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平紀實文學《追夢珊瑚》欲喚起大眾海洋意識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追夢珊瑚——獻給為保護珊瑚而奮鬥的科學家》

劉先平 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年1月版

  6月21日,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追夢珊瑚》作品研討會。

  《追夢珊瑚》是中國當代大自然文學之父劉先平的最新力作,是一部描寫我國珊瑚礁科考和保護的紀實文學作品。該書生動展現了我國科學家們為保護和恢復珊瑚礁生態系統所做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既有他們長年累月冒著生命危險考察珊瑚的精彩實錄,又有繁育、移栽珊瑚的奇思妙想。書中還附有大量精美圖片,展示了多彩而神秘的珊瑚世界,同時也展現了我國海疆特別是南海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作品將文學性、知識性、趣味性融於一體,力求喚起大眾的海洋意識,樹立生態道德觀念。據悉,該書已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研討會上同,與會嘉賓就《追夢珊瑚》作品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思想價值、科學價值;創作的時代背景;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與現狀、迫切性與重要性;「大自然文學」所包含的深意;用文學抒寫科學和科學家等議題開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熱烈的探討,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這樣一部作品的問世具有重大意義。

  「情懷、情感、情趣」,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用這三個詞概括本書。「情懷,是指劉先平一直呼喚的生態道德。劉先平的情懷四十年如一日,用他一部一部書、用他一個一個腳印、用他一次又一次的探險,給我們的孩子留下了具有獨特色彩的屬於劉先平痕跡的大自然文學。情感,是指劉先平自始至終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他咬準大自然文學,從四十歲盯到八十歲,這是非常重要難得的情感。情趣,是指本書具備了作為兒童文學應有的趣味性。書中對海洋奇特生物的描寫運用了漂亮的文筆,對皇甫暉、小笪等人的細節描寫也非常有趣。這樣的情趣,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劉先平在八十歲高齡依然有旺盛的創作力,他的智慧和體能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宣傳和敬重。」

  中國文聯副主席郭運德則用了「野趣、童心、願景」三個關鍵詞來評價劉先平和他的新作。郭運德表示,野趣,是劉先平大自然文學作品中最張揚、最出彩的。他筆下自然風光的粗獷、清幽、險峻,動物世界的野性、兇險、趣聞,以及海洋世界的五光十色,野外科考的艱辛、刺激,展現的都是野趣的心態。童心,涵蓋兩個方面:一是劉先平不為世俗所誘惑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充滿激情的探險天性;二是在他的作品中,透出兒童般的純真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給我們帶來一個嶄新的認識自然的視角。願景,是劉先平對生態道德的呼喚和對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嚮往。劉先平對以皇甫暉為代表的科學家的追蹤以及對他們的敬重態度,都表現了他對目前海洋生態、海洋意識的一種強烈呼喚。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金波感嘆,劉先平的作品是跋山涉水、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是蘸著他的汗水寫出來的。與他的早期作品相比,《追夢珊瑚》中所表現出的自然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表明劉先平對大自然文學的思考也在一步步深入。《追夢珊瑚》這部書的意義不僅僅是向讀者介紹了自然的知識,提高了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還說得非常具體,告訴我們怎樣去保護大自然,特別是「生態道德」這個概念的提出,這對於全民,特別是少年兒童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

  北京師範大學王泉根教授則用三個維度和特點來概況了劉先平的大自然文學創作。第一個維度與特點,從人類的中心主義走向地球中心主義。第二個維度和特點,直面現實,基於憂患,堅守現實主義精神的大自然文學的美術取向。第三個維度和特點,大自然文學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類型,體現在它是跨文化的對話,跨代際的溝通,跨文體的寫作。

  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公眾教育幹事柳茵表示:「我們不缺好的海洋故事,缺的是像《追夢珊瑚》這樣好的海洋作品。2016年,國家海洋局會同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的《全民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講好海洋故事,推動海洋意識大眾傳播。」柳蔭說,「《追夢珊瑚》正是我國海洋事業急需的優秀的海洋正氣歌。」

  會上,曾在2011年陪同劉先平和李珍英在西沙群島考察的原西沙守衛戰士吉貴群回憶了當初考察的幾件小事,並認為劉老師的作品有「真實」「樸實」「現實」三大特色。他帶來西沙群島駐島戰士們的殷切希望,希望有更多像劉老師這樣深入到基層的作家,讓更多人關注海洋。

