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東去
朱鴻達/文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
九曲風濤的黃河水自青藏高原奔湧而下,波濤洶湧,浩浩蕩蕩,蜿蜒而行,一路斬山川,穿丘陵,經平原,桀驁不馴,波瀾壯闊,捲起千堆雪,攪動萬疊浪,宛如一條延綿不絕奔流不息的血脈,滋養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鑄就了炎黃子孫的風與骨。
1
千百年來,黃河水潤澤了中原大地,孕育了華夏文明。母親河膏澤的瓊漿滋養了頓丘沃野,大河豐腴的乳汁養育了清豐兒女。
清豐800平方公裡膏腴之壤,似綢似緞似錦似繡,若脂若膏若乳若汁,漫步於頓丘大地,可品味千年蒼茫的歲月,聆聽時光變遷的滄桑,感受厚重文脈的廣博。而經歷歲月漫長的流逝和沉積,遙望清豐黃河故道的滄桑與遼闊,金堤的厚重與高亢,驀然間,才明白清豐已然成為一個盛放的文化標識和一座高聳的文化高地。只是,千百年來,黃河那褐黃色的波濤,黃河那澎湃的浪花,黃河那豪邁的魂魄,從未乾涸、從未止步、從未停歇,她寬廣堅實的身軀內一直留存著厚重頓丘的文化脈絡,詮釋著嶄新清豐的永恆魅力。
遠古的風緩緩穿過黃河的百轉千回,從歷史的深處吹來,像一位皓首蒼顏老人的巨手摩挲著我的臉頰,讓我感受大河的愛撫與時光流逝的漶漫,傾聽著大河穿越時光沙啞而厚重的歡唱。
只是從未謀面,從未相識。曾幾何時,對黃河的深切眷戀讓我寢食難安夙夜難寐,以致多年,常把對她的依戀看成我心目中難以慰藉的情愫,不時在腦海裡想像她的模樣:
或是王之渙筆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或是溫庭筠筆下:「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
或是李太白筆下:「黃河萬裡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或是劉禹錫筆下:「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
詩人筆下的黃河經過歷史發酵、萃取、歷練、成長,在大起大落、大張大闔之間,讓我們領略歷史的延續和文脈的傳承,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亦對黃河有了新的認知。
1999年的9月,我在父親的陪伴下坐長途車到山東交通學院報到,第一次前往省城濟南,卻不曾想,在途中竟與朝思夢想的黃河有了第一次的邂逅。當長途車行駛在黃河大橋時,突然聽到有人高喊:「快看,快看……黃河……黃河……」。我頓時像打了雞血似的興奮起來,梗著脖子朝窗外望去。
眼前的情景瞬間把震撼了。黃河大橋下的河道寬闊遼遠,汪洋一片,奔騰咆哮的河水像一條褚黃色的綬帶蜿蜒起伏地飄向遠方,兩岸褐黃色的土壤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各種候鳥聚集停留於此,或展翅翱翔,或嬉戲覓食。蒼茫間,讓我心生奔赴生命之旅的衝動和尋訪黃河時光年輪的憧憬。在汽車飛馳而過後的剎那,感悟到大河的雄偉,生命的渺小,也給我心如止水的沉靜,自強不息的情懷。
而後的日子如黃河之水汩汩淌過四季,流過生命的顛破流離,輾轉幾個春秋後,我大學畢業,結婚生子,紮根清豐,才知道,清豐曾與黃河如此親近。
黃河安瀾,國泰民安。黃河那膏澤渾濁的瓊漿曾養育了清豐兒女,也給這裡帶來洪水猛獸般的災難。
而今, 大河東去,歲月如歌。黃河已流淌了千年,千年之前,一個又一個搭建的舞臺拉開帷幕,黃河堤岸一群又一群的身影載歌載舞,他們在藍天白雲間,在黃土泥沙中,用高聲嘹亮的吶喊吹響奔放的號角,用堅實的臂膀扛起生命延續的犁耙,用鏗鏘的步伐丈量著頓丘大地的遼闊。
2
馬頰河,流淌著頓丘源遠流長的厚重歲月,也流淌著黃河生生不息的血脈。我曾路遠迢迢慕名而來,追問源頭,誰曾在河邊飲馬踏歡歌?
