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論曹操的成敗 張國剛

2021-02-12 中華書局1912

 

曹操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很奸詐,《三國志》中的曹操很正面。如果歷史上的曹操不是正面形象,少年李隆基怎麼會以阿瞞自詡呢?

 

年輕時就以睿智知名的曹操,有非常精準的審時度勢的判斷力,這使他在數次大事關頭都能處理得當,未屆不惑而雄霸一方。然而,一世英雄的曹操卻也躲不過人性最低級的弱點——驕傲輕敵,他被之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赤壁之戰慘敗而回。

青少年時代的曹操,最大的心結是家庭出身問題。他的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而父親究竟本姓什麼?最權威的史料《三國志》只是說「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吳人作的《曹瞞傳》說「嵩,夏侯氏之子」。在重視名士和家世的東漢末年,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曹操無疑會有些包袱。

 

在東漢末年的宦官貴戚中,曹騰為人總體上是比較收斂的,曹嵩也很謙卑低調,雖說花錢買了一個太尉,但並不仗勢欺人,也不炫富爭名,因而在官場的人緣一直不錯。曹操青少年的生存環境就是這樣:一方面衣食無憂,家境物質條件優渥,另一方面精神上有些自卑。桓靈時代,士人名士與宦官簡直勢同水火,兩次黨錮之禍,加劇了二者的矛盾。這對於自尊心極強的曹操,不能不產生影響。作為宦官養子之後,曹操心中不會沒有陰影。官渡之戰中,陳琳替袁紹寫的討伐檄文,是這麼罵他的:「司空曹操,祖父騰,故中常侍,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曹操的祖父曹騰,是臭名昭著的中常侍之一,與左悺、徐璜這些妖孽一起,貪得無厭,興風作浪,傷害百姓。父親曹嵩,不過是一個要飯的孩子,被曹騰收養,貪瀆財貨,買得官位。曹操本人盜竊權位,擅作威福。這樣的話,從曹操曾經的親密朋友袁紹嘴裡說出來,至少說明了正牌名士心裡的看法。只是在翻臉之前,袁紹他們心裡鄙薄嘴上不說而已。

 

曹操是個很要強的人,詩文一流,文韜武略,這源自其天賦,更依靠他的努力,因為他的父祖都不是文化人。從曹操的交遊圈看,他始終注意結交名士。最親密的朋友中,袁紹就是大名士,張邈也是頂級名士圈裡的「八廚」之一,何顒與名士郭泰、賈彪交好,為李膺、陳蕃器重。顯然,他最在乎的就是要與這些名士套近乎。橋玄是大名士,很欣賞曹操的睿智,對他說:「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許子將,名許劭,以善於品評人物知名,曹操於是去拜訪許劭,「子將納焉,由是知名」。其實,許劭只是比曹操年長五歲而已。

 


蔡琰(蔡文姬)

曹操對名士一直很仰慕。大學者、大名士蔡邕絕對是他的長輩,曹操常向他請教書法和文學。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將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從匈奴贖回。這時候,蔡文姬在匈奴已經生活了十二年,還留下了兩個兒子。曹操的這份情懷,顯然是來自與名士蔡邕交往的記憶。熹平四年(175),蔡邕為「熹平石經」書丹之時,曹操只是二十出頭的青年,對名動京城的蔡邕,一定是十分神往的。

 

可是,曹操是做不了名士的。晚年的曹操曾談到自己年輕時的志向:「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真正的名士行為,是拒絕入仕,千呼萬喚始出山的。比如袁紹,為父母守孝六年,「禮畢,隱居洛陽,不妄通賓客,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又好遊俠,與張孟卓(張邈)、何伯求(何顒)、吳子卿、許子遠(許攸)、伍德瑜(伍瓊)等皆為奔走之友。不應闢命」。中常侍趙忠與諸黃門(宦官)議論說:「袁本初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為乎?」叔父袁隗敦促,袁紹才應召入何進大將軍府任職。

 

曹操第一次出來做官,為洛陽北部尉。在任第一個重大舉措,就是棒殺違犯宵禁令的宦官蹇碩的叔父。他還曾跑到大宦官張讓家裡,有過暗殺張讓的舉動,被對方發覺,幸而脫險。曹操還曾上書朝廷,指斥宦官,為被宦官殺害的陳蕃、竇武鳴冤叫屈,說他們正直而被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言辭剴切。所有這些行為,完全是名士做派,意在表示他與宦官劃清界限。

 

