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運動:一部對抗與融合交織的活劇

2021-02-23 中國國家歷史

全文共6933字 | 閱讀需14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從電視劇《西部風雲》看西進運動對美國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影響。

2005 年,史蒂文·史匹柏製作推出了一部名為《西部風雲》(Into the West ) 的電視劇。在這部電視劇中,他以一個來自維吉尼亞州的車匠家庭與一個西部拉科塔(Lakota)部族的印第安人家庭為切入點,描述了個人、家族、民族以及整個美國國家命運的百年沉浮。在劇中我們看到,美國普通民眾穿越廣袤的荒野、沼澤來到他們嚮往的西部,從事採礦、農耕、商貿等各式各樣的工作。

此劇反映的正是跨越百年的美國「西進運動」。這是一場從18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 美國東部居民向西部遷移開發的群眾性運動。

《西部風雲》電視劇海報

著名的「邊疆學派」[1] 對這一歷史事件投以巨大的熱忱, 認為它對美國國家性格的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西進運動之始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爭鬥並沒有停止。19 世紀初,在美國統治者那裡,有一種「美國人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這被稱為美國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2]。它與後來美國完成從大西洋擴張到太平洋的戰略任務後提出的「美國例外主義」(American Exceptionalism)[3](深深影響到「門羅主義」),並稱為19 世紀美國領導者的兩大戰略追求。19 世紀的美國人堅信,他們將在美洲建立一個全新的民主文明,而仍然實行君主制的「老歐洲」則將陷入戰爭,從此分崩離析。

1800 年,託馬斯·傑斐遜當選總統。剛建國沒多久的美國有兩個強大的「鄰國」。北面是控制加拿大的英國;西面是控制密西西比河以西廣袤的路易斯安那的法國。相較而言,因為大多數美國農民不得不依賴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紐奧良港進行貿易,所以美法關係更重要一些。1803 年,傑斐遜總統派代表到法國與拿破崙·波拿巴談判,目的是說服波拿巴同意美國農民可以繼續通過紐奧良港進行貿易。但令美國代表意想不到的是,在對英戰爭中焦頭爛額的波拿巴提議,美國可以直接買下廣袤的路易斯安那滿足自己的需求。經過談判,美國人最終以1500 萬美元買下了約82.8 萬平方英裡(約合214 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折合一英畝不到四美分。美國的國土面積由此增加了一倍。這恐怕是世界史上最廉價, 也是對美國人最為划算的一場土地交易。

1812 年美英戰爭以前,美國的擴張方向最初是往北。因為此時英國軍隊主要忙於歐洲拿破崙戰爭,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呈現出人口稀少、防禦鬆懈的狀態。曾擔任美國總統的託馬斯·傑斐遜說:「今年(1812 年)將加拿大地區兼併,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可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但1812 年的美英戰爭最終阻止了美國人的北進,美國人不得不將擴張方向轉為向西; 加之1812 年戰爭以後,農產品價格急劇上漲,客觀上迫使更多的農民向西移動尋找更多土地。實際上「西進運動」一詞中的「西」字所指的地域範圍是不斷變化的。享有盛名的邊疆學派史學家雷·艾倫·比林頓在他的名作《向西部擴張——美國邊疆史》中談到,對19 世紀初的美國人來說,最初的「西方」,指的是阿巴拉契亞山脈與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地域。而在1840 年以前,很少有人進入「遠西」地區。

《廣袤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威廉·雅各布·海斯/ 繪

歷史上,美國東部沿大西洋發展的地區是美國最早開發的區域。當時的美國東部已經開啟了工業革命,因各種物質條件相對成熟,移民大量湧入,人口增加很快,土地不堪重負,社會矛盾擴大,亟須將剩餘人口向外轉移;而獲得大量西部土地的聯邦政府,也將西部列為重點開發對象。自1785 年的《西北土地法令》開始,聯邦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西部土地、印第安人的法令,來保證西進運動持續展開;從個人角度而言,普通民眾中的許多人因冒險主義、發財迷夢而為西部所吸引,但也有為了傳播宗教信仰而前往西部的基督教徒。

