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夢珊瑚》似聽經典音樂-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1-01-10 光明數字報

    【文藝觀潮】

 

    《追夢珊瑚》的最後附有劉先平40年大自然考察探險的主要經歷表,看了很讓人感動。劉老師從1974年起就參加野生生物和保護區考察,40年間,他主要做一件事,而且這件事在40年前看很前衛,40年後看仍然前衛,都是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能堅持的,可以說劉老師的人生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人的一生其實只能做一件事,劉老師的人生觀、事業觀就值得大多數人學習。當然,劉老師自己也是一本大書,他幾十年的作品裡每一部都有他自己,合起來就是他的人生軌跡。

 

    寫這樣一部大書也需要很好的身體,這本寫珊瑚的書來自前幾年的考察,那時劉老師還能潛入海底。沒有強健的體魄,光有熱情和決心的作家也堅持不了40年。

 

    這本書寫得非常純淨。首先,讀起來就能讓人安靜。書裡的海底世界,是和我們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仿佛在另一個星球上。這個世界其實不是現實世界,而是讓人忘掉現實的世界。讀劉老師的大自然文學,就好似聽經典音樂一樣,好處之一是讓人暫時脫離現實。再回到現實以後,就有了改變現實,呼喚生態道德的欲望。這本書作為兒童文學作品,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些少兒讀者受到書的影響和啟發,投身到生態文明建設中。

 

    其次,書中的人物也很純淨。書中的一個主人公——科學家皇甫暉是個女青年,天性喜好玩樂,別人覺得搞珊瑚分類沒意思,出不來成果,她卻覺得幹這個好玩,後來成了種植珊瑚和造珊瑚礁的領軍人物。能愛上這行的人都很純淨,這行和當官發財一點關係沒有,還要把一生投進去。書裡還有個小笪,不是知識分子,是聘來的潛水員,是由不純淨到純淨的。有一次,他專門找皇甫暉承認錯誤,說有珠寶商老闆向他打聽哪裡有黑珊瑚、紅珊瑚,告訴了有重謝,他差點說了,雖然最後沒說,但心裡還是很慚愧,因此主動找領導道歉。這個人應該也是相當純潔了,但他覺得自己比皇甫暉他們還差得遠。他原來以為皇甫暉他們是來尋寶的,他們發現了一片黑珊瑚,要是拿到市場上能發大財,可是他們不動,到處找黑珊瑚的斷枝當標本,還遇到各種危險,他就感動了,變得更純淨了。書裡還有個小楊,也很純淨,皇甫暉曾多次提議他讀個在職碩士或者申報職稱,都被他婉言謝絕,說:「我就是喜歡這行,我已經得到了很多快樂和享受,這還不夠嗎?」書中的這些人物,和大自然的相處方式是相互配合的,劉老師把他們寫出來了,是一種成功,他們和海底世界、珊瑚世界形成了作品非常和諧的格調。

 

    一個國家各方面的尖端發展都需要像皇甫暉那樣純淨的人,包括造原子彈、造火箭等,劉老師就寫出了這種人。中國文學的題材內容裡,不愁沒人寫醜,也不愁沒人寫美,但比較缺的是寫崇高,這本書裡就寫到了崇高。

 

    這本書的知識性、趣味性都很好,劉老師闖蕩大自然這麼多年,自己也成了半個專家。他寫這本書,可以勾連起其他知識的積累,如寫到章魚噴水,他就聯想到噴氣飛機的發明是不是從章魚身上受到啟發的。所以他把作品裡的知識寫得很充盈,也能抓住海底最有趣味的東西寫,如寫珊瑚蟲產卵的過程,寫鸚鵡魚睡覺先給自己弄個睡袋,都很有意思。所以,我認為劉老師是位很令人尊敬的作家。

 

    (作者:胡平)