黃巾起義的時候,曹操年屆而立,因討伐有功,任濟南相。這是一個相當於二千石的位置。曹操對於治下的十幾個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革除弊政,廢罷淫祀,繩治貪瀆。朝廷徵調他出任東郡太守,從級別上說,與濟南相是相當的職位,但是,曹操感覺到了背後的兇險。其時「權臣專朝,貴戚橫恣」,他發現,靠模仿名士的做派,靠治理政績的輝煌,不僅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恐怕連命都會丟掉:「數數幹忤,恐為家禍,遂乞留宿衛。拜議郎,常託疾病,輒告歸鄉裡」,實質是辭職不幹了。「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既然按常理出牌不行,曹操於是辭去地方實職,以虛名的「議郎」,託病歸鄉裡,邊讀書習武(弋獵於古人為習武),邊思考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以睿智知名,「少機警,有權數」,他不僅取得了歷史公認的文學成就,更重要的是他鑽研武學,身手了得,「才武絕人,莫之能害」。所博覽的群書中,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什麼叫《接要》呢?我想,曹操不僅是摘抄要點,而且有連綴諸家、自出機杼接著講述的內容吧。這在漢末亂世,就派上了用場。橋玄欣賞曹操的,也就是這一點。

 

許劭不愧為知人,他說曹操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時勢造英雄。漢末的亂世,給了曹操不按常理出牌的機會。

曹操的機敏睿智,首先表現在大事上不糊塗。靈帝末年,冀州刺史王芬與曹操好友許攸、陶丘洪(與孔融、邊讓齊名的名士)等,謀廢皇帝,立合肥侯(具體人物不詳),身為議郎的曹操反對。說這種危險的事情,「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霍是也」。可是,你們有伊、霍當年的條件嗎?他們當年成功,不僅僅是「懷至忠之誠」,而且「據宰輔之勢,因秉政之重,同眾人之欲,故能計從事立」。你們呢?「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結果證明曹操是對的。


曹操臉譜,白色代表奸詐、狠毒、陰險

靈帝死後,袁紹勸大將軍何進盡誅宦官,甚至要召外軍進京,以脅迫何太后同意。曹操當即指出:「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至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曹操主張用司法手段懲治宦官,而不必假手外軍進京。事實證明,曹操又是對的。曹操能審時度勢,於此可見一斑。

 

關東軍討伐董卓,袁紹為盟主,曹操對戰爭態勢的分析,無疑是很專業的,袁紹不聽。董卓劫持獻帝西逃,真正拿出自己的血本,真刀真槍與董卓拼命的,只有曹操和孫堅。曹操的勇於勤王,為他贏得了很好的聲譽,後來漢獻帝身邊的董昭等人,首先聯絡曹操迎護救駕,這應該是一個原因。此前,袁紹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劉虞本人不敢,曹操也堅決反對。顯然,在這一系列問題上,曹操的判斷力都驚人的準確。

 

曹操命運的第一次大轉折,是初平三年(192),出任兗州刺史。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餘部擊殺,州政無主,陳宮、鮑信、張邈都看好其時擔任東郡太守的曹操。東郡太守這個職位雖然是袁紹提名表授,這塊地盤卻是曹操擊敗黑山軍而佔有的。在兗州任上,曹操打敗青州黃巾餘部,「得戎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青州兵」。這可是三十萬軍隊啊!此後,讓這些軍人的家屬(他們本來是農民)屯田種地,曹操獲得了軍事和經濟上的雙重收益。從此,曹操才有了自己打天下的資本。

 

這個時候,曹操才三十八歲,未屆不惑的曹操一舉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地盤,有隊伍,有人物(荀彧等謀士),大約有些飄飄然。曹操想接父親曹嵩前來兗州團聚,沒想到,路上曹嵩被人殺害。兇手的背後,居然有徐州牧陶謙的影子。

 

曹操怒火中燒:一是殺父之仇必報,二是吞掉陶謙勢力是曹操的下一個目標。於是,為父報仇的正當性和吞併徐州的利益驅動,使曹操大張旗鼓地興師問罪。手握三十萬青州兵的曹操,在利益和仇恨的雙重作用下,直撲徐州,不惜燒殺劫掠,雞犬不留。就是這個時候,後院起火,兗州背叛了曹操。這是在194年,挑起這次事變的是陳宮。陳宮、張邈等迎呂布為兗州牧,抄了曹操的後路。

 

為什麼陳宮要背叛曹操?因為曹操殺了名士、前九江太守邊讓及其一家。邊讓奚落和批評了曹操,曹操就殺害了人家。憑什麼?因為曹操驕傲了,因為曹操不能忍受被名士奚落鄙視,青年時代的陰影,揮之不去。

 

