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革命低潮時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每當革命低潮時

作者: 菲戈

[ 恩格斯的偉大,在於世界革命的夢想一時破滅之後,並未深陷幻滅的泥潭。他的耐心和堅韌,源於他對歷史的深刻洞見:「歷史可以說是所有女神中最殘酷的一個,她不僅在戰爭中,而且在『和平的』經濟發展時期中,都是在堆積如山的屍體上馳驅她的凱旋車。而不幸的是,我們人類卻如此愚蠢,如果不是在幾乎無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下,怎麼也不能鼓起勇氣去實現真正的進步。」 ]

今年是弗裡德裡希·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去年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的一次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被最終鎮壓170周年。把這兩個時間節點放在一起很有意味,因為恩格斯是1848年革命的親歷者,而他和馬克思合著的《共產黨宣言》,被視為這次革命的先聲。

革命失敗後,反動籠罩了歐洲,緊隨革命激情消散而來的,是幻滅的情緒。

「幻滅」一詞大概是因巴爾扎克的名著《幻滅》而成為一種「時代精神」的。這部磚頭一樣厚的描寫兩個青年在社會生活中的徹底失敗的小說,出版於1843年,和《宣言》一樣,有資格被視為1848年革命的先兆(順便提一下,今年也恰好是巴爾扎克逝世170周年)。

1848年革命實際上延續了差不多一年半,正式從法國「二月革命」開始(此前在義大利西西里等地就開始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反抗活動),到1849年9月匈牙利革命政府在沙俄和奧匈帝國的聯合鎮壓下終於垮臺。

在1849年5月的德國,恩格斯和華格納分別參加了南德巴登和東德德勒斯登的戰鬥。恩格斯本來就是個半專業的軍事工程設計師,在愛北斐特,頗有一些街壘工事是出自他的手筆,而在巴登和普法爾茨,作為志願軍的副官,他負責制訂作戰計劃,也親自衝鋒陷陣。華格納則冒著槍林彈雨在德勒斯登街頭到處張貼革命傳單,並參加了堅守街壘的戰鬥。失敗後,兩個人都隨殘餘部隊逃到瑞士,不知路上他們有沒有打上個照面。

恩格斯到達瑞士不久,就開始寫《德國維護帝國憲法的運動》一書,從8月開始在馬克思主持的《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上連載。這實際上是一部文採斐然的德國1848-1849年革命親歷記,中譯可見《馬恩全集》第7卷。次年3月,馬恩聯合起草《中央委員會告共產主義者同盟書》,開始提出建立獨立的工人政黨的任務。

恩格斯的偉大,便在於世界革命的夢想一時破滅之後,並沒有深陷幻滅的泥潭不可自拔,而是極為縝密而深刻地剖析其成敗,並耐心地為下一次革命做組織上務實細緻的準備工作(馬恩都竭力反對當時一批極左分子要馬上再次發動革命的自殺式衝動)。他的耐心和堅韌,源於他對歷史的深刻洞見,正如他晚年在一封信裡所說:「歷史可以說是所有女神中最殘酷的一個,她不僅在戰爭中,而且在『和平的』經濟發展時期中,都是在堆積如山的屍體上馳驅她的凱旋車。而不幸的是,我們人類卻如此愚蠢,如果不是在幾乎無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下,怎麼也不能鼓起勇氣去實現真正的進步。」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華格納的革命激情顯然受到極大挫折。他此前創作的《尼伯龍根指環》第一部《萊茵的黃金》,簡直是可與《共產黨宣言》「對讀」的傑作,但是德勒斯登的失敗,讓他備感幻滅。在1850年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說:

「如果偉大的巴黎被焚成廢墟,如果火焰從一座城市湧向另一座城市,如果他們最後在狂烈的亢奮中給這些無法清掃的奧基阿斯王的牛廄放上一把火,以獲得健康的空氣,那會怎樣呢?我極其認真地、毫不欺騙地向你保證,除了以燒毀巴黎開始的革命外,我再也不相信其他的革命了。」

