可是有些孩子並不喜歡。為什麼呢?——因為其它科目沒減。在所有科目都沒減的同時,現在又增加了背誦古詩文、古文經典的量,孩子這時就很難體會到學習國學的快樂,反而對此心生反感,他們會認為國學只是增加了自己的負擔。所以,要想讓孩子們喜歡學習傳統文化,要減輕其它科目的負擔。

  現在傳統文化喊得很響,其實孩子們並沒有真正地受益。孩子們的負擔越來越重,又怎麼能夠讓他們真正喜歡傳統文化呢?所以,當我們希望身邊的人喜歡傳統文化時,其實很重要的是:你要去觀察「他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他最需要的地方我能幫上忙嗎? 他最需要的那個需求的產生,是因為我的原因嗎?」。比如說,先生認為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賺錢,我們做太太的就要反思了:是我逼著他去賺錢,現在我又逼著他學國學。——他會停下賺錢的腳步跟著我們學國學嗎?這個時候,減負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前提!

  還有一種影響身邊人的方法,那就是:我們自己做得很好,讓自己成為身邊人的表率。比如我對父母好好地孝順,給兄弟姐妹做榜樣。如何做榜樣呢?不要跟兄弟姐妹計較付出。無論我有多少兄弟姐妹,我就認為在父母面前只有我一個兒子(女兒),所有的事情都應該我一個人做,全部由我來承擔。用這種心情去做,兄弟姐妹都會爭先恐後地來盡孝,家裡的孝道之風就形成了。

  再比如誠信這件事,我們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明理、不斷改過,做到越來越誠信,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對他人產生很好的影響。當然,誠信還要講智慧,要有自知之明,做不到的事情堅決不能答應,堅決不答應也是講誠信,這是對自己誠、也是對他人誠。做到了「誠」,才能「信」。如果自己不誠、自欺欺人,只為讓他人高興或只為讓自己獲得讚美,最後事情做不成就只得「欺人」了。

  總之,國學和傳統文化的學習,非常注重力行,需要學習者真修實幹。讓我們以經典為師,努力修身,用改變自我的方法來影響和改變身邊的有緣人。

回顧:【聽眾之聲】《中華文化大講堂》「問答篇」系列

★ 何謂「傳統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方法是什麼?
★ 學習國學的心法與心態
★ 進一步修學方法

請回復關鍵詞:JTWD1


收聽<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請回復以下關鍵詞:

1、中華文化大講堂 《道德經人生智慧》

★ 01-05集,請回復 DDJ1 獲取

★ 06-10集,請回復 DDJ2 獲取

2、中華文化大講堂 《了凡四訓》

★ 01-05集,請回復 LF1

★ 06-10集,請回復 LF2

★ 11-15集,請回復 LF3

★ 16-20集,請回復 LF4

★ 21-25集,請回復 LF5

★ 26-30集,請回復 LF6

★ 31-35集,請回復 LF7

★ 36-40集,請回復 LF8

★ 41-42集,請回復 LF9

3、中華文化大講堂 《太上感應篇》

★ 01-05集,請回復 TS1

★ 06-10集,請回復 TS2

★ 11-15集,請回復 TS3

★ 《太上感應篇》 更多節目繼續更新中……敬請關注.