  劉先平最後表示,「我在大自然中跋涉四十多年,寫了幾十部作品,其實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喚生態道德——在面臨生態危機的世界,展現大自然和生命的壯美——因為只有生態道德才是維繫人與自然血脈相連的紐帶。我堅信,只有人們以生態道德修身濟國,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花才會遍地開放。」

相關焦點

  • 讀《追夢珊瑚》似聽經典音樂-光明日報-光明網
    【文藝觀潮】     《追夢珊瑚》的最後附有劉先平40年大自然考察探險的主要經歷表,看了很讓人感動。     寫這樣一部大書也需要很好的身體,這本寫珊瑚的書來自前幾年的考察,那時劉老師還能潛入海底。沒有強健的體魄,光有熱情和決心的作家也堅持不了40年。     這本書寫得非常純淨。首先,讀起來就能讓人安靜。書裡的海底世界,是和我們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仿佛在另一個星球上。
  • 《珊瑚製作者》--- Minecraft 改善海洋計劃
    為了慶祝Minecraft的水域更新發布(現已在多個版本發布第一階段,Java版也已經發布預發布版),Minecraft一直與多個合作夥伴合作,通過我們的「珊瑚製造者」項目來幫助恢復現實世界海洋中的珊瑚礁。
  • 珊瑚鈣,來自衝繩海洋的惠贈
    但是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個鈣片,它來源於在廣袤而又美麗的衝繩海,它是大自然給人類的 饋贈——衝繩珊瑚鈣。美麗的衝繩是一個由珊瑚礁組成的小島,與日本本島地質有著很大的區別。而珊瑚被稱之為「吃光的動物」,其生長的地方也只局限在適宜的環境下,即較高的水溫、足夠的陽光和清潔透徹的海水。
  • 「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近年來,鹽田區形成了官方和民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合力,以鯊哥為帶頭人的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多次出動船艇,種植了10000多株珊瑚,清理珊瑚區海底垃圾7噸多,保育珊瑚海域2.5平方公裡,使鹽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鹽田海域的海水質量持續保持穩定優良,引來海豚、獅子魚等屢屢「造訪」。潛水員志願者珊瑚種植進行中。
  • 臨安文學追夢四十年-激越40年 致敬改革開放光輝歲月
    臨安現代文學在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有了自己的夢想。從此乘風追夢,一夢四十年。改革之初,臨安文學開始復甦。到了1984年8月24日,臨安市文藝界聯合會成立,臨安市文學協會(後來改為作家協會)隨之產生,臨安文學有了自己的組織。作家們以其非凡的功力將這份家業做大做強,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極大地增強了臨安的文化自信。1986年5月,文學刊物《山風》創刊,臨安文學有了自己的發表陣地。
  • 林莉:強體鎏藝綻放多彩珊瑚
    戳藍字關注「當代先鋒文學」吧《當代先鋒文學
  • 珊瑚成群 海洋天堂
    ▶推薦理由: 大堡礁分布著巨大的珊瑚王國和萬千海洋生物,也分布著深邃的海底斷崖、海底隧道和洞穴,不管是乘坐直升飛機鳥瞰珊瑚群還是深潛入海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定讓您不虛此行。▶必去景點: 澳大利亞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是海洋動物的天堂,更是世界上海洋生物最多的地區之一。
  • S.K.Y變身珊瑚保育員 《blueblue的少年》傳遞海洋環保正能量
    《blueblue的少年》第七期節目播出後,相關話題#當代年輕人考證有多拼#、#離珊瑚消失可能只有50年#等,也掀起了全網對海洋環保的關注與討論。話題#離珊瑚消失可能只有50年#登陸微博熱搜、微博要聞榜和微博熱搜娛樂榜top7,#當代年輕人考證有多拼#登陸微博熱搜娛樂榜top10,主話題#blueblue的少年#數據不斷上升,閱讀量破3.9億,討論量超127W,少年們在節目中為助力海洋環保拼盡全力的精神令觀眾深受感染。S.K.Y努力考證引發年輕人共鳴 海島整蠱第三彈精彩來襲都說沒有考不上的證,只有不努力的考證人。
  • 為保護海洋,帛琉全面禁止珊瑚有害防曬霜
