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英雄馳騁天下,有豪傑嘯聚山林,
有才子奇思妙想,有佳人旖旎深情。
讀傳統經典小說,古今傳奇,瞭然於心。
魯迅
清代底小說之種類及其變化,比明朝比較的多,但因為時間關係,我現在只可分作四派來說一個大概。這四派便是:一、擬古派;二、諷刺派;三、人情派;四、俠義派。
一、擬古派 所謂擬古者,是指擬六朝之志怪,或擬唐朝之傳奇者而言。唐人底小說單本,到明時什九散亡了,偶有看見模仿的,世間就覺得新異。元末明初,先有錢唐瞿佑仿了唐人傳奇,作《剪燈新話》,文章雖沒有力,而用些豔語來描畫閨情,所以特為時流所喜,仿效者很多,直到被朝廷禁止,這風氣才漸漸的衰歇。但到了嘉靖間,唐人底傳奇小說盛行起來了,從此模仿者又在在皆是,文人大抵喜歡做幾篇傳奇體的文章;其專做小說,合為一集的,則《聊齋志異》最有名。
《聊齋志異》是山東淄川人蒲松齡做的。有人說他作書以前,天天在門口設備茗煙,請過路底人講說故事,作為著作的材料;但是多由他的朋友那裡聽來的,有許多是從古書尤其是從唐人傳奇變化而來的——如《鳳陽士人》,《續黃粱》等就是—所以列他於擬古。書中所敘,多是神仙,狐鬼,精魅等故事,和當時所出同類的書差不多,但其優點在:(一)描寫詳細而委曲,用筆變幻而熟達。(二)說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覺得可親,並不覺得很可怕。不過用古典太多,使一般人不容易看下去。
中國郵政發行的蒲松齡紀念郵票
《聊齋志異》出來之後,風行約一百年,這其間模仿和讚頌它的非常之多。但到了乾隆末年,有直隸獻縣人紀昀出來和他反對了,紀昀說《聊齋志異》之缺點有二:(一)體例太雜。就是說一個人的一個作品中,不當有兩代的文章的體例,這是因為《聊齋志異》中有長的文章是仿唐人傳奇的,而又有些短的文章卻象六朝的志怪。(二)描寫太詳。這是說他的作品是述他人的事跡的,而每每過於曲盡細微,非自己不能知道,其中有許多事,本人未必肯說,作者何從知之?
紀昀為避此兩缺點起見,所以他所做的《閱微草堂筆記》就完全模仿六朝,尚質黜華,敘述簡古,力避唐人的做法。其材料大抵自造,多借狐鬼的話,以攻擊社會。
據我看來,他自己是不信狐鬼的,不過他以為對於一般愚民,卻不得不以神道設教。但他很有可以佩服的地方:他生在乾隆間法紀最嚴的時代,竟敢借文章以攻擊社會上不通的禮法,荒謬的習俗,以當時的眼光看去,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一個人。可是到了末流,不能了解他攻擊社會的精神,而只是學他的以神道設教一面的意思,於是這派小說差不多又變成勸善書了。擬古派的作品,自從以上二書出來以後,大家都學它們;一直到了現在,即如上海就還有一群所謂文人在那裡模仿它。可是並沒有什麼好成績,學到的大抵是糟粕,所以擬古派也已經被踏死在它的信徒的腳下了。
二、諷刺派 小說中寓譏諷者,晉唐已有,而在明之人情小說為尤多。在清朝,諷刺小說反少有,有名而幾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安徽全椒人吳敬梓做的。敬梓多所見聞,又工於表現,故凡所有敘述,皆能在紙上見其聲態;而寫儒者之奇形怪狀,為獨多而獨詳。當時距明亡沒有百年,明季底遺風,尚留存於士流中,八股而外,一無所知,也一無所事。敬梓身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醜態,就能格外詳細。其書雖是斷片的敘述,沒有線索,但其變化多而趣味濃,在中國歷來作諷刺小說者,再沒有比他更好的了。
吳敬梓雕像
一直到了清末,外交失敗,社會上的人們覺得自己的國勢不振了,極想知其所以然,小說家也想尋出原因的所在;於是就有李寶嘉歸罪於官場,用了南亭亭長的假名字,做了一部《官場現形記》。這部書在清末很盛行,但文章比《儒林外史》差得多了;而且作者對於官場的情形也並不很透徹,所以往往有失實的地方。
嗣後又有廣東南海人吳沃堯歸罪於社會上舊道德的消滅,也用了我佛山人的假名字,做了一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部書也很盛行,但他描寫社會的黑暗面,常常張大其詞,又不能穿入隱微,但照例的慷慨激昂,正和南亭亭長有同樣的缺點。這兩種書都用斷片湊成,沒有什麼線索和主角,是同《儒林外史》差不多的,但藝術的手段,卻差得遠了;最容易看出來的就是《儒林外史》是諷刺,而那兩種都近於謾罵。
諷刺小說是貴在旨微而語婉的,假如過甚其辭,就失了文藝上底價值,而它的末流都沒有顧到這一點,所以諷刺小說從《儒林外史》而後,就可以謂之絕響。
三、人情派 此派小說,即可以著名的《紅樓夢》做代表。《紅樓夢》其初名《石頭記》,共有八十回,在乾隆中年忽出現於北京。最初皆抄本,至乾隆五十七年,才有程偉元刻本,加多四十回,共一百二十回,改名叫《紅樓夢》。據偉元說:乃是從舊家及鼓擔上收集而成全部的。至其原本,則現在已少見,惟現有一石印本,也不知究是原本與否。
