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少年派》到底在講些什麼?是人性還是哲學

2021-01-09 24幀時代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之後,很多家長一看這電影名字,以為是個科幻劇,給孩子看的。結果帶孩子進電影院一看,嚇得孩子哇哇哭。因為裡面老虎的鏡頭特別多,再加上是3D影片,這老虎好像一下子仿佛從畫面上撲出來一樣。很多孩子看完就嚇哭了。但是成年人看完都說這片子確實好,尤其是那畫面拍的太美了。

這部片兒你要單看前面一個多小時,你以為這就是一個科幻的好萊塢大片。

你要把整部片兒看完,尤其是最後二十分鐘看完,你會發現沒那麼簡單。它體現的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甚至是一個殘酷的故事。

包括後面那兩個故事版本,人和人自相殘殺,人和老虎共存。到底哪個是真是的。也有很多網友一直到現在還在爭論不休。那李安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呢?《少年派》從情節上來看其實跟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很像,無外乎一個是在大海上發生海難了,面臨生存問題;

一個是在陸地上發生天災旱災了,也面臨生存問題。所以其實這個片子最終指向是在殘酷的環境下的這種人性。而這部片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整個畫面拍得特別漂亮。

和《一九四二》那種愁雲慘澹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它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展現這種殘酷呢?其實等於在告訴我們很美麗的外表之下往往它背後的真相是殘酷的。同時它還有另外一層寓意,就是即使發生再殘酷的事情,我們人的內心世界依然有美麗的東西支撐著我們去戰勝殘酷。

那這部影片李安到底在講的主題是什麼呢?其實這裡邊的理察·帕克--那隻老虎象徵著人性當中的惡,少年派本人象徵著人性當中的善。老虎和少年派其實是一個人。

裡面少年派的筆記中說到:」要感謝這隻老虎,沒有他,我活不了。因為在茫茫大海上,比老虎更可怕的是孤獨。如果這隻老虎死了,那就完了,我會被孤獨和絕望殺死的。我得時刻和它鬥,這樣我始終保持者鬥志,保持者我的體態,保證自己不會為親人的逝去悲傷感到絕望。正如劍聖宮本武藏所說:"人生就是不斷的戰鬥」。所以它裡面人虎鬥爭象徵著人頭腦當中善惡的這種鬥爭。

甚至是為了激發自己存活下去之後,你的精神力量到底有多大的象徵。如果我們用弗洛伊德解析人的方式就很容易理解。弗洛伊德認為人存活在世界上有三個我,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就是絕對的道德化,就是已經超脫了一切了,什麼都是道德化的甚至是聖人。本我就是餓了就吃,渴了就喝,飲食男女,內心最本能的一些東西,它可能是醜陋的。在本我和超我之間有一個自我。自我一方面不能讓自己的利益受到太大損害,要保證本我的一些基本需求。影片裡的少年派象徵著一種超我,老虎象徵著本我。

兩個之間的鬥爭最終使他們在大海上漂流了200多天之後存活下來回到現實當中的一個自我。所以在墨西哥海灘停下那段是非常有象徵意義的,少年派回到人類文明社會,而象徵著本我的那個惡的老虎走進叢林,一去不回頭。

就是說回到文明社會以後,這種惡的東西就要沒有了。但是人不可能完全內心世界裡沒有本我的惡。所以最後少年派趴在海灘上雖然已經疲憊不堪了,看著老虎離去,他依然有種強烈的孤獨感。

他想這隻老虎。也就是說人在任何情況下很難消除自我的慾念。怎樣能夠把這慾念控制到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才是這部片子的主題。這部片子告訴我們欲望靠什麼來壓制呢?光有超我是不夠的,得靠信仰。其實這部影片最終談的話題就是信仰。

小時候的少年派什麼都信,什麼都不信,並不是一個一個堅定的信仰主義者。可是後來在大海上和老虎的鬥爭過程中,他的信仰經受了痛苦的衝擊和洗禮。這個洗禮從來不是外部世界給你帶來的,而是自己內心世界滋生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信仰的強大依靠。我們有時候往往覺得信仰會給你帶來一些現實的好處,你才會信它。

可是這部片子告訴我們信仰不會給你帶來現實的好處,而是當環境空前惡化的時候,由信仰滋生的強大精神力量可以去抵抗外部。裡面的主角少年派有句經典的話:「我後來悟到,人生就是不斷放下的過程,可是令我們遺憾的是我們經常來不及和那些要放下的東西好好地道別」。