4 、李毅多老師主講的《傳統文化與福慧人生》

★ 01-05集,請回復 CCT1

★ 06-10集,請回復 CCT2

★ 11-13集,請回復 CCT3

5、中華文化大講堂簡介,請發送 a1

6、中華文化大講堂心路歷程,請發送 a2

7、手機免費下載收聽經典節目,請發送 a3

相關焦點

  • 情慾宜節制,心慈貌柔和;施與宜真誠,不以言惑眾——《太上感應篇》第46集
    中華文化大講堂在經典涵泳中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 【在線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之戲曲瑰寶
    通過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到當代戲曲現狀,學習到一些戲曲及戲曲音樂的相關知識,進而促使學生站在文化者的角度去思考在國際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去保護和傳承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美感。中國古代戲曲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臺藝術樣式。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
  • 2020年瑞金市傳統文化學會大事記
    1月22日,由瑞金市婦聯主辦,瑞金市傳統文化學會、瑞金市雨花齋公益服務中心承辦的傳承孝道好家風公益巡演之「喜迎新春關愛老人」活動在象湖敬老院開展,此次活動贏得社會上廣泛地讚譽。3月14日,學會開辦了第一期雨花文化志願者培訓班。3月19日,學會組織了第二期雨花文化志願者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學習雨花文化,學唱紅色歌曲、解讀中央文件、了解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等。
  • 中華傳統文化之戲曲瑰寶
    通過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到當代戲曲現狀,學習到一些戲曲及戲曲音樂的相關知識,進而促使學生站在文化者的角度去思考在國際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去保護和傳承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美感。中國古代戲曲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臺藝術樣式。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
  • 禍福無門 為人自召《太上感應篇》第1集【國學講堂】
    學習傳統文化,經營幸福人生,為您講述中華五千年的人生智慧,這裡是【中華文化大講堂】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華文化大講堂》節目,旨在以視聽媒體的傳播方式,以名家訪談、經典講解、德育故事
  • 《中國的福文化》第13集(終):修福從五論之道開始
    先天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後天入世,好好的行道做人,熱愛生活,惜福積福,才是正道。奉獻是福,吃虧是福,吃苦是福,感恩是福,慈悲是福,生活中無處不在修福。有多大的福,才能託得住多大的富,這叫「厚德載物」,否則再多的財富也是過眼煙雲。
  • 名人大講堂6月22日開講蜀漢文化 請收下這一份來自三國時代的書單
    6月22日,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方北辰將與大家相約名人大講堂,為大家送上一份來自三國時代的書單。名人大講堂是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四川省圖書館承辦的重要文化活動,收到了粉絲的追捧。名人大講堂12場直播的總觀看量接近1400萬次,已經成為了一個千萬級別的大IP。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
    儒家倡導我們做人們需要的人;佛家則以慈悲度世為己任,教人向善;道家追求人格的超越,尊重自然,清心寡欲。 當今社會,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一直備受大家關注。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
  • 「百萬家庭幸福大講堂」佳木斯站| 幸福原來就在我們身邊!
    索靖棠導師通過對中華家道文化以及現代心理學獨到的見解,時而引經據典,時而以身邊實事為例,以樸實、智慧、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如何營造幸福美滿的家庭。精彩的解讀,引起了在場家長的強烈共鳴,整個講堂裡掌聲不斷。
  • 李零、張國剛走出國門暢談中華文化 韓國聽眾如是說
    開幕式上,韓國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金秀映院長致賀詞,代表韓方授予中國出版集團「感謝牌」。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書局連續多年將優秀傳統文化圖書的版權輸出韓國,累計五十多個品種,《資治通鑑啟示錄》《晚明大變局》《說文解字十二講》《大邦之風——李山講詩經》等優秀圖書一一亮相,籤約《中華的智慧》《說文解字十二講》,達成意向17種。
  • 心銳電臺——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
    其實,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在於悄無聲息的滲透,我們或許會因為陽光文化的傳播潛移默化的改變消極的心態,從而積極、豁達;我們或許會因為「善心、善念、善行、善舉、善果」的淨化,直擊內心,從而修身養性;更或許會因為「成人達己」的影響,不經意間,成就他人,實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結婚登記增加儀式 新人學習傳統文化
    12月11日,伴著司儀鏗鏘有力的指引聲,市民馮先生和許女士在完成對拜、誦讀《新婚盟書》等頒證儀式後,順利拿到結婚證。據悉,12月7日起,到良慶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登記的新婚夫婦,都能體驗到這一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頒證儀式。這個儀式不僅讓新人感受到了結婚的重要意義,還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
  • 「智」勝曲江丨曲江文化大講堂又要來了,前幾期都講了啥?
    那一期,我國資深外交家吳建民先生在芙蓉園的鳳鳴九天劇場,以「外交文化和國際形勢」為題,發表了諸多真知灼見,也收穫了500多位聽眾的熱烈掌聲。而從2019年的「曲江閱讀周」開始,曲江文化大講堂也迎來了全新升級,在豐富「曲江文化大講堂」內涵的基礎上,開始拓展「書香之城」建設的寬度和厚度,豐富市民的文化菜單,讓知識引領時代風尚……升級後的曲江文化大講堂,在今年4月23日「書香曲江·共享全民閱讀」曲江閱讀周暨曲江大講堂活動於曲江書城正式啟動,這是曲江新區眾多精彩讀書活動中最重磅的一道
  • 潘嶽: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中華詩詞是中華文明之道的重要載體之一。所謂道,就是精神,就是境界,就是原則,亦是規律。在傳統社會中,大到國家制度、施政方針,小到士農工商、琴棋書畫,古代聖賢典籍中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會貫通,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如商道,如茶道,如醫道,如劍道。這些,在詩詞中都有鮮明體現。
  • 學軟體的你,要不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那麼學軟體的你,在掌握精湛技術的同時要不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有同學和我說,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並沒有什麼用,我們學習軟體的還是實打實的碼代碼、做調試,編程時頭腦裡縈繞著幾句文採斐然的詩句,或是調試時身邊播放的高深流水的古箏曲,並不能讓程序運行成功,該出bug還是出bug。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高中同學的故事。
  • 華影中心:華人文化大講堂鬱鈞劍開講
    華影中心:華人文化大講堂鬱鈞劍開講4月20日上午10:00,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東協藝術學院院長鬱鈞劍走入華人文化大講堂,向大家講述「怎樣唱好歌」。
  • 首屆中華儒釋道傳統文化醫養健康高層論壇|文國強先生受邀出席
    本次論壇出席的參會人員與列席代表超百位均來自政府及社會各界對中華儒釋道文化與健康養生、醫療、康養方面頗有建樹的領導、專家、學術研究者。與會學者以習主席倡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偉大復興」和中華文化「四個講清楚」為背景,立足「儒釋道傳統文化」為總旨,緊密結合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安養思想為中心展開了熱情、深入而廣泛的討論,50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推動了對傳統文化的普及以及對「醫養康」思想的研究。
  • 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者
    ————市發展改革委開展第四季度黨課活動為進一步豐富黨員教育形式,增強黨員教育實踐,強化「三會一課」制度落實,2020年11月26日,市發展改革委機關四支部、市重點項目事務中心支部聯合開展「黨員講黨課」活動,以講促學、以評促學,人人參與、共同提高
  • 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高等學校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方向,緊密圍繞國家教育戰略工作部署要求,通過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特點的契合點,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隱性薰陶和引導,使文化育人成為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徑,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武裝人才培養工作。
  • 《中華吟誦之盈視講壇》第30集:仄聲韻味(一)
    所以,有人覺得漢語聽起來不美了,古詩文讀不下去了,也欣賞不了,原因之一就是對聲韻缺乏了解,聲韻學脫離生活太遠。吟誦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聲韻的一個形式。找回漢語的聲韻之美,讓每一個中國人愛上古詩文;親近和學習吟誦,讓華夏大地再現朗朗讀書聲!讓我們從聽正音正聲開始,做一個高雅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