與東部的繁華相對的是西部的荒涼。這是美國白人不曾問津的地域, 有著大片無主之地,以及牛群、山林和礦產等自然資源;同時,無人之域亦沒有舊規則束縛,人們口耳相傳間把它描繪成非比尋常的寶地,進而吸引了更多冒險者的到來;除此之外,聯邦政府一直致力於交通運輸建設,在西進運動的持續發展中也功不可沒。

《帝國西進》 約翰·賈斯特/ 繪

遷入者與原住民

電視劇《西部風雲》以車匠惠勒家第一代西進移民雅各布為主角, 帶領觀眾透視了這些前往西部荒野一搏的平民,他們當中有逃跑的黑人奴隸、原居東部的美國人(佔大多數)、歐洲移民等,後來劇中更是出現了被鐵路公司拉來修築鐵路的中國勞工。劇中描繪的場景十分符合當時西進運動的實情。

在19 世紀40 年代,東部的美國人開始聽到關於「西方」諸多激動人心的新景象,決定向西移民。他們經常走的一條道路,今天被稱為「俄勒岡小徑」(the Oregon Trail)。此路長約2170 英裡,從密蘇裡州延伸, 穿過落基山脈,一直到今天的俄勒岡州。在俄勒岡小徑上穿行的人群中, 最多的是東部的工人與農民,還有大量的土地投機商。

這條遷徙之路,並不像今天的西部片中描寫的那麼浪漫,真正走起來,需要耗時兩三個月。但相較於繞行南美洲的海路需要四至六個月而言,這已經算快的了。俄勒岡小徑上, 人們乘坐著牛、騾子或馬拉的廂車。路途漫長,這些新移民不得不在路上艱難面對印第安人的襲擊、野獸傷害、疾病和惡劣的天氣。食物和水的缺乏也是問題。

艱難的西遷之路

除美國東部的白人西遷者,移居西部的還有黑人、歐洲移民與華人。

大部分黑人是以奴隸的身份被白人定居者帶去西部的。1821 年,美國的第一批白人定居者到達當時仍屬於墨西哥的德克薩斯,帶去了大量的黑人奴隸。但在當時的墨西哥,奴隸制是非法的,許多美國奴隸主密謀獨立以發展奴隸制。1836 年,德克薩斯從墨西哥獨立。1845 年,美國國會投票同意兼併德克薩斯州。1847 年,美墨又籤署《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將裡奧格蘭德州定為墨西哥和德克薩斯州之間的邊界。墨西哥被迫割讓了廣袤的墨西哥灣地區,美國獲得了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懷俄明州、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和猶他州。在這片新獲得的土地上,奴隸制種植園得以發展,黑人奴隸多次通過起義等手段來爭取自己的權利,其中包括著名的「地下鐵道」運動[4]。為了獲得人身自由,他們通過各種方式逃往山林、沼澤等地帶, 在那裡組織起武裝。在19 世紀初期的佛羅裡達戰爭中, 黑人與印第安人甚至在戰爭中合作抗擊白人入侵者。

歐洲移民也在西部大量湧現。一方面,歐洲大陸正進行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勞動力過剩,平民有著進入新大陸尋求新生活的願望,另一方面,美國的投機公司為了牟利假意哄騙移民。如18 世紀末期,就有600 多名法國人受手中並無寸土的美國投機公司哄騙,購買了無效土地證,本以為自己將獲得環境優美的豐饒土地開始新生活,卻被告知將要流離失所。信息的不通暢, 生活的艱難,使大批歐洲人流落到美國西部。

出售西部土地的海報

中國移民受到「淘金熱」「鐵路熱」的吸引來到美國。19 世紀,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成千上萬人從美國、墨西哥、中國、歐洲和南美洲趕到加利福尼亞挖金。這些人被稱為「四十九人」,因為他們是在1849 年到達加利福尼亞的。之後在19 世紀60 年代, 美國兩大鐵路公司修建貫通西部的鐵路時,大量中國勞工參與了這項浩大的工程,匯入了當時西進運動的洪流中。他們的辛勞工作,使得第一條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在1869 年通車了,它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克拉門託直達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只需用4—5 天,人們就可以從紐約趕到加利福尼亞。