華格納的激情似乎還在——這也是尼採後來依然奉他為偶像的原因——但實際上一種徹骨的幻滅已經佔據了上風。他對無產階級歷史地位的信心跟馬恩顯然沒法比,在他看來,那些「巨人」即便一時展示了無與倫比的力量,逼得天神沃坦再三退讓,終究早晚會因為既得利益的腐化和權力鬥爭的殘酷而自我毀滅。當然,沃坦們也沒什麼好果子吃,瓦爾哈拉神殿最終也毀於一把火——就是他在信中要給巴黎和奧基阿斯王的牛廄放的那把火。必然地,他最終要倒向令尼採咬牙切齒的《帕西法爾》中的宗教慰藉。

類似的情形,其實一再上演。例如1968年「五月風暴」之後,戈達爾與特呂弗這對新浪潮好基友徹底決裂。戈達爾義無反顧地在電影革命的道路上繼續狂奔了十年,幾乎窮盡了在膠片時代改變電影發行體制的各種可能性;特呂弗則向溫情回歸,與資本和資本控制之下的電影體制媾和,拍攝戈達爾所不屑的「優質商業片」。

從更廣泛的視野看,上世紀60年代波瀾壯闊的社會運動的參與者們,一部分沿著嬉皮士-雅皮士的道路,最終在80年代的裡根-柴契爾「新保守主義」繁榮中被招安,成為社會精英;一部分出於對左翼運動的失望,很快擺蕩到另一極,如歐文·克裡斯託爾那樣,由極左的託派分子,一變而為新保守主義右翼集團的中堅;當然,霍布斯鮑姆、喬姆斯基、大衛·哈維、約翰·伯格那樣死硬的老「白左」並不少見,只是他們基本上都是「文化左派」,既對70年代以後左翼的創造性深感不滿,又對實際的政治事務和政治組織工作影響力有限。

可見,每一次革命浪潮退去後,參與者們都必然要經歷一輪分化。只憑一時狂熱、一時激情的人們,會特別灰暗特別幻滅,而倒向宗教或類似事物的懷抱尋求慰藉;也有人徹底投降,自詡是清醒過來了,其實是因為眼中只見戰勝者的強大,便屈服於這貌似不可戰勝的強大,以合流來「共享」這強大的感覺;只有最堅定、最有遠見、最深諳歷史風雲之變幻的人,比如恩格斯,才能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去做更實在的思考和組織工作,一磚一瓦地為必定會到來的下一次嘗試重新「奠基」。