然而還有大部分人說另一個主角老虎是少年派想像出來的,根本就不存在。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發表意見

相關焦點

  • 李安的《少年派》,一部用奇幻童話講人性的恐怖片
    說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影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改編於2001年出版的一個同名小說,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一位來自印度的少年派船難之後,與一隻孟加拉虎叫理察·帕克在海上漂流了227天並且生還的故事。
  • 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李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無論從敘事形式還是內在風格而言,李安導演都給我們呈現出一種「大域無疆」的特色。李安導演說過:「我希望這部片給人的體驗,跟楊·馬特爾的小說一樣獨特,因此也就必須在另一個次元裡創作這部電影。」顯然,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來看都證明了李安的成功。「誰的理智高出作品,誰就取得完美的藝術。」
  • 恩上加恩:《李安》說少年派講的是上帝
    李安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執導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成為今年奧斯卡獎的最大贏家。李安又一次成為國際焦點。從李安的電影《喜宴》和《斷背山》中對同性戀的揭示,到電影《色戒》中對性愛的大尺度描寫,到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豐富的信仰和人生哲學的探求, 人們很想知道李安自己的信仰尋求。
  • 專訪李安:少年派是單戀故事 3D為喚回赤子之心
    最後還是李安做出了大膽的決定,他再次運用東方人看待問題的方法解構了故事,並且用3D技術完成了拍攝。李安說,3D是為這個故事「解套」的唯一方法,如果沒有3D,「少年派」最多只能完成60%。   這又是一次冒險,而李安又成功了。「看到他們對電影的欣賞,我整個人又洩氣了。」李安笑著說,行業內的好評讓他如釋重負。
  • 解讀李安《少年派》:所有信仰都讓他選擇生存
    《少年派》海報  法制晚報訊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一周,攬下5253萬美元票房,比起《復仇者聯盟》這樣的商業大片當然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對於一部目前只在美國、中國和印度三個國家上映的文藝片來說,這個成績已經堪稱奇蹟
  • 李安透露"少年派"正在奧斯卡公關 欲參加圓桌會
    李安透露"少年派"正在奧斯卡公關 欲參加圓桌會   目前,正在熱映的《少年派》票房超過了3億,不僅如此,觀眾對《少年派》的熱議解讀也在李安導演的預料之外。
  • 李安不願解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除了片中的兩個故事,網友們還解讀「派」的第三個故事更為血腥和暴力,「原來『派』講了兩個故事,就是為了掩蓋真實的第三個故事」。大批觀眾在網上向李安隔空發問:「李安導演,你相信哪個故事?你對自己的作品如何解讀?」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電影敘事手段的突破
    在中國公公與外國媳婦間中西文化的對撞,傳統異性結合與西方同性情感間的衝突,食、色、性所糾結的平凡生活裡的人性,可以看出李安電影中細膩嚴謹的視聽語言之下是溫柔敦厚的敘事表達。隨後的《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臥虎藏龍》等電影大多如此。而這種敘事方法在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被突破。
  • 「少年派」熱映3D火爆 揭秘李安「水池」神話
    李安耐心講戲     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著名華裔導演李安,根據作家揚·馬特爾的魔幻現實主義冒險史詩改編的最新電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11月22日公映以來票房與口碑兼收此番李安藉助《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卡梅隆佩斯集團的3D攝影技術完成「少年派」的拍攝任務,無論是生機勃勃的動物園,還是給貨船帶來致命災難的暴風雨,都會為觀眾營造出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有觀眾甚至因為太過逼真而檢查影院的房頂以確定「房子沒有漏水」。此外,夜光鯨魚、極速飛魚、浩渺星空、螢光水母、以及食人島上的千萬狐獴都被網友稱作是不可錯過的視覺奇觀。
  • 李安:解讀《少年派》沒標準答案 拿獎會很有面
    為了回饋熱情影迷,正在英國宣傳影片的李安導演接受了電話訪問。  整個訪問過程中,你仿佛重看了一遍《少年派》。安叔時而走心,拋出"我感覺我現在就是派,你們就是盤問我的輪船公司職員"的玩笑,時而理性,大談信仰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你完全分不清楚,現實中的李安,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半個小時的訪談一晃而過,時間很短,餘味很長。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時候看到的是冒險,長大後看到的是人性