就美國當時西部地區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來說,他們在近代被分為三種語族,這些語族屬於五百多個部落。這些部落又各自分屬於易洛魁人、蘇族人、阿爾貢金人等不同民族,各部落之間語言、信仰的部落神都有區別;從生活地域來講,他們生活在洛杉磯山脈以東至密西西比河沿岸地區;從生活習慣上來說,他們仍維持著部落生活,慣於狩獵、捕魚、採集果實。野牛是他們的捕獵對象,對一些部落,如《西部風雲》中表現的拉科塔部落而言,野牛也是他們的神靈。他們稱野牛為「瓦卡唐卡」 (Wakan Tanka),認為野牛是上天為了讓他們果腹而化生成的天之恩賜。這種自然的生活方式也體現在他們的名字之中,在《西部風雲》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印第安人第一代代表的女主角叫作「雷霆之心」,她哥哥作為部落祭司則叫作「野牛之愛」。

美國西部油畫中狩獵野牛的印第安人

西進中的衝突

17—18 世紀時,北美白人社會尚在大西洋沿岸聚居,此時的美國白人對大西洋沿岸印第安人進行了屠殺驅趕,但與西部地區的印第安人相處,總體而言是和平的。到18 世紀末19 世紀初期,聯邦政府下令讓西部的印第安人從居住、遊獵的地域中遷移出去,為東部來的白人移民讓出土地。在政策推引下,當地政府、軍隊利用印第安人的遊牧民族習性與他們對現代社會的無知,哄騙他們籤訂合同出讓土地。

為了對付不願遷移的印第安人,美國政府組織軍隊進行血腥鎮壓。這樣的戰爭從18 世紀末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就立即開始了。1794 年,安東尼·韋恩擊敗了西北部的印第安人,1795 年《格林維爾條約》[5]的籤訂使印第安人把土地拱手讓給白人。在這一條約中, 只劃給印第安人一部分土地作為保留地,而將大部分土地歸為白人政府所有的擴張模式初見端倪。此後, 戰爭隨著白人向西部不斷深入而持續進行。

隨著1803 年美國購買了路易斯安那,以及1812 年戰爭結束後籤訂的《根特條約》,印第安人已經無法獲得國外(譬如英法)所給的援助。大批白人農民開始進入此時仍然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流血衝突此起彼伏。19 世紀上半葉,美國上層放棄了通過強制或非強制的手段讓印第安人接受歐洲人生活方式的努力。如美國國務卿亨利·克萊就認為,印第安人比歐洲白人低下一等,作為種族沒有存在價值,應讓他們全部絕跡。1829 年,安德魯·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很快制定了強制性的清除印第安人的計劃。1830 年, 《印第安人遷移法》授予總統經費和權力,必要時可以武力驅除印第安人。該法案用50 萬美元的代價「換取」 包括切諾基部落在內的印第安人的土地,並建立印第安地區,把東部印第安人遷移到了這裡。

《眼淚之路》 R. 麥可遜/ 繪

居住在喬治亞的切諾基人拒絕《印第安人遷移法》,他們試圖以法律手段抗拒強制遷徙。1827 年,他們宣布在喬治亞州建立切諾基國,並向美國的最高法院起訴,認為切諾基應被美國聯邦政府承認為「主權國家」,不應受喬治亞州政府的管轄。但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喬治·馬歇爾只承認了切諾基人自治的權利,卻拒絕將切諾基當成主權國家。在出席最高法院的聽證會時,印第安人公開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利:「你們叫我們放棄狩獵和戰爭,我們照辦了;你們叫我們建立共和政府,我們照辦了;你們叫我們開荒種地,使用機械,我們也照辦了; 你們叫我們放棄自己的宗教傳統,信奉你們的神,我們同樣照辦了…… 我們所要求的只是對我們世世代代休養生息的土地的所有權。」當切諾基人的代表懇求傑克遜總統為他們做主時,這位一向對印第安人懷有敵意的總統冷冰冰地說:「我對你們是友好的,但是你們的唯一出路就是放棄自己的家園,到西部去定居。」在欺騙和武力的脅迫之下,1838 年的秋天,切諾基人扶老攜幼,在聯邦部隊的押解之下,被迫輾轉千裡踏上了前往奧克拉荷馬的路途。他們所經之處被稱為「眼淚之路」 (Trail of Tears)。印第安人遷移的結果,不僅使白人獲得喬治亞的大片土地, 而且為他們打開了通往俄亥俄河谷的大門。

