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國:助陣大禹治水,支持少康復國

2021-01-11 網易新聞

     龍山、堯、舜、禹,這些究竟是神話傳說抑或現實存在,用鬲國來解答是最合適不過了。鬲國先民發明了煮飯用鍋「鬲」,積極參與了

大禹治水

的偉業,又在少

康復

國的過程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美食飄香,河道通暢,那些乍聽起來模糊的歲月、模糊的人,其實離我們並沒有多遠。

龍山古國
發明煮飯用鍋

  鬲國的主體有鬲氏是皋陶的後代。如今提起皋陶來,大家可能覺得陌生,可在古代,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皋陶是一位賢臣,傳說生於堯帝統治的時代,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被後人奉為中國司法鼻祖。

  皋陶在當時深得民心,更是禹的肱股之臣,秉承禪讓精神,禹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遺憾的是,還沒等到正式禪讓,皋陶就先於禹去世了,禹後來才又把君位傳給了皋陶的長子伯益。

  事實上,身負賢臣後裔美名的有鬲氏部落歷史可以上溯到龍山文化時期,也就是少昊時代。現在的「鬲」字已有些生僻,但當初有鬲氏選了這麼個字當部落名,並非是怕和別人重名,而是把自己部落的功勞昭告世人,時刻給自己貼金。

  鬲是古代的一種炊器,最初是陶的,後來出現青銅的。造型比較特別,上面的口沿外傾,肚子挺大,下面是三條中空的腿,比鼎看起來要豐腴一些。說通俗點,鬲就是一口蒸飯用的鍋,而這鬲正是有鬲氏所發明的。據考證,鬲這種炊器直到唐朝末年,下層社會家庭中還在廣泛使用,甚至現在的廣西一些地方依然稱鍋為鬲。如此說來,有鬲氏對舌尖上的中國可是做了不小貢獻,難怪人家驕傲地掛在部落名上呢。

  炎帝時期,鬲國正式建國,算起來鬲國是個龍山古國。結合周邊龍山文化考古發現,專家分析鬲國先民主要生活在禹城、齊河、濟陽一帶,活動範圍約1300平方公裡,其中禹城是有鬲氏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鬲國存在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500—1100年間。

  鬲國故城疑似就在禹城老城一帶的地下。禹城老城曾是禹城縣城所在地,唐乾元二年由阿陽城(現禹城火車站西南陽城子村)遷入。經過一次次河水泛濫、泥沙淤積,這裡已經是一片高地,早不見了故城蹤影。據經常在此打井的人講述,地下有密集遍布的陶片、石器,種種跡象表明,此處地下很有可能仍保存著部分古城遺址。

世受水患
協助大禹治水

  儘管幾經治理,時至今日,臨大河而居的禹城一帶仍面臨著潛在的水患。鬲國時期,山東地區尚屬亞熱帶氣候,溫度高、降水多,黃河動不動就會來場大水,生活在這片平原的鬲國百姓苦不堪言。特別是堯帝時,中國進入大洪水時期,茫茫大地一片水鄉澤國。正因如此,舜攝政後,大禹奉命治水。

  結合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來看,大禹治水並非僅僅是上古英雄傳說,而是確有其事。大禹接受共工、鯀治水失敗的教訓,不計一方一城的圍堵築壅,因勢利導,號召全民採用大水衝沙的辦法,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放水,最終導水入海。

  當時的黃河走向比現在更靠北一些,由今海河流域一帶入海,因此鬲國區域也成為大禹治水的前沿陣地。史有記載,大禹在古黃河下遊疏通了太史、復釜、胡蘇、徒駭、鉤盤、鬲津、馬頰、簡、潔等九條河流。這九條河流主要位於現在的山東德州和河北滄州境內,其中鬲國都城正位於鬲津河畔。

  因此,得知大禹治水的消息後,鬲國人民歡呼雀躍,全力配合。今禹城市區西北不遠處有座名叫具丘山的高臺,相傳是鬲國人為大禹一行修建的城堡,以作為治水的前線指揮中心。明代劉士驥《禹跡亭記》提到:「禹臺在城西十裡,高十仞,廣倍之,相傳禹所憩也。」可見直到明代,具丘山的規模還很大,如今這裡已經是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禹王亭公園了。

