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軍裝,保家衛國;脫下軍裝,初心不改。面對疫情,我市退役軍人矢志奉獻、衝鋒在前,在各自崗位、不同地點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阻擊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軍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軍人本色。
陳國智:舍小家為大家的「疫」線戰士
陳國智1995年退役,現在是文登區張家產鎮的一名公益崗工作人員,當接到疫情防控命令的時候,他正在母親的病床前。原本應該日夜陪護的他,卻第一時間回到了工作崗位,到了值守任務最重的埠口港區。
每天7點到崗,陳國智的第一件事就是補修5個卡口的圍擋,隨後到無法使用IP廣播的居民小區、村莊開始一天的流動宣傳,當卡點缺人他還要立即趕回卡點。
值守期間,他的困難從不與人說,「現在是疫情控制關鍵時期,還沒有到可以放心的時候,過幾天再休假吧。」誰知這一等,陳國智就再也沒有機會陪伴自己的母親。2月9日,陳國智的母親離開人世,他懷著對母親的愧疚之情回家處理後事。
孫克法:我只是一名普通黨員
2月6日上午,一位老人來到了德平社區居委會,當工作人員正準備上前詢問時,老人顫顫巍巍地拿出1000元現金交給工作人員,他說:「我上了年紀,不能再上『戰場』,也幫不上別的忙,只能通過捐款盡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當工作人員想詢問老人姓名時,他卻說自己只是一名普通黨員,說完就默默離開了。就是這樣簡短的一句話卻感動了在場工作工作人員的心,後來工作人員在居民信息中查找到了老人的信息。
老人叫孫克法,今年71歲,是一名老黨員,也是一名退休的軍隊轉業幹部,在全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老人的善舉帶給人們莫大的鼓舞。
文登區18名參戰老兵:請把我們的心意帶到
2月10日,18名參戰老兵來到文登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他們拿著現金就往工作人員手裡塞。原來老人們是來捐款的,他們也要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老人們說,年紀大了,上一線腿腳不便,想要捐款也不知道該怎麼捐,退役軍人事務局是我們的家人,請你們一定把我們的心意帶到。目前,該筆款項共計2300元,已由文登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代捐給紅十字會。
孫康志、孔芳:全家動員戰疫情
在文登區疫情防控一線,有一對抗「疫」「夫妻檔」,丈夫孫康志是澤庫鎮獸醫站工作人員,妻子孔芳張家產鎮的一名公益崗工作人員,他們都是退役軍人。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孫康志每日便奔走在公路卡點上值守;孔芳加入到重點人員24小時卡點值守隊伍,重點人員全部解除隔離後,她又馬不停蹄加入到了村級卡點值守的隊伍。
夫妻二人共同踏上了防控疫情的前線戰場,父母就主動搬進他們家中,承擔起了照顧後方的重任,在疫情來臨的時候,在全家總動員的行動中,他們讓「光榮之家」更光榮。
李延勇:「疫」線物資保障的「後勤兵」
有問題,找「勇哥」,是高區雙島街道機關幹部們遇到難題之後,冒出來的第一想法。「勇哥」叫李延勇,是雙島街道黨政辦的科室負責人,也是一名退役軍人。
「勇哥,卡點沒方便麵了,給送點吧!」「勇哥,我的暖寶寶沒有了,你再給我幾片。」「勇哥,淋浴器壞了、電熱板不制熱、印表機缺墨……」像這樣的求助電話,李延勇每天要接無數通,他每次都是第一時間協調解決。
「防疫時期一線機關幹部們都很辛苦,他們的生活質量必須得到保證。我要當好這個『後勤兵』,盡最大努力給他們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休息環境。」李延勇說。