曹操最終還是擊敗了呂布,重奪兗州。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曹操成熟了許多。一年後他迎駕漢獻帝,建都於許,其發展漸入佳境。

 

唐人趙蕤總結曹操的北方統一大業時說:「昔漢氏不綱,網漏兇狡。袁本初虎視河朔,劉景升鵲起荊州,馬超、韓遂雄踞於關西,呂布、陳宮竊命於東夏,遼河海岱,王公十數,皆阻兵百萬、鐵騎千群,合縱締交,為一時之傑也。然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六七年間,夷滅者十八九。」

 

真正考驗曹操的重要戰爭有兩次:一次是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戰,一次是八年後的赤壁之戰。前一仗,曹操作為弱者,戰勝了強者袁紹;後一仗,曹操是強者,卻敗給了弱小的一方———孫、劉聯兵。


官渡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帶著勝利者的驕傲,首先接受了劉琮的投降,拿下了荊州,接著問鼎揚州的孫氏政權。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分荊州作戰階段和赤壁作戰階段。前一階段,曹操大勝;後一階段,曹操大敗。

 

在荊州作戰階段,曹操表現了一個偉大軍事家的戰術能力。首先,他出兵宛、葉做戰略佯攻,七月,親率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荊州,八月,劉表死,辦喪過程中,曹軍取道新野,向襄陽進發,大軍未到,劉琮就不戰而降。這時候劉備屯樊城,包括孫吳方面,還根本不知道荊州已經丟失。曹操前鋒到了宛城,劉備才知道劉琮已經投降。於是,倉促南逃,「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劉備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曹操為了防止劉備利用江陵軍用物資構成抵抗陣線,當機立斷,放棄輜重,輕兵進擊,佔據了江陵,並以輕騎一日一夜三百裡的速度,追擊劉備於長坂坡,一舉擊潰劉備。曹操百日之內,幾乎佔有了荊州全境。這似乎是曹操打得最輕鬆的一仗。接下來,曹操就有些飄飄然了。簡短地說,曹操在赤壁作戰階段,犯了三大錯誤。首先,曹操漠視了劉備的存在。曹操寫信給孫權,要「會獵於吳」。對於劉備糾集荊州殘部的能力重視不夠。其次,曹操採取沿江下寨、直進平推的戰術,沒有別部策應,也沒有佯動配合,給了孫劉聯合進攻的機會。再次,曹操在荊州的統治尚不鞏固,而孫權在江東的政權已歷三世,士民歸附;劉備在荊州經營多年,深得民心,「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備」,曹操客軍遠鬥,不習水戰,都是不利因素。為什麼久經沙場的老將,會犯這樣一些低級錯誤呢?這就是人性的弱點,驕傲輕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所致。曹操企圖用聲威來震懾孫吳君臣,沒有想到在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下,孫權集團有著頑強的抵抗意志與實力。至於黃蓋詐降,曹操上當,更突顯了曹軍因虛驕而輕信的一面。「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黃蓋揚帆詐降,曹操官兵都走出營外觀看,指著前來的船隻說,你看這是東吳人來投降啦。史家這淡淡的一筆,把曹軍的輕佻,表露無遺。(參見《資治通鑑》卷五十二至卷六十九)

(選自2016年中華書局人文社科類十佳圖書《<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題目有改動)


《<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精)

作者: 張國剛 著

書號:9787101119473

定價:48元

京東商城,噹噹,亞馬遜商城即將到貨

張國剛教授潛心研讀《資治通鑑》數十年,以中西文化比較的視野寬度、貫通古今的思維高度,精心選取《資治通鑑》中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二十個關鍵點,以現代思維總結文化精髓,以生動語言講《資治通鑑》裡的經世治國、修身用人之道,歷代政治得失、世事興衰變遷之跡。


《<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從《資治通鑑》的文本出發,以影響家國大政的關鍵點為關照,生動、簡明地講述了從春秋前期的三家分晉到大唐盛世的終結的中國歷史,書中不僅有忠於原典的歷史場景再現、人物言行鉤沉,更有張國剛教授獨到深刻而妙趣橫生的分析講論,令一部體量浩繁的古典文獻《資治通鑑》一變而為輕鬆易讀、精闢通達的歷史讀物。是一部當代大家講解歷史名著的經典之作。

延伸閱讀

國學 | 《資治通鑑》的書名是怎麼來的?

