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之後,很多家長一看這電影名字,以為是個科幻劇,給孩子看的。結果帶孩子進電影院一看,嚇得孩子哇哇哭。因為裡面老虎的鏡頭特別多,再加上是3D影片,這老虎好像一下子仿佛從畫面上撲出來一樣。很多孩子看完就嚇哭了。但是成年人看完都說這片子確實好,尤其是那畫面拍的太美了。
這部片兒你要單看前面一個多小時,你以為這就是一個科幻的好萊塢大片。
你要把整部片兒看完,尤其是最後二十分鐘看完,你會發現沒那麼簡單。它體現的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甚至是一個殘酷的故事。
包括後面那兩個故事版本,人和人自相殘殺,人和老虎共存。到底哪個是真是的。也有很多網友一直到現在還在爭論不休。那李安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呢?《少年派》從情節上來看其實跟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很像,無外乎一個是在大海上發生海難了,面臨生存問題;
一個是在陸地上發生天災旱災了,也面臨生存問題。所以其實這個片子最終指向是在殘酷的環境下的這種人性。而這部片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整個畫面拍得特別漂亮。
和《一九四二》那種愁雲慘澹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它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展現這種殘酷呢?其實等於在告訴我們很美麗的外表之下往往它背後的真相是殘酷的。同時它還有另外一層寓意,就是即使發生再殘酷的事情,我們人的內心世界依然有美麗的東西支撐著我們去戰勝殘酷。
那這部影片李安到底在講的主題是什麼呢?其實這裡邊的理察·帕克--那隻老虎象徵著人性當中的惡,少年派本人象徵著人性當中的善。老虎和少年派其實是一個人。
裡面少年派的筆記中說到:」要感謝這隻老虎,沒有他,我活不了。因為在茫茫大海上,比老虎更可怕的是孤獨。如果這隻老虎死了,那就完了,我會被孤獨和絕望殺死的。我得時刻和它鬥,這樣我始終保持者鬥志,保持者我的體態,保證自己不會為親人的逝去悲傷感到絕望。正如劍聖宮本武藏所說:"人生就是不斷的戰鬥」。所以它裡面人虎鬥爭象徵著人頭腦當中善惡的這種鬥爭。
甚至是為了激發自己存活下去之後,你的精神力量到底有多大的象徵。如果我們用弗洛伊德解析人的方式就很容易理解。弗洛伊德認為人存活在世界上有三個我,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就是絕對的道德化,就是已經超脫了一切了,什麼都是道德化的甚至是聖人。本我就是餓了就吃,渴了就喝,飲食男女,內心最本能的一些東西,它可能是醜陋的。在本我和超我之間有一個自我。自我一方面不能讓自己的利益受到太大損害,要保證本我的一些基本需求。影片裡的少年派象徵著一種超我,老虎象徵著本我。
兩個之間的鬥爭最終使他們在大海上漂流了200多天之後存活下來回到現實當中的一個自我。所以在墨西哥海灘停下那段是非常有象徵意義的,少年派回到人類文明社會,而象徵著本我的那個惡的老虎走進叢林,一去不回頭。
就是說回到文明社會以後,這種惡的東西就要沒有了。但是人不可能完全內心世界裡沒有本我的惡。所以最後少年派趴在海灘上雖然已經疲憊不堪了,看著老虎離去,他依然有種強烈的孤獨感。
他想這隻老虎。也就是說人在任何情況下很難消除自我的慾念。怎樣能夠把這慾念控制到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才是這部片子的主題。這部片子告訴我們欲望靠什麼來壓制呢?光有超我是不夠的,得靠信仰。其實這部影片最終談的話題就是信仰。
小時候的少年派什麼都信,什麼都不信,並不是一個一個堅定的信仰主義者。可是後來在大海上和老虎的鬥爭過程中,他的信仰經受了痛苦的衝擊和洗禮。這個洗禮從來不是外部世界給你帶來的,而是自己內心世界滋生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信仰的強大依靠。我們有時候往往覺得信仰會給你帶來一些現實的好處,你才會信它。
可是這部片子告訴我們信仰不會給你帶來現實的好處,而是當環境空前惡化的時候,由信仰滋生的強大精神力量可以去抵抗外部。裡面的主角少年派有句經典的話:「我後來悟到,人生就是不斷放下的過程,可是令我們遺憾的是我們經常來不及和那些要放下的東西好好地道別」。
然而還有大部分人說另一個主角老虎是少年派想像出來的,根本就不存在。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