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芥末堆 發布時間: 2016-11-18 11:31
作者:芥末堆 發布時間: 2016-11-18 11:31
芥末堆註:11 月 17 日,在第三屆網際網路大會上,一起作業的創始人兼CEO劉暢以 " 大數據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 "為主題做了演講,分享了一起作業發展五年來的成果,以及他所觀察到的大數據對教育的影響。
他認為,對中國的教育來說,大數據下最大的價值是數據驅動、教育均衡。以下為劉暢演講實錄整理:
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參加大數據論壇,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劉暢,來自一起作業,是一家K12在線教育平臺。今天我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數據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
我們知道這幾年大數據開始在中國乃至世界教育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所以今天我更想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甚至城市教學管理,來分別講述一下大數據對於教育到底產生了怎樣的改變。
首先,大數據對學校教育的作用,最大的價值是讓老師從「教書」轉變到「育人」。今天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工具,讓老師從非常傳統的工作當中解放出來。比如說作業可以自動批改了,老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育人上,如果有了數據讓老師更好的了解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特點,真正激發孩子的興趣,把育人的工作做好了,其實教書就會變的很容易。
我們看兩個有趣的案例。第一個案例來自美國的一所小學,這所學校非常注重數據,他們每年進行一次全校統一的考試,每年要進行三次大數據的教研活動,每周要進行一次數據的反饋,所以不到10幾年的時間這所小學成為了美國最優秀的小學之一。
我們下面看一個真實的中國案例,來自於中國上海今日學校,這個學校是一個農民工子弟學校,90%的學生家庭都並不富裕,而且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這裡的主人公老師叫倪佳青,倪佳青老師有兩個班,一個班她稱為對照班,另外一個班叫實驗班。倪佳青老師所做的實驗非常簡單,就是結合一起作業後臺的數據,給實驗班的學生布置了不同的預習作業,以及不同的課後練習,不到3周的時間,我們看到數據有了非常有意思的變化。無論是一起作業的完成比例,還是課後作業的成績,我們發現實驗班的成績都有著非常快的提高,比如:老師同樣沒有強迫要求的前提下,實驗班完成預習作業的比例70%,對比班只有25%。同樣的課後練習,實驗班的正確率96.7%,對比班則是78.6%。其實背後的道理和原因很簡單。當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個性化內容的時候,這個時候學生們實際上獲得學習最美好的一種感覺叫成就感,解決了一個學習動力的問題,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分數就會自然的上升。
其實今天一起作業已經連接了137萬老師,2705萬學生、1105萬家長,每天有上億條的學習數據在產生,數據越多我們跟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路徑就會規劃的越科學,大數據開始讓學習成為一種美好的體驗。我們相信大數據對學校的老師而言,最大的改變是來自於讓老師從依賴於經驗的教學,慢慢的靠數據驅動來教學。從解決班級的共性問題,到解決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問題。從幫助孩子們學習學科知識,到真正幫助每一個孩子進行能力成長。大數據真的可以讓老師從教書向育人轉變。
大數據對於家庭而言,我們認為最大的價值貢獻,叫做記錄成長,看見未來。我們看一組來自於一起作業後臺上千萬學生和家長,我們分析和統計過的數據。數據很有趣,70.2%的家長認為對孩子陪伴不足,有93.6%的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會看手機。我們都知道陪伴對於學習成績很有幫助,我們看分數的變化怎樣,我們看到,當父母同時關注孩子的時候,我們後臺的成績可以達到平均分90.21分。如果只有媽媽關注孩子成績,平均分是87.13分,如果父母都不關注孩子,平均分是81.74分。
陪伴對於教育的力量,我們這裡可以舉一個非常真實的例子。故事的主人公是來自於山東青島,在這個城市當中有一個家庭離婚了,父母離婚之後孩子跟父親在一起,母親每天很難過,很想了解孩子的一切。她只能通過自己的一起作業家長通,每天看到孩子的學習改變,只要發現孩子有進步,就及時的打電話去鼓勵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有哪些單詞掌握的不好,有哪些數學題掌握的不好,甚至打電話來進行輔導。
大數據、網際網路沒有辦法解決兩個人物理見面的問題,但是他們的心卻連在一起。大數據、網際網路實際上對家庭教育的意義遠不止如此。我們知道隨著越來越多數據的收集,從孩子學習數據到心理測評數據,大數據會越來越多的幫助家長更了解孩子,更合理的規劃興趣拓展,更客觀的選擇文理分科,更科學的進行志願填報。 大數據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感性認知,而轉化到了更加理性,更好的能夠通過數據,記錄孩子的成長,幫助孩子更好的判斷未來。
大數據對於我們的城市教育,乃至國家教育,我們總結一下最大的價值叫做數據驅動、教育均衡。我們知道過去受傳統的技術條件限制,大多數的區、市、省是依賴於每學期一次或者每年一次的抽測或統一考試,來進行教學評估。但是這樣的數據統計,和以天為單位的每天數億次的作業數據來對比的話,第一,大量的數據統計對於學習的分析,會變的更客觀。第二,以每天的數據來跟老師進行反饋,這樣的反饋對於教學的幫助會更大。
我們來看兩個有價值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是來自於北京市所有的小學聽說讀寫思想技能的數據統計和分析。拿北京的小學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分析為例,通過大數據,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不同區縣的細微差異。比如,全市九個區中,「寫」的方面差距最大,正確率最高的區和最低的區差距達到10%;在「說」方面的差距最小,最高的和最低的區正確率差距為4.5%。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中國倡導素質教育。一起作業也開始響應國家的號召,在後臺引入了語數外等各種素質作業的內容,於是我們在後臺看了各個省、市、區對於素質類作業內容的引用比例,我們發現中國各個地區差異很大,在一線城市,素質類作業的使用率會明顯高於二線城市,而同一個城市不同區內差異也極大。同樣是北京,最高的區,素質類作業佔到了44%,而最低的區只有7%。我們的數據未必全面,但是這樣的數據可以方便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更好地通過數據管理教育,促進教育均衡。
最後特別感謝網際網路大會,感謝大數據論壇,給教育一個機會,給教育一個舞臺。科技中有溫度,數據裡有夢想。特別希望一起作業可以和更多的網際網路教育公司一起,真正助力中國實現教育的強國之夢。謝謝大家!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