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雁過留名」
你若來,觀靈巖尤絕奇,驚險刺激的飛渡表演可謂世界罕見;
或是來到大龍湫景區一睹「天下第一瀑」凌空瀉下的風採;
又或是看那靈峰夜景,在月光的映襯下,猶如塗上了神秘而溫馨的色彩,構成了一張張美麗的剪影。
還或是來到方洞景區,感受億年火山遺蹟,挑戰高空鐵索。
又或來到雁蕩山飛拉達,感受崖壁上的舞蹈,體驗驚險和刺激。
體驗雁蕩山的三個視角
視角一:遊目騁懷
央視著名導演張紀中先生在雁蕩山拍攝《神鵰俠侶》時寫了篇文章說:
不親自站在山中,被風吹著,被大石迎面擋著,就體會不到雁蕩山的親切和魅力,這是我見過的浙江最美麗的外景。如果我四年前就來,那《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裡面,都會鋪滿雁蕩山的峰峰水水。
張紀中說的親自站在山中,是人站在谷底的一種視角,這是一種站著不動,俯仰環視的視角,獲得是人在景中,張紀中先生的視角其實前人王羲之曾經總結為「遊目騁懷」,人不動,目光動,內心因此到了一個可馳騁的開闊地。
這種視角有一個比喻,這些山峰仿佛是從天空落下來的。你看,那些山峰上面大下面小,可不像是從天宮中倒栽蔥一下掉下來的?但即便是留在凡間,他們依然保持著在天庭時的氣宇軒昂。
難怪影視劇中那些美得不像人間的畫面要來這裡取景。這是一種視角。為了讓遊客充分體驗人在景中的視角,雁蕩的民宿最大的特點就是就在景中。不只是可以站在山中,可以住在山中,這是別的景區無法實現的。
視角二:移步換景
大劇作家湯顯祖在雁蕩山留下一詩:借問採茶女,煙霞路幾重,屏山遮不斷,前面剪刀峰。這首詩很有意思,湯顯祖顯然是迷路了,這種迷路是現實層面的,也是心境上的。他來溫州求官,但前途迷茫。雁蕩那麼多山峰看不見前面的路,也是迷茫,茶女說,像屏風似的那些山峰擋不住你的去路,前面就是剪刀峰了。
剪刀峰很有意思的象徵,從現實層面,她猜想一般人來這裡,就去諾矩羅坐悟的大龍湫,轉過剪刀峰就是大龍湫了。從象徵層面,你不是覺得迷茫嗎?剪刀峰就能剪開一個缺口,打開一個新局面,你就不迷茫了。事實上湯顯祖後來確實換了一個思維,既然當官不順利,我就不當了,辭官回家,寫作娛樂,後來才有了中國戲劇史最高代表作《牡丹亭》。
作為中國最高水平的文人,他在雁蕩記錄的當然不是問路的流水帳,而是心境,也許在雁蕩時他就開始感悟,要換一個活法。所以,移步換景換的是心境。
在靈峰景區,移步換景最具特色,同一個山峰,一會兒看到的是情侶,一位是老鷹,一會是老婆婆。似乎在告訴我們,這世界沒有什麼是定論,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也不同,何必執著。
視角三:俯瞰
人在高處就特別豁達,這是因為變換了空間關係。
俯瞰秋色(靈巖景區)
飛拉達
「水不在深,有詩則靈」
楠溪江
你若來,可以感受水秀、巖奇、村古、瀑多、灘林美。
乘坐竹筏順流飄蕩,在桃花源般的田園風景中靜享閒適的時光,
或是登臨一峰拔地而起的石桅巖、十二峰,觀賞壁立千仞、飛流直下的崖下庫、百丈瀑;
又或是走進與楠溪江同生息共呼吸的古老村落,看人們在槳聲帆影中如何演繹「漁樵耕讀」的生活傳統。
江畔有20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楠溪江家譜記載:讀誦之暇,惟以彈琴栽花為樂,遇風日晴和則汲泉煮茗,拂席開樽,與二三知己,嘯傲於煙霞泉石間,不復知有人世榮辱事。
不復知有人世榮辱事,他們參與社會競爭少了,過起了一種輕鬆的類似隱居的生活,這種類似隱居生活造成楠溪江畔有一種建築風格,屋子後有松樹,屋子前有池塘。這既是 松風吹解帶 山月照彈琴的狀態。
一條流著詩歌的江
從中國山水詩的鼻祖、南朝詩人謝靈運開始,中國歷代詩人對楠溪江多所吟誦。他們飛揚的靈感,他們與日月同輝的文字,培育了楠溪江畔人們的山水情懷,也涵養著天然清新的鄉土文化。楠溪江,真是一條「流詩的江」。
或許因為楠溪江水的清澈,造就了永嘉四靈詩歌的特點,永嘉四靈詩歌最大的特點是清。坐著舴艋舟出遊,會有一首永嘉四靈的詩歌特別貼合:扁舟莫負林間約,好把清詩慰此心 清詩怎麼來的,水清,連心裡的詩也變清了。
楠溪古宅
(來源:雁蕩山旅遊)
文章來源:溫州文旅資訊
【鳳凰旅訊】原創或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鳳凰旅訊】僅作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圖版權屬於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文章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鳳凰旅訊】或聯繫郵箱:592085011@qq.com 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