相關焦點

  • 夜讀|人生低潮時:多做事,少說話,早點睡
    夜讀 | 人生低潮時:多做事,少說話,早點睡 04:58 夜讀 | 人生低潮時:多做事,少說話,早點睡04:58來自新華社客戶端低潮時,少說話。人生有很多時刻都不適合展開來講,因為你要的不是有個人聽你過去的故事,而是懂你此刻的心情。不必傾訴你所有的苦,因為,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與其讓自己的痛苦毫無保留地展現給他人,不如面帶微笑,捂住傷口,讓它靜靜癒合。
  • 不要總抱怨生活,人生低潮時更應該積極向上,活成這樣才是最好的
    每當自己的心情平靜時,茵茵就開始在網上找工作。在某一次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個朋友在做自媒體的工作,茵茵便諮詢了一下這行業的發展前景。了解清楚後,茵茵就開始學習運營、視頻剪輯、寫文章等等。曾經有人說過,如果你對生活感到迷茫,那麼你需要讓自己忙起來。只有忙起來,之前的焦慮,也會化作振作起來的動力。
  • 人生低潮時:多做事,少說話
    低潮時,多做事。今年年初,欣姐被公司列進裁員名單。上有年邁父母等著照顧,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整個家庭一下子少了一半的收入,壓力全壓在了丈夫身上。好幾次無意間看到欣姐在凌晨發的動態,字句間全是擔憂。低潮時,少說話。人生有很多時刻都不適合展開來講,因為你要的不是有個人聽你過去的故事,而是懂你此刻的心情。不必傾訴你所有的苦,因為,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與其讓自己的痛苦毫無保留地展現給他人,不如面帶微笑,捂住傷口,讓它靜靜癒合。
  • 《陷入純情》每當那樣時
    《每當那樣時》為什麼喜歡這首歌?最開始聽到這首歌,是在《陷入純情》這部韓劇裡面,女主去世的警察男友,因為深愛著女主,希望女主在每個需要人陪伴的時候都想到自己,就把TOY的《每當那樣時》設置成了自己的鈴聲。
  • 晚安 我的城 | 人生低潮時,儘量多睡覺少說話
    晚安 我的城 | 人生低潮時,儘量多睡覺少說話 2020-06-11 0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歌中戲|每當變幻時,便知時光去
    2007年,這兩人共同主演了一部電影來講述香港的變與不變的電影《每當變幻時》。楊千嬅也將她本人翻唱的同名主題曲收錄到了她當年的專輯《Meridian》中。歌中有戲,戲中有歌。變與不變的又豈止是香港。5其實就電影本身而言,《每當變幻時》並不比楊千嬅主演的其他愛情故事強上多少,然而讓這部戲在豆瓣(7.9)和IMDB(6.8)分數差別如此之大的原因,便在於它包含了太多電影之外的東西。一是香港的改變——內地和香港之間這些年的感情總是微妙而複雜,其實港人的心態猜來猜去,答案就在《每當變幻時》這部簡單的愛情小品中。
  • 演員《艾蜜莉在巴黎》的莉莉柯林斯,曾經也低潮過
    她也曾經低潮過私底下的莉莉柯林斯對於文字也相當熱愛,在2017年時推出個人自傳〈Unfiltered: No Shame, No Regrets, Just Me〉,書中打破了大家對她人生勝利組的印象,莉莉柯林斯坦蕩地寫出自己家庭問題、厭食症及種種低潮!
  • 《每當變幻時》——夢如人生的時代曲
    七十年代,經過香港著名音樂人顧嘉輝編曲,盧國沾填粵語歌詞,更名為《每當變幻時》。此外,還有珠玉在前的國語版《月光小夜曲》,與《每當變幻時》一曲同源,最廣為人知的是蔡琴演唱版本,董小姐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詳述。這兩首歌的原曲《莎韻之鐘》,源自1938年臺灣日據時期發生的真實事件。
  • 【夜讀】人生低潮時:多做事,少抱怨,早點睡
    人生低潮時,多做自己熱愛的事,不與煩惱糾纏,將精力轉向別處,才可能開闢另一番天地。 2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小猴子受了傷,它原本應該捂著傷口等待結痂癒合,可它在遇到每一個朋友時都扒開傷口給朋友看。好不容易結好的痂又被撕裂,又要經歷一次撕心裂肺的疼痛。
  • 「夜讀」人生低潮時:多做事,少抱怨,早點睡
    人生低潮時人生低潮時,多做自己熱愛的事,不與煩惱糾纏,將精力轉向別處,才可能開闢另一番天地。2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小猴子受了傷,它原本應該捂著傷口等待結痂癒合,可它在遇到每一個朋友時都扒開傷口給朋友看。好不容易結好的痂又被撕裂,又要經歷一次撕心裂肺的疼痛。
  • 低潮也要享受!《花甲》盧廣仲:認真做首不好聽的歌
    其實他退伍後曾經低潮1年,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做出來的歌又難聽,後來他轉念,就算難聽,那也是我啊!▲盧廣仲喜歡在片場當開心果,提振士氣。看過《花甲》花絮會很驚訝,因為每當工作人員喬燈光、弄道具,演員背臺詞、精神不濟時,都會看到盧廣仲扮成的花甲、阿公或舞棍阿伯在旁邊跳舞、講冷笑話,一個月球漫步滑過,或他驕傲自稱舞王,出其不意的妙語總讓旁人噴笑,氣氛瞬間熱絡。
