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茶女」與茶有約的「那些年」

2020-12-23 銅陵新聞網

從貼補家用到弘揚茶文化

「採茶女」與茶有約的「那些年」

工人們在焦怡玲承包的茶山上採茶。圖片由焦怡玲提供

近年來,焦怡玲推出市民遊茶山、體驗茶文化活動。圖片由焦怡玲提供

在怡鳳茶莊前,炒茶師傅展示傳統手工炒茶。 姜蕊 攝

焦怡玲至今還保留著以前採茶工居住的房舍。 圖片由焦怡玲提供

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姜蕊)一杯茶,一本書,品味愜意的午後時光。茶為國飲,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更是我國的國粹。從採茶少女到擁有自己茶山、茶廠的企業老總,一路走來,焦怡玲用自己的經歷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如今,她更是希望在經營業務的同時將傳統茶文化傳承發揚下去。日前,在順安鎮的怡鳳茶莊裡,記者採訪了焦怡玲。

難忘的採茶經歷

「我的父親是黃山人,他年輕時來銅陵一座礦山工作,與我母親相遇,才有了後面的故事。」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光,焦怡玲坦言那是一段難忘的日子。「11歲之前,我一直留在黃山老家那邊,那時候懵懵懂懂,只知道當時黃山的茶葉遠近聞名,父親單位的人常常讓他從老家帶茶葉。」焦怡玲說,當時家裡的生活條件比較差,每到採茶季節,家裡的兄弟姐妹都會趕回去採摘茶葉、炒茶、賣茶,貼補家用。

「那時候我們雖小,但常常趁著節假日幫助大人採摘,上山的路很差,周圍雜草叢生。」那段採茶經歷焦怡玲至今仍歷歷在目。「上山都是小路,崎嶇不平,既險峻又難走,可謂『上山氣喘,下山腿軟』。不僅如此,上山和採茶過程中,還有可能遭遇蛇蟲鼠蟻,我就常常在採摘過程中被蟲子蜇傷,即便如此,大人給我草草做些處理後,又繼續採茶。大家一般會在山上忙活一整天,隨身帶幾個饅頭,中午湊合著吃。」焦怡玲說。

黃山到銅陵的交通變遷

從銅陵到黃山,再從黃山回銅陵,為了兼顧家庭與工作,在焦怡玲印象中,父親常常兩邊奔波。三十多年前交通並不便利,父親往返的交通工具從一開始的三輪車、拖拉機,到後來的中巴車。「我還記得父親帶我回銅陵時,坐在顛簸不已的拖拉機上,一坐便是好幾個小時,下車時整個人都被顛麻了。」焦怡玲說,長大一點,往返銅陵黃山的中巴車開通了,不過那時候的車輛比較小,滿車濃重的汽油味,坐起來很不舒服。

近年來,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銅陵與黃山不僅通高速了,村子裡的小路也修得寬闊而平整了,擁有私家車的焦怡玲坦言,不僅是往返兩地的時間縮短了,全程開起來也特別舒適。

機械化讓制茶效率大大提高

大學畢業的焦怡玲工作幾年後,始終忘不了對茶葉的情愫。於是,她決定創建茶莊,從剛開始的十幾平方米的小鋪,憑藉她和家人的努力,一路發展,不僅將茶莊規模擴大,而且還利用黃山產好茶的地理優勢,在家鄉承包茶山、開辦茶廠。從過去自己採茶,到如今擁有茶山、茶廠,聘請工人採茶、炒茶,焦怡玲親歷了「茶生活」的變遷。「首先是通往茶山修了一條好走的道,過去好幾個小時的腳程,如今摩託車可以開到山腳下,再從修好的道路步行上山。」焦怡玲還介紹說,以往採茶過程中沒有休息的地方,而如今,山上搭建了一座小屋,可以供採茶工人休息、就餐。

茶廠流水線般的炒茶設備一應俱全,每天可炒制300斤左右的茶葉。「手工炒制特別慢,而且炒出來的茶葉不好看,而機器炒制茶葉不僅效率高,而且更乾爽。」焦怡玲介紹說。

不忘公益,弘揚茶文化

如今事業有成的焦怡玲除了照顧生意,還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茶文化的傳承和公益活動中。「每年春茶上市之際,我會組織客戶前往黃山體驗茶葉從採摘到炒制的整個過程,同時在泡製茶葉的過程中向大家普及中華茶文化。」焦怡玲說,前不久,她曾組織顧客在茶莊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炒茶品茶」公益活動,「我們茶莊能有今天,除了一路走來的艱辛,還要得益於社會的支持、經濟發展的推動,所以我們深知還肩負著社會責任。」焦怡玲說。

