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起瓊崖革命指路「明燈」

2020-12-28 新華網海南頻道

    原題:1927年11月,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召開,

    決定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開闢革命根據地——

    擎起瓊崖革命指路「明燈」

    重建的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本報資料圖片)


2019年7月,遊客參觀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紀念館。本報記者 袁宇 攝

    3月10日,海南日報記者駕車來到瓊海市陽江鎮江南村白水磉村民小組探尋瓊崖革命印記。沿著平坦的水泥道路前行,記者來到村中的馮氏祠堂,祠堂外綠樹成蔭,幾名村民正在這裡散步。

    這裡是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二進式建築的前邊是紀念館,牆上貼有中共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樂會縣委成立等歷史事件史料;後邊是祠堂,也是當年會議的會址。

    93年前的白水磉村,三面環水,山高林密,馮氏祠堂便坐落在山林深處,平日裡少有人煙。1927年11月13日的夜間,在海棠油燈的微弱光照下,關乎瓊崖革命方向的重要會議——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就在這座祠堂召開。

    重挫之下 會議指明革命方向

    1927年秋,海南革命形勢發生重大變動。當年9月,瓊崖共產黨人在椰子寨打響了全瓊武裝總暴動的第一槍,拉開了全瓊武裝總暴動的序幕。

    在椰子寨的槍聲中,瓊崖討逆革命軍在瓊東、瓊西向敵人發起進攻,消滅大批民團武裝,並攻克儋縣縣城,成立了臨時革命政府。但在椰子寨戰鬥中,瓊崖特委書記楊善集壯烈犧牲,給革命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這樣的背景下,1927年11月初,中共廣東省委再次派遣省委常委楊殷等來瓊崖指導工作。當時白色恐怖籠罩全島,楊殷以走江湖賣膏藥為掩護,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到達樂會縣(今屬瓊海市),找到樂一區委的負責人。隨後他被帶到樂四區瓊崖特委駐地(今瓊海陽江鎮)。

    楊殷抵達瓊崖特委駐地後,瓊崖特委迅速組織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1927年11月13日夜間,楊殷、徐成章、王文明、羅文淹、陳垂斌、馮平、許俠夫、馮白駒等人圍坐在馮氏祠堂側廂房內,共同研究瓊崖革命下一步的行動方向。楊殷帶來了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省委指示,和大家討論通過了《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決議案》。會議決定在瓊崖進一步擴大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武裝割據。會議對瓊崖特委領導成員進行了調整,增補王文明、羅文淹、陳垂斌為常委,由王文明任書記。

    「這次會議開創了多項第一。」在會址紀念館當義務講解員的80歲老人馮錦健說,會議第一次提出開展土地革命,第一次提出開闢革命根據地,第一次提出建立蘇維埃政權,為瓊崖革命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馮氏祠堂作為會議舊址,見證了瓊崖革命鬥爭走向第一次高潮。

    在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看來,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的召開,第一次把武裝鬥爭和開闢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政權結合起來,意味著瓊崖革命鬥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整軍經武 土大炮戰勝洋機槍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瓊崖特委對瓊崖革命武裝力量進行改編,將瓊崖討逆革命軍改編為瓊崖工農革命軍,馮平任總司令,王文明任黨代表。同時取消每一路軍的番號,分別成立工農革命軍東路、中路、西路總指揮部,在全瓊進一步擴大武裝暴動,建立革命根據地。

    在馮氏祠堂後面有一塊空地,是當時的練兵場。93年前,兒童團、少年先鋒隊、成人赤衛隊都在這裡苦練本領。現今村民們在這裡樹碑立字,教育後人。

    「那時我們的武器太差了。」馮錦健向記者展示了紀念館內一支革命部隊使用過的火槍,這是一支老式火帽槍,彈藥從槍口裝入,「射擊時精度差,而且裝填很不方便。」而革命部隊用的土製手榴彈,是在牛奶罐裡放進炸藥,用一根鐵絲從下圈到上,再插上引線,打仗時點燃引線,要燒得差不多了才扔出去。可就是這樣簡陋的裝備,卻戰勝了敵人的洋機槍。

    1928年8月底的一天,敵人集中兵力進攻樂四區。當敵人的先頭部隊進入我軍伏擊陣地後,8門革命戰士自製的荔枝炮開火了。密集的鐵砂、鐵片、鉛塊伴隨著地動山搖的巨響,從荔枝樹幹鑿成的炮膛中射出,敵人瞬時倒下一片。此仗打死打傷敵人數十人,敵營長向上司報告說:「紅軍犀利槍械甚多。」

    馮錦健說,現今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便藏有一尊木製大炮,仿造自白水磉兵工廠的荔枝炮。據記載,白水磉兵工廠自1927年9月一直辦到1932年8月。

