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以為家》影評

2020-12-21 夢魂BUFF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影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並獲得過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何以為家》。那麼為什麼這部電影擁有著直擊心靈的效果,並令無數人淚目呢?原因很簡單,只因我們見過光明,因此無法忍受這無盡的黑暗。

本片背景:贊恩·阿爾·哈吉,本名贊恩·阿爾·拉菲亞,為了躲避敘利亞境內戰爭,他跟隨家人來到黎巴嫩,成為難民。他在貝魯特的一個貧民窟中被選角導演發現,並被選中出演本片的主角。

本片的開頭從法庭開始。(本片的拍攝模式:將故事與庭審結合)12歲的贊恩起訴他的父母,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們生了我」。父母的生育之恩本應我們一世來報,但為什麼這裡的贊恩卻因此起訴父母呢?其中的辛酸與無助又有多少呢?所有的一切都要從他的父母生育了8個孩子說起。

作為難民而逃往敘利亞的贊恩一家,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仍不斷生育,擁有了8個孩子。而這一切的生活重擔都落在了家中唯一一個兒子在贊恩的身上。而父母卻仍在靠生孩子來指望生活。而贊恩的妹妹薩哈在父母眼中,卻也是即將被賣掉的存在。

年幼的贊恩,卻無力挽救自己的妹妹。薩哈也就是這樣被賣到了雜貨鋪店主阿薩德那裡。

而無情的父母卻對保護妹妹的贊恩惡語相向。

贊恩也就是這樣離開了家,開始了一個人的流浪。也是「何以為家」的真正開始。在流浪找工作的過程中,贊恩遇到了本片的另一個人物希法勞(化名泰格斯特),她是一位非法入境的黑人媽媽,需要靠辦假身份才能工作。兒子約納斯小黑娃也是沒有正經身份的黑戶。

這裡用這個異瞳辦假證人販子的話來諷刺了當時沒有正經身份的難民,是十分低賤的。「就連一瓶普普通通的番茄醬都有名字,有生產日期,有保質期,但是你兒子(約納斯)沒有。」

但是即使生活再艱辛,希法勞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兒子。這就是母性所激發出來的毅力,無論多難都要堅持下去。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我的兒子我會照顧,我知道怎麼把我兒子藏起來,我知道怎麼養活他,我知道怎麼照顧他,我都知道。」這裡形成了一個大對比:即使希法勞再無力撫養兒子也不會拋棄兒子,因為無力撫養,也不會去多生孩子。諷刺了當今那些拋棄自己孩子的父母,請問,你們不會自慚形穢嗎?

就算是這樣,善良的希法勞還是收留了贊恩,給予他一個暫時的家。一個孩子和一個女人的心酸。分別敘述又讓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這也是電影的高明之處。

贊恩也是在這裡露出了第一次發自內心的微笑。

然而生活在這樣溫馨的地方卻時常讓人回憶起往昔的美好與現實的痛苦。

但是不久之後,希法勞就因非法入境被抓。

而贊恩也就開始了對小黑娃約納斯的照顧。為什麼即使12歲的他在以為希法勞將他們拋棄的時候卻仍照顧著小黑娃?因為在贊恩的眼中,曾經的你對我有恩,只要你真誠相待,我便不離不棄。

也就是從這裡開始,開啟了下一階段的「何以為家」......

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這樣一位男孩繼續前行。是對黑人母親希法勞的報答,是人性光芒的綻放,是對這個世界的不屈。仿佛要憑藉一己之力,挑戰這個世界的不公。處在亂世中的人,卻早已把不是慘死看的無比美好。

而現實卻一次次折磨著這個意志頑強的男孩。無奈之下,只能將小黑娃賣掉換錢準備出國。

其實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贊恩無路可走的時候也相信「人販子」所說的可以給約納斯一個幸福的家庭,美好的生活,因此這裡批判的重點並不是贊恩的父母賣了妹妹,而是與贊恩此時一樣的無奈之舉。

當贊恩回家拿身份證明準備出國時,卻發現妹妹薩哈已經去世。曾經生活在怎麼苦都沒有哭過的贊恩,此刻卻唯獨發現妹妹出事而崩潰。

也因此衝動之下用刀捅了導致薩哈去世的阿薩德。他也因此入獄。

但是當他得知妹妹死後,母親又懷孕,並準備繼續生育的時候。年幼的他終於在監獄撥通了電視臺法律頻道的電話。決定起訴父母!