    因此身上塗抹這種產品的遊客入水後會對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傷害:防曬霜中的有些化學物質可以喚醒珊瑚病毒,並驅逐它們賴以生存的藻類。沒有這些藻類,珊瑚會白化甚至死亡。氧苯酮,一種被證明對珊瑚礁有害的化學物質。因為它能吸收紫外線,常常被用作防曬因子,但較高濃度時,它會導致珊瑚在較低溫度下漂白,降低它們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這些成分也被發現可能會使珊瑚基因受損,以及包括珊瑚在內的多種海洋生物的內分泌,尤其是對幼年珊瑚DNA的破壞,將使得全球範圍內珊瑚群的繁殖、生長變得不可持續,最終破壞海洋整體生態。
  • 臺灣海洋大學研究發現 人工繁殖珊瑚不再是夢
    珊瑚礁是多種生物聚集的場所,人們稱作海洋的生物樂園或熱帶雨林,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的研究團隊發現珊瑚早期生殖細胞的發育特性及位置,正陸續揭開珊瑚生殖的謎,可能有助於人工復育。研究團隊的論文上個月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
  • Netflix生態紀錄片《追逐珊瑚》大自然的瑰寶!
    在這部生態紀錄片中,將帶領觀眾跟隨幾位致力於海洋保育的工作者,潛入海洋,目睹成群珊瑚礁的集體死亡。Netflix發行的紀錄片《追逐珊瑚》,在日舞影展獲得觀眾票選獎,更入圍了評審團大獎,證明電影在紀實的圖像背後,有多麼強烈的後座力以及省思空間。
  • 未來我們還能看到珊瑚嗎?《追逐珊瑚》帶您追逐那令人心碎的最後的美
    沒有人會否認珊瑚的美麗,正是這種奇妙的物種將深邃無底的海洋,裝點成了如夢似幻的仙境。
  • 坐看珊瑚海日紅
    珊瑚礁作為海洋中生物種類最多、生物量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珊瑚礁正承受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壓力,退化問題嚴重。在「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下,中國的一些科研團隊和民間組織正行動起來,全力保護美麗的海底花園。      ⒈面臨消失困境   「道人不作羅浮夢,坐看珊瑚海日紅」。
  • 黃石驚現一座極地海洋世界!企鵝、海獅、珊瑚show,就在這裡
    對於浩瀚神秘的海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好奇的種子巨大的海獅、呆萌的企鵝、五彩繽紛的熱帶魚群、漂浮的水母……如夢如幻,令人渴望一睹海洋的魅力。8月8日—8月15日黃石恆大御景 夢幻海洋節滿足你對大海的渴望炎炎夏日,藍色風暴席捲而來你準備好了嗎?人氣爆棚的 「明星萌主」——海獅,人送外號「才藝小王子」,別看它樣子呆萌,本領卻不少,頂球、套圈、單手倒立、跳芭蕾.
  • 科幻與紀實,回憶葉永烈的文學之路
    與此同時,人們通過一部部昔日風雲人物的傳記,漸漸地又熟悉了馳騁在紀實文學領域的葉永烈。是的,葉永烈棄「科」從「史」,「轉軌」了。究竟是什麼緣故讓葉永烈從科幻陣地上撤筆,「隱入」 到歷史深處呢?「內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三天兩夜,珊瑚水母館裡,有讓人驚豔的水母!
    孩子的夢想總是天馬行空的,而我們卻被社會磨礪的沒有了幻想,滿腦子想的都是該怎麼掙錢,怎麼才能掙到更多的錢,滿腦子想的是職場上的爾虞我詐,也許正是我們家小姑娘的想像,讓我又重新活了過來,我們的夢想是從一幅畫開始的,小姑娘下了幼兒園和往常一樣,我陪她畫畫,這幾天她特別的喜歡海洋世界。
  • 彭愫英 | 紀實文學:追夢高黎貢山
    透過楤木枝縫隙,仰望藍天白雲,楤木梢端一個又一個「子彈頭」傲然昂首,有種欲飛沖天的姿勢。聯想到楤木暢銷省外,腦海裡突然冒出一個詞——「讓『子彈』飛」。袁開友跟我講過其楤木創業的故事,殊不知眼前所見的楤木豐收是由無數艱辛汗水澆灌而成的。
  • 網絡文學中的性別意識,最多就到《延禧攻略》或《琅琊榜》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賀桂梅曾進行過一場關於四十年來中國女性文學與性別文化的對談。兩人梳理並評論女性寫作的歷史脈絡,其中,特別關照丁玲、鐵凝、王安憶等作家作品;也談到當代大眾文化中的性別意識,如《都挺好》《延禧攻略》等熱播劇的保守性和文化價值觀。對談實錄原文刊於《十月》雜誌,鳳凰網讀書經授權轉載,因篇幅限制有刪減。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9月2日,海南島西北部珊瑚白化的發現者、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李元超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描述他當時在海底看到的景象。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場所,同時也被認為是非常敏感的生態系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