面對自己悲慘的境遇,印第安人並非沒有組織過反擊。1866 年,發生了「紅雲之戰」。這場戰爭因西進運動中的淘金狂潮而起。作為拉科塔蘇族人狩獵場的博德河流域地區中有通往新金礦的道路,政府想要取得這片區域。雙方本來決定以談判手段解決土地的歸屬問題,但美軍士兵不等談判取得成果就開始修築道路,引起印第安人的不滿,由拉科塔蘇族領袖紅雲領導的「紅雲之戰」遂爆發。該戰爭從1866 年開始,斷斷續續地持續到1868 年,一開始紅雲憑藉自己對地形的熟悉,巧妙地擊敗美軍,使拉科塔蘇族人奪回了對博德河流域的主導權。但到1868年,聯邦政府遣三路軍隊圍剿印第安人,最終擊敗他們,蘇族倖存者自此進入保留地生活。所謂保留地,是指美國聯邦政府給印第安人劃出指定區域,讓他們永久離開原居地併集中居住在這些保留地中;在劃定的區域中有柵欄將印第安人與白人隔開,印第安人不能隨意離開這一區域。但是,保留地的「保留」與否權力都掌握在白人手中,他們即使做出承諾也仍會繼續驅趕、殺戮印第安人。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品《紅雲之戰》

這些戰爭與衝突,都是美國深入「西進」的白人與當地原住民發生不可調和矛盾的結果。從結果來看,原住民與美國白人互有勝負,但從最初的和平到美國白人不斷要求印第安人出讓土地進行遷移為止,總體的趨勢仍是白人越來越強勢,逐漸掌握了對西部的絕對控制權。

到1876 年,美國政府綜合之前所制定的關於印第安人的各項法案, 頒布了《印第安法令》。從內容上來說,這一法令將印第安人納入了美國人的範疇,他們被賦予公民權。在白人政權的政策中,印第安人從一個國外民族變為國內民族,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折。到了19 世紀90 年代,印第安人的抵抗戰爭宣告結束,漸漸成為在保留地中生活的民族, 西部的「主」與「客」關係完全顛倒了。西進運動本身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也基本停止。

美國白人對印第安人的同化政策

19 世紀50 年代,美國白人可以說是已經基本掌握了西部的生殺大權。19 世紀80 年代,美國頒布了建立印第安人學校的相關規定。這一時期開辦了各種改造印第安人的學校。它們遠離部落居住地修建,實行寄宿制,校規森嚴,致力於讓印第安人移風易俗。這也是當時美國人對印第安人同化政策的一個標誌。強制改變印第安人生活習慣的同化政策, 也招致了流血衝突。直到今天,保留地中的印第安人仍盡力保存著他們的文化習俗,完全同化政策早已宣告失敗。

在《西部風雲》中有很長篇幅敘述了這一政策及其帶來的後果。片中,印第安少年「風之子」接受了白人式的教育,經歷了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後,他徹底改變了語言、信仰與生活習慣。男主角羅伯特勸說印第安少年「風之子」學習美國文化的時候曾告訴他,他必須學會英語,唯有如此才能為自己的族裔發聲,否則他們的歷史將任由主流白人社會改造。這不失為本片導演對美國在西進運動中不斷欺騙奪取印第安人土地, 卻把罪責加在印第安人身上的一種反思。

劇中「風之子」在學校被更名為喬治,他取得了很高的學歷,但仍無法融入白人社會,回到部落時又已經與部落傳統文化疏離。最後,他對羅伯特說:「教育讓我明白,我不屬於任何地方。」 

實際上,直到今日,這也是保留地中走出來的印第安人的一大困惑。

《西部風雲》中剪掉長發,換上現代裝進入學校學習的印第安人孩子

《西部風雲》與西進運動

美國的西進運動有著許多別稱,以美國歷史學家特納為代表的「邊疆學派」曾竭力褒揚它,認為它在美國歷史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認為它塑造了美國的國民性;但若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場來看,它卻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淚史。