這句話真要做到可不容易。1月26日傍晚,剛剛趕回齊河老家的李延勇,就收到了街道關於疫情防控的通知,他連父母家的凳子都沒坐熱,就連夜開車返回威海。第二天,沒來得及休息,就投入了緊張的戰「疫」之中。
疫情防控工作剛開始,街道面臨各種防護用品缺乏的困境。李延勇多方奔走協調,籌備物資,每天還要對上級支援、街道自購的防疫物資進行清點核對、卸貨搬運,一天要核對兩次臺帳,確保珍貴的物資一件不落地發到一線,每位一線工作人員都有口罩、手套、酒精和消毒液,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劉偉春:不舍晝夜的疫情「排查兵」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開,信息排查工作成為首要任務,尤其是細緻摸排轄區從武漢或湖北返威人員及密切接觸者,並建立臺帳,更是接下來一系列工作開展的基礎。
雙島街道社會事業科負責人、退役軍人劉偉春承擔了此項工作。1月27日,街道全體機關幹部沉到一線,逐村逐戶摸排居民情況,最終形成的表格都匯集到劉偉春這裡。10個村、2785戶居民,信息量之大、工作量之繁瑣可想而知。為儘快完成報表,劉偉春每天奮戰在報表一線,從1月27日開始,連續5天,每天加班到深夜。
有時表格內容常常需要改動,而且一個表格通常涉及很多信息,少則十幾條,多則幾十條,改動其中一條,表中的其他信息也極可能需要重新核實,這時需要劉偉春挨個電話逐一確認。
「大『疫』當前,我必須擺正心態,只有我這邊信息準確了,街道才能開展隔離防控等工作。」劉偉春說。
幾天加班下來,劉偉春的眼圈黑了,人也憔悴了。當遇到同事關切的詢問時,他笑著說,「我曾經是一名軍人,這點苦算啥!」
王彬:最難熬的時間段我來守
王彬是乳山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的一名工作人員,在疫情面前,今年已經50多歲的他,坐不住了,他說,我是一名黨員,還是一名退役軍人,雖然已經脫下軍裝,但我依然是個兵。於是他毅然承擔起來了乳山東高速卡口0點到8點的執勤任務。
乳山東高速口是乳山最主要的進出交通要道之一,漆黑的夜晚,凜冽的寒風,他藉助微弱的燈光,統計著進入乳山的車輛和人員信息,工作艱苦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自從開始值班到現在十幾個夜晚,他沒有一句怨言。
夜半三更乘風去,早上八點睏倦回,往返50多公裡,他憑藉著這種拼搏忘我的工作態度,踐行了一名老黨員、一名退伍老兵的錚錚誓言,那就是為人民奮鬥終生,無怨無悔。
宮曉輝:哪裡有任務就往哪裡衝
宮曉輝是乳山市南黃鎮的一名退役軍人。老宮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洗漱吃飯,而是直接去到人手短缺的南黃鎮西浪暖村的卡口,協助工作人員看防。疫情發生以來,老宮第一個放棄休假返回工作崗位,雖然沒給他安排具體的防疫任務,但是他總是衝在一線,跑前跑後。在問及他為什麼這麼賣力,他堅定回答說,「我當過兵,我入伍的時候就立下誓言,若有戰,召必回。」
看守卡點、運送物資、搭建帳篷,哪裡有活兒,老宮就往哪裡衝!餓了,吃口方便麵,累了,即便步履蹣跚也不能停下腳步。
劉愛希、姜紅花:抗「疫」夫妻
環翠區嵩山街道高家莊有這樣一對夫婦,丈夫劉愛希1985年在海軍服役,1989年退役,與妻子姜紅花平時做點小生意。疫情發生後,夫妻二人臨時關停了門面,主動要求到社區當志願者。從此,每天早晨7點前都能看到他們夫妻二人身著志願者服裝在小區門口卡點值勤的身影,妻子姜紅花說:「當聽到社區招募志願者後,他怕人手不夠,立即報了名,我身為退役軍人家屬,也不能落後。」為了群眾的健康平安,我們的退役軍人不顧自身安危,主動請纓,牢牢把守安全防線,我們的社會也因為有了這些「最可愛」的人而更加美麗。(通訊員 李太強 王洋 黃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