相關焦點

  • 茶田裡偶遇一群「花枝招展」的大媽,她們卻是職業的「採茶女」
    用我國傳統醫藥學的說法,茶葉因品種、產地不同,便有寒溫甘苦等不同的茶性,對人體的功效作用也各異,因此,按季節喝茶,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一般來說,春天喝花茶,解春困、除寒邪;夏天飲綠茶,消暑、解毒、去火、降燥;秋天喝青茶(烏龍茶),益肺生津、清除餘熱;冬天飲紅茶(包括普洱茶的熟茶),生熱暖腹、抵禦寒冷。    今天就發一組「茶」的文,看看我們平時喝的茶是怎麼從茶樹上採摘下來的吧!
  • 一杯好茶背後的夾江高山採茶女
    在夾江縣首屆「青衣江茶」採茶節上,來自全縣各茶葉主產地的72名採茶能手參與採茶比賽,其中8名來自華頭鎮的採茶選手不僅奪得團體第一,還包攬了個人一、二、三等獎,聯合村的羅德芳以最高分獲得了這次採茶比賽的個人冠軍。大家都知道採茶比賽高手雲集,那麼羅德芳又是怎樣從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的呢?今天小布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位採茶冠軍背後的故事。
  • 西湖畔茅家埠的茶農們 遇到了採茶賣茶的新問題
    但是今年,茶農們遇到了新問題——以往成群結隊慕名而來喝茶、買茶的人,都被疫情阻礙來不了了。3月下旬,陰冷多雨的周末終於過去,茅家埠茶園上空放晴了。綠樹碧水環繞中的這片茶園,空氣中水汽氤氳。陣陣鳥鳴中,採茶工們頭戴鬥笠,在茶樹間埋頭勞作,遠遠望去,滿目江南田園的詩情畫意。採摘龍井有三字訣竅,早、嫩、勤。
  • 綠水青山好風景,上猶靚麗採茶女
    江西上猶,四周青山環繞,風景秀麗,這裡長年雨量適中,氣候溫和,日照充足,不僅是個合適旅遊的好地方,而且極合適茶葉種植,是全國百強優質茶葉種植基地之一,地處油石鄉大山深處的梅嶺茶場佔地面積5000畝,是上猶最大的茶場之一,每年茶葉採摘時,就是採場能手們一顯身手的時候,這個隊伍裡,有不少女大學生也會趁放假之季
  • 醬紫FM 採茶女的四月
    她做這些,是在為南下採茶作準備。為此,她整個四月都不在家。 採茶的工資是每日結帳。對來自中原的農家媳婦來說,這筆收入,是她在大家庭中說話有底氣的理由。鮮葉過磅之後,茶業公司收鮮葉的人隨便抄起籮中的一小把鮮葉,湊鼻下細聞,又拈起一芽鮮葉,審視梗部有沒有指甲硬掐的痕跡。接著,收鮮葉的人下巴抬一抬,旁邊的財務就把現鈔遞過來了。
  • 春暖花開茶鮮知一一頭採茶、頭春茶、明前茶、雨前茶,您了解多少?
    導讀:春暖花開茶鮮知一一頭採茶、頭春茶、明前茶、雨前茶,您了解多少? 春天的茶品質最好,茶農朋友們還給新茶取了很多名稱,例如春茶、頭採茶啦、頭春茶、明前茶、雨前茶等,其實每一個茶名都有著各自的來歷和緣故。接下來朝花夕拾就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快來一起看看吧。
  • 六安首屆最美採茶女海選啟幕 200名選手晉級下一輪
    原標題:首屆最美採茶女海選啟幕200名選手晉級下一輪 「七碗清風自六安,每隨佳興入詩壇……」3月19日,在嘉地MALL市區接待中心門前廣場上,伴隨著《對茶》、《詠六安茶》、《六安瓜片》等古詩朗誦,來自各縣區的近300名選手參加「嘉地MALL首屆六安茶谷最美採茶女」
  • 平樂高山、深山中,採茶姑娘把茶採……
    【美麗平樂】 平樂高山、深山中,採茶姑娘把茶採平樂石崖茶,外形條狀或顆粒狀。條形茶條索肥壯,色澤沙綠、光潤有霜斑;顆粒茶緊結、重實、光滑,色墨綠。香氣濃鬱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醇甘甜,回甘明顯,葉底芽葉完整明亮。 石崖茶,喝了很多次,喜歡它那香氣獨特,回味甘甜的口感,卻從來沒去看過它的生產地。
  • 研學之旅|採茶好時光,做個快樂的小茶人
    歡樂茶研學之旅時間:2019年地點:謝裕大茶博園認識茶背簍採茶手工制茶學習泡茶參觀茶博館春日·尋茶之旅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具有悠久的產茶歷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黃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這裡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空氣品質常年在全國的前排。
  • 巴中雲頂茶文化旅遊節 50人競爭「最美採茶女」
    觀看精彩絕倫的茶藝、民俗文藝表演,化身茶農體驗採茶、制茶的樂趣,現場評判鬥茶能手,搶購「巴食巴適」農特產品……首屆巴中雲頂茶文化旅遊節日前拉開帷幕,來自成都市、達州市、巴中市和重慶市、陝西省漢中市近4.8萬名遊客、茶商、
  • 一洗槍旗二百年,宋朝茶痴的十首奇趣採茶詩