《紅樓夢》所敘為石頭城中——未必是今之南京——賈府的事情。其主要者為榮國府的賈政生子寶玉,聰明過人,而絕愛異性;賈府中實亦多好女子,主從之外,親戚也多,如黛玉,寶釵等,皆來寄寓,史湘雲亦常來。而寶玉與黛玉愛最深;後來政為寶玉娶婦,卻迎了寶釵,黛玉知道以後,吐血死了。寶玉亦鬱鬱不樂,悲嘆成病。其後寧國府的賈赦革職查抄,累及榮府,於是家庭衰落,寶玉竟發了瘋,後又忽而改行,中了舉人。但不多時,忽又不知所往了。後賈政因葬母路過毗陵,見一人光頭赤腳,向他下拜,細看就是寶玉;正欲問話,忽來一僧一道,拉之而去。追之無有,但見白茫茫一片荒野而已。
《紅樓夢》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曹雪芹,因為這是書上寫著的。至於曹雪芹是何等樣人,卻少有人提起過;現經胡適之先生的考證,我們可以知道大概了。雪芹名霑,一字芹圃,是漢軍旗人。他的祖父名寅,康熙中為江寧織造。清世祖南巡時,即以織造局為行宮。其父,亦為江寧織造。我們由此就知道作者在幼時實在是一個大世家的公子。他生在南京。十歲時,隨父到了北京。此後中間不知因何變故,家道忽落。雪芹中年,竟至窮居北京之西郊,有時還不得飽食。可是他還縱酒賦詩,而《紅樓夢》的創作,也就在這時候。可惜後來他因為兒子夭殤, 悲慟過度, 也竟死掉了——年四十餘——《紅樓夢》也未得做完, 只有八十回。後來程偉元所刻的,增至一百二十回,雖說是從各處搜集的,但實則其友高鶚所續成,並不是原本。
中國郵政發行的曹雪芹紀念郵票
對於書中所敘的意思,推測之說也很多。舉其較為重要者而言:
(一)是說記納蘭性德的家事,所謂金釵十二,就是性德所奉為上客的人們。這是因為性德是詞人,是少年中舉,他家後來也被查抄,和寶玉的情形相仿佛,所以猜想出來的。但是查抄一事, 寶玉在生前, 而性德則在死後,其他不同之點也很多,所以其實並不很相像。
(二)是說記順治與董鄂妃的故事,而又以鄂妃為秦淮舊妓董小宛。清兵南下時,掠小宛到北京,因此有寵於清世祖,封為貴妃;後來小宛夭逝,清世祖非常哀痛,就出家到五臺山做了和尚。《紅樓夢》中寶玉也做和尚,就是分明影射這一段故事。但是董鄂妃是滿洲人,並非就是董小宛,清兵下江南的時候,小宛已經二十八歲了;而順治方十四歲,決不會有把小宛做妃的道理。所以這一說也不通的。
(三)是說敘康熙朝政治底狀態的;就是以為石頭記是政治小說,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而揭清之失。如以「紅」影「朱」字,以「石頭」指「金陵」,以「賈」斥偽朝——即斥「清」,以金陵十二釵譏降清之名士。然此說未免近於穿鑿,況且現在既知道作者既是漢軍旗人,似乎不至於代漢人來抱亡國之痛的。
(四)是說自敘;此說出來最早,而信者最少,現在可是多起來了。因為我們已知道雪芹自己的境遇,很和書中所敘相合。雪芹的祖父,父親,都做過江寧織造,其家庭之豪華,實和賈府略同;雪芹幼時又是一個佳公子,有似於寶玉;而其後突然窮困,假定是被抄家或近於這一類事故所致,情理也可通——由此可知《紅樓夢》一書,說是大部分為作者自敘,實是最為可信的一說。
至於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底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倒是還在其次的事。但是反對者卻很多,以為將給青年以不好的影響。這就因為中國人看小說,不能用賞鑑的態度去欣賞它,卻自己鑽入書中,硬去充一個其中的腳色。所以青年看《紅樓夢》,便以寶玉,黛玉自居;而年老人看去,又多佔據了賈政管束寶玉的身分,滿心是利害的打算,別的什麼也看不見了。
《紅樓夢》而後,續作極多:有《後紅樓夢》,《續紅樓夢》,《紅樓後夢》,《紅樓復夢》,《紅樓補夢》,《紅樓重夢》,《紅樓幻夢》,《紅樓圓夢》……大概是補其缺陷,結以團圓。直到道光年中,《紅樓夢》才談厭了。但要敘常人之家,則佳人又少,事故不多,於是便用了《紅樓夢》的筆調,去寫優伶和妓女之事情,場面又為之一變。這有《品花寶鑑》,《青樓夢》可作代表。
《品花寶鑑》是專敘乾隆以來北京底優伶的。其中人物雖與《紅樓夢》不同,而仍以纏綿為主;所描寫的伶人與狎客,也和佳人與才子差不多。《青樓夢》全書都講妓女,但情形並非寫實的,而是作者的理想。他以為只有妓女是才子的知己,經過若干周折,便即團圓,也仍脫不了明末的佳人才子這一派。
到光緒中年,又有《海上花列傳》出現,雖然也寫妓女,但不像《青樓夢》那樣的理想,卻以為妓女有好,有壞,較近於寫實了。一到光緒末年,《九尾龜》之類出,則所寫的妓女都是壞人,狎客也像了無賴,與《海上花列傳》又不同。這樣,作者對於妓家的寫法凡三變,先是溢美,中是近真,臨末又溢惡,並且故意誇張,謾罵起來;有幾種還是誣衊,訛詐的器具。人情小說底末流至於如此,實在是很可以詫異的。
四、俠義派 俠義派底小說,可以用《三俠五義》做代表。這書的起源,本是茶館中的說書,後來能文的人,把它寫出來,就通行於社會了。當時底小說,有《紅樓夢》等專講柔情,《西遊記》一派,又專講妖怪,人們大概也很覺得厭氣了,而《三俠五義》則別開生面,很是新奇,所以流行也就特別快,特別盛。
《中國古典小說最經典:三俠五義》
當潘祖蔭由北京回吳的時候,以此書示俞曲園,曲園很讚許,但嫌其太背於歷史,乃為之改正第一回;又因書中的北俠,南俠,雙俠,實已四人,三不能包,遂加上艾虎和沈仲元;索性改名為《七俠五義》。這一種改本,現在盛行於江浙方面。
