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一些值得聽的弦樂四重奏,這種小巧的,精緻的室內樂,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組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就是這種經典的演奏組合,在許多場合我們都能見到。比如婚禮、宴會、某些商場開業、會展之類的。
其實在17世紀就有作曲家開始寫弦樂四重奏了,但是真正發展起來,是在18世紀。從巴洛克時期到古典主義時期過渡的時候,需要有一種體裁,既能表現復調音樂,又能展現主調音樂的特點,弦樂四重奏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弦樂四重奏的最終演奏形式確立,還是海頓的功勞。海頓從1760—1802年這四十二年間,共創作了84首弦樂四重奏作品。
在弦樂四重奏中,通常第一小提琴擔任高音聲部,依次往低音走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這樣的組合所能涵蓋的音域比較廣,且非常靈活,視覺上也給人典雅的感覺,所以影視作品中也經常會出現弦樂四重奏。
對於作曲家來說,創作弦樂四重奏可以作為交響樂的基礎,尤其是古典風格的作曲家,寫四重奏更是他們必備技能。
所以我們會發現四重奏寫得比較好的,大部分是古典主義作曲技術很紮實的音樂家,比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孟德爾頌等等。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四重奏寫得很好的音樂家,以及他們的作品。也許我選的不是你最喜歡的,我只是推薦我所聽過的,受到篇幅限制也不能全列出來。
還是從海頓說起,既然海頓寫了那麼多的四重奏作品,後面的音樂家也都遵從了他的格式來寫,那他一定很秀嘍!
海頓的第76號作品第4首,弦樂四重奏被取名為《日出》。因為第一樂章開頭旋律從低到高,音樂也從輕柔到歡快,就像太陽慢慢升起。這是海頓極具特色的作品之一。
海頓的四重奏寫了那麼多,有代表性的也很多,比如他的第76號作品第3首,被命名為《皇帝》四重奏,德國國歌就採用的這首曲子的旋律。
海頓除了自己作品多,還算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導師,另外兩位古典主義的音樂家莫扎特和貝多芬,都曾經跟隨他學習作曲。下面就說說莫扎特的弦樂四重奏。
莫扎特一共寫了23首弦樂四重奏作品。莫扎特對弦樂的應用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在他的弦樂四重奏中有六首是獻給海頓的,這六首都非常經典,分別是:K.387,421,428,464,465,458。
莫扎特的弦樂作品中,比四重奏更精彩的應該是弦樂五重奏,K.515和K.516堪稱是一對優秀的姐妹篇,一首歡快一首憂傷。
緊隨莫扎特之後的貝多芬,不僅學到了海頓的本領,還把四重奏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貝多芬的四重奏開創了更高的境界。這也許是後面的作曲家不願意再寫四重奏的原因,因為貝多芬太難超越了。
貝多芬對弦樂四重奏這一音樂形式情有獨鍾,他會反覆修改曾經完成的四重奏作品,並且他最後的完成作品,即Op.135,也是在他離世前幾個月完成的。不過也有12年的時間中他沒有寫四重奏。
他的四重奏作品和他交響樂作品發展很相似,早期、中期、晚期,作品長度是遞增的。尤其是到了晚期的作品,他已經擺脫了樂章的限制,越寫越長了。
下面我們聽一首《F大調第七弦樂四重奏Op.59,No.1》:
上面這首是貝多芬的四重奏中的中期作品,因俄羅斯駐維也納大使安德烈亞斯·拉茲莫夫斯基伯爵的委託,創作於1806年。套曲一共有三首,我們聽到的是第一首。
貝多芬的頭號大粉絲舒伯特所寫的四重奏,噢!My!God!也太好聽了吧!舒伯特的基本功毋庸置疑,創作速度也是飛快,再加上他的音樂中更多一些輕鬆和俏皮,讓觀眾有更多想像空間。
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應該是《死神與少女》,這是根據他20歲時所寫的一首歌曲發展出來的,主題用在了四重奏的第二樂章。
這首四重奏經常出現,第一樂章層層疊疊的下行音階動機也頗有幾分貝多芬的影子。總之是一首聽起來很過癮的曲子。我們可以來聽一下:
舒伯特的音樂總給人更輕鬆的感覺,而他的音樂既有古典主義的精準,又有浪漫主義的發散。
舒伯特是騎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欄杆上的,在他之後古典音樂徹底進入了浪漫主義時期,不過我們不能用時間來給音樂風格做劃分,每個音樂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勃拉姆斯就堅持認為自己是貝多芬的接班人。
勃拉姆斯是一位生活在浪漫主義時期,卻堅持古典主義創作方式的音樂家。他對貝多芬非常崇拜,因此他寫的音樂也面朝貝多芬。
勃拉姆斯應該是個對自己要求極高的人,他創作交響曲比較晚,一直在打磨自己的創作技巧。弦樂四重奏也在向貝多芬看齊,第一、第二號作品都比較深沉憂鬱。
第三號四重奏則相對歡快明亮,下面聽一下勃拉姆斯的《第三號弦樂四重奏》:
勃拉姆斯被稱為最後一個古典主義音樂家,同時又是3B的一員,可見他作品的質量是很高的。
有一位音樂家和勃拉姆斯有著很多聯繫,他們都寫過一組民族小曲兒,勃拉姆斯還算是他的領路人。但他不是古典主義的代表,而是民族樂派的代表。這就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雖然有許多音樂家的四重奏寫的比他還整齊,還著名,但是德沃夏克用他自己的風格告訴我們四重奏有更寬的路。
最後要介紹的這位音樂家是德沃夏克。德沃夏克以他的《第九交響曲》而被全世界樂迷認識。一組民族風的《斯拉夫舞曲》也是存在感很高的小曲兒。但是他的弦樂四重奏,真的非常好聽。
或許他的四重奏沒有前面幾位那麼緊湊,但是每一首都有很棒的旋律,讓人感覺更自由。
德沃夏克的弦樂四重奏中最著名的一首是《美國》,對了,又是美國!是四重奏的第十二號。下面來聽一下這個美國吧:
竟然有一種鄉土氣息撲面而來。講真,我覺得德沃夏克《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比這首好聽多了,大家也可以去找來聽一下。
今天的推薦就先寫到這裡,雖然才寫了六位音樂家,但是篇幅有限就不繼續了。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音樂家和作品沒寫到,其實德彪西、拉威爾、鮑羅丁的四重奏都很有特點,只是他們已經不局限在古典主義那種整齊的框架下了,再就是他們的四重奏作品並不是很多,希望能借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到這種題材的經典,並挖掘出更多好聽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