  • 人生低潮時:多做事,少說話,早點睡
    人生低潮時,少說話。就像魯迅在《小雜感》裡寫的: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不必傾訴你所有的苦,因為,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裡孤獨地過冬。
  • 【推薦】公益放映影片介紹:《每當變幻時》
    片名:《每當變幻時》導演: 羅永昌主演: 楊千嬅、陳奕迅、黃渤類型: 劇情、喜劇、愛情語言
  • 【佳片推薦】每當變幻時 每當變幻時 (2007)
    楊千嬅和陳奕迅學習宰魚時,Eason見到宰魚導師示範時覺得很容易,豈料自己操刀時,就雞手鴨腳,宰了十多條魚後,他才開始掌握到技巧,相反在旁一直默默看著的千嬅,在宰魚時明顯比Eason有板有眼。有一次楊千嬅要殺一條跳動的鰻魚,嚇得要死,結果請導演先把魚打暈,而且不可以NG重來,否則又要再殺另一條。
  • 12星座如何走出年末低潮期?
    而如果可以笑對人生,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低潮期,不斷沉澱自己尋求突破,這何嘗又不是生活帶給我們的機會呢?當內心燃起希望時,所有的困境都將暗淡,只有自己是充滿著光芒與戰鬥力的。如果面對低潮,沒有很好的學會平衡,最終只能碌碌無為,泯然眾人已。
  • 擎起瓊崖革命指路「明燈」
    在會址紀念館當義務講解員的80歲老人馮錦健說,會議第一次提出開展土地革命,第一次提出開闢革命根據地,第一次提出建立蘇維埃政權,為瓊崖革命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馮氏祠堂作為會議舊址,見證了瓊崖革命鬥爭走向第一次高潮。    在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看來,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的召開,第一次把武裝鬥爭和開闢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政權結合起來,意味著瓊崖革命鬥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 洪湖水鄉燃起星火,為革命蓋下光輝印戳
    洪湖,還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這片革命的熱土,曾是全國農村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孕育了數不清的革命傳奇與光榮壯舉,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之歌。1928年大革命失敗後,洪湖地區的革命鬥爭,同全國革命形勢一樣,轉入了低潮。但是,在革命低潮中,洪湖地區的一些堅強的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沒有被國民黨反動派瘋狂的屠殺政策所嚇倒,他們在腥風血雨中仍繼續苦鬥著。1932年,瞿家灣成為湘鄂西蘇區全盛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配合各地區革命鬥爭,為積蓄和發展中國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 彭國甫在會同調研時強調:帶著深厚的無產階級革命感情 把革命先輩...
    彭國甫在會同調研時強調帶著深厚的無產階級革命感情把革命先輩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以上圖片均為記者 潘雨 攝)懷化新聞網訊(記者 姚曉偉)10月14日下午,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彭國甫深入會同縣,專題調研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工作。彭國甫強調,會同是共和國大將粟裕同志的家鄉,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發揚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不忘初心,奮力拼搏,帶著深厚的無產階級革命感情,把革命先輩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 《每當變幻時》陳奕迅與楊千嬅熒幕經典之作
    《每當變幻時》自2007年開始上映,從小小的菜市切入,講述了香港跨越十年的變遷以及人的變化,構成了一部迎接香港回歸10周年的主旋律大戲,也將一個耗盡十年也終未能達成的情感故事娓娓道來。1997年的夏天,27歲的阿妙(楊千嬅 飾)跟著拈花惹草、好賭成性而欠債纍纍的父親被迫來到菜市「富貴墟」打工抵債。
  • 薰妮《每當變幻時》經典難忘,世紀金曲演唱會現場版
    薰妮《每當變幻時》經典難忘,世紀金曲演唱會現場版 2020-11-27 00:00 來源:爆笑生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