這裡迎來了整部影片的黃金語段,也是真正想要向世人告知的事情:想讓大人們都聽聽我的話,我想讓哪些不能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以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我聽過最親暱的話只有「給我滾臭小子」或者「走開混蛋」,生活簡直就像一坨狗屎,比我腳下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的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還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不想讓我們變成這樣,他要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

這是怎樣來自於靈魂深處的話語,直擊心靈,是來自於地獄深處的人對於生活的不滿與宣洩。最終,因為贊恩,國家推出了保護兒童孩子們的法律。「拋棄兒童罪」寫入立法。

電影最後一個安慰也就是我們的小黑娃被找到還給了媽媽

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溫室中的人來說,這部影片我們只能體會到一部分這些人的感受,但是這些事情卻是真真正正發生在他們身上。如今的贊恩一家在聯合國移民署和本片劇組的幫助下,已在挪威安家,並求學。贊恩是幸運的,但是像他這樣的人,還有許多,還有著千個萬個贊恩仍身處黑暗,他們仍嚮往光明。這部影片只是當時當地的縮影,以小見大。請看到這部影片或者影評的人,對這些孩子多一點關心和照顧。

願我們的贊恩餘生安好!也願每一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全世界溫柔以待!願敘利亞等地的戰爭早日平息!願深處戰亂地區的人們從今往後一路光明普照,平生安好!更願世界和平!