而今,當我佇立河畔,兩岸花紅柳綠,行人如織,笑聲盈盈,清風過處,波光粼粼,水波瀲灩。
「爸爸,這裡的河水從哪裡來呀?又流到哪裡呀?」女兒滿臉疑惑地問。
「這河水來自黃河,她會一直流,不停地流,然後流向大海……」我回答道。其實,在清豐生活了這麼多年,我對馬頰河的認知卻少之而又,只能一知半解地告訴女兒。
「黃河和大海在哪裡呀?很遠嗎?」
「是呀,黃河和大海在很遠的地方,等你長大了,爸爸帶你看她們……」
「好呀,好呀……」女兒高興得雀躍起來,臉頰上洋溢著天真的笑容。
女兒從未見過黃河,也未看過大海,只有清豐的馬頰河畔留過她的身影。而在她小小的心靈中,也許故鄉的馬頰河就是她心中的黃河,就是她心中的大海。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馬頰河終究是不黃河,卻自「發源」時起,就與黃河有了親密的血緣關係,這也註定了她與生俱來的古老和靈秀。時光追溯到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為分洩黃河洪水,開挖了馬頰河,作為黃河渾厚血脈的支脈,自然而然,她無可非議地承載了當時重要的分洩洪水的作用,而正是這一次偶然或必然的決定,一條河流就這樣應運而生,而它的生命的軌跡和年輪也跨越了千年,千百年來這條河流一直默默地流淌著黃河的根與魂。而對清豐兒女來說,她不僅是一條地理的河,還是一條文化的河、精神的河。
近年來,馬頰河幾經治理疏浚,挖寬了河道,清理了淤泥,日益變得俊朗秀美起來。與家人朋友徜徉於馬家河畔,沿岸而行,拋卻了生活工作中的疲憊與滄桑,方可看繁花落英,聽流水潺潺,一切的雜念與喧囂便煙消雲散,留下醉人的人情風物,隨煙波流水,任你咀嚼品味。
今天,我們回望黃河,駐足馬頰河,不能不將目光聚焦於頓丘大地。因為黃河文脈,早已靜靜地流淌馬頰河的潺潺的水流中,流淌在清豐兒女的血脈裡。
清豐,雄踞中原腹地,遙望華北平原,地處三省交界,東望泰山,西銜太行,南通九曲黃河,北扼燕趙之地。這裡土地肥沃,歷史悠久,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學術氛圍濃厚,曾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曾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
古頓丘,納中原之靈氣,汲黃河之膏腴,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哺育出縱橫家張儀、經學家京房、大孝子張清豐、忠義名將南霽雲、平民尚書李彪等偉器英華,不僅是流芳千年的孝道之鄉,亦是緬懷先烈的中原紅都。
新清豐,承忠孝之厚澤,啟發展之宏圖,這座年輕的城市上,坐落著千年古剎普照寺,雄偉瑰麗的老爺廟,冀魯豫邊區革命舊址,家居博覽中心,文化體育廣場等歷史文化惠民設施,這裡是全國文明縣城提名城市,這裡是中國中部家具產業基地。
從古頓丘到新清豐,這座古城見證了兩千多年的世事滄桑,記錄了發生在這裡的千年傳奇佳話。當頓丘令曹操佇立在頓丘古城牆上,沉思瞭望;當張清豐的孝道文化穿越千年,昭示天下;當南霽雲車馬馳騁英勇殺敵,飲恨沙場;璀璨厚重的頓丘歷史以清豐大地為紙,以黃河文脈為墨,書寫著一部流傳千年的大河之書。
3
今年五一,高中同學華順從山東莘縣驅車來清豐遊玩,他早已對清豐傾慕嚮往已久,所到之處更是對清豐日新月異的變化讚不絕口。
「記得十幾年前,我第一次來清豐時,我們曾還為清豐和莘縣兩座城市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生過爭執,今天看來,那時的爭吵完全沒有必要,眼前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最好的證明……」華順站在中華孝道文化園報恩塔前,湖水潺潺,清風徐徐,不禁讚嘆道。
「十多年間,清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一個城市的發展與厚重的文化支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她薪火相傳的文脈永遠是她發展的內在動力和生命的源泉……」我說道。
「清豐的確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創業氛圍,加上清豐人民開拓進取務實創新的拼搏精神,我想清豐的明天會更美好……」華順講道。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骨子裡的黃河堅韌不屈激流勇進的精神終影響了世代的黃河兒女,他們為幸福生活奮勇向前,努力奮鬥……」
我們聊了很多,聊了滾滾東去的黃河水,聊起了黃河給予我們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聊了20年前我們在莘縣一中的學習生活,聊了20年來莘縣與清豐的發展變遷,也展望了兩座城市的美好未來。
清豐與莘縣,一西一東,一個建有報恩塔,一個坐擁大雁塔,中間雖然隔著豫魯兩省的界限,遙遙相望亦近一百公裡,卻因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清豐的忠孝文化與莘縣的齊魯文化交匯碰撞,融合鑄就了清豐文化獨有的生命力,而黃河文脈的博大精深把兩處的文化串聯起來,成就了這片沃野,催生了璀璨文明,也助力了經濟快速發展。
時至今日,清豐不僅是一座碧水藍天與生態環境契合的宜居之城,還是一座鄉村振興與中原出彩並進的康樂之城,也是一座孝道文化與紅色基因共存的魅力之城,更是一座厚重歷史與嶄新時代發展的文明之城,有情有意有故事,有詩有夢有遠方。
明月湖、疊翠園、中華孝道文化園、曹園、易園、廉園、西井街文化園,詩詞之鄉園林之美盡收眼底。中國極限運動基地、萬邦物流園、雲起百花湖、崛起運動健康城、大明宮家居、清豐融創財富中心,康樂之城綻放之花一覽無遺。厚重文化園林與現代城市建築相得益彰,經濟惠民發展伴著群眾安居樂業激情奔放,勾勒一幅幅幸福和諧的唯美畫卷。
「黃河奔流去,文脈承古今。」
生命的永恆在於歷經歲月磨礪仍舊璀璨瑰麗,文化的厚重在於經受跌宕沉浮依舊曆久彌新。
每座城市都有厚重的文化底蘊,都有粲然的文化標識,都有淳樸的人物風情。鋪展開千年歲月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轉身回望黃河故道旁清豐博大精深的千年古城,你能重溫源遠流長的厚重文化,發現綽約繾綣的城市本色,尋訪魂牽夢繞的赤子鄉愁,品味膾炙人口的地方美食,宛如走進一部沐浴在新時代春風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的歷史畫卷。
「大河東去,滄海橫流。」黃河定格的千年時光裡,清豐每一次的蛻變都是一次嶄新的啟程,那遠方的繁華與錦繡涓涓成一條水清岸綠的生態河、傳承歷史的文脈河、景美惠民的幸福河,奔流不息地流向前方……
註:部分圖片來自清豐攝影家協會,對作者的辛勤付出致以誠摯謝意!因時間倉促,內容多有不足,敬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