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鳳杯】九屆春季賽 散文16號作品
《故鄉的春天》
作者:陳欽然
我的故鄉在黃淮流域皖北大平原,一個靠近包河的村莊,屬於北溫帶氣候。故鄉的春天較我國的南方要來得晚一些,比起北方就要早一些了。
春天是一年四季最美好的季節,也是人們最嚮往的季節。春天,萬物更新,春意盎然,風和日麗,空氣清新,使人心情舒暢,特別溫馨愜意。因此,春天又是人們最留戀季節。按故鄉人的話說,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氣候最宜人。風光旖旎景色美,陽氣上升爽精神。
春天裡有六個節氣,幾千年來,故鄉人就是依照每一個節氣的氣候狀況,安排農事,指導農業生產。隨著節氣的變化而變換著生活方式,隨著春天的腳步一天一天地走到夏季。
就農曆而言,春天始於立春。立春在年末歲首,這時,寒冷的冬季漸漸遠去,地球繞著太陽公轉,進入新的周期。因此,故鄉人習慣於把立春節氣作為春天的起點。
農諺說:「立春一日,水暖三分」;「陽和起蟄,萬物皆春」。立春過後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故鄉的人們就開始制定一年的種植計劃,做好種子、肥料和農藥的儲備,以及農機購置、維修等工作的準備,以保證新一年的農業豐收。
立春過後,接蝩而來的就是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生一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這時的故鄉,冰凍了一冬的泥土,被雨水溼潤,露出一抹青色,像是一層淡淡的綠色薄紗籠罩著大地。
雨水孕育著希望,催生萬物,澆灌滋養著生命。在故鄉人的心中,雨水節氣的雨水太重要了,民以食為天,萬物生長是離不開雨水的。因此,春天裡人們特別渴望雨水。俗語云:「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幾場春雨,枯萎的草木重新煥發生機,點點的綠色從土壤中相繼冒出,到處呈現出滿眼春萌,萬物漸綠的景象。
這時的故鄉,可謂是春光明媚,風光迷人,小麥開始返青,田疇裡春風和煦,綠波微動。人們在田間中耕、除草、追肥、滅蟲和植樹造林等。對需要水分的農作物,還要及時澆灌,以滿足其旺盛地生長。
驚蟄節氣,春雷乍動,驚動萬物。蟄伏在泥土和洞穴中的各種冬眠昆蟲等小動物,這時便甦醒過來,開始出土活動。故鄉人繁忙的春耕大生產也同時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此時此刻,故鄉的原野,綠色雖然還沒有成為大地的主宰,但是,煦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還有那氤氳而升的地氣,到處如煙似霧,給人們帶來新鮮的感受。先前光禿禿的樹枝,竟然一夜之間,披上了一層絨絨的新綠,溝塹和道路兩旁的小草們爭相破土而出,柳樹甩動著青翠的枝條,杏花盛開,櫻花怒放,桃李含苞爭豔,鋪然春意,這一切都顯示著故鄉的春天真正地到來了。
春分是春季的中分點,有「春分春分,晝夜平分」之說。春分過後,由於太陽直射位置逐漸北移,春天離故鄉就更近了。這時的春天活力四射,洋溢著熱烈的激情,澎湃著盎然的生機,綻放著生命的張力。一草一木都在奮力展現自己的風姿,將充滿生命力的綠塗滿那廣袤無垠的皖北大地,就連那最最不起眼的無名小草,也極盡所能地恣意萌發,野花綻放,奼紫嫣紅,絢麗繽紛。叢林裡松青竹翠,桃紅柳綠,鳥雀爭鳴。
清明節的到來,故鄉的春天,也就快接近尾聲了。《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的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它象徵著萬木凋零,滿目蕭條的寒冬已經遠去。這時的故鄉,氣候溫暖,雨量增多,草木萌茂,植物開始發芽、返青、生長,農事更加繁忙。農諺說:「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緩」;「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清明又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有寒食禁火、掃墓祭祖的習俗。據史書記載和傳說,這個節日始於春秋時代,紀念忠臣介子推,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我的故鄉,寒食禁火的習俗,已逐漸消失,清明節掃墓祭祖和踏青的習俗仍然延續不衰。