相關焦點

  • ...年·追夢2019」原創音樂短視頻《追夢》致敬新時代每一個追夢人
    【幸福中國年·追夢2019】「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2019年春節,光明網推出原創音樂短視頻《追夢》,致敬新時代每一個追夢人。視頻中,快遞小哥、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城市志願者、青年學子、都市白領……這些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本色出鏡,日復一日堅守著各自的日常,展現了新時代不同行業的普通人立足平凡崗位努力追夢、奮發進取的精神面貌,生動地展示著新時代每個人奮進的生命氣息。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
  • 普通人視角下的當代「創業史」——評電視劇《追夢》
    電視劇《追夢》就以這支部隊創造創新的過程為素材,謳歌了建設者們不怕艱苦、勇於創新的精神。這部由余丁執導,溫豪傑編劇,王雷、劉濤主演的電視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分析其獲得成功的原因,首先應歸功於題材的獨具一格。表現改革開放的影視劇不少,但運用一支部隊的特殊經歷反映城市開發建設歷史過程,並由此歌頌中國人民的創業精神,卻為數不多。
  • 劉先平紀實文學《追夢珊瑚》欲喚起大眾海洋意識
    《追夢珊瑚——獻給為保護珊瑚而奮鬥的科學家》劉先平 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年1月版  6月21日,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追夢珊瑚》作品研討會。  《追夢珊瑚》是中國當代大自然文學之父劉先平的最新力作,是一部描寫我國珊瑚礁科考和保護的紀實文學作品。該書生動展現了我國科學家們為保護和恢復珊瑚礁生態系統所做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既有他們長年累月冒著生命危險考察珊瑚的精彩實錄,又有繁育、移栽珊瑚的奇思妙想。書中還附有大量精美圖片,展示了多彩而神秘的珊瑚世界,同時也展現了我國海疆特別是南海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
  • 家雀兒-光明日報-光明網
    它們實在太小了:小腦袋機靈地左顧右盼,小眼珠兒綠豆粒似地骨碌碌轉悠,小爪兒總是在泥地雪野上印滿密密匝匝的印記。    有時,我們也會做了土彈弓打家雀兒,瞄準矮牆上或者草垛旁呆呆蹲著的家雀兒,只聽「嗖」的一聲,小雀兒應聲落地,身旁的大黃狗撒著歡兒飛奔而去,屁顛屁顛兒地將它銜回來。母親知道了,嚇唬我們:「打吧打吧,打了小燕子,變成沒毛兒的醜禿子;打了家雀兒,讓你們說不上媳婦……」    最有意思的莫過於下雪天罩家雀兒。
  • 堅守不孤獨的食物美學-光明日報-光明網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王美瑩、楊颯、張雪瑜、王斯敏 光明網記者 李方舟、李宜蒙)
  • 《中國夢想秀》改版首播獲光明日報點讚!王姬、郎朗、張靚穎集體發聲
    同時,全國超40家媒體聯動發聲,光明日報、浙江團省委、南京日報、錢江晚報、新周刊等微博大V也被孩子們的堅持不懈所感動,紛紛讚譽支持他們實現夢想。有驚喜、有感動,更有勇氣和力量觀眾大讚:「最有意義的新年禮物」2011年,第一季《中國夢想秀》開啟了中國電視全明星全媒化的「大片時代」,更造就了「中國夢」的電視表達時代。
  • 《荊州驕傲》之少小離家: 陸先高 向著光明的事業
    從1949年到2016年,這張以「光明」命名的報紙,始終守護著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追尋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光明之路。有一位從公安縣南平鎮走出去的讀書人,大學畢業後就選擇了《光明日報》,直到把這份職業做成了事業。他就是《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
  • 《中國夢想秀》入選《光明日報·兩會特刊》 記錄為幸福生活奮鬥的...
    在180天的時間裡,節目以記錄者的姿態真實展現了平凡人的追夢旅程。第十季的《中國夢想秀》入選《光明日報·兩會特刊》:讓作為見證者的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偉大,與追求幸福生活的中國夢想的力量!進入藍莓視頻觀看《中國夢想秀》最新一期完整視頻>>
  • 世界史研究方法芻議-光明日報-光明網
    而掌握語言的理想狀態,則是在聽、說、讀、寫方面樣樣精通。這樣不僅便於閱讀史料,也有利於與對象國的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如果閱讀非當代的史料,也需要專門的語言學訓練,傳統學術中的「小學」或者「訓詁學」就派上用場了。    為了收集史料,需要了解目錄學、史料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在閱讀史料的過程中,史學家有必要熟悉相關的名物制度。