客觀而言,美國這場向西部開疆拓土的壯闊遷移,對美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都產生了影響。從經濟角度來說,西進運動帶動了採礦業、運輸業等行業的大舉進步,推動了美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從政治方面來說,它促進了美國式民主政治的進步,此時自由平等的思想不斷發展,婦女權利也有了提高;最後,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五月花號」將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帶入美洲大陸,奠定了美國精神的基礎。西進運動中固然也包藏著人們貪婪、好鬥等諸多負面的品性,但恰如《西部風雲》描繪的一代男主角雅各布那樣,謹守自己的生活方式,正直、勤勞、勇於冒險的正面價值觀才是西進運動為美國精神留下的真正財富。

《西部風雲》一劇,貫徹了史匹柏一貫的風格,也保持了他製作的影視劇所應有的水準。也許因為史匹柏自己是猶太人,從猶太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處境出發,他總持有對弱者較為同情的態度,並在作品中展現了他公平、正義的價值觀。

該劇亦善於運用隱喻的影視語言給觀眾講故事。電視劇在刻畫接受了保留地制度被迫在固定區域生活的印第安人時,畫面裡出現了一群曾在原野奔馳不羈,現在卻被圈養的野牛,恰與印第安人的命運對應。在該劇的結尾,已成為爺爺的第一代主角雅各布帶著孫子,並對孫子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歷史車輪上的一個部件。恰好本片中主角一家世代從事車匠工作,姓氏也是「車輪」,對歷史進程的感嘆便都融在主角一家的姓氏背景中,導演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美利堅向前行》 約翰·賈斯特/ 繪

從本片對待歷史的態度以及選用演員等各方面綜合來看,《西部風雲》確實是質量上乘,又有興亡之嘆的一部史詩巨作。而它所展現的「西進運動」,雖然隨著歷史學研究的深入,已不再像最初那樣受人們追捧, 但仍不失為美國歷史上大量平民遷徙、改變國家命運的大事件,值得不斷深入發掘。

[1].邊疆學派是19 世紀末出現於美國的一個史學流派, 又稱「中西部學派」。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學教授弗雷德裡克·特納。特納的論文《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意義》系統闡述了西部在美國歷史上的作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奠定了邊疆學派的基礎, 是美國史學的轉折點。他的學說顛覆了美國史學的傳統觀點, 認為美國起源於歐洲。

[2]. 「昭昭天命」為慣用措詞, 表達美國憑藉「天命」對外擴張,散播民主自由的信念。

[3]. 「美國例外主義」的概念為,美利堅合眾國與美國人在世界上地位獨特; 因其為人類提供機會與希望,由注重於人身與經濟自由的憲政理想所治理,衍生出獨一無二的公私利益平衡。

[4]. 「地下鐵道」 運動指19 世紀,美國廢奴主義者把黑奴送到自由州、加拿大、墨西哥以至海外的秘密運動。

[5]. 《格林維爾條約》指1795 年美國政府與印第安部落聯盟籤訂的條約,該條約一方面使美國政府獲得大片印第安土地,另一方面又承認了印第安部落的領土主權,造成暫時兩者相安無事的局面。

本文原載於《中國國家歷史·拾》《中國國家歷史》新書上市,點擊「閱讀原文」連結即可購買!

下單即贈精美筆記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01

投稿郵箱:zggjls01@126.com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中國人喝酒圖鑑

怎樣偷走一個國家?

