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聞網消息:有一份報紙,叫《光明日報》。幾天後的6月16號,就是它67周歲生日。從1949年到2016年,這張以「光明」命名的報紙,始終守護著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追尋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光明之路。有一位從公安縣南平鎮走出去的讀書人,大學畢業後就選擇了《光明日報》,直到把這份職業做成了事業。他就是《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
《光明日報》是新中國第一張因知識分子而誕生的報紙,毛澤東曾為它題詞:「團結起來光明在望」。《光明日報》呼應了新中國在百廢待興的關頭,對知識界力量的渴求。也保留了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的傳統。那些心懷家國的讀書人,對光明總有一份神聖的嚮往,1983年的夏天,有一位剛從廣東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青年,就義無反顧地投向了光明日報的懷抱。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進發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華大地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繼而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那年,一位15歲的寒門學子,正在公安縣一所鄉村中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他沒有想到,就在1979年的高考考場上,他會與一道「檢驗真理標準」的論述題狹路相逢。
當一篇文章成為光明日報追求真理的宏文力作,同時也在冥冥中指引了一位少年的人生方向。從那時起,陸先高已與光明日報結下不解之緣。當職業理想一一實現,當使命抱負一一施展,驀然回首間,驚覺時光已經過去了33年。
在烏鎮舉行的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陸先高以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光明網總裁的身份,受邀出席,並在「新媒體新生態」的分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融媒體:網絡媒體發展新路徑》的演講。
陸先高在演講中表達,今天紙媒和網媒都是媒體,都必須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媒體融合發展,是傳統媒體的轉型方向,也是新媒體的發展機遇。把傳統媒體的理想價值輸送給新媒體,改變新媒體的亂象,
近些年來,個性低調謙恭的陸先高,卻頻頻受邀從幕後走向臺前,在新媒體領域的種種成功嘗試,奠定了他在業界的權威話語權。1998年,光明網成立。2009年,陸先高帶領光明網開始「二次創業」,其定位於「知識分子網上精神家園權威思想理論文化網站」,繼承光明日報的新聞態度與理念,在文化界、知識界廣大讀者和網民中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
1999年5月8號,是陸先高不願回首的日子。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飛彈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館,光明日報駐南斯拉夫記者許杏虎、朱穎夫婦同時不幸遇難,光明網成為全世界網民關注的焦點。事發當天,陸先高在光明網上率先推出許杏虎、朱穎紀念專集,並以最快速度表明光明日報社的態度。5月8日至12日,那些不眠不休的日子,光明網每天的頁訪問量高達150萬次。
雖然陸先高不願意談及這件悲痛的往事,但就是從這次事件開始,堅定了光明網對重大事件進行網上直播的決心。在網際網路成為全球化發展大趨勢的背景下,陸先高領導的光明網,一直在理智而謹慎地尋求發展機遇。
陸先高對光明日報充滿深情,關於它的歷史可以隨口道來:1955年,全國第一家由豎排改為橫排的報紙;1988年,告別鉛與火,迎來電腦雷射照排和膠印的「光與電時代」。
1991年,光明日報和改革開放中的國家,一起進入全新的創業時代。成立了總經理室,陸先高的身份,成為了面向市場的經理。
這家與光明日報社合資組建的廣告公司,就是現在鼎鼎大名的「麥肯光明」,是中國最大、最有創意的廣告公司之一。麥肯世界集團1902年始創於美國紐約,廣告公司遍布全球,1991年進駐中國,成立麥肯·光明。牽手麥肯,是陸先高的人生中絕無僅有的經歷,也是光明日報迄今為止最經典的案例。
2016年兩會期間,Skype(斯蓋普)聯合光明網,助力光明網兩會報導。通過群組視頻會議功能,邀請代表委員、專家和網友暢談「十二五」,百多位網友進入Skype會議室,實時參與沙龍討論。成為SKYPE在中國地區的獨家戰略合作夥伴,這又是一場漂亮的戰役。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陸先高常用這句話勉勵自己,在求學的日子,他已品嘗到貧窮的苦澀,也體會了生活的辛酸。
和故鄉匆匆這一別,轉身回首已是37年。闊別的歲月裡,遊子依然汲取著故土的養分,這塊土地上最直接而樸素的人生哲學,激勵著他追求真理,向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