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初識愁滋味,深陷作業題海,不知何日是盡頭?
人生太短,資歷太淺,有限的青春時光裡,100道題裏白做的99道題最遺憾;
經歷過作業荼毒的學生們,誰沒想過用技術減輕這種痛苦,讓寫作業不再艱難呢?
有時候,阻礙你的不是想法而是行動,好在一起作業平臺誕生了,串聯老師、家長、學生三方,讓三者都能減負增效。
一
創業未半,遍地艱難,2011年刷臉除了新鮮,還會被懷疑詐騙!
據一起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暢回憶,那是2011年10月,一起作業剛剛起步,他和肖盾兩個人拿著印有一起作業網產品的簡介去各個小學刷臉,卻遭到接二連三的拒絕。「不是覺得我們想騙錢,就是覺得我們想先騙人上線再騙錢」。
除了推廣艱難,團隊的搭建也是一大難關,劉暢表示純網際網路背景經驗的人才就是他最渴求的。因為沒有出色的技術合伙人,一起作業的網站早年崩潰過八天。為了避免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也為了更好的用科技提高教育的效率,一起教育科技成立了AI 團隊。
一起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暢
但是如何讓技術人員理解教育邏輯呢?
一起教育科技方面表示:「技術應該為應用服務,學習的過程中知識點掌握只是開始,學科能力也只是個性化學習路徑的中間過程,最終的目的是掌握舉一反三的跨學科綜合能力。這也是我們要求技術人員在進行產品研發時需要始終貫徹的教育理念。」
而在線教育想要真正實現個性化和減負增效,需要完成下面的閉環:
1:準確評測學生水平。
2:針對現有水平推送訓練。
3:針對薄弱點背後訓練思維能力。
4:再次測試學生水平
因此,一起教育AI團隊將「自適應學習」的思想應用到技術研發中,藉助機器學習、算法分析等功能構建每個學生的能力評測模型, 找到每個學生的知識薄弱點,為其智能推薦針對薄弱點的個性化練習和一系列素質教育內容,從而實現千人千面, 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跨學科綜合能力。
根據最新數據,截止2018年3月,一起作業用戶數達到6000萬,包含4000萬學生,2000萬家長以及190萬教師。用戶涵蓋中國31省,363城市近12萬所學校。
二
一起作業誕生於2011年,當時是市場上獨有的以連接老師、學生、家長三方為業務模式的在線教育平臺。
在平臺中,學生的作業練習數據和老師的教學活動會被系統詳細記錄,在長期的數據積累後,通過對學生測驗數據的周期性比對,可以得知產品的效果,並依據AI對大數據的深度學習與挖掘,可以總結出教學活動規律,為產品的優化提供參考。
而近幾年,市場上開始出現與定位、功能類似的平臺型產品,面對競爭者,一起教育科技對於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自己的思考。
劉暢對品途商業評論介紹,一起教育的主要優勢有以下幾點:
起步早,體量大: 在七年的運營中,大數據標註的方式,為主流的40套教材匹配了與教學大綱和知識點相符的超過500萬道習題。目前的公立教學輔助產品中,一起教育平臺上作業練習的課堂內容匹配度和同步率已經非常高。
內容時效性高: 平臺會根據老師學生的歷史數據更迭題庫,使作業練習效果最大化。
個性化習題精準度高:沒有大量的數據累積,教學的個性化智能推薦就無從談起。一起教育科技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因為有了這些數據,習題的智能推薦才能與學生更加契合、更加精準有效。
內容豐富,全學科覆蓋:除了針對應試教學的作業練習外,平臺中還有豐富的素質提升內容和課外的教學輔助產品。
學情分析:每次作業練習後,學生可獲得系統提供的學情分析報告。報告中涵蓋了學生的知識薄弱點、錯誤率、以及學生個人水平與班級水平的對比及後續提升方案,以供學生查缺補漏,及時的進行學習提升。
但同時劉暢也清晰的認識到行業普遍存在痛點,平臺仍有不足:
智能教育仍然離不開優質的內容和優質的技術,發展過程中需要把過去優質的教材、資料、題目進行充分的拆分和歸類,從而機器可以快速的進行學習和判斷,在對抗模型中不斷完善。而AI教育目前的AI教育還處於相對早期階段,學習數據的收集和模型的訓練還需要時間來逐步完善。
而一起教育科技在明確了智能教育平臺的戰略後,對於優質技術和內容是十分渴求的,目前對於這兩塊的耕耘還處於早期階段。所以,未來將繼續探尋高效使用數據的方式,藉助智能技術的作用,讓平臺在7年運營中累積的上億級用戶數據數據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
在劉暢看來教育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剛需,而高頻剛需的東西容易誕生真正的巨頭。過去的教育主要依託人,所以在規模化、規範化存在各種制約因素。AI技術的快速迭代最大的優勢是讓個性化學習可以規模化,這對未來的教育行業將會產生深刻的改變。
三
優秀資本的加入,能夠更高效率的去完成目標,對行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一起教育科技2018年獲得2.5億美元E輪融資,劉暢表示本輪融資後,會加大在技術和內容這兩方面的投入。
技術方面,劉暢表示一起教育科技本質上還是一個教育公司,技術對於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的改善是無邊界的,但它主要起的是「改善」的作用,並不會取代真正的教育核心。歸根結底,他們在教育中都是作為一個輔助工具而存在的,核心是能不能讓教育用更少的時間,取得更好的結果。
未來的趨勢是,技術可以解構教學過程,讓分工更加細化,將老師、同學從繁瑣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去進行真正有價值的事情,真正讓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因為智能技術的出現實現變革。
至於內容方面,中國的K12在線教育市場廣泛,不過目前的部分仍然依託於學習時長付費,但教育的最終是要看效果的。也就是新的在線教育需要逐漸從感覺有效向結果有效去靠攏。要想真正做到結果有效需要足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所以我們通過獲取學習數據;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數據評價體系來讓學習逐漸變成結果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一起教育科技還推出了連接公益力量的社會教育平臺一起公益。利用線上平臺的優勢,一起公益串聯起了散落在不同地區的青少年愛心個體,並用最簡便的公益參與方式,將他們凝聚成「知責任,行公益」的正能量群體,讓公益從此成為陪伴成長的力量。
劉暢表示在未來,我們將不斷利用智能技術的力量,讓城鄉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