  經過斷代,具丘山是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為一長45.4米、寬42.6米、高5.2米的土臺,臺頂原築有禹王亭,亭內供奉禹王及護衛塑像,舊時香火極盛,「文革」初期被拆毀。前些年,在該遺址發現了石鏟、石斧、陶紡輪、陶彈丸、蛋殼、陶片等數十件文物,經測定是龍山文化時期的器物,可見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鬲國故地設縣邑,為紀念大禹的功績,縣邑定名為禹城縣。唐代建的古禹城縣城,南門名「禹跡」,東門名「祝阿」,北門名「都揚」,西門名「鬲津」。「禹跡」指此地有大禹足跡,「祝阿」指此城源於祝阿縣,「都揚」是紀念祝阿的古稱,「鬲津」是因臨近鬲津河、西門外有鬲津橋而命名,也說明此地位於古鬲國中心。

支持少康
周初被貶為奴

  鬲國在夏朝時最為鼎盛,並一度幫助少康復國。夏啟的兒子太康無德無能,致使國勢衰弱,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起兵取而代之。不過,后羿代夏之後,不修民事,沉湎于田獵,排斥忠良。大臣寒浞趁機上位,竊取了夏朝的國政,隨後又對夏王室趕盡殺絕。

  好在夏朝出了位忠臣叫伯靡,在寒浞大軍拿下夏都後,他找到夏王的遺體進行了掩埋,然後來到鬲國避難。鬲國效忠於夏王室,在伯靡的經營下,鬲國成了夏人籌謀復國的大本營。他依託鬲國的支持,收編了斟灌、斟鄩兩國的殘餘力量,不斷招兵買馬,並支持夏王的遺腹子少康。

  在少康攻滅寒浞二子澆和殪之後,伯靡率領有鬲氏、斟灌氏、斟鄩氏大軍,與寒浞率領的有窮氏軍隊決戰。伯靡軍聲勢浩大,戰鬥力強,一舉攻滅寒浞有窮氏軍,殺死寒浞,寒浞政權隨之瓦解。由此可見,鬲國是平定內亂的主力軍,鬲族的強大勢力成為少康復國的堅強後盾。

  商湯滅夏後,鬲國取消建制,鬲國成為商朝的屬地,有鬲氏族逐漸融合入薄姑族中,但仍然人口眾多。近幾年,禹城出土的商代器物較多,可以推測,商代時這一地區的居住人口還是較密的,鬲國故城是座繁榮的古城。

  有鬲氏真正遭受滅頂之災,是因為西周初年的那場東方大叛亂。當時,天下初定,人心不穩,商紂王之子武庚及薄姑族、有鬲氏和一眾東方諸小國叛亂,想要推翻周王朝的統治。

  周公迅速反應,率軍平叛,幾經反覆終於滅了薄姑族和有鬲氏,鬲國故城也在這場戰亂中徹底毀滅。由於有鬲氏直接參與了當年的叛亂,威脅周王朝的統治地位,周統治者非常憤怒,除了少數有鬲氏的貴族被集中安置到臨潼監視居住外,多數子民被發配各地為奴,境況悲慘。

(原標題:鬲國:助陣大禹治水,支持少康復國)