但《三俠五義》,也並非一時創作的書,宋包拯立朝剛正,《宋史》有傳;而民間傳說,則行事多怪異;元朝就傳為故事,明代又漸演為小說,就是《龍圖公案》。後來這書的組織再加密些,又成為大部的《龍圖公案》,也就是《三俠五義》的藍本了。
因為社會上很歡迎,所以又有《小五義》,《續小五義》,《英雄大八義》,《英雄小八義》,《七劍十三俠》,《七劍十八義》等等都跟著出現。——這等小說,大概是敘俠義之士,除盜平叛的事情,而中間每以名臣大官,總領一切。其先又有《施公案》,同時則有《彭公案》一類的小說,也盛行一時。其中所敘的俠客,大半粗豪,很像《水滸》中底人物,故其事實雖然來自《龍圖公案》,而源流則仍出於《水滸》。
不過《水滸》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這一類書中底人物,則幫助政府,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處,大概也因為社會背景不同之故罷。這些書大抵出於光緒初年,其先曾經有過幾回國內的戰爭,如平長毛,平捻匪,平教匪等,許多市井中人,粗人無賴之流,因為從軍立功,多得頂戴,人民非常羨慕,願聽「為王前驅」的故事,所以茶館中發生的小說,自然也受了影響了。現在《七俠五義》已出到二十四集,《施公案》出到十集,《彭公案》十七集,而大抵千篇一律,語多不通,我們對此,無多批評,只是很覺得作者和看者,都能夠如此之不憚煩,也算是一件奇蹟罷了。
上邊所講的四派小說,到現在還很通行。此外零碎小派的作品也還有,只好都略去了它們。至於民國以來所發生的新派的小說,還很年幼—— 正在發達創造之中,沒有很大的著作,所以也姑且不提起它們了。
(本文節選自魯迅著《中國小說史略》,中華書局出版)
《西遊記》
叢書名: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作者:[明]吳承恩 著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9787020008735
定價:47.20元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
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裡,是一次傳奇式的萬裡長徵,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
《紅樓夢》
叢書名: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作者:[清]曹雪芹 著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9787020002207
定價:59.70元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紅樓夢》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他們各自具有自己獨特而鮮明的個性特徵,成為不朽的藝術典型,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永遠放射著奇光異彩。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從《紅樓夢》反映的思想傾向來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水滸傳》
叢書名: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作者:[明] 施耐庵 羅貫中 著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9787020008742
定價:50.60元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水滸傳》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生於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全書以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主要題材,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壓迫、英勇鬥爭的悲壯畫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成功地塑造了魯智深、李逵、武松、林衝、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說故事情節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但作品歌頌、美化宋江,鼓吹「忠義」和「替天行道」,表現出嚴重的思想局限。
《三國演義》
叢書名: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作者:[明] 羅貫中 著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9787020008728