致敬劇組及導演——娜丁·拉巴基

相關焦點

  • 《何以為家》:為人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處為家?
    扎因的父母是典型的生而不養,一家九口人擠在一個破舊的閣樓中,生活已經如此困難,扎因的父母還在不停生育。扎因——生而不養,何處為家扎因深受父母生而不養的傷害,剛剛12歲的他已經經歷了人間百態,原本是應該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齡,扎因的記憶中卻只有毆打和辱罵,扎因不願意再看到別人因此遭受苦難。如果為人父母,僅為一己之私生下孩子,卻生而不養,養而不育,那該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
  • 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何以為家
    家,不在於大小家,因愛而生承載著歡聚與孤獨陪伴你,保護你見證你的成長與成熟有些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
  •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
    相信大家都看過《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看過之後真的感觸很深,生而不養,那為何要生!賣子女真的狠心嗎。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何以為家》磨滅人性美好的殘酷世界。生活可以把一個孩子逼到什麼程度?一句為什麼要生我?
  • 豆瓣9.1分,2019最佳引進片,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以為家
    為何生而不養,養而不育?那如果有人告訴你,不僅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作為孩子還要起訴自己的父母,起訴父母生了他!作為聽眾,你有何想法呢?是否會疑問為何有人會想要起訴自己的父母呢?是否會覺得這樣的子女不孝順呢?可你能想像這句「我想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是從一個12歲的孩子口中說出來的嘛!
  • 豆瓣9.1分,2019最佳引進片,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以為家
    為何生而不養,養而不育?那如果有人告訴你,不僅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作為孩子還要起訴自己的父母,起訴父母生了他!作為聽眾,你有何想法呢?是否會疑問為何有人會想要起訴自己的父母呢?是否會覺得這樣的子女不孝順呢?可你能想像這句「我想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是從一個12歲的孩子口中說出來的嘛!
  •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是為罪
    生而不養,何以為家?——電影《何以為家》文/小曹今天小曹看了一部電影,叫《何以為家》,原本以為這是印度拍的,因為感覺生活條件很差,而且孩子很多,後來了解是黎巴嫩的難民區。由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電影《何以為家》上映9天票房超2億元,並以8.9分的評分登頂一周口碑電影排行榜首位。
  • 《何以為家》,如果生下了我,那能不能讓我活下去?
    11歲的新娘,12歲的殺人犯,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以為家?奧斯卡虐心神作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何以為家》,這是一部讓人看了會壓抑沉默的電影,12歲的贊恩將父母告上法庭,控訴自己的父母,為什麼生下了他,卻不養他?
  • 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以為家?(上)
    這句話是大衛芬奇的名片《七宗罪》中摩根弗裡曼所說,這也是我想對《何以為家》中的小男孩贊恩說的。「必須政治的拍電影」,這樣的電影不滿足於「造一個夢」,而是將電影中的現實和實在的現實緊密的聯繫起來,讓看電影的人可以以電影為窗口,去審視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
  • 《何以為家》:為人父母最大的惡是生而不養
    《何以為家》,小仙在觀影過程中只覺得自己的心被一點一點撕扯,那種心疼難以用言語形容,用完一包紙巾真的不是說說而已。「像是地獄走了一遭,以孩子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的崩壞,殘酷到說不出話來。」這個影評真的說到了小仙的心坎。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何以為家》真實反映為人父母,卻生而不養.
    「因為他們生了我。」今天看了一遍豆瓣評分9.7分一部電影《何以為家》。剛上映的時候,這部電影就獲得了一致好評,當時也很想去影院看的,無奈我是一個不管電影極其精彩,進了影院就會昏昏欲睡的人。今天看完之後,頗有感觸,我覺得越真實的東西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越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吧。
  • 父母生而不養,長子贊恩渡人卻無法渡己,無愛《何以為家》
    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會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在於每個人賦予它的意義,每個人對生命都有不同的解釋,每個人都有權利過自己的生活,人和人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可是,在世界上有一個角落,存在著這樣一個地方——黎巴嫩。
  • 電影《何以為家》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在黎巴嫩小鎮上,到處是流浪的孩子為了討生活,非法移民,超生的家庭,在公共場合抽菸,似乎這個城市很多人都不被上帝眷戀
  • 影評丨《何以為家》,你的平平無奇可能是別人的奢望
    贊恩這可能是一個哲學問題,中國教育中素來有父母養我即為恩的概念。《何以為家》就是這樣一個壓抑、現實的影片。男主贊恩的家庭在難民聚集的社區,一個樓房裡。可房子內部陰暗、狹小,還遠遠不及房子外觀來的漂亮。僅僅12歲的贊恩在阿薩德的雜貨店裡打工。下班時間到的時候,他看到其他孩子坐著彩色的校車,快樂地跑回家。仿佛此刻贊恩跟他們並不是同一個年紀。
  • 何以為家影評!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的這部電影是何以為家。《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 《何以為家》:每一個降臨世界的孩子都應被珍愛
    如果出生能夠選擇,誰會願意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生了他們卻養不起,連一個美好的童年都沒有。,因為一旦扎因去讀書了,勞動力就少了,這樣一貧如洗的家,卻有7個孩子,稍微大點的孩子就得照顧小點的孩子,小的孩子帶更小的,沒有能力養,還要繼續生,把家裡的孩子當作勞動力,還沒長大就要被迫承擔責任。
  • 《何以為家》|無以為家!請停止你無節制的欲望!
    007的交作業的時候,在班裡裡看到一篇《何以為家》的觀影感。在此之前,我大概了解到電影所要講的故事,知道電影中的小男主角所表演的一切,大部分都是取材他的真實經歷。我一直以為這部電影太過揪心,所以一直都沒有勇氣去看完整的影片。
  • 《何以為家》,一部看完讓你因生在中國而幸福感爆棚的電影
    眼淚收割機《何以為家》,一部看完讓你因生在中國而幸福感爆棚的電影 還記得小時候聽過的「放羊,娶媳婦,生娃,再放羊」的故事嗎? 有人問一個放羊娃,你放羊是為了什麼?他說賣錢。又問賣了錢幹什麼?賣了錢娶媳婦。娶媳婦為了什麼?生娃。生了娃幹什麼?放羊。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貌似是個無解的死循環,在以前經濟落後年代是真實存在的。
  •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電影最後贊恩露出的笑臉,一點都讓我笑不起來,儘管笑的那麼好看。影片結束了,但是悲傷沒有結束,隔著屏幕,那個世界裡的絕望也沒有結束。「我要控告我的父母」「為什麼」「因為他們生了下我」《何以為家》是內地的譯名,電影的原名叫《迦百農》。
  • 電影《何以為家》:生存之下,質問生存
    作者:影評叫獸電影《何以為家》自上映以來,口碑爆棚,被譽為「眼淚收割機」。黎巴嫩女導演拉巴基以她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呈現了一個發生在黎巴嫩貧民窟中的敘利亞難民的故事。《何以為家》又名《迦百農》,早在引入國內之前,就於當年年初闖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的質量之高毋庸置疑。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以下三點:一個是,電影題材選得好,很容易引起共鳴;一個是,電影拍得很真實;還有一個是,男主角扎因的表現很出彩。首先,這部電影的題材選得好,很容易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