    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後,全瓊武裝暴動很快再度興起,各地革命捷報頻頻傳來。趁熱打鐵,作為瓊崖特委駐地,樂四區率先組織召開農民代表大會,宣布成立樂四區蘇維埃政府。很快,瓊崖工農革命軍在樂會、萬寧、陵水、崖縣等四縣開闢出一條長達100多公裡的帶狀紅色區域,以樂四區為中心的瓊崖革命根據地基本形成。

    紅色旅遊 開闢老村發展新路

    1932年冬天,土地革命陷入低潮,樂四區革命根據地在國民黨反動派反覆「圍剿」下失守,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被國民黨反動派破壞,原馮氏祠堂被全部摧毀。

    「我們村曾是瓊崖特委駐地,這麼重要的會址我們沒有理由不恢復重建。」江南村黨支部書記龐啟傳說,村民們時常聽老一輩人講述革命歷史,對革命先烈為求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非常欽佩。

    2009年,村民們成立了白水磉革命會址籌建小組,著手恢復重建革命會址。靠四處募捐和自發捐款,籌建小組籌得50多萬元,2010年紀念館初步完工。

    「我當義務講解員,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馮錦健告訴記者,為了重修會址,村民家家戶戶出工出力,「從建成到現在,已經接納了9萬多名外地遊客。每年都有大量瓊海本地遊客前來緬懷先烈。」

    馮錦健說,今年3月初,他還接到新疆遊客預約參觀的電話,「但是由於受疫情影響,我們建議他們改期再來。」

    陽江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白水磉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址現在已經成為該鎮一處重要的革命舊址,是緬懷革命先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江南村依山傍水,景色秀麗,該村正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將結合白水磉革命舊址,發展紅色旅遊,「相信在未來,革命老區的發展會越來越好。」(記者 袁宇)

