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長啥樣?原來古人早就畫出,陰森詭異,但蘊含大智慧

2020-12-28 金色藝術港灣

這兩位鬼畫大師一個是南宋的李嵩,一個就是清代的羅聘

李嵩是南宋宮廷畫師,這件作品無論從題材還是從表現形式來說,在中國繪畫史都堪稱獨一無二。除寺觀、石窟壁畫中偶有出現,古代繪畫中以鬼為題材作品很少。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骷髏幻戲圖》寓意深刻,令人難解。

這幅畫區別於傳統的國畫題材,畫面的核心,是一披衣戴帽的骷髏鬼,席地而坐,用懸絲操縱著一個小骷髏,引誘一個小兒。

神秘莫測的「骷髏」

地上,有一牙牙學語的幼兒,一臉好奇的奮力地向前爬著,右手也想要抓住什麼東西似的揮舞著。幼兒身後有一年輕婦女,她眼見孩兒伸手欲抓小骷髏,神色慌張,急忙阻攔。

畫面,左側一個穿透明紗袍衣著考究大骷髏鬼。大骷髏鬼右手提著一個木偶線,線下的木偶正是一個小骷髏鬼,小木偶的白爪對著幼兒做招手狀,引誘著他爬向自己。

該骷髏旁有一副演傀儡的戲擔子,擔上有草蓆、雨傘等物,骷髏身後還有一衣衫半解、哺乳嬰兒的婦人,表情平淡,目光安詳(有人解讀說:正在哺乳的婦人是骷髏的妻子)。

畫面中,哺乳婦人坦然注視骷髏戲嬰之情景,與畫幅右邊神情恐懼、伸手阻攔那趴地小兒的另一婦人恰成對照,呈現一種靜與動、思與行的對立。

被人尊為「三朝老畫師」的宮廷畫家李嵩,為什麼要畫出如此詭異的作品?骷髏到底是誰?作者做此詭異之畫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呢?

先看看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解讀「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尋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那不羞?呆兀自五裡已單堠。」

黃公望認為這活脫脫是一幅傀儡戲藝人拖家帶口、四處奔波的艱辛生活的寫照。換句話說,黃先生並沒有覺得這幅畫有什麼異樣。只是畫中出現的骷髏,超出了我們對中國畫的傳統認知。

也有人說,骷髏鬼魂和背後女子明顯是一對夫妻,鬼魂大約是因為某種原因去世,但是出於對家庭和孩子的眷顧重又以鬼魂的形態回返家中。孩子嗷嗷待哺,一個新生命與一個亡魂,生死強烈對比,可見命運的虛幻、無常,倏忽幻滅。

另一位就是清代畫家,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他就畫有很多古怪的題材,借鬼諷人,非常有趣。李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江湖人稱「鬼才」的清代畫家羅聘筆下的鬼,高矮胖瘦、似鬼更似人,有溜須拍馬之鬼,有貪色好色之鬼,有飛揚跋扈之鬼……人的缺點在鬼身上一一呈現,畫得是鬼魅,照應的是人間百態。連袁枚都贊其:「見君畫鬼圖,方知鬼如許。」

羅聘的傳世名作《鬼趣圖》,更是將「鬼」皮下的人性,刻畫的淋漓盡致。人們也對《鬼趣圖》系列,生出無限感慨。

《鬼趣圖》之馬屁鬼,畫中有兩隻鬼正一前一後趕著路,前面的鬼壯實有力,大步向前,後面的鬼瘦骨嶙嶙,亦步亦趨。「但能依勢得紙錢,鼻涕何妨一尺長。」文人蔣士銓諷刺後面一隻小鬼,為趨炎附勢之輩。

《鬼趣圖》之好吃懶做鬼畫中的大頭鬼拄著拐杖,旁邊的小頭鬼奴為他捧著酒缽。「侏儒飽死肥而俗,身是行屍魂走肉。」蔣士銓認為這隻大腹便便的鬼,諷刺了那些好吃懶做的享樂主義者。

《鬼趣圖》之小丑鬼在烏雲密布的天空下,有四隻鬼,一鬼緊握破傘為前面一隻遮擋著風雨,旁邊的兩隻鬼,則緊張的環顧四周。文人張問陶,將這四個鬼看做擾亂世間的小丑,並希望有朝一日「神龍」出現,昏暮不再橫行。

《鬼趣圖》之骨氣鬼在枯木亂石間,兩具白骨骷髏,相對而立。「對面不知人有骨,到死方信鬼無皮」,在張問陶看來,這些森森白骨比那些,空有皮囊的人有「骨氣」許多。

羅聘畫鬼,並非單純為了畫鬼,而是為了表達對現實人生不平的不滿。正如無畏居士所言:「人鬼何殊?無常迅速,輪迴罔停,或淪地獄。人乎鬼平?同聲一笑。」他畫的不只是鬼,更是對人生的覺悟。

