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12月6日消息,近日在烏鎮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場外,一起作業網CEO劉暢接受了來自網易科技的專訪。
劉暢稱,在網際網路教育領域,近一年看到一些巨頭在做直播,很多創業企業也在做直播,有人做的是一對一,有人做一對多,有人做外教口語,有人做中教數學,但是在自己看來,今天整個的直播,也經歷著一起作業在做做題這見事情一模一樣的事情,就是在數據獲取的階段。
他認為,聰明的公司絕不是把今天每一堂課當成賺錢的手段,聰明的公司一定是在上課的過程中積累數據,做標註。而下一個階段,一定是基於數據獲取之後,做內容的推薦。只有基於人工智慧的內容推薦,才會讓未來的直播變成更加個性化,用更少的時間,換來更大的結果。
以下為對話主要內容:
網易科技:怎麼看今年教育熱?
嘉賓:我坦率的說,我覺得網際網路教育走到今天它也是剛剛開始,它離大家心目中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網際網路教育應該有的樣子還是差很多的。因為我覺得過去的六年,大家,應該2011年一起作業是最早做網際網路教育的,我們拿A輪融資的時候,那個時候還不太有教育網際網路的概念,也沒有今天這麼火爆。
這麼多年我自己觀察這個行業的變化,其實我覺得實際上是大家從過去談網際網路多一些,到最近開始談教育多一些。這裡的不同是什麼?我覺得過去更多談的是手段多一些,在媒體的眼裡,大家聽的更多的一些熱詞,比如說O2O,大家聽到O2O在教育當中怎麼應用,聽到了共享,聽到了連接。但是走來走去,其實教育網際網路公司還是網際網路教育公司,我認為都叫做教育公司。
網易科技:一起作業給學生或者給老師帶來的不同在哪裡?
嘉賓:比如說一起作業一共有六年的時間,有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是前四年和第五年第六年。前四年一起作業實際上是通過把線下的內容搬到了線上,就像今天很多直播的公司,其實還是把線下的課程搬到了直播,上課的時間是不是真的個性化,其實沒有什麼變化,可以這樣講,上課的形式。
但是一起作業前四年的時間積攢了大量的數據,然後我們開始發現,大家希望的是每個班都一樣,每個年級都一樣,每個城市都一樣,是這個樣子的。因為中國有很大的麻煩,就是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區教學目標不一樣,同樣一個地區不同的學校學習進度不一樣,同一個學校,不同的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不一樣。所以當我們有了四年數據積累的時候,在過去的兩年我們很高興的是能夠做到萬人萬面的內容。
今天中國不同的老師打開一起作業的平臺的時候,哪怕他們來自同一個學校,教同一個年級,使用同一本教材,但是他們打開我們的平臺,裡面的內容推薦已經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這背後的算法實際上是取決於這個老師所在地區,他重要的考試考點,取決於這個老師所教班水平。所以當教育變成個性化的時候,以班級為單位的個性化,到今天為止才真正的被廣大老師會更加的喜歡,也回答了老師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與傳統線下的紙質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能不能更少的時間,更好的結果。
這也回到六年前我們創業的初心,因為一起作業一直認為,中國從小一到高三,有1.7億的學生,平均每人每天回到家裡都要花一到三個小時的時間做作業,所有的卷子連起來,能繞地球好幾圈。但是事實上我們認為,中國大多數的孩子其實做題的時間減少一半,可能結果都沒任何變化。因為在這種統一教學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的學習效率是有問題的。所以當我們生產了班級個體化作業,後來又生產了學生的個體化學習這樣的商業化產品的時候,我們開始發現,我們越來越有感覺就是我們回答清楚了這個問題,就是到底什麼是下一個時代的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還是教育,本質上是能不能用更少的時間,取得更好的結果。
有兩件事情是中國教育非常關注的熱點,一個是做題,一個是上課。目前來看我們最容易的是把做題這件事情變得個性化。接下來我相信還會有很多今天大家熟悉的網際網路的教育公司,而且尤其是以直播公司為主,我相信下一個時代的直播公司,一定會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就是什麼叫做個性化教育,怎麼樣做跟傳統的線下班相比,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在我們眼裡看來上課。但是哪怕是一對多,有沒有更多的個性化教育的成分在裡面,能不能回答我剛才說的問題,就是更短的時間,更好的結果。
網易科技:在過去的六年時間裡,讓家長去使用它,或者讓學生用這個產品,你們推廣是怎麼解決的?