    2012年,一部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電影在國內上映,憑藉著冒險奇幻的劇情和美輪美奐的3D特效,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獲得了無數觀眾的好評,導演李安也因此名聲大噪。在電影上映僅一個月時,全球票房就已經超過了2億美元,甩了同時期上映其他影片了一大截,最終這部電影拿下了6億美元的高票房,成為了李安所有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 李安導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信是一種力量
    但另一個因素則是,自從看完之後我就一直在想,我到底該選擇相信第一種還是第二種結局,由於這片我很晚寫,而其他朋友們也已經把能寫的都寫的差不多了,所以我這次就以結局探討作為重點,向大家說明我的解讀。而成年人也許看到的是派和家人的生離死別、碰上死劫的絕望、死命求生的掙扎、遭遇挫敗的痛苦,以及成為船難唯一生存者的悲歌,被周圍人是一再問起那不堪回首的記憶。但派很努力的不被打倒,一次又一次的披荊斬棘,這也許代表第二個故事,殘酷、現實、人性,卻也更貼近真實的人生。
  • 從《推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完)
    2012年,李安首部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2013年奧斯卡金像獎評選,憑藉這部作品,李安再次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的殊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導演和影片想要表達的核心,經過自己的感悟而升華出對人性思考。
  • 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雙子殺手》,李安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李安作為全世界最知名的華人導演,兩度獲得奧斯卡。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始,李安導演的電影重心似乎發生了改變。同時也引來各路媒介的關注,有支持的,有批評的。但李安似乎不太在意外界的言論,而是始終如一的堅持自己的電影之路。
  • 李安解讀《少年派》兩種結局:我在裡面藏了很多東西
    原標題:李安解讀《少年派》兩種結局:我在裡面藏了很多東西 首次向公眾解讀《少年派》的兩種結局  李安:我在裡面藏了很多東西>  不久前,李安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5月10日,李安在臺北接受馬英九頒發「一等景星勳章」,當晚跟龍應臺出席「我的時代和我」座談會,在將近兩個小時的談話中,李安妙語連珠,以「恕老臣直言」坦誠地跟現場聽眾分享自己多年的拍片經驗,其中除了談到大陸和臺灣電影的現狀外,還首次談到了對《少年派》兩種不同結局的理解,明確表示,自己對兩個版本都只信一半,但現實中,兩個版本都不可或缺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宗教、感情、人性的碰撞,不凡歷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中國人李安。影片講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其實這部電影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隱藏著第三個故事,而最終所要表達的是人性思考,心靈的追求。在談論少年派之前,需要預設若干個前提。少年派的小說屬於揚馬特爾,少年派的電影屬於李安。
  • 《少年派奇幻漂流》導演李安:我沒有宗教但有信仰 母親是基督徒
    2012年年末,在電影界紅得發紫的《少年派奇幻漂流》引發中國觀眾對信仰的思考。不禁惹人發問,為何李安導演會拍這樣一部有關信仰的電影?因著這樣的疑問,近日,媒體工作者陳文茜在採訪李安過程中問到他是否有宗教信仰,李安回答「沒有宗教,可是有一些信仰」。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心裡的人生路,有美夢,有風霜
    雖然語言和人物關係極簡,但是李安通過各種隱喻和設計讓影片融合了宗教、信仰以及人性黑暗、人與自然、自我矛盾等諸多命題,李安還是那個李安,敢想,敢幹,敢為人先。我最喜歡的是他簡單又真假難辨的故事中描繪的一個人的一生,這一生像是夢,有風霜也有熱望。
  • 各方評說李安《少年派》:節制不煽情 實至名歸
    喜宴最佳外語片提名據新華社電 在24日晚舉行的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華人導演李安憑藉《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下稱《少年派》)擊敗大導演史蒂文·史匹柏等人這位58歲的導演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感謝大家相信了「派」的故事,並與他一起分享了這一段旅程。他還特別讚揚了少年「派」的扮演者、印度少年蘇拉·沙瑪。《少年派》在本屆奧斯卡上共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在內的11項提名,僅次於美國本土熱門片《林肯》。該片當晚還獲得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電影配樂獎。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性的善惡,心靈的追求
    這篇文章是伯諄 2018 年以來分享的第33篇原創文章溫馨提示:本文字數有2018個字數,預計7分鐘閱讀完文|伯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中國人李安。影片講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