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凡爾賽文學」火了。
首先得跟大家科普一下凡爾賽文學,這個詞最早出自漫畫《凡爾賽玫瑰》,值得是那些在社交圈訴苦,實際上是在炫耀的內容。
馬雲說「我對錢沒有興趣」;
撒貝寧說「北大也還可以」;
張國榮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長得好看」
這些凡人凡語瞬間被挖了出來,確實,誰不想輕鬆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呢?
在凡爾賽文學的背後,是網友們對成功學的嚮往?
但是成功真的有那麼容易嗎?
我們也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你必須很努力,才能做到看起來毫不費力。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希望天上能掉下月餅,坐享其成地炫耀生活,這聽起來有多荒誕。
而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阿甘正傳》,正是為大家講述了一個關於成功的故事。
《阿甘正傳》是美國作家溫斯頓·葛魯姆創作的長篇小說。
對於這部作品,想必我們都不太陌生。
小說翻拍的電影,早就廣為流傳,成為勵志電影的標誌性代表作。
但電影翻拍後,鮮少有人再關注原著小說,大家只記住了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卻很少有人記得原著作家溫斯頓·格魯姆。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個名字叫阿甘的低智商白痴成為了體育明星和超級英雄的故事。
小說和電影的主角雖然都是打著「低智商」的弱者標籤,但原著和電影想表達的主題卻有著天差地別。
電影的主題自然是人性的真善美,阿甘的成功是因為他生性單純善良,他雖然不聰明,但是他很努力,因此他才獲得了成功。
而小說的理念更像是一種一種自黑式嘲諷,表面上寫著阿甘的成功,實際上卻是在同情那些不如傻子的人們。
用現在的話來轉述作者的創作思想,大概就是就是:你看,你這麼努力,卻還不如一個傻子?
這聽起來卻是有些嘲諷,電影一味地將「真善美」與「成功」劃上了等號,把阿甘的成功變得更加合理,但實際上這更像是蒙住了觀眾的眼睛,以一種幾乎洗腦的方式告訴人們,只要真善美就可以成功。
真善美固然是好事,但是真善美未必和成功有必然的聯繫。
反觀原著本身,溫斯頓雖然寫了一個不可能成功的人物,但為了邏輯自洽,他也在其中穿插了許多細節,等著讀者們去挖掘。
被認定的殘次品如何破繭而出?
阿甘是一個腦子有點問題的殘疾人,放到現實生活中來講,這樣的人想要出人頭地,實際上不僅僅是需要付出努力這樣簡單。
阿甘就像是那個上帝造人時打了個噴嚏的殘次品,年幼的阿甘因為智力的原因,加上腿部有疾病,只能依賴金屬支架走路,因此他時常遭到壞孩子們的欺負。
阿甘確實不聰明,他懂得也非常少,但是他也明白,被打就要逃跑的道理。
這個時候也許有讀者會誤解,阿甘是因為小時候經常跑才有機會變成運動員嗎?
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只看到了阿甘的缺陷,卻沒有看到上帝給他打開的另一扇窗戶。
阿甘雖然智力低下,但是他在運動上是有天賦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天才。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阿甘根本沒有學過桌球,卻能夠在短短的訓練時間裡,就成為了一名國家級運動員。
這其實是很難想像的,我們都知道國家級運動員都需要從小開始培養,那些有了成績的人,都是比常人吃了許多倍的苦,才有的今天。
而阿甘能夠在零基礎,零經驗的情況下,快速達到國家級的高度,除了天賦異稟之外,沒有更好解釋了。
在這裡,作者有些「神化」了阿甘的技能,但這也十分合理,畢竟阿甘的智商也是被「神化」了的低級。
因此,作者真正的意圖是為了讓讀者們明白,人生本來就是如此,上帝關了一扇門,必然會打開一扇窗。
我們總是把目光凝聚在那一扇關了的門上,自然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光。
阿甘就是這樣代表,我們能讀到他短板的一面,那麼長板的一面也自然合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勢,而我們要做的是,發揮自己的長處,儘量減少自己的短板。
沒有人註定平凡,但能夠改變平庸的,只有我們本身。
他人的成功靠的只是天賦和運氣?
阿甘的成功如果一部分靠天才,那麼還有一部分是靠運氣。
當然,阿甘本身的愚鈍,也成為了他的成功之一。
這就好比是因禍得福,他的愚鈍使得他成為了一個極其簡單的人。
在越戰時期,無數的炮擊之下,全隊的成員都負傷了,阿甘一個人穿梭在戰場,把戰友們一個一個背回去。
用正常的思維去理解這件事,我們就會發現,阿甘能夠做到,實際上跟他的堅持,責任心,毅力等等都沒有關係。
人跑得再快,都沒有子彈快。
但阿甘能在戰場上臨危不懼,是因為他心思單純,從未想過自己會犧牲,也就是所謂的傻人有傻福,他不計較得失,只知道完成自己的任務,因此他沒有常人該有的恐懼和心慌。
但這畢竟是小概率事件,就好比我們擲骰子,一次是6,後面每一次都是6嗎?
未必可見,但作者用運氣來加持成功,難道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不可能嗎?
恰恰相反,人這一生會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事。
阿甘的成功固然有不確定性,但反觀歷史上的成功典故,又有幾個人能完全擺脫「運氣」這個額說法呢?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你想要成功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為什麼珍妮一直離開阿甘
除了阿甘之外,我們也關注到了另一個主角,珍妮。
珍妮從小被父親虐待,苦苦求生,長大後想出名,為了音樂不惜裸體彈唱吸引眼球,數次遭受挫折,想要自殺,最後還得了愛滋病死去。
作者投擲在阿甘身上的「神性」太多,反而顯得珍妮有幾分真實。
確實,我們的人生往往都是如此,我們努力了,我們拼搏了,但是我們還是失敗了。
更多時候,我們就像是珍妮一樣,努力衝向了終點,卻是阿甘的起點。
而最為諷刺的是,起初,我們還看不起智商低下的阿甘。
後來,這個阿甘成為了我們敬仰的人物。
但在這裡,不得不為作者澄清的一點是,阿甘的荒誕成功學,並非是為了讓我們適時止步,而是為了讓我們更有動力前行。
阿甘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他需要極高的天賦和運氣。
因此,我們都不是阿甘,反而證明了我們不是這樣的少數人。
在這個世界上,多的是像珍妮這樣,本本分分,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衝的人。
作為旁觀者而言,我們都能讀到阿甘的成功。
但是這種成功,放在阿甘的身上有價值嗎?
並沒有,他是個傻子,他沒有在這些成功中獲得成就,得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換句話說,這些對於阿甘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
運動員和殘疾人沒有差別,社會精英和傻子沒有什麼區別,這才是這本書最荒誕的地方。
所幸,我們都不是阿甘,我們有許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這個世界上愚鈍的人不少,聰明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凡爾賽文學火了之後,有不少的讀者們開始學習凡爾賽文學。
但實際上,這種跟風沒有任何價值。#阿甘正傳#
凡爾賽文學的背後,是自大式的誇耀,生活始終是自己,日子也還是要過。
人生中有太多的誘惑,避開那些小概率的成功,堅定自己的內心,把每一步都走踏實,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學。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嘗到哪種滋味。」
希望讀到這裡的你,都能吃到最甜的那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