【經典】《資治通鑑》為何備受推崇:三大特點鑄就不朽經典 | 張國剛

張國剛:我為什麼寫本書關於《資治通鑑》

【書評】歷史故事背後的史學思考——跟張國剛教授讀《資治通鑑》

【書評】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書評】張國剛新書向大眾傳授歷史智慧

【說書】這才是打開《資治通鑑》的正確姿勢

漢武帝經營西域:絲綢之路的開通 | 張國剛

宏觀視野下的絲綢之路 | 張國剛

劉備這一輩子 | 張國剛

宏觀視野下的絲綢之路 | 張國剛

諸葛亮的務實與執著 | 張國剛

韓信將兵|張國剛


相關焦點

  • 李零、張國剛走出國門暢談中華文化 韓國聽眾如是說
    開幕式上,韓國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金秀映院長致賀詞,代表韓方授予中國出版集團「感謝牌」。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書局連續多年將優秀傳統文化圖書的版權輸出韓國,累計五十多個品種,《資治通鑑啟示錄》《晚明大變局》《說文解字十二講》《大邦之風——李山講詩經》等優秀圖書一一亮相,籤約《中華的智慧》《說文解字十二講》,達成意向17種。
  • 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來漢主講「何問西東」,省圖長江講壇跨年講座啟動
    12月30日,「中國好書」作者、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做客湖北省圖書館「長江講壇」,為廣大市民讀者做《何問西東:文明的對話與回想》的講座分享,探討東西方文明的歷史淵源,解析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文明乃至文化長江的融匯與魅力。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關鍵詞,而對人類文明的追本溯源成為交流與發展的重要內容。
  • 因果論(9)曹操 限時報
    承接上回:因果論(8)司馬懿《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 日主以格局論成敗
    《崖泉男命賦》云:「日主旺而財官衰,運遇財官發福;財官旺而日主弱,運行生旺馳名。」《妖祥賦》云:「身弱喜逢身旺運,身強最愛官殺鄉。」  第三種觀點則基本不論日主旺衰,只以格局的成敗高低論命。《淵海子平·寶法卷二》云:「凡看子平之數,取格不定,十有九差……是西川易鑑參透玄機十八格,吉兇取六格為重,用生相定格合局……六格法曰:逢官看財,逢財看殺,逢殺看印,逢印看官……」這裡通篇不論身旺看什麼,身弱看什麼,而是只在官與財、財與殺、殺與印、印與官等用、相神之間互看。
  • 張國剛 |讀《資治通鑑》的三篇序言
    原創 張國剛 中華讀書報《中華讀書報》徵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0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早熟,管理系統複雜。中央集權體制下的治國理政,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方法。沒有教科書能夠得其門徑,只有歷史的經驗才最受重視。
  • 徐復觀:袁紹與曹操
    那末,你寫一篇董卓與曹操,怎樣?"在我心目中的董卓,是一個太醜惡的東西。人生幾何,提起筆來總以少寫這種醜惡的東西為妙。所以我只好說,"寫袁紹與曹操吧"。少夫點點頭。題目是這樣逼出來的,文章的內容早可想見。我之所以敢寫袁紹與曹操,並不是我對這兩位古人特別有興趣或研究,而是當時的謀士之一的郭嘉,對這兩人早有論定,可供我的抄襲。
  •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論的是什麼?
    但曹操就不是這樣的人,曹操從一開始就看出劉備不是一般人。雖然曹操看出來劉備的不同尋常,但曹操對自己恐怕更自信一點。並且愛才如命的曹操更多的是想收復劉備,根本沒有想殺死劉備的意思。從某種程度來說,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但還沒達到與他曹操抗衡的地步。
  • 曹操、袁紹與關東軍:論「酸棗聯盟」
    因為曹操的參與,所以變得尤其著名。滎陽之戰的主要參與者,一般被認為是曹操、衛茲和徐榮。實際還有鮑信。這是常被忽略的。鮑信在《武帝紀》中未被提及參與滎陽之戰,但從曹丕的《典論》中可窺見一斑。曹丕說,董卓之亂後,名豪大俠萬裡相赴,「兗豫之師戰於滎陽,河內之甲軍於孟津。」名豪大俠,富室強族,飄揚雲會,萬裡相赴。
  • 「老潘閒說三國」——英雄曹操
    我認為這兩句話是詞作者信手拈來摘抄曹操的、毫無違和感的神來之筆。曹操先和劉備青梅煮酒時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後來又在兩軍陣前第一次見到少年豪傑孫權時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備與孫權後來都是稱了帝的人,而曹操則瀟灑地說:天下英雄,何須以帝位自累!兵敗赤壁,受人攻訐時,曹操坦誠卻又極自信地說:天下如沒他曹孟德,不知道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而且曹操說到做到,終其一生未稱帝!
