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想一起組個跳繩班嗎?課後一起學跳繩。」開學沒多久,一年級新生的家長群裡出現了這樣的微信。號召一發出,家長們紛紛在群裡積極報名。不一會兒,10人的跳繩班就滿員了。至於課程費用,工作人員表示,20節課收費3880元,相當於一節課收費194元。(10月26日北京日報)<br/><br/> 可能在一些人眼裡,跳繩與丟沙包、滾鐵環一樣,不過是體育課中的「遊戲」,花數千元報班學跳繩似乎是「錢多得沒處花」。然而,冷靜一想,有需求才有市場,家長們也並不是毫無節儉意識的。對於跳繩班的流行,我們不必過度解讀。<br/><br/> 首先,跳繩看似簡單,實際上也有難度。依照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以及全國總工會2014年印發的《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無論多大歲數,30秒跳繩都是體育測試項目之一。且按照標準,12歲少年若想取得90分以上,30秒必須跳滿90次。跳繩簡單,可要取得分數,就有難度了。<br/><br/> 其次,報班跳繩也是應時之舉。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而跳繩則也成了各地中考項目之一。學生可以報班學習語數外,為什麼不能報班學習跳繩呢?<br/><br/> 再次,報班學跳繩的好處也比較明顯。這一屆家長與兒童,在體育素養方面,存有斷代。可以說家長可以教好孩子數學語文,卻不一定能教好體育鍛鍊。跳繩也需要技巧,若發力動作不當,反而會傷害孩子。報班學跳繩,教練可以糾正孩子的動作,監督孩子練習,效果自然比獨自練習好。<br/><br/> 需要反對的不是跳繩班,而是借應試思維,宣揚的「體育分焦慮」<br/><br/> 簡單的東西也有練習的必要,我們可以報班學籃球、學足球、搞健身,為什麼不能報班學跳繩?「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跳繩作為一項所用空間小,運動強度適宜的減脂運動,掌握專業的跳繩技巧不失為一件壞事。對於跳繩班,我們必須用科學辯證的眼光看待。<br/><br/> 說到底,需要反對的不是跳繩班,而是借應試思維,宣揚的「體育分焦慮」。跳繩班可以有,可若有人借推銷跳繩搞高額補習班,給孩子製造體育壓力,則必須得到糾正。(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