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1日 08:36:00來源:海峽之聲網
(資料圖)
臺灣選舉季又到了,各陣營的顏值牌、網紅牌紛紛出籠。臺灣的政壇很吸睛,很娛樂,很熱鬧。
(資料照/ETtoda新聞雲記者季相儒攝)
據報導,臺北市政府副發言人、被稱為「學姊」的黃瀞瑩傳出可能投入臺北市第一選區(士林、北投區)「立委」選舉。黃瀞瑩年輕漂亮人氣高、顏值高,被認為是柯文哲吸引青年選民、拉抬人氣、增加曝光的利器。黃瀞瑩若投入選舉,將挑戰民進黨現任「立委」吳思瑤,迎戰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汪志冰、前新北市議員李婉鈺,這三人也都被稱為是臺灣「政壇美女」。因此,四人的競選被稱為「四個女人顏值、世代之戰」,引發媒體高度關注。
歷數臺灣政壇幾十年,帥哥美女還真不少,想要一一例舉,又恐有遺珠之憾。遠的不說,就說當下。在臺灣「立法院」和各縣市議會中被冠以「政壇美女」的,大概十個手指加十個腳趾也數不過來,如果再算上各政府各部門各黨派各陣營的發言人,還有一些政治人物的助理,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帥哥美女,加起來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總之,帥哥美女多、顏值高,大概可以算是長久以來臺灣政壇的一大特色吧。
雖然說臺灣政壇從來不乏顏值,但越來越把顏值作為一張拉抬人氣的牌來打,這還是近些年的「新鮮事」。這大概是出於迎合網絡媒體青年世代胃口,吸引他們政治參與的需要,也可以說是網絡媒體時代臺灣政治的一個新特點。
除了顏值牌,還有網紅牌。現今的臺灣政治人物,要麼把自己打造成 「網紅」,先做「網絡紅人」,再當「政治紅人」,柯文哲、韓國瑜可以算是典型的例子;要麼蹭知名「網紅」的熱度,典型的就是近來臺灣大大小小政治人物對「館長」陳之漢趨之若鶩,連蔡英文、柯文哲、郭臺銘都紛紛湊上去蹭熱度。「網紅」牌、「網紅」政治可以說是網絡媒體時代臺灣政治的又一個新特點。
無論是顏值牌、顏值政治,還是「網紅」牌、「網紅」政治,其實都是臺灣政治在網絡媒體時代進一步民粹化、娛樂化的表現。臺灣政治娛樂化的趨向由來已久,無論是各級議事機構裡打架、道具、互懟等各種作秀,還是選舉季中嘉年華般的、綜藝節目似的造勢活動,都一再讓人嘖嘖稱奇。可以說,政治娛樂化是臺灣政治轉型以來一個突出的特徵。
孫中山說,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也就是說,政治是涉及公共管理和社會治理的專門事務、專門科學,從事政治事物的人應當有政治方面專業的素養、專業的知識、專業的訓練以及實踐的歷練。因而,在一般人眼裡,政治應當是一件嚴肅的事。但在臺灣,政治卻呈現越來越娛樂化的特徵,這並非臺灣社會富有娛樂精神,或者臺灣文創比較發達的緣故。臺灣政治走向娛樂化根本的動因在於選票政治的內在邏輯,而網絡社交媒體時代催生的新的文化現象和群體心理則加劇了這種趨勢。
在臺灣政治中,選票決定一切。政黨和政治人物從爭取選票角度,將政治娛樂化是一種廉價而有效的營銷。因為,基於人的非理性心理,美女、帥哥、「網紅」,各種富有創意的作秀,遠遠比專業的政策宣講和枯燥的政策辯論更容易吸引眼球、聚集人氣。在政治娛樂化中,讓選民看選舉就像看選美,參加政治活動就像參加嘉年華般、上綜藝節目,可以哭、可以笑、可以鬧,在逗樂和宣洩中轉移關注、無暇思考。於是,選民收穫了娛樂,政黨和政客收穫了選票。
至於選舉投票過後,有多少本該關注的事項還被關注,又有多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得到解決,已經變得毫不重要。如果再被選民提起,政黨和政客們自會創造下一次政治娛樂來消解。於是,選舉投票過後,選民大概只能祈禱:但願美貌與智慧並存,顏值與能力同在。這就是政治娛樂化的本質。
如今,臺灣各行各業都抱怨不景氣。但如果說政治也是一門產業,那它應該除外。娛樂化的臺灣政治就像娛樂圈,日益成為一個名利雙收的行當,吸引著年輕的俊男靚女趨之若鶩。在其他產業行業都不景氣的臺灣,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迎來一個全民從政的時代?開個玩笑,不必當真。(海峽之聲 魏華)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