    入武夷山,在八曲建獨善堂,過隱居生活,人稱獨善先生,平生嗜茶......」資料記錄到此就戛然而止了。他是一位隱居江湖寄情山水的隱士,留下來詩不過十四首,而採茶的詩竟然有十首。詩言志,我們就來看看他究竟在這十首茶詩裡寫了什麼。
  • 日本岡山後樂園召開採茶祭 採茶女歡跳採茶舞
    頭綁紗巾採茶的姑娘們(朝日新聞) 人民網東京5月19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本月17日,位於日本岡山市北區的岡山後樂園開展了第六十屆採茶祭。頭綁紗巾的採茶姑娘們不但表演了採茶舞,還展示了摘採新茶,讓來場遊客十分開心。 帶來舞蹈表演的是「美作市海田採茶舞保存會」的22名中學生和大學生。她們在茶園裡表演了海田地區傳統的採茶舞,並在遊客們的鏡頭下,上演了採摘新茶的場面。 已經當了9年採茶女的美作市安蘇大學3年級學生檜尾悠夏表示,「在採茶的時候,要選取最新長出的3片嫩葉交接的地方摘下。我明年還會參加採茶祭。」
  • 101歲奶奶是位「制茶高手」,親手種茶、採茶、炒茶,長壽秘訣就在茶裡
    在山清水秀的廣西靈山有一位百歲「奇人」我們的記者在青翠的茶山上與這位百歲「茶娘」相遇楊振英 101歲百歲高齡居然頭髮幾近全黑這讓我們很驚訝楊奶奶拿出身份證1919年出生 101歲如假包換的百歲老人楊奶奶:「吃自家種的米,這裡的水好!」
  • 茶農:度澗穿雲採茶去
    中國被稱為「茶的故鄉」,不僅因為這裡的土地曾經孕育出世界上最早的茶樹,更因為這裡的人們將茶視為一種溝通天地的生命。按照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這也體現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因茶而生,以茶為伴。他們的身份是:茶人。
  • 西雙版納州「萬人採茶、萬人炒茶」大賽總決賽圓滿謝幕
    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發全州廣大職工幹事創業、爭先創優的熱情,助推全州茶產業大發展。9月28日,由西雙版納州總工會、勐海縣人民政府主辦,勐海縣總工會、勐海縣農業農村局、勐海縣級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農場承辦,雲南省茶葉科學研究所、大益莊園協辦的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西雙版納州第三屆職工(農民工)「萬人採茶、萬人炒茶」技能大賽總決賽在勐海縣大益莊園隆重舉行。
  • 春春欲動丨採茶季說說《採茶舞曲》的故事
    「溪水清清溪水長,溪水兩岸好呀麼好風光……插秧插得喜洋洋,採茶採得心花放……」又想起這首膾炙人口的《採茶舞曲》。多年以來,有關現代越劇《雨前曲》,以及由《雨前曲》衍生出來的《採茶舞曲》的創作過程,不同的研究者各有說法。本文作者曾採訪過周大風等當年的親歷者,特寫此文,供讀者批評指正。
  • 你只知道採茶舞曲,但採茶舞曲作者周大風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有這麼一首歌,聽過了就記住曲調了;有這麼一種茶,喝過了可能就忘不了;有這麼一個地,來了就不曾離開……大家都知道《採茶舞曲》的原創地是浙江,因為《採茶舞曲》本身就是越劇的江南小調,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是在浙江哪裡吧?
  • 說說那些名字很有詩意的茶
    常聽人說,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因為一句歌詞,愛上一首歌,那有沒有人因為一款茶名,而喜歡上一款茶?都知道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殊不知茶葉的名字也有著詩情畫意,文雅脫俗,讓人心動不已。印象中,第一次聽朋友說起「月光白」時,竟不知它竟是茶葉的名字,見到此茶時,只覺茶如其名,名副其實。月光白茶形狀比較特意,上片呈白色,下方黑,宛若月光那般皎皎,茶湯色先黃,然後呈紅,之後呈現黃色,飲後讓人感到清涼透徹。
  • 採茶時的衍生品,一種民間舞蹈形式,茶燈
    大家好,這裡是茶小師的茶葉小課堂。茶燈,和馬燈、霸王鞭等,是過去漢族比較常見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茶燈,是福建、廣西、江西和安徽「採茶燈」的簡稱。它在江西,還有「茶籃燈」和「燈歌」的名字;在湖南、湖北,則稱為「採茶」和「茶歌」;在廣西又稱為「壯採茶」和「唱採舞」。
  • 溮河港官網最新發布:2020信陽毛尖採茶工招聘及招採茶工信息
    河南信陽溮河港作為信陽最大的茶葉產區,每年需招聘採茶工幾十萬人,2020年溮河港官網受阿里雲智慧茶莊園、信陽市溮河區溮河港黃廟生態茶廠以及茶農委託網絡招聘採茶工,3月初確定好招聘人數,3月底開始電話通知來開始採茶工作(今年3月31日後停止招聘),每年待遇會稍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