從李嵩的《骷髏幻戲圖》,到羅聘的《鬼趣圖》中可看出,死亡哲學與鬼神之道,是中國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們有著千年的歷史力量,和深厚的文化基礎。我們無須談「鬼」色變,更不用對「死亡」避而不談。

相關焦點

  • 她靠鬼片找靈感,畫中的女孩個個陰森、詭異讓人直呼"恐怖"
    陰森?如果你也想要畫出像喬安娜這些帶著陰森氛圍的作品仔細分析你就能得出許多關鍵點關鍵點一:色調、空洞那麼你的畫就算畫得再喜慶也會因為眼神所透出的詭異所抵消喬安娜這種詭異的畫在眾多畫美的藝術家中成了清流
  • 《旺達·幻視》定檔 先導預告陰森詭異
    《旺達·幻視》定檔 先導預告陰森詭異  責任編輯:科幻世界雜誌社更新時間:2020-11-16 10:47:00預告中,隨著場景變化切換出的老式電視中,展現了旺達和幻視的日常生活。渲染恐怖情緒的背景音結合觀眾的歡聲笑語盡顯陰森詭異。
  • 芬蘭最「詭異」的公園:恐怖又陰森,遊客:免費也不去
    現在很多的景區都不在像以前一樣能輕易的虜獲遊客們的心了,很多遊客都會找一些比較刺激驚險的景點遊玩,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很多的景區都會設有鬼屋探險類的項目,以此來吸引有獵奇冒險的遊客前去,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芬蘭最詭異的公園
  • 潛水員探秘水下監獄 陰森詭異如電影場景
    潛水員探秘水下監獄 陰森詭異如電影場景 (4/4) "← →"翻頁
  • 古語:「富貴怕見花開」啥意思?其中匯聚了古人的大智慧
    因此富貴人家都怕到了登峰造極之時,也就是古人說的經典名言「富貴怕見花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因為這很符合人類的思想意識。極度被人追捧,就會出現紅極一時的景象,然而人無完人,一旦行為上有了些瑕疵,就會被嫉妒的人無限放大,被「雞蛋裡挑骨頭」在所難免。這樣,在眾人的審美疲勞之後,就像牡丹花謝一樣,在百花叢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 啥樣的家庭教出啥樣的孩子?看看嗯哼就知道,這個家庭很有愛!
    啥樣的家庭教出啥樣的孩子?看看嗯哼就知道,這個家庭很有愛!嗯哼的爸媽相信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就是杜江和霍思燕!要說這對明星夫妻,可真的是讓很多的人羨慕了,兩人的相處方式也是頗受追捧。不僅杜江寵著霍思燕,就連他們的兒子嗯哼,也是非常寵愛自己的媽媽。
  • 原來諸葛亮的羽扇竟隱藏著大智慧
    黃老早就聽說過諸葛亮是個才情高雅之人,便欣然答應並想辦法先讓這兩個年輕人見上一面。於是黃老邀請諸葛亮來家裡談經論道。當時黃老吩咐女兒阿醜在一旁斟茶侍奉,整個交談過程中,阿醜都在暗暗觀察諸葛亮,也頗為心儀。聊完後,黃老讓阿醜送客,臨行前,阿醜送了諸葛亮一把精緻的鵝毛羽扇,並問他說:「君可知我為何送此扇於你?」諸葛亮含笑答道:「鵝毛雖輕,但情意重?」
  • 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原來古人曾經就給過我們答案,那麼為什麼不吃貓肉呢?一、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貓肉卻從未被認可中國的古代飲食文化是非常具有標誌性的,同時也有著深遠的歷史含義,中國的古代烹飪技術的影響因素眾多,其中包含了飲食審美,民族性格以及文化成就等等方面。最早被端上餐桌上的植物叫做藜,其實它也是一種古人的主食,所謂比藜比稷之苗。
  • 老祖宗說:家有3樣,不富也旺!這3樣很常見,但是很少家庭能全有
    老祖宗說:家有3樣,不富也旺!這3樣很常見,但是很少家庭能全有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曾經在《智囊全集》中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春秋時孫叔敖是一代名臣,死前向楚莊王索要一塊土地作為封賞,此後家族在此地興旺了400餘年。
  • 《驚情400年》陰森詭異的吸血鬼傳說
    下面,來看下劇情,這是一部陰森詭異的吸血鬼傳說,同時也是一個悽美感傷的愛情故事。
  • 其中蘊含大智慧
    我想多半是不會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想:「這麼久都不聯繫,突然聯繫啥都沒說,就借錢,憑啥借給你?萬一你不還怎麼辦?」因此我們往往以手頭不方便為由,給拒絕了!約翰·D·洛克菲勒,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創始人、歷史第一個億萬富翁、比爾·蓋茨的偶像……關於他,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名頭。洛克菲勒在1839年7月8日生於紐約州哈得遜河畔的一個小鎮,家境貧寒。
  • 1200年前的一張古畫,畫中出現詭異人頭,考古學家無法解釋
