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女先生。今天,推薦一部豆瓣8.1的日本電影,知道這個電影是偶然,是來自古代文學史老師的安利。聽她的描述像是在講茶道,懷著學知識的心態進去,也許是我理解能力不夠或者境界沒這麼高深,關於茶道的觀感只佔三分,而對於裡面的情感與人物關聯卻擁有七分想說的。
電影《尋訪千利休》講美學有一句名言:「美,就是我說了算。」「美」是貫穿全文的。從故事的開頭,千利休就說過「唯有美才能讓我低頭」,所以他的一生都唯美是尊。他的生命裡,茶道是美。所以才能將一杯茶沏得淋漓盡致、畢恭畢敬。他可以借明月為引,醉茶盤;他可以為秀吉衝茶,喚醒他的質樸的回憶,救了他,也害了他;他可以費盡心思用竹節醜陋之處以醜變美做茶撥……
但總而言之,「大道至簡為美」,所有的器物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美的,更是最富有意味的。他的價值觀裡,遵循本心是美。所以他會依照高麗貴族的意願幫助她逃脫,幫助她自殺。看到彈幕說他後來沒有勇氣喝下那剩下的毒藥……
其實女先生並不這樣認為,他是不想死的,他此時不選擇死,是因為對於美的定義他尚未完全探求盡。那時覺得的美,與對美的定義只是片面不成熟的,所以不敢面對死亡。也正因為如此,後面的成熟,對美的進一步認識也讓他多一分痛苦。
最後,他還是寧願為保留美的事物——象徵美好愛情的茶罐也好,不被世俗汙濁的精神也罷,亦或是對美單純的嚮往……而選擇切腹。也許有人會為妻子不值,也許默默陪伴也是一種遂願吧。故事的最後,她失去了所有她愛的……是個可憐的女人。故事總是因為悲劇而美得異常。還有女兒……許是我道行不深,暫未參透。
一輩子,獻給一杯茶, 只向「美」低頭 。在騰訊視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尋訪千利休》,裡面有一段是這樣的,主角千宗易與一高麗女子語言不通,竟然是寫漢字進行溝通的。我推測,這樣的腦洞估計也是有一定的依據,只不過乍看之下實在是有點神奇。
女先生覺的這是特別精闢的闡述,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審美標準,真正的美學大師從不迎合別人的審美,他就按自己認定的那一套標準,嚴格定義自己的美。沒有審美能力的人,最容易隨大流,大家覺得美,他就以為美。就像女人化妝打扮,看別人怎麼弄,就怎麼弄自己,從來沒有赤裸裸的照鏡子,看看自己應該怎樣裝扮自己?
《尋訪千利休》中谷美紀飾演的女主角問利休:「我能成為你的妻子嗎?」他側過臉,看向虛空說:「能成為我妻子的,除了你,世上別無二人。」他其實不愛她吧,但是她懂得美,欣賞他的美學觀,這份知心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他真愛那個木槿花一樣的高麗公主嗎?也未見得,只是因為愛人是青春鮮妍的,愛又夭折了,所以念念不忘吧?其實電影的邏輯我不太理解,美什麼時候有資格冒犯權力呢?美永遠是權力的玩物啊。當然利休對織田信長說:「美,我說了算。」那一刻,是真美的。但是豐臣秀吉一臉猥瑣地對利休說:「你和服下的美物,能否借我一看?」我當時沒反應過來,直接就想到歪處去了。
千利休是為美而生,向美而死。鋒利寶刀即使擁有攪動風雲的強權,卻也可以選擇收斂鋒芒,悉心守護一朵風雨中的木槿花,說不定日本國寶級茶室待庵,建造初衷並沒有許多值得探尋的科學道理。真的僅僅源自和初戀少女,在海邊破舊茅屋躲避追兵的年少記憶,的茶盞杯具只是塵埃,但卻是他的整個世界。日本美學文化中,獨有的「侘寂之美」,無聲勝有聲,留白意蘊綿長,有限事物中感受無限之美。《尋訪千利休》禪境一般的畫面美學
和他的心境著實讓人感慨。強烈推薦文藝寶寶們去看~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