  • 陶夢婷:雖然我們還很年輕,但我們有擔當-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記者蔡闖、吳春燕、陸健、晉浩天、章正、李盛明、張銳、王斯敏、安勝藍、劉坤、張勇、王忠耀、陳怡、盧璐、姜奕名,光明網記者蔡琳、李政葳、季春紅採寫)
  • 青年亞文化,在「破壁」中展現新圖景-光明日報-光明網
    對此,中央民族大學和光明日報組成聯合調研組,通過在線觀察、深度訪談、文本分析、案例調查等方式,透視二次元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流行的原因,並對其傳播模式、社會影響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二次元文化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
  • 音樂類綜藝節目應守住「中國味」-光明日報-光明網
    今年高考上海語文試卷的作文題也在網上引發了不少熱議,該作文題材料寫道:「傾聽了不同國家的音樂,接觸了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我由此對音樂的『中國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這一題目啟迪人們,在當今世界範圍內音樂領域相互碰撞、融合,乃至講求「跨界」的背景下,要始終不忘展現「中國味」,更多地去發掘與認識中國音樂,守護與傳承民族音樂。
  • 高倍放大鏡裡的堅持-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是共同奮鬥的2019 ——他們的面孔看起來疲憊滄桑卻充滿力量,他們的故事聽起來平凡至極但感人至深,他們的精神感天動地又催人奮進。他們是科學家、工程師、「大國工匠」,他們也是鄉村教師、基層醫生、一線文藝工作者,他們更是在平凡崗位上揮灑汗水、辛勤奮鬥的你和我。
  • 用實力與專業締造音樂盛典,《夢想的聲音2》護航追夢赤子心
    追夢歌手每討教成功一次,節目組就贈送他一首原創歌曲,要知道對於一個真正的歌手而言,擁有一首屬於自己的原創歌曲是多麼珍貴的禮物。蔣敏昊表示,希望這個舞臺能夠成為討教者們通往成功的橋梁。節目組花重金請到了包括董冬冬、崔恕、陳子鴻等華語樂壇頂尖的音樂製作人,匯聚了金少剛、劉卓、黃怡等各行業的頂尖人才,讓每個人的音樂夢走得更遠。
  • 詩意盎然的早期藝術歌曲-光明日報-光明網
    藝術歌曲發軔於德國,傳入中國後,經過中國音樂藝術家的改造創新,逐步凸顯了中國藝術歌曲的特點。    詩意盎然是中國藝術歌曲的顯著特徵。原本歐洲的藝術歌曲就是詩歌與音樂的高度融合。那時,藝術歌曲的歌詞大都採用名人詩作。中國詩含蓄雋永,意境更勝,譜成歌曲,以聲傳情,以情達意,別有韻味。
  • 二〇一九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揭曉-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月17日電(記者牛夢笛 通訊員路靜怡)17日,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紀錄中國理事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在北京舉行。
  • 治癒系漫畫:方艙醫院裡一味撫人心的良藥-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武漢2月21日電 本報武漢一線報導組 報導組成員:本報記者蔡闖、王斯敏、章正、李盛明、晉浩天、張銳、劉坤、安勝藍、盧璐、姜奕名、張勇、陳怡、蔡琳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季春紅)
  • 季冠霖謝添天為國配發聲 光明日報點讚《我是特優聲》感受聲音力量
    聲音新生孜孜不懈,奮力向前,馮駿驊、夏磊、季冠霖、謝添天、寶木中陽、冷子君,六位中國優秀的配音演員為聲音新生代加油打CALL,光明日報更是點讚《我是特優聲》感受聲音力量。本周《我是特優聲》迎來第二次公演舞臺,季冠霖、錦鯉演繹《大魚海棠》離別片段讓網友淚奔,婁藝瀟、趙弈欽《魔獸世界:了斷》向經典致敬讓人震撼,任敏、馬正陽重現青春記憶《倚天屠龍記》讓網友直呼:一秒「爺青回」。
  • 風從海上來 追夢再出發
    【第六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①】風從海上來 追夢再出發——訪歌曲《再一次出發》作者屈塬、王備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  編者按:  用歌曲謳歌中國夢「借力打力」,屈塬說,借用經典曲目在人們心中積澱的文化蘊含,能輕而易舉地撥動人們的記憶,讓歌曲具有豐厚的內涵。  海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在人們心目中,海既有恢宏博大的史詩品格,又有神秘靈動的人文情感。「海納百川」「黃河入海流」屬於前者,「忽聞海外有仙山」「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屬於後者。而海的這兩個義項,也正好是作曲家王備認為這首歌所具有的兩個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