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過去,也就看不懂現在,更無法預測未來。
今天的世界是由各個膚色的人種構成,實際上可以說,我們都是混血人。在本篇中,我將講述主要發生在十九世紀美洲大陸的「外來」民族(相對於原住民而言)大遷徙,講述它對近代美洲的重大影響。
楔子
想必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小李子主演的《荒野獵人》吧,那個復仇者形象早已經深入人心。這部影片反映的正是當時美國的西進運動,而那些皮草獵人實際上正是西進運動的先行者,他們的經歷被這部電影改編成了一段傳奇人生。
西進運動是美國拓寬疆土、吞併土地的一種侵略行徑,它開發了如今的美國西部地區,消滅了眾多印第安文明,因為當時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當時就有這樣一幫先驅者向西部探索,並和印第安部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一直行進到太平洋,就是現在墨西哥一帶。後來又有大量人員包括政府官員和軍隊湧入西部地區,通過誘導、欺騙、劫掠和屠殺印第安人,奪得土地並開發西部地區。
美國獨立後的現狀
美國通過從1775年至1783年的獨立戰爭,趕走了英國殖民者,從此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戰後美國經過了一系列改革重組,建立起了聯邦制共和國,從此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局面。
尤其是工業革命開始後,美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迅猛,實力大大增強。資本開始了對外擴張,迫切需要資金、技術、原材料和勞動力,這個時候的美國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緣起
美國1783年獲得了密西西比河東岸的土地,1803年從拿破崙手中收購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佛羅裡達,1845~1853年通過美墨戰爭收購了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俄勒岡和加利福尼亞,1867年從俄國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併夏威夷群島。
早在北美殖民地時期,向西移民的運動就已經開始了。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和普通老百姓,都希望在西部獲得土地。19世紀初期以來,美國的領土擴張吸引了大批外來移民,移民隊伍向西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不斷地遷移到西海岸,參與交通運輸建設和發展農牧業,開採大量自然資源,促進了美國的工業化進程。
大遷徙
美國東部居民向西部地區遷移, 始於18世紀末,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進運動的進行,在美國軍隊的鼓動下,一批批的東部移民洪水般湧向西部地區。
1830年5月,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通過了《印第安人遷移法》,立法把印第安人遷到密西西比河以西。這之後,派軍隊把印第安人押送出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殖民事業在這一地區迅速發展。「舊西南部」的土地主要被種植園奴隸主佔有,成為棉花的主要產地。「舊西北部」的殖民開發,是由於1785年通過的土地條例(按低價出售公有土地)和1787年《西北準州地區條例》而迅速開展的。
而在南北戰爭期間,北方為贏得民心以取得戰爭勝利,於是頒布了著名的《宅地法》,允許移民以低價購買西部的土地(前提是必須要開發當地),實際上就是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移民對西部印第安人領地的所有權。該法規的確很好地贏得了民心,壯大了北方的戰爭力量,為其實現統一奠定了重要基礎。可是這卻是建立在對原住民的壓迫之上的,極大地刺激了後來的移民運動。
災難性後果
儘管西進運動確實對美國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積極影響,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對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壓迫之上。美國的這群外來移民,仗著自己的強大實力,對原住民展開了殘酷的驅趕甚至殺害,奪走了他們世世代代上千年來一直生活的土地,把他們趕進了所謂的「保留地」。
美國政府從開始正式建軍那天起後,就命令軍隊立即向西開進。美國陸軍第一團從成立之日起,徵剿印第安人就成為了它的基本任務。美國聯邦正規軍隊和民兵從事的這種殘暴的屠殺和徵剿,從1803年一直持續到1892年,差不多進行了整整一個世紀。
南北內戰後,《宅地法》大大刺激了向西的移民運動。隨著白人全面佔領西部土地,與印第安人的衝突也急劇增加。有學者做過研究,在美國建立後的128年中,聯邦軍隊共進行過114次戰爭,參加過8600次左右的戰鬥與衝突,其中絕大部分是鎮壓印第安人的行動,而這些戰鬥大多是發生在內戰以後。
1860年,在科羅拉多北部派克山脈附近發現了金礦,許多白人蜂擁而來,闖進了切恩涅族人和阿拉帕霍族人的保留區,並要求美國軍隊把這些印第安人趕走。
雙方的衝突持續了3年,最終印第安人被迫放棄這塊土地答應遷往科羅拉多東部一個較小的保留區。在遷移過程中,700多印第安人輕信了科羅拉多總督的諾言,到他指定的地點集中。當他們晚上入睡時,J·M·齊溫頓上校率領的1000多民兵包圍了這些印第安人,極其殘酷地將他們殺害。一個目睹這次屠殺的商人在作證時說:這些印第安人「被剝去頭皮蓋,腦髓被敲出,士兵用小刀剝掉婦女的皮,用棍棒打小孩,還用槍敲打他們的頭顱,割斷他們的四肢」。
關於到底有多少人死於這場大屠殺,學界仍存在很多爭議。目前最可靠的數字是有21586名雙方人員在1850—1890年衝突中受傷、被俘和死亡。另有學者認為有45000名印第安人在這段時期被殺,這一數字包括了雙方被殺害的婦女和兒童。其他的數據則從5000—50萬不等。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白種人在戰爭中的野蠻暴行——美國人發動的摧毀式的軍事行動。
就連美國的「祖國之父」華盛頓,都曾強烈表示過對印第安人的極大厭惡,以及對驅逐行動的強硬指示。而積極推動這種「殘酷地驅逐印第安人的行動」的「當時美國許多傑出的民主領袖」中,就有提出「所有的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天賦人權說的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屆總統託馬斯·傑斐遜。後面的政府甚至還專門頒布針對屠殺印第安人的獎勵法令,可謂是細思極恐。
尾聲
美國對本國貧困落後的弱勢族群進行種族滅絕,使得政府一舉甩掉了本應承擔的沉重的包袱和責任,又能無償地徵用他們的多達幾百萬平方公裡的地產和無以計數的自然資源,從而使美國能夠毫無負擔地發展經濟。
令人很遺憾的歷史事實是: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毀滅,印第安人作為人類的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如今在美國大陸上,僅僅剩下約100萬人左右。
題外語
西進運動大大加速了美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卻讓古老的印第安人面臨著生存危機,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反思。
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但現代化不應該拋棄那些弱小的民族和群體。
任何民族大遷徙都是一定時代和歷史的產物,它們都會對歷史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下期見,小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