掃墓祭祖是故鄉人在清明節的重要活動,我們當地人叫上墳,並要在清明節前進行。
上墳這一天,人們備酒饌、香燭、供果,帶著鏟土用的工具、冥幣、黃表紙和鞭炮等,來到墓地,首先拔掉祖宗墳墓上的雜草,鏟些新土添在墳頭上,叫做「添墳」。修葺墓地後,擺上供品,點燃香燭,鳴放鞭炮,對祖先進行祭拜,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清明節期間,故鄉人也會在天晴日朗的時候走出家門,走進讓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裡,領略無限美好的田園風光。故鄉的原野裡,前來踏青、春遊的城裡人絡繹不絕。他們利用周日或假期,扶老攜幼,興高採烈地觀光賞景。如果有人到村莊農家做客,會受到故鄉人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
插柳、戴花、拔河、蕩鞦韆、放風箏等流傳千年的習俗,也一直在故鄉延續盛行,人們在清明節期間,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享受著春天的美景,抒發著無比愉悅的心情。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由於這時降下的雨水滋潤著田園沃野,促生穀物發育生長,各種穀物都要及時播種,田間管理也到了關鍵時刻。因此,故鄉的人們更加繁忙,利用這個不能錯過的有利時機,抓緊栽種,搞好田間管理,努力確保新的一年有一個好的收成。
自古以來,故鄉人就是這樣隨著季節而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忙碌著,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過著酸辣苦甜的日月。
春天的季節年復一年的重複,春天美如圖畫的景色,也是每年如此迷人,每年都是春意盎然。故鄉的大地,歷年來都是那樣的絢麗多彩,這是大自然的賦予,不會因人的意志而改變。但是,同樣美好的春天,時代不同,故鄉人在春天裡度過的日月卻有著天壤之別。
新中國成立之前,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在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故鄉的人們,我的祖先們,世世代代最怕的就是春季這段時光。那時,常年的戰爭不斷,兵荒馬亂,土匪橫行鄉裡,故鄉到處是雞犬不寧,人們過著惶恐不安的日子,在水深火熱中痛不欲生地掙扎。不僅住著不當風雨的土坯草房,穿著破衣爛衫,經常是吃了上頓無下頓,而且,還要承受著地主和土豪劣紳的殘酷剝削及欺壓。長年累月辛苦勞動得來的糧食,交了地租所剩無幾。到了春天就會無柴斷糧,人們只有逃荒要飯,流離他鄉,有的餓死在家裡,有的餓死在逃荒的路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當時故鄉人在春季裡的真實寫照。
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國家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經濟非常困難,當時的生產力又特別落後,農業生產的後勁不足,糧食產量很低,農民收入微薄,所以,每到春季有時也會出現糧食和柴草接濟不上的情況,故鄉人稱這個時期叫「春荒」,也叫「三春慌」。有的人說,這個時期是「青黃不接的時期」,即去年的糧食吃完了,糧囤見底了,新一年的糧食還沒有收穫,那時,在家守著二畝地度日月的故鄉人,就只好過著苦日子,熬過春荒了。
特別是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們的國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長達三年的嚴重自然災害,加上原蘇聯這個國家對我國逼債,這時,故鄉人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處在難以解脫的困境之中。也出現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到了春季,人們的生活就更加困難,為了充飢,故鄉的人們也吃過草根,啃過樹皮,吃糠吞菜地度過春天。我也曾跟隨著母親在春風裡,到野地裡,到田疇間尋找過野菜,也永遠不會忘記曾經吃過難以吞咽谷糠,吃過苦如黃連的黴變紅薯,吃過刺嘴扎喉的萋萋芽菜糰子。
在這些年代裡,再美好的春天景色,故鄉人誰還有心思去欣賞呢?