定價:39.50元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戲曲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作者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的動蕩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眾的苦難和他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願望。 小說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寬厚仁愛的劉備,殘暴奸詐的曹操,一身正氣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還有頭戴綸巾、手搖羽扇的諸葛亮,以計謀見長的周瑜和司馬懿。他們鬥智鬥勇的故事早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說新語》(上下冊)
叢書名: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作者:朱碧蓮 沈海波 譯註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9787101079401
定價:66.00元
本書每一篇前都用一個簡短的題解對該篇進行介紹。 除對生僻字依《漢語大詞典》做注音、解釋外,本書更注重對於涉及的歷史事件、背景的說明,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當時人物以及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認識那個時代獨特的時代風尚。 底本選用涵芬樓明嘉趣堂本,參考了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的校勘、箋疏成果。
《全唐五代小說》(全八冊)
作者:李時人 編校 何滿子 審定 詹緒左 覆校
版式:繁體豎排
書號: 9787101096644
定價:680.00元
唐五代是中國小說史上的重要時期,小說文體在此期間形成,諸如《太平廣記》、《說郛》等對唐五代小說的基本文獻多有保存,近代敦煌遺書等出土文獻的發見,也為《全唐五代小說》的編纂豐富了文獻來源。本書篇幅較巨,總計約360萬字,收錄作品二千一百餘篇。全書編纂有序,分正編、外編兩部分,正編一百卷,輯錄小說作品,外編二十五卷,收錄接近小說規制的敘事作品。全書體例規範完備,或數人一卷,或一人一卷,或一人數卷,各人名下列小傳,作品依序排列,注意所收作品的作者辨證和文字校勘工作,據可靠底本錄存文字,對各篇加以校箋,時或考訂作品真偽歸屬。書後附《作者索引》、《篇名索引》,以便查檢。
《酉陽雜俎》
叢書名: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作者:張仲裁 譯註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 9787101124552
定價:84.00元
唐代筆記小說集,有前卷20卷,續集10卷。所記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分類編錄,一部分內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些記載各地與異域珍異之物。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啟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說的重要著作,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魯迅曾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這部書與唐代的傳奇小說「並驅爭先」。這是一部相當有趣好玩的書,全面反映了唐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社會生活的大千風貌。
《閱微草堂筆記》
叢書名:中國古典小說最經典
作者:[清]紀昀 撰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 9787101097771
定價:17.00元
《閱微草堂筆記》一書為紀昀晚年所作,寫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之間。全書共二十四卷,1196則,包括《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誌》、《姑妄聽之》和《灤陽續錄》5種。《閱微草堂筆記》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質樸簡潔,無論是寫人還是敘事,皆著墨不多,不過粗陳梗概,點到為止,但極有章法,頗見情致,其弟子盛時彥對此也有概括:「敘述剪裁,貫穿映帶,如雲容水態,迥出天機。」恰如魯迅所言,「立法甚嚴,舉其體要,則在尚質黜,追蹤晉宋」。