    一幅畫講一個故事,很多古畫之中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古人沒有照相機和錄相機,所以他們只有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通過筆和紙記錄下來。而古畫與書法就成了最常見的呈現形式了,下面我們聊到的是一個關於古代的小故事,疑似與聊齋故事有直接的關係。這一張畫是被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珍藏著,如今想要看到這一張畫比較難。
  • 八部經典吸血鬼題材電影,兼具陰森詭異與纏綿悱惻的情節
    愛情是許多吸血鬼電影喜歡表現的題材,那些兼具陰森詭異與纏綿悱惻的情節吸足了觀眾眼球。 吸血鬼的概念被人們所熟知終究還是由於一部小說。布蘭姆•史託克(Bram Stoke)1897年的小說《吸血鬼伯爵德古拉》,首次為人們描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吸血鬼形象,冰涼、恐怖、不見光、不死等等特性都為日後的電影或是小說創作提供了難以逾越的模版。
  • 古人喜歡用詩詞表達感情,有很多的古詩詞都蘊含著深深的相思之情
    看看古人的說法有句歌詞說:"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為想你才寂寞"。當我們思念一個人的時候,寂寞空虛的感覺會越發的濃厚。相愛的兩個人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相見,該有多悲傷啊。古人喜歡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有很多的經典古詩詞都蘊含著深深的相思之情,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如何委婉含蓄的表達"我很想你,卻再也見不到你"。
  • 《火影忍者》:寫輪眼的雛田長啥樣?網友:紙片人老婆來了!
    《火影忍者》:寫輪眼的雛田長啥樣?網友:紙片人老婆來了!雛田一定算得上是《火影忍者》裡最有人氣的女主角之一,片中那個柔柔弱弱,小心翼翼照顧著鳴人的她,定是俘獲了不少粉絲的心,試問:哪個男生心中不嚮往一個雛田呢?
  •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長啥樣?專家復原樣貌,網友:不懂古人審美
    在2014年時,我國專家就利用現代科技,將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還原了,那麼王昭君到底長啥樣呢?專家復原王昭君樣貌,真實模樣讓人費解利用如今的電腦合成技術,通過已有的關於王昭君的記載,將王昭君的臉部信息輸入電腦中,最終合成除了王昭君的畫像。
  • 古人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有何歷史淵源
    古人表達感情的方法都是非常含蓄的,而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表面意思就是一天沒有見到你,就好像是隔了三個秋天一樣,表達的則是自己對對方的思念至狂的感情,也是《詩經》裡面一男子對自己心愛的女子表達的感情。因為兩個人的感情正是熱戀期,分分秒秒不捨得與對方分開,所以在思念之下就有了這麼一句話,流傳到現在已經表達的不單單只是男女之情, 還包括對家人朋友的思念。
  • 「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啥道理?男人早懂少吃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的聰明智慧,總結了許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會吃千頓香,亂吃一頓傷」「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等,中國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這一些,這一些俗語飽含古人養生智慧,既然可以歷經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
  • 魔方大廈這個臉型詭異的主角,演了一出童年噩夢
    目前有高齡網友回憶:「1996年某個傍晚,那時候香港還沒回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在弘揚主旋律的紀錄片播出之後,《魔方大廈》來了,片頭強勢的爆炸聲,以及九十年代特有的立體光暈背景一下子勾住了無數內心懵懂的騷年,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騷年們被下列東西充實著:白臉腮紅、截肢的玻璃人、水晶棺材、鬼魅司機,以及各種怪誕圖案與迷幻音效,畫面如此陰森魔幻,讓大家驚嚇之餘又欲罷不能。」
  • 古人講:「床棺桌」分別不離「七八九」,啥意思?生活處處皆學問
    這些俗語雖然句式較短,而且聽起來也比較熟悉,但是卻蘊含了較為深刻的智慧。 當然,如果按照古人的迷信思想來看,「床不離七」中的「七」,還與娶妻生子的「妻」諧音。古代社會男人在迎娶自己的妻子之前,都會提前打造一張新床。這種習俗實際上在現代社會中,也依然以及獨特的魅力而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