相關焦點

  • 瓊臺,瓊崖革命火種的搖籃
    代表們在展廳,面對著大革命時期中共瓊崖領導人、革命先驅者的遺像和事跡,同志們肅然起敬,無限感慨。大家激情講述著革命先輩的故事。紅色文化傳播部編寫組組長、紅色故事員輔導老師,海南省公民道德與法建設促進會副秘書長鹿松林說:「站在這裡充滿對黨的崇敬,對黨百年偉業的感恩。瓊臺師範學院是我們大講中共瓊崖故事的源頭,這裡應該是大學生的黨校,我省高校進行理想和信仰教育的最佳落地的場所。」
  • 上海推出電視專題片《1922指路明燈》
    人民網上海7月14日電 (記者 曹玲娟) 上海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近日在滬宣布,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50分鐘電視專題片《1922:指路明燈》,將於7月16日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和東方衛視播出。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 | 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勝利來之...
    雙方激戰過後,加強營取得勝利,並與瓊崖縱隊接應部隊順利會師。  這次偷渡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渡海作戰兵團的勝利信心。  3月10日,第383團加強營配屬團炮兵連、警衛連、偵察連共1007人,從廣東省湛江市起渡,預定在瓊東北文昌縣之赤水港至銅鼓嶺一帶海岸登陸。然而,半途忽遇狂風巨浪,有的木船被打翻,桅杆被打斷,兩隻船100餘人就此失聯。
  • 巾幗英雄:瓊崖女性的抗日救亡活動
    男人們大量外出,一去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一生一世,留守家中的婦女們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全部生計,成為家庭生產的支柱。據不完全統計,在歷次革命鬥爭中,瓊崖有女烈士1903人,佔當時廣東省女烈士的64.14%,僅抗日戰爭時期光榮犧牲的女烈士就達1058人。被授予「人民功臣」稱號的有16人,立過各種大小戰功的不計其數,死裡逃生、堅持到底的更是不勝枚舉,這在中國婦女鬥爭史上是最輝煌的一頁。
  • 馬未都的智慧:八字方針的人生信條,迷茫人心中的指路明燈
    馬未都的智慧:八字方針的人生信條,迷茫人心中的指路明燈人生是什麼?一言以蔽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有的人活得很有質量,有的人活得很累,怎樣才能活得有意義?馬未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人生信條,確立了八字方針,可以當作迷茫人心中的指路明燈。第一條:自信在馬未都看來,一個人的自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則對自身技能的掌握;二則公眾場合的表達能力。
  • 【黨史故事】邢慧學:瓊崖巾幗舞紅纓
    瓊崖巾幗舞紅纓邢慧學又名邢冬梅,1904年出生於文昌市文教鎮水吼村。
  • 趙薇稱蘇有朋是她的指路明燈,理由讓人哭笑不得,相愛相殺不停歇
    在開小差的時候,都會需要身邊人的鞭策,這也就是指路明燈的由來了吧。身邊的好友,通常都是這樣的身份擔當。還聲稱蘇有朋就是他的指路明燈,說出理由讓人哭笑不得。
  • 陳玉嬋:博學「女秀才」熱血灑瓊崖
    陳玉嬋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瓊崖傑出的婦女領袖之一。她曾是瓊崖婦女解放協會主要領導人、共青團瓊崖地委委員和婦女部長,也是瓊山縣第一任婦女解放協會主任,並曾任瓊山縣國民黨黨部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長等職務。她1899年出生於瓊山縣舊州王美道鄉美嶺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被3.8萬人銘記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了。"在我看來,這句話絕對算得上是整本書中最尖銳的話,它深深震撼著我,同時也被3.8萬人銘記,並成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燈。就像皮囊這本書的推薦語裡說的那樣,"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
  • 宋清輝:《床頭經濟學》是一盞指路明燈
    我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給青年人帶來一盞指路明燈。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一幹就是十五年。  經過十五年的積累沉澱,一部分讀者成了我微博上的「鐵桿粉絲」,這些讀者給了我堅持下去的理由。如果沒有這些「粉絲」的支持,說不定我早已隱居山林,與泥土花草為伴,過上晨鐘暮鼓的生活了。  那麼,經濟學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丨邢慧學:瓊崖巾幗舞紅纓
    當時,邢慧學演出一部時裝劇配合革命宣傳,她扮演的叛逆角色,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起到了很好的革命宣傳效果。在邢慧學17歲時,面對包辦婚姻,她不卑不亢,敢於反潮流,留下一紙「抗婚宣言」隻身逃婚。1926年初,邢慧學進入省立第六師範學校(今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習。就讀時期,她常帶領青年學生上街演說,宣傳革命思想。
  • 「全民悅讀海口閱讀會」 8位朗讀者線上播講瓊崖紅色故事之《瓊崖火種》,有7家單位聯辦,7家平臺報導……
    全民悅讀海口閱讀會線上播講瓊崖紅色故事之《瓊崖火種》活動通知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瓊崖革命精神是黨在領導海南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中形成的精神。這裡的每一處革命遺蹟、每一件珍貴文物、每一個瓊崖紅色故事都是鮮活的教材,亦折射出革命先輩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操的光芒。2021年1月30晚7:30,全民悅讀海口閱讀會舉辦「大講紅色故事」活動。大家共同講述中共瓊崖在大鹽商邱爵一的大公子邱秉衡的幫助下,在海口邱家老宅秘密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中共瓊崖地委的故事。
  • 革命星火燃 點亮新希望
    1928年8月12日,瓊崖蘇維埃政府在今瓊海市陽江鎮高朗村成立,瓊崖勞苦大眾第一次實現當家作主——革命星火燃點亮新希望山中盆地內現在僅有寥寥幾戶村民居住,而在92年前,這裡卻是瓊崖紅色政權的大本營——瓊崖蘇維埃政府駐地。1928年8月12日,瓊崖60多名工農兵代表在高朗村表決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成立瓊崖蘇維埃政府。自這一天起,禁錮瓊崖人民的舊制度被推翻,勞苦大眾第一次實現當家作主。
  • 明星憑實力追星,楊紫偶像是她的指路明燈,王俊凱獲得偶像寵愛
    而楊紫之所以喜歡趙薇,就是因為看到趙薇演的《還珠格格》她因為很喜歡《還珠格格》,才下決心去當演員,看來偶像的魅力真的不容小覷啊,就像是指路明燈偶像不止是盲目的崇拜,還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像是指路明燈
  • 朱婷成「指路明燈」
    對於朱婷的評價,國際排聯官網發文的標題是「中國女排的指路明燈」。自2013年以18歲的年齡破格入選中國女排成年國家隊,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幫助中國女排奪得金牌,再到奧運會之後成為國家隊隊長,朱婷多年來收穫的成長、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如今她已成長為世界頂尖的女排明星球員。
  • 《皮囊》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皮囊》中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皮囊》中有這麼一句話,被近4萬人銘記,並成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
  • 《皮囊》中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了。」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冷兵器殺出革命豪情
    省博物館館藏的20世紀30年代瓊崖工農紅軍標槍頭(用於長矛),曾見證了長矛這種普通的冷兵器,成為瓊崖革命初期許多革命戰士打擊敵人,追求人民解放的重要武器。  迎頭痛擊  長矛刺向反動派  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後,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屠殺,中共瓊崖特委大力發展革命武裝,但是由於槍枝彈藥極其匱乏,大部分革命戰士不得不使用冷兵器。
  • 海南革命報業奠基人—林文英
    林文英還致力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協助同盟會的胡漢民等人主持《中興日報》,撰寫文章同保皇派的《南洋總匯新報》展開論戰,批駁了保皇派「革命在中國不能成功」和主張君主立憲等謬論,提高了華僑的政治覺悟,讓華僑在鬥爭實踐中逐漸認識到新聞輿論對推動革命運動的重要作用。
  • 瓊崖縱隊明知道46軍是自己人,為何還痛下死手?實乃迫不得已
    其中瓊崖縱隊是我黨在海南島上的一支人民武裝隊伍,這支隊伍起初就是海南島上由瓊崖特委領導的一支農民起義隊伍,1927年9月,以農民起義隊伍為基礎組建出了這麼一支瓊崖縱隊,這支縱隊在中國的歷史上經歷了一段很長的革命歷程,從大革命時期到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都有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