萬裡尋根為祭祖

狄仁傑:所謂高情商,就是會說話

輕鬆看懂中國寺廟布局

失落的灶王爺

相關焦點

  • 【真相】《荒野獵人》:美國西進運動中的罪與罰
    但是,這部片子背後折射出的歷史故事,折射出的人性,是值得我們反思的,這背後的西進運動,體現著美國人的罪惡,美國人殺掉了幾乎99%的印第安人,而他們敢於正面揭露這段歷史,也值得我們欽佩。荒野獵人的故事大致發生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劇中給出了幾個線索。
  • 美國西進運動:民族大遷徙的背後是對原住民的「大屠殺」
    《荒野獵人》中的一幕《荒野獵人》中的一幕西進運動是美國拓寬疆土、吞併土地的一種侵略行徑,它開發了如今的美國西部地區,消滅了眾多印第安文明,因為當時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美國故事:西進運動美國東部居民向西部地區遷移, 始於18世紀末,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進運動的進行,在美國軍隊的鼓動下,一批批的東部移民洪水般湧向西部地區。
  • 湯姆哈迪高分運動題材電影《勇士》
    運動題材電影《勇士》運動題材的電影其實並不是太好拍,既要拍攝出運動中熱血的感覺,又要在故事中鋪墊好人物的生活背景,毫不誇張的說,看了這麼多年的電影,《勇士》是本人看過最優秀的運動題材電影,還是看完讓人熱血沸騰的那種,目前某瓣評分8.9,好於80%的運動電影。
  • 常州市鐘樓區打造融合發展新高地
    安基美麗鄉村震撼開園,常州「夜經濟」精彩亮相;星港大橋即將通車,橫跨運河,聯通鄒區北港;鄒區門戶環境整體提升,民生工程有序推進,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常州國際數據中心、裕興薄膜、光峰科技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開工,園區發展框架逐步拉開……鐘樓西進3年來,始終堅持融合發展,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用產業西進、城市西進、理念西進
  • 被時代黃土掩埋的忍者活劇——《天誅》系列前世代回顧
    前幾章幾個任務與主線少有關聯,後面突然轉進主線時遊戲已經接近尾聲。雖說最後力丸為公主與彩女以身擋石留下了懸念與淚點,卻仍不免讓玩家感到遺憾。不過,這樣的品質作為初代,也足以讓人滿意了。伏於摯愛之人的屍首上呼喚自由。
  • 解放西這家密室融合了喪屍、真人CS、劇情任務!嚇skr人!
    驚悚與戲劇交織給廣大戲精們最刺激的「沉浸式體驗」沒錯,這裡正是融合了機械密室、真人CS、劇情任務等多個主題的地方【迷城·喪屍來襲】登陸解放西後還在試營業階段便吸引了不少新老玩家前來體驗「逃」——絕對是明智的選擇中國人很多句古話「好漢不吃眼前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在遊戲裡也要表現出你珍惜生命的勇氣和姿態保持速度與敏捷找到方法再來與喪屍對抗
  • 這一部將愛情、冒險、復仇、穿越、巫師、異族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的電影.
    來來來~今天小編給你們介紹一部明天上映的電影《勇士之門》預售已開↓↓↓這部中法合拍的奇幻冒險影片採用了近幾年非常火爆的穿越題材,愛情、冒險、復仇、穿越、巫師、異族等元素將21世紀的現實生活與遙遠時空裡的戰爭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作家的謊言》:向西三部曲最終章,又是一部更勁爆的限制級電影
    最近,向西春上春樹又一部小說被改變成電影了,豆瓣的標籤也與前兩部的「情色」「喜劇」不同,這次是「懸疑」哦~2012年憑藉《一路向西》,村上春樹在網上迅速走紅。別看這是一部超級低俗大爛片。但自從高分港劇《向西聞記》之後,這位編劇算是徹底找對了路子,腦洞大,尺度大,主題諷刺意味十足。
  • 哪種運動能對抗細胞衰老?有氧、高強度間歇?還是阻力運動?
    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耐力(有氧)運動,比如跑步、遊泳、越野滑雪和騎自行車等,要比阻力運動能更好地對抗衰老,阻力運動通常指的是負重的力量運動。來自德國萊比錫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耐力、高強度間歇和阻力運動這三種類型的運動對人體細胞衰老方式的影響。
  • 一部唯美床戲貫穿始末的性愛與生死交織的情感片
    《欲動》以峇里島為舞臺,是一部唯美床戲貫穿始末的男女性愛與人間生死相互交織的情感片。
  • 冰上運動融合中國故事 《冰糖燉雪梨》激情獻禮冬奧會