相關焦點

  • 被湮沒的英雄史詩:少康復國
    後緡生下遺腹子少康,天天對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於是少康幼小的心靈中滿是復國的種子。長大後少康在有仍氏當牧正,管理畜牧業,不久消息洩露,澆派人搜捕,少康只得孤身逃走,投奔有虞氏當了庖正,管理餐飲業。有虞氏本來在夏朝建立後,備受打壓,一度對夏朝不滿,但寒朝對有虞氏威脅更大。有虞氏的首領虞思是舜的孫子,此人精明有頭腦。他覺得少康「奇貨可居」,前途不可限量,決定支持他復國。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少康中興(少康復國)
    但也留下了最大的禍端,王子少康的逃脫。少康在祖上失國後,一直謹記著復國之志、雪恥之心。在她流落市井之時,尋機與夏朝舊臣取得聯繫,尋覓四散的旁門支氏。在少康用盡心機謀劃,數載的蟄伏,終於換來這一刻的機會。在有虞氏的收留時期,少康組建了自己的軍隊,再加之各氏族的支持合作,殺回京城。利用著自身的聰明才華和詭詐手段,險勝寒浞。這便是史稱的「少康中興」。
  • 從「太康失國」到「少康復國」,四千年前的夏朝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太康失國"到"少康復國",四千年前的夏朝到底經歷了什麼?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度的王朝,原本大禹傳位於威望極高的伯益,但是大禹的兒子啟非常的才能,而且野心極大,於是對於伯益的繼位非常不滿,於是雙方展開了爭鬥,最終啟率領的部落打敗了伯益率領的部落,成為了天下的首領,而至此曾經的"公天下"也就慢慢的成為了"家天下"。
  • 「少康復國」——講述夷族奪取了夏朝政權,最後被少康奪回的故事
    要講少康復國的故事,先要從東夷族羿奪取夏太康政權說起。夏啟死後,他的大兒子太康繼承了王位。太康從小就跟著他父親學喝酒、學打獵,生活比夏啟更腐敗。他做了王,丟開國家大事不管,帶著家人和親信到洛水北岸去打獵,一去就是幾個月,快樂得忘了回家。
  • 夏朝那些事5:少康的復國之路
    編輯:付愛玲夏朝那些事5:少康的復國之路後緡逃出以後,扮作農婦一路上有驚無險的逃回了自己的母家有仍氏之地,隨後在母家生下了夏王相的遺腹子,取名叫做少康。少康幼年時成長的很無憂無慮,母親也未曾告知他身上背負的仇恨和責任。少康是一個很聰慧的孩子,憑藉自己的實力當上了有仍氏的牧正。可能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期望就只是平平安安,但是少康的身份註定他這一輩子會平生波瀾。
  •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間諜,如何助少康復國?
    少康出生 古代夏朝的少康時期,出現了史上第一位女刺客——女艾,史料對她的記載少之又少,我們還需從少康復國的背景中進行了解。 大禹治水成功後,在民間威望下被舜禪讓為接班人,但禹之後他的兒子啟,卻建立了我國的第一個王朝「夏」。
  • 大禹是在治水還是放水?盤點《山海經》那些怪事
    大禹是在治水還是在放水?大禹是在治水還是在放水?這個問題估計咋一問起來,大家都會一頭霧水,這個故事傳承了多少年,還有人問起這樣的問題,唉?咱們不妨回味一下。這被解讀為鯀使用「息壤」進行「堵」(「堙」)這句話的大意就是,鯀的父親治水,是用來堵洪水的,以免洪水更加泛濫,結果越堵洪水越大,無奈之下,鯀偷了舜帝的一種叫息壤的東西來治水,舜帝大怒,讓祝融將鯀殺死,後來令鯀的兒子大禹,用布土這種東西,來定九州島上的民心,要知道在古代,我國被稱呼為九州,現在被稱呼為九州島,由此可見大洪水有多大。
  • 在「大禹治水」的畫像中,大禹本人為何手拿一把叉子?這能治水?
    歷史上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治水能手,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所贏得的效果並不明顯,直到大禹的出現,才真正在治水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也因此大禹治水成為了中國最著名的神話傳說之一,中國歷史治水第一人的桂冠也當屬大禹無疑。人民對英雄總是存在崇拜的意識,故此後人將其故事傳承為傳說,更為其雕塑畫像。
  • 金華「大禹」,婺城「李冰」 ——記治水英雄盧文臺
    說起治水英雄,大禹、李冰,可謂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 《夏朝》——少康中興
    在寒浞追殺夏後相之時,其妻後緡向東逃至母家有仍氏部落,生子少康。少康長大後,做了有仍氏的牧正,又在寒浞之子澆的追殺下,逃到了有虞氏部落,有虞氏部落首領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少康,從此少康有了自己的地盤,他聚賢任能,過了不久,領地百裡,民眾數千。至此他開始準備復國。他首先和逃亡有鬲氏的夏朝老臣伯靡建立聯繫,收撫斟灌氏、斟尋氏等被滅國時逃散的族人,組建、發展自己的軍隊。
