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助全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也真是。不知不覺,進入仲春時節,春風伴著花兒的芬芳,吹進了我家院落,輕拾滿屋溫馨。
2020年春節的日子特別,受「疫」情地突襲,原本紅火的喜慶之年,變得暗淡。許多計劃成了泡沫,去景區賞花也一一落空,只能宅家自我隔離,不出門添亂是責任,利國利已利大家,上班也是彈性制,可以居家辦公。
這段時間,經受了孤單寂寞和時間煎熬,不得不讓人調整生活狀態,轉換心境,寓情於物。陽臺上布滿了各種盆景的花卉,有幽蘭、吊蘭、水草、有杜鵑;花開時,有紅、黃、藍。我與它們為伍,這些小精靈成了我要好的夥伴,也給我最多的心靈慰藉,它們獨特的清香和葳蕤如詩如畫一樣生長並滿布陽臺和我的內心。
我坐在書房窗前的陽光下,守一份孤獨,品一份寧靜,一本書,一杯茶,藉助書的力量,吮吸書的甘甜,嗅聞書的芳香,遨遊與書海中。在說不清是迷茫、失落,還是空虛時,陽臺花兒從大山裡託起的旭日也許就以一片燦爛的光輝照亮了我,從窗外傾瀉的皎月也許就以一泓清泉的清純洗禮了我,於陽臺花兒這樣的幽靜之氣之處。讓我與心靈中久違的日月星辰和大地接氣通融。不出家門,也能盤桓在春天氤氳的氣息裡。
書房的門邊有一個大魚缸,長1·5米、寬1米、高1·2米,裡面有七十多條體色鮮豔的小魚,它們歡快的在綠色的春水中遊弋,就好像感覺自己把海洋搬回了家,從中領略大海的胸懷,容納百川,心也變得寬廣,思緒也隨著魚兒搖曳成一朵絢爛的水中花,卻也樂得快活,更有趣的是有一位阿婆晚上到家裡來玩,魚缸開著燈,五彩濱紛,富有美感和動感,她說:「你家電視真好看」,「是魚缸」我說。有幸的是通過魚缸觀察自然感應學習及奧秘,卻帶來精神安慰和寄託,甚至可以醫療情感。心情不爽,看到天真的魚兒瞬間心情舒暢,無形中啟迪著我,平淡才是真,做人不要太複雜,簡單才是最高境界。
這個春天,我們錯過了實地享花的親密,但不能錯過相約的春天,更不能錯過讀書的春天。
春光正好讀書時。讀書能使人明白事理,懂得人生的哲理,花開花謝,雲捲雲舒,而讀書,使讓窗戶外的陽光照在自己心田上,晾曬自已,才能吐故納新,日漸豐盈。書籍就像一團團火苗和一盞盞明燈,能夠使人生更加寬闊和堅韌;書籍就像一場甘露那樣,天生具有潤澤萬物的本心,能夠在與人為善中引領社會崇敬向善的新風;書籍就像一味靈丹妙藥,能夠抵抗寂寞。司馬遷深陷牢獄,以書香驅散人生痛苦,造就了一部深邃遠大的《史記》,成為了人類對抗孤單的千古絕唱。人生的蠃家大抵如此,「好讀書,讀好書」也許王安石對此感悟深刻,在他眼裡,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貴者因書而守成,可見,讀書可能是幫助善做者走向守成者的進步階梯,也是提升人生境界與情懷的一種動力源泉。
讀書可學擔當。養精氣神,坦蕩做事,樸實做人。在抗擊「疫」 情的戰役中,責任在肩,時不我待,不負我心。作為一個寫作者,我要把文字當成自己的一種呼喚,一種力量,去頌歌在戰「疫」情,沒有炮火紛飛的保衛戰中,湧現出的平民英雄、最美麗的逆行者。也算是為戰「疫」出力吧。
讀書可學會修身養心。每個人心中都有半畝花田,待春風吹過,放下塵心,用一米陽光明媚心境,攜一抹春光給心情,讓心,闊步走向春天裡!
今年春天,陽臺上盆景的花兒並不像心裡所想的那麼美好,有點小家子之氣,陰陽怪氣,看了讓人生氣。花兒呢,要洋不緊的也開了,只是開得不是那麼爽朗,花兒的顏色也不是那麼明亮,報春花更是姍姍來遲,一切都好像讓這個春天裹著一層陰霾,沒有盡到春天應有的生機盎然。
不過,熬過了一場倒黴陰雨過後,很快,陽光回暖,春風蕩漾,大地遍地生出春色來,春空迷離,百花爭妍,萬紫千紅的盛春。仿佛壓抑太久,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那些花草,猶如潑了一層油,青翠蔥蘢,全都綠油油地長,全都喜盈盈地笑,朵朵花兒向陽開,不是花朵勝似花,一片錦繡滿園的春色。
春天裡,我不會缺席,虔誠地採一縷花香,安放心靈的春天,不負春天好時節,不問花開有幾許,只問春天:你好!
只要心中有景,祖國大地,何處不就是花香滿徑的春天。
[責編:姚俊鋒]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