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經過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日益強盛,山河壯麗,氣象萬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後,我們的國家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跨入新的時代,神州大地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新景象。
故鄉的人們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成果,不僅過著吃不愁,穿不愁,有錢花,住高樓的日子,而且隨著農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在春天的田間裡,很少能見到故鄉人辛苦勞作的情景了。
新春伊始,故鄉的青壯年,在年味還未有完全散盡的時候,就離開故鄉,隨著春風奔赴祖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打工掙大錢,發大財,實現通過勞動致富過上更加幸福日月的夢想。在家留守的婦孺翁嫗們,無憂無慮地享受著明媚的春光。
陽春三月,當我走進故鄉春天的時候,一踏上故鄉那片曾經眷戀的熱土,一股清新的空氣裹著野花的芬香迎面撲來,眼前那一望無際的原野裡,溫暖的太陽光下,那返青的麥苗,滿眼鮮綠盡染眉間,盛開的油菜花一片金黃。藍天、微風、嬌陽、綠葉、紅花、青竹、翠柳交匯成一幅春意濃濃的絕美畫卷。
放眼遠眺,浩瀚的大平原與天際相連,高昊深邃的太空漂浮著如絮的雲朵,去南方越冬的候鳥們,在回家的路上,排著整齊的隊形,唱著歌兒飛行在藍天白雲之間。春燕輕盈的舞姿,在天地之間不知疲倦地表演,時而俯衝地面,時而翱翔藍天。
村頭的果園裡,景色氤氳,芬香瀰漫。淡紅的杏花,粉紅的桃花,水紅的櫻花,潔白的梨花,各展麗質,爭奇鬥豔。引來群峰飛舞,彩蝶蹁躚。絢麗多彩的景色,讓人眼花繚亂。
鄉村寬廣筆直的大道,縱橫交錯,似若蛛網,通連著星羅棋布的新村。道兩旁挺立著高大的鄉土樹木,樹木的枝條開始泛青,吐露著鮮嫩的牙尖,正在退去冬日裡枯萎的容顏。高高的枝杈上,在春風裡搖晃的鳥巢裡,雌鳥在巢中孵化著它們的後代,雄鳥則守護在一旁。遠處的叢林,已凃染上淡淡青綠,那裡是雀鳥們的天堂,稍微走近一點,就能聽到它們的歌聲。
溝河裡流水潺潺,清澈透底,水深處微波輕蕩。魚蝦的遊動,清楚可見,鴨鵝在水面上歡快地嘻戲,悠閒的釣翁,坐在水邊,等著魚兒上鉤,聽著黃鶯在岸上的柳林裡啁啾。
靚麗的新村裡,一排排嶄新的樓房,建築風格各異,這都是故鄉的外出打工者,腰包鼓起來以後,來家建起來的樓房,他們把在外地看到的獨具特色的建築樣式,帶到家鄉來溶入到家鄉的建築風格之中,才使得家鄉的樓房建設異彩紛呈。
村莊內清潔幽靜,景色優美,平整的街道通往每一家的大門前。街道兩側站立常青樹,綠化帶修剪的整整齊齊。花圃裡的奇花異草,千姿百態,有的花已經盛開,有的含苞待放。毗鄰的深牆大院,有的家庭大門緊閟,有的敞開著。春節過後,故鄉人大都外出務工,但是,春節時貼在門上的對聯,色澤仍然鮮紅,春節的喜氣在新村裡仍是隨處可見。街道上偶爾可見留守在家,看家護院的老人和兒童,時而還能聽到雞鳴犬吠聲,也能聽到從一些樓房裡傳出的電視音樂聲。春風裡,暖陽下,故鄉的新村,就是這樣安靜,祥和,溫馨。
幾天後,我離開故鄉的時候,竟是一個細雨飄灑的天氣,故鄉的曠野煙雨朦朧,雲霧飄繞,這是故鄉春天的又一道風景。此時的我,想起詩聖杜甫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淅淅瀝瀝的春雨,洗刷著故鄉的村莊、田園、道路和原野,沐浴著禾苗、花草和叢林,使得故鄉的春天更加清新美貌。
這就是我們偉大的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春天,這就是故鄉歷史上最美好的春天,最愉快的春天,最幸福的春天,這也是我們故鄉的祖先們從未有享受過的春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