《聊齋志異》
叢書名:中國古典小說最經典
作者:[清]蒲松齡 撰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 9787101097566
定價:22.00元
《聊齋志異》全書分為12卷,收錄短篇文言小說491篇。是蒲松齡「一生精力所聚」之書。其故事的來源十分廣泛,所聞所見,隨時記錄。此書在他40歲左右就已經完成,以後幾經修訂、增補,終身反覆經營。他在《自序》中又說:「集腋為裘,妄繼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蒲松齡在繼承魏晉志怪和唐宋傳奇傳統的基礎上,以雋永之筆、博愛之情,取得了中國文言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
《封神演義》
叢書名:中華十大暢銷古典小說
作者:[明]許仲琳 編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 9787101064162
定價:36.00元
《封神演義》依託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為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篇,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是一部融歷史演義和神魔幻想為一體的優秀的長篇小說。書中的一些情節,如哪吒鬧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訪賢、三搶封神榜、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等,至今仍為讀者津津樂道。而各種功能特殊、新穎奇異的兵器寶貝,善惡雙方鬥法鬥寶、鬥智鬥勇的場景,其想像之宏闊奇偉,章法之波瀾起伏,令人有目不暇接、匪夷所思之感。
《儒林外史》
叢書名:中華十大暢銷古典小說
作者:[清]吳敬梓 撰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 9787101064124
定價:20.00元
《儒林外史》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極具個性的諷刺藝術。塑造人物時,能秉持公心,不虛美,不隱惡,借喜劇性的情節,揭示悲劇性的內涵,令人笑中帶淚,具有振聾發聵的藝術效果。 小說詞義婉曲,敘述含蓄,冷靜蘊藉,常常是用白描的筆觸,「不尚誇張,一味寫實」,讓生活的真實來顯現諷刺的力量。
《老殘遊記》
叢書名:中國古典小說最經典
作者:[清]劉鶚 著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 9787101093780
定價:12.00元
《老殘遊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是作者劉鶚痛惜國家命運,希望喚醒民眾、補殘救世的「哭泣」之作。小說以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進行深入開掘,尤其是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對清廷官場的批判切中時弊、獨具慧眼。小說在敘事上實現了從說書人敘事向作家敘事的轉變,體現了高超的描寫技巧,使晚清小說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兒女英雄傳》
叢書名:中國古典小說最經典
作者:[清]文康 著
版式:簡體橫排
書號: 9787101093742
定價:22.00元
清代文康著《兒女英雄傳》,又名《金玉緣》、《日下新書》,是我國小說史上最早出現的一部熔俠義與言情於一爐的社會小說。全書40回。講述的是康熙末年雍正初年,少年公子安驥因父親安學海遭人陷害,變賣家產前去營救,途遇歹人要謀財害命;俠女十三妹何玉鳳因父親為奸臣紀獻唐所害,學武報仇,遇安驥有難,暗中護助,全殲強徒,最後與民女張金鳳一同嫁與安驥為妻;安驥則讀書應試,科場連捷,最終位極人臣,盡享人間富貴。文康不滿足於英雄的使氣角力和兒女的詩簡傳情,更上升到理學高度,提出:立志作個忠臣、孝子,這便是英雄心;忠臣、孝子必然愛君、愛親,這便是兒女心。小說中人物的語言更是出色,著者一定是仔細揣摩過生活中各色人物的口氣、姿態以及心理活動,所以寫出來的對話是人有其聲,聲有其態,用「傳神」二字來形容,真是最恰當不過。
想了解完整的中國古典小說推薦書單,
想享受京東9月購書折扣,
想參與中華書局與京東圖書聯合舉辦的「傳統文化月」活動,
長按二維碼進入活動通道了解更多。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