  • 馬叔禮·講座回顧 是非成敗的歷史觀
    今年是馬叔禮老師第五次來到復旦講學,本次講題為:「是非成敗的歷史觀」。一個人需要建立三個大的觀照:宇宙觀、歷史觀、和人生觀。人為什麼要宇宙觀?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濃縮下來就是人法自然,人生於天地之間,只能取法乎自然,利用規律,而不能創造規律。一個人知道越多自然規律,能做的事情就越多。人為什麼要建立歷史觀?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曹操重賞諫臣與粟裕論功獎勵
    戰例公元207年,曹操準備北徵。決策時,有些將領認為軍隊久戰中原、人疲馬乏,需要休整,希望曹操三思,但曹操孤注一擲率軍北上,一路上險象環生。歸來後,曾勸諫過曹操的將領惶恐不安,忙下跪請罪,曹操卻重賞他們,並表示這些將領當初的意見是正確的,應當厚賞。解放戰爭期間,粟裕十分重視情報工作。
  • 郭嘉「十勝十敗論」:為什麼說曹操是好老闆?
    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處於較大的劣勢,郭嘉寫了一篇論文《十勝十敗論》。這篇文章徹底扭轉了戰局,幫助曹操下定了決心,找回了自信,同時也很好地解釋了:什麼樣的老闆才是好老闆。 01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是曹操軍旅生涯的一次重要轉折點,也是贏得頗為漂亮的一場戰役。
  • 安陽「曹操墓」是疑冢?曹操匿葬磁縣索井村?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有關方面在京宣布,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考古確認「曹操墓」,聲音剛落即遭到洶湧質疑。記者了解到,邯鄲一位文化人士在第一時間便在自己的博客上,署名「山尖子」發表質疑,並對安陽「曹操墓」保持持續關注,連發數文,一方面五證」曹操墓在索井」,一方面「三證曹魏大墓是「 疑冢」。
  • 曹操曹操你別跑
    但實際上,在當時複雜局勢中崛起的各路諸侯,包括兵糧備足、實力強大的袁術,出身於四世三公、家庭背景顯赫的袁紹,甚至是已經在江東站穩腳跟、居於領袖地位的孫策等等,單單是論實力,哪一個都要比劉備強大得不能再強大,但是在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最終卻沒有一個能進入曹操的法眼。 曹操胸懷天下,在他眼中,真正能算得上對手的,只有劉備。
  • 品味三國文化 烹飪三國美食 盡在中牟官渡三國美食城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朝暉 中牟時報 崔合林 徐少傑看三國紛爭,觀群雄逐鹿;讀三國文化,五彩斑斕;品三國美食,盪氣迴腸。6月20日上午,中牟縣三國美食城之西北菜開業,三國美食城位於中牟縣官渡鎮境內的鄭汴物流大道官渡工業園區申厚路西三國美食城。
  • 紫微鬥數七殺坐命的性格,剛烈直爽,成敗難論
    人生大好大壞,成敗難論。優點:胸襟磊落,不畏挑戰,舉止大方,反應靈敏,行俠仗義,不拘小節。缺點:個性衝動,率性而為,冒險投機,不計後果,言語易起衝突,難以分辨善惡,歷經滄桑,孤獨難免。
  • 文化博覽丨中國四大小說名著的文化價值
    這四部著名的古典小說在長時間的寫作、流傳、閱讀的過程當中對整個中國社會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四部小說凝聚著非常豐厚的文化價值,那麼這些文化價值咱們可以從多方面來加以闡釋,今天郭教授就從每一部小說中選一個側面給大家講一講。
  • 張國剛:女俠《聶隱娘》的傳奇故事是如何誕生的?
    不同的宗教文化共同生存,兼容並蓄。文 | 張國剛唐人裴鉶《傳奇》中的名篇《聶隱娘》被搬上螢屏,頗受觀眾歡迎。評論者就是否符合原著褒貶不一,其實這一點並不重要。文藝作品,編導們難免匠心獨運。更何況類似以聶隱娘為主人公的劍仙小說自唐代以來就屢見不鮮,比如《黑白衛》《女仙外史》《女崑崙》。但裴鉶畢竟是這類創意的開山之祖。那麼,為什麼唐人裴鉶會創作出《聶隱娘》這樣離奇的人物和故事呢?
  • 【時空政和●文化】許劭●曹操●澄源——政和澄源驚現東漢許氏文化遺存
    就如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 ……等諸多故事的一代梟雄曹操也只能如滾滾長江東逝之水,在歷史的浪花中淘盡,成為我們的笑談。說到曹操,歷史評價褒貶不一。但有一個人對他的評價不得不提及,那就是東漢末年著名人物評論家許劭。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出自他之口。這句話幾乎成為曹操一生的定論,「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