  • 大禹的畫像上,為什麼手中有一把「叉子」?治水帶著它有什麼用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都聽受過,大禹為了解決洪澇問題,全新參與治水中,甚至三顧家門而不入,這種精神被人們所稱讚。我國古代是農耕文明,所以大家基本上是看天吃飯,如果遇到乾旱洪澇那麼百姓們就會流離失所,貧苦挨餓。
  • 山海經中覺察大禹家族治水的重大秘密,一經被證實,或將顛覆認知
    如今我們初步接觸了解的大禹,他子承父業,致力於治理黃河水患,曾三過家門而不入,變"堵"法為"疏"法,成功疏通黃河水,成功治理水患,因其治水患有功,得部落首領舜禪讓,成為新的首領,因其治水功績,後世尊稱其為大禹。然而,事實真的就如此簡單單純嗎?大禹的首領之位就這般順利的被禪讓成功繼位了嗎?
  • 夏商周名人故事·少康中興
    帝相崩,子帝少康立。」這是《史記》記載的一段夏朝史實,這段時期發生了兩起著名的歷史事件——太康失國和少康復國。太康失國這個故事,說起來很還是挺逗的,太康喜歡騎射,有一天他興致大發,外出打獵去了。誰知道他手下的一員大將后羿,親自領兵切斷他的歸路,傳說后羿在十裡之外將正在逃跑的太康射殺。後來,后羿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當皇帝。仲康一生都是愧儡,仲康的兒子相也是傀儡。
  • RW美工再獲好評,「TES臨時換下阿水,大禹治水海報變大禹蹴鞠」
    就在昨天晚上的時候,tes戰隊也是官方宣布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阿水因為臨時身體出現了問題,所以不能登場,Rw戰隊官方的大禹治水海報也是尷尬了,臨時加班改成了大禹蹴鞠。治水變成玩球相信絕大多數的玩家,對於tes戰隊是比較關注的,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阿水去哪了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加入到了tes戰隊,並且成功的組建成為了一個全華班,雖然tes戰隊官方表示自己不會放棄引援的行為,而且也沒有以全華班打名號,但是很多的玩家還是認為他們現在正在為全華班做努力,畢竟目前的幾個選手全部都是國產選手,同時沒有大力的推崇全華班的名號
  • 治水的大禹也有美好的初戀,可惜也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事實上,塗山在我們的神話世界中,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存在,因為這裡有大禹的初戀。《呂氏春秋·音初篇》說:「禹行水,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說的就是大禹大概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忙於治水的他邂逅了塗山女,兩人一見鍾情,這也是愛情故事的開始。
  • 先秦史話丨11.夏朝(4)帝相被弒、少康中興
    一、帝相被弒 帝相(姒姓,名相,一名相安,為夏朝第五任帝,前2146年-前2119年在位),是大禹之曾孫、帝仲康之子。 帝相元年(前2146年),朝政仍由后羿掌管,后羿將帝相驅逐。
  • 山海經:大禹的老婆是九尾狐,她為什麼不吃「人」
    先說這個大禹為什麼被指名道姓地派去治水,原因很簡單,父債子償。大禹他爸叫鯀(gǔn)據說是海裡的一條大魚,這個鯀被當時的領導帝堯派去治水。結果鯀磨磨蹭蹭很多年並沒有完成任務(按理說就不該讓魚去治水,那可是它賴以生存的地方,稍微動腦子想想都不能辦成事)。
  • 大禹是古埃及的蠍子王?有網友提出所謂論證
    有人提出大禹治水發生在古埃及,所以大禹是古埃及的帝王。從這一點出發,Narmer和之前的Ka, Crocodile, Ro, Sekhen可以與大禹、帝嚳、帝摯、帝堯和帝舜可以一一對應,由此可以推斷他就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創建者Narmer.
  • 這東西怎麼治水?
    不過,說到治水,古往今來,這治水第一人定是非大禹莫屬。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研究出治水策略,大禹付出了很多。幾千年來,大禹當年的治水精神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圖騰之一。為了紀念大禹,後人也塑了石像、畫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