嘉賓:我覺得所有的教育都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叫數據獲取。其實任何一家教育網際網路公司都要解決大量的數據獲取的問題,因為沒有數據獲取,就談不到所謂的內容推薦。而數據獲取實際上是過去教育網際網路公司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你說服大量的中國的老師、學生、家長,老師把作業複製到網際網路上,這個表象是說老師把內容搬到線上,但本質是說,老師在大量的使用內容的時候,具體到班級的作業、周測、月考的時候,實際上潛移默化的告訴你,這個學校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在商業模式創新上,我覺得今天我們確實已經趟出一條不太一樣的道路。第一就是真的是六年的時間,一點一點的說服這些謹小慎微的,並且相對來說有一點謹慎的中國公立系統的校長、老師、局長,來接受網際網路這樣的一種嶄新的作業形態,用個性化作業,讓孩子們減少時間,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你要做商業模式的創新,你需要的是說,真正的是說在作業免費的情況下,讓部分的家長出於對你商業產品的喜歡,產生了購買,產生了續費,產生了口碑的傳播。這個過程是因為一起作業的產業鏈比較長,它需要的是我們叫接力棒,一共四棒,老師先喜歡你,學生喜歡你、第三棒家長喜歡你,第四棒部分家長對你的商業化產品買單,最後才能形成正循環。
所以就這樣一個過程,讓一起作業走了這麼多年,好在今天也終於走通了。
現在我們公司已經,我們公司已經形成正向現金流了,就是已經不是一家燒錢的企業了。一個是家長付費,用增值服務,一個是直播。現在這兩塊差不多,但是稍微增值多一些,但直播一些起量也起得很快。
正向反饋很有意思,就是說就拿個性化做題舉個例子,我就問,我問很多家長,因為我經常到人家採訪,家訪,我說你為什麼選擇我們的產品?一個月花幾十塊錢,讓小孩在手機上做題呀?我說你有沒有買紙質教輔?家長說我買了,然後她就從書架上抽出來給我看一看。我說這個教輔,就第一頁做了幾道題。我說你買了為什麼不用呢?這個母親說,我沒有辦法逼迫小孩去用,她說在做也這個問題上,我跟我小孩經常打架,經常發生很多不愉快的這個母女關係。但是呢,一起作業有一個好處,是你把這個做題變得遊戲化、社交化。
這就好辦了,因為你15分鐘之後,你有一個作業報告給我,你有做題的記錄給我,使用的時長告訴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就認為你第一大好處就是說,真的能夠讓小孩真的能夠把這個內容做了。第二從內容本身來說,我觀察到你推送的邏輯也很舒服,比如說這是我的女兒9月25號晚上八點半作業的錯題,這是我孩子所在的班八月份全班共同的錯題,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只要基於學校的教學目標,你個內容一定是圍繞著學校的教學目標走的。然後家長說,你有一個痛點抓得很對,中國小孩期末考試要想考滿分,坦率的說並不是完全拼智力、拼體力、拼記憶力,中國小孩最大的問題是,平時作業的錯題反覆錯。
如果你動用一些社交獎勵的機制,遊戲化的機制,讓我的小孩真正能夠把錯的東西練會,其實大多數小孩期末考試不是90分,就是92分,就是差那麼五、六分,你要能夠真正的做學校老師的陪練,做查缺補漏,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
網易科技:關於一些人工智慧的算法是怎樣做的。
嘉賓:首先是基於你必須要做一個比較大的題庫系統,這個題庫要做複雜的知識點標籤體系,然後接下來如果你的知識點標籤體系標得很準確,尤其是他的顆粒度足夠細,那麼才能夠在大量的老師、學生使用的過程當中積累下有價值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就能夠讓你的推薦變得更科學,其實這也非常好理解,我們都知道,其實好的老師對一個小孩在一對一教學的過程當中,他最大的價值就是基於對小孩過去學習成績的理解,和問題的理解,能夠更有效的給小孩出下一道題,幫助小孩在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匹配合適的內容,更好的去解決這個問題。
而機器,所謂的人工智慧,其實最簡單的邏輯使用大量的數據,讓機器去學習人工,最後再用智能慢慢替代人工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網易科技:行業的競爭方面,你覺得目前來看是不是有點過於慘烈了。
嘉賓:首先我並不覺得說競爭的激烈體現在大家的這些,更多是來自於自己是不是能夠組自律。我相信真正的競爭是取決於商業模式創新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我覺得到今天為止,一起作業真正是在進公立系統當中絕對的第一名,絕對的老大,並且在這個行業當中,我們很難見到老二、老三的身影。為什麼我們選擇這條最艱難的道路呢?其實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其實今天作為一個題庫,在校外做一家公司,然後讓人們用起來,其實它的難度是非常小的。