    眾所周知,北京已成功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冰糖燉雪梨》作為一部冬奧會獻禮劇,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身負重任。為此,《冰糖燉雪梨》全劇組人員勠力同心,立志將體育競技的專業性與電視劇的觀賞性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
  • 「2020球類運動進校園教育論壇」在徐舉行 合力推動「三大球進校園」
    徐報融媒記者 顏子舒 見習記者 湯旭最近,一部關於排球的電影《奪冠》火爆全國,劇中緊張刺激的比賽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累計票房達到了8.29億人民幣。眾所周知,球類運動在人類運動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在中國,無論是桌球、羽毛球等「小球類」運動,還是足球、籃球等「大球」運動,都深受大家的歡迎。
  • 《東成西就》影評:百看不膩的喜劇神話,超強陣容演繹的神作
    《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是1993年出品的香港片,由劉鎮偉導演,集結梁朝偉、梁家輝、張學友、王祖賢、劉嘉玲、鍾鎮濤、林青霞、張國榮、葉玉卿、張曼玉等港臺明星演繹改編自金庸小說的武俠喜劇。三公主與黃藥師決定去取九陰真經,以完成復仇大業,而嫉妒心強的小師妹、苦戀小師妹的洪七以及尋覓真心人的段王爺也一併加入,一場對抗歐陽鋒的腥風血雨即將展開。
  • 廈門市運動隊辦進校園挖掘體育明日之星
    體教融合 青少年體育發展的一條新路徑 基地校通過「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將讓更多在校生參與專業競技體育項目,培養學生掌握1-3項運動技能,養成熱愛運動、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基地校的模式將讓在訓運動員的文化課不斷檔,
  • 國內首個體醫融合糖尿病運動康復聯盟成立
    開幕式後,大會舉行了體醫融合糖尿病運動康復聯盟授牌儀式。授牌儀式由東南大學體育系副教授江偉新主持,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特別助理徐冰宣讀了由全國各地醫院及相關領域單位共同組成的體醫融合糖尿病運動康復聯盟單位及組成人員名單。
  •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業融合背後的對抗與競爭
    報導指出,香港當時正在研究制定珠三角空域中期規劃設計方案,該方案建議在香港情報區邊界西側(廣州情報區內)設置功能性空域區塊(FAB),以滿足未來香港機場三跑道獨立進近運行,並擬調整深圳、珠海、澳門機場的進離場飛行程序。
  • 米西:進世界盃證明選中超正確 外援棒對抗激烈
    米西在接受俱樂部的採訪的時候說到:「成為小組第一,進入巴西世界盃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是小組最強的球隊。你要知道我們有著世界一流的前鋒。哲科和伊比舍維奇的存在讓我在場上的工作變得輕鬆,我只需要把球傳到他們的腳下就行,我們攻進了很多球。當然,我們還有皮亞尼奇、薩利霍維奇和貝戈維奇這些優秀的球員。整個國家隊是無與倫比的。」
  • 乘風破浪的青浦,一路向西,築一片低密桃源墅區
    西進戰略全面推進,未來城市已來區域的價值蛻變是人類城市發展史上最令人驚奇的魔術。這裡有城市空間拓展的必然,更有城市意志的內生動力。產業資本在標誌性的空間載體蔓延傾注,在世界一流城市中並不少見,例如從舊金山沿著高新科技創新走廊——美國101國道直達矽谷,助推城市區域價值不斷躍升,而一路向西的上海也在發生同樣的事。
  • 跨界融合 北服舉辦「時尚——從藝術到運動」對話活動
    新華網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馬曉冬)為進一步推進特色大學建設,促進時尚、運動、藝術領域的產學研教融合,19日北京服裝學院舉行桌球名將王楠等專家學者受聘儀式暨「時尚——從藝術到運動」對話活動。各領域應深化協同合作,凝聚各方資源,促進共贏發展,共同促進時尚與運動、藝術產業繁榮進步。據介紹,北服未來將繼續在各領域深度融合方面發揮優勢,積極傳達中國審美,突出中國表達,把中國的文化符號傳遞給世界。
  • 深化體教融合 助力「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
    深化體教融合 助力「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與中國教育電視臺籤署戰… 2020-12-18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