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身為大師,但談吐淡泊十分謙虛。」
「對李老師充滿了尊敬和敬仰,見識了新世界!」
「李零不求華麗的耿直的學者良心和情懷,深深感染了韓國聽眾。」
「在追逐名利的時代,竟然還有這樣的老學者堅持研究真學問!」
「29日的下午成均館,從北京來了一位孔子,淡淡講述了孫子。我沒見過孔子,孔子在我腦海裡一直是抽象的概念,但我那天終於發現了,真孔子的身影。一輩子追求真學問,不被名利左右,人到晚年沒有悔恨沒有爭鬥,依然是一副好學者的謙虛姿態,仁慈、灑脫、超越、執著、包容,不了解的領域坦言不了解,不敷衍不裝懂。在這個權力也變成綜藝節目的年代,李老先生的演講儼然一股清流,使人思緒翻滾,感懷良深, 深深觸動。此時此刻, 我忽然想到的不是孫子和孔子,而是『人,應該怎樣活著』這麼一個最古老的最本質的問題。非常感謝李老師的淡而精彩的演講,這在韓國絕對聽不到!」
張國剛,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史學理論的研究,特別是在隋唐史、歐洲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造詣頗深,成就斐然。《資治通鑑》這部巨著「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內容條貫、敘事清晰,記載了國家興衰、民生休戚,借鑑了歷史上治理國家過程中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對現代社會有著深刻的借鑑意義。張教授以縱橫東西文化的視野廣度、貫通古今歷史的思維深度,精心選取《資治通鑑》中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二十個關鍵點,以現世眼光審視傳統文化精髓,追尋政治得失、王朝興衰之跡,探究修身齊家、經世治國之道,為大家帶來啟發心智的哲思,《〈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一經出版就獲得泛關注,被評為當年的「中國好書」,並被引進到多個國家翻譯出版,韓文版於2019年春上市,市場反應良好。今年新出的《資治通鑑啟示錄》,也登上了中國好書8月榜,併入選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2019年下半年推薦書目。10月29日上午,張國剛教授到三和古典研究所與韓國著名漢學家、《資治通鑑》研究專家、中央大學教授權重達先生對談。權重達教授是韓國研究《資治通鑑》第一人,完整地翻譯了原著,目前正在譯《續資治通鑑》,已經八十歲,研究《資》四十餘年,筆耕不輟,專門成立了三和古典研究所和三和出版社。張國剛對權重達幾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和傳播《資治通鑑》表示敬意,對撰寫《〈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韓文版的序言表達謝意。在三和出版社社長鄭哲在、總編輯權喜善等人的陪同下,兩位教授暢談《資治通鑑》的價值,交換了一些基本看法,例如,研究歷史的方法、歷史學家的立場和作用等等。這場中韓重量級專家的對談,正值司馬光誕辰1000周年紀念日(11月17日)前夕,大家都非常激動,張教授鄭重邀請權教授參加紀念司馬光誕辰的系列研討會和文化活動。最後,兩位教授互相籤名贈書並留影紀念,相約司馬故鄉再見。10月29日晚,張教授在成均館大學國際會議廳做《〈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專題演講,韓聯社新聞報導部長金臺植先生擔任對談嘉賓,現場上百人傾聽了演講。張教授學古通今,中西貫通,語言幽默,用十幾個小故事把理論和道理透徹道來,現場提問熱烈,涉及學術研究、企業管理、家庭經營、個人規劃等等眾多層面的問題。會後,有專家和學生要求籤名,現場排起長隊,有的聽眾因為沒有得到籤名本而傷心,找到工作人員要求合影。10月30日上午,張教授到韓國首爾大學國際會議廳做《中國歷史周期性危機及其原因分析》演講,並與東洋史學系金秉駿教授、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金相範,首爾師範大學金宗燮老師和金正植老師等十幾位學者進行學術研討,討論統一與分裂的社會動態,利益、權力、模式矛盾,制度的約束等問題。會後,有專家專門寫了感想,期望有機會再次交流。中韓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通過兩國之間深入的文化交流和出版合作,能夠增加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文化認同感,增進彼此的感情,推動文化繁榮和社會文明進步。(統籌:陸藜;編輯: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