但是倒過來,這樣數據價值也有限。但是今天進公立系統的時候,第一我們跟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相比有兩個比較大的不同,第一大的不同,是有大量老師在使用。我們都知道中國老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尤其是更加珍貴的是大量名校的老師在使用,你對這些學校的教學目標有很深的理解。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大量的這些內容和數據,坦率的說對全國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第二點,只有基於老師布置的嚴肅類作業的大量積累,一個學生的問題才能暴露出來。那麼同時你的商業模型當中,必須要有家長的活躍。因為我們知道K12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使用者和付費者是分離的。所以如果你不能夠同時有學生的活躍去積累大量的數據,來構成個性化產品的基本素材,不能夠有家長或越來構成真正買單的人,實際上這種商業模式要想做很高的付費率和人均付費值,是並不容易的事。
因為我始終相信,如果全是靠學生使用我們的產品,在最後商業化變現的時候,說不定可能會有一點點困難。因為我自己在當校長的時候,最典型的交錢邏輯,永遠都是一個爹帶著一個不爭氣的兒子跑到學校來說,你給我看住了。我們很少見到一個小孩省吃儉用拿著錢說,我想讀書了,我想好好念書,我想報個班,這種場景客觀說,不是完全沒有,但是從比例上來說,八二的八,我相信中國K12很多的教育產品背後購買的驅動力,還應該是家長。
網易科技:2017年的快要過去了,回顧一下2017年覺得自己最大的感覺是什麼。
嘉賓:我是覺得,做教育還是應該有耐心,因為這一年一起作業發展特別快。就是因為過去幾年老老實實的積累了數據,並且從來沒有改變過戰略方向,所以一直在等,等待著這個商業模式被大家接受的那一天。所以第一如果是跟創業者來講的話,我覺得實際上這是一個認知型的創業時代,每一個人過去的經驗,對創業都是八二的二,更多的是需要有十分的努力,才能獲得那八分的對行業認知和演進的經驗,態度真正理解這個業務,到底整個行業的變化是什麼,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才能真正去生產出用戶所喜歡的產品。
這一年一起作業最大的變化就是真的從小學擴大到了中學的全科,今天一起作業進入了上千所的初中、高中,依然延續著小學的商業模型,依然能夠用個性化,會讓老師變成單機個性化的學習行為,讓學生變成個性化的自學行為,最後能夠讓老師和學生,用更少的時間,實現更好的教學目標,更好的學習結果。
中國教育消費者,對於學習的價值,教育的好處,跟平時電商的關係不一樣。我們買一個東西講究多快好省,但是中國家長在購買教育消費品的時候,他講不講究比價,哪個更便宜呢?除非這個小還不是他親生的。我們看到中國家長喜歡的特點是好和省,好是有結果,省是省時間,所以基於這個前提假設我們就要問,大數據、人工智慧、共享、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所有這些網際網路手段,到底對那個結果有什麼用。
那麼重複我的觀點,我覺得教育到最後都是兩件事,一個叫做數據獲取,一個叫內容推薦。那麼越是到了初高中,涉及到大量的主觀的題目,一個小孩子在初中數學、手寫的數學公式,誰能夠用人工智慧解決識別的問題,自動批改的問題,誰能夠解決語文的作文、英語的作文,孩子們的手寫識別和自動批改的問題,誰能夠解決語音的輸入,我們今天講一句英文,機器能不能聽懂,這在我眼裡看來,統統能歸納為一種,叫做數據的獲取。
同樣的今天大量的公司在做直播,我們看到巨頭在做直播,很多創業企業在做直播,有人做的是一對一,有人做一對多,有人做外教口語,有人做中教數學,但是在我看來,今天整個的直播,也經歷著一起作業在做做題這見事情一模一樣的事情,就是在數據獲取的階段。聰明的公司絕不是把今天每一堂課,當成賺錢的手段,聰明的公司一定是在上課的過程當中,在積累數據,在做標註。而下一個階段,一定是基於數據獲取之後,做內容的推薦。只有基於人工智慧的內容推薦,也會讓未來的直播變成更加個性化,用更少的時間,換來更大的結果,這是我們能看到整個行業的演進。
今天如果讓我來評價各大公司的直播,都停留在1.0的時代,線下交多少錢,線上交的錢差不多,線下學24小時,線上還要學24小時。線下1對500人的班,線上還是1對500人的班。坦率的說,無論是說從整個的消費的市場,到學習的結果,我沒有感覺到線上的直播和線下比,有任何變化。唯一有一點點網際網路讓我們覺得有點激動的,無外乎是連接好的老師,和欠發達地區,連接著中國的學生和外國的老師。還是回到網際網路最簡單的手段,叫連接而已。
但是沒有讓我最激動的一件事情發生,就是能不能到一大堆知名品牌的公司學24次課,但是到了網際網路AI時代,能不能學12次課就達到同樣的結果?這是我覺得下一個時代應該有的樣子。今天做題,大量的公司已經做到了,一半的時間同樣的學習結果,那我相信未來的直播上課,早晚會走到這一天。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姚立偉_NT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