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熱、咽喉痛警惕「接吻病」!皰疹病毒說來就來!注意預防

2021-01-18 母嬰放大鏡

秋冬真是寶寶的多病時節,病毒一波波在向孩子靠近,也是讓寶寶媽媽提心吊,無奈發出一聲吶喊,養娃不易,且行且珍惜啊。

今天再跟爸爸媽媽們普及一個病毒,它有一個蠻洋氣的名字—EB病毒!這就是傳說中的「親吻病」的罪魁禍首,也在秋冬高發!

孩子症狀看著像感冒,其實卻是感染上了一種「特殊」病毒——EB病毒!

新聞報導

因為被人親了下嘴巴,2歲萌娃當晚發高燒、甚至面癱…

中秋剛過,你家寶寶有沒有被捏臉蛋?有沒有被叔叔阿姨一頓狂吻呢?十一假期就要到來,一大波親吻正在向娃襲來!

「聽起來很美」的親吻病,到底咋回事?

「親吻病」的學名(又稱說了我們也聽不懂的名字)叫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

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俗稱「親吻病毒」,以唾液傳播為主。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秋冬為多。

兩個數據了解一下:

95%以上的成人都攜帶著EB病毒!但不一定會發病,病毒會先在身體裡潛伏下來,等到人抵抗力差的時候,再跑出來興風作浪。

最多見於學齡前的兒童(6歲以前)!多為幼兒時期感染;嬰兒期感染,一般沒有症狀,但病毒在體內長期存在,表現為潛伏感染。

小孩子抵抗力較低,被感染後就極容易發病。除了親吻,口對口餵食、共用餐具、飛沫等行為都可以引起傳播。

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可復發感染,感染時其症狀輕重不一,可以累及全身多個系統,引發多種疾病。

但是劃重點!發病後可獲得較持久免疫力。而且有藥可治,不必過於緊張,但是要防範併發症。

「親吻病」真是迷人的危險啊!有哪些表現?

親吻病的症狀,很容易和流感傻傻分不清。

這種病毒高發於4-6歲的孩子,一旦感染這種病毒,就會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這是一種比感冒更粘人的病症,它會侵犯人體的各個臟器組織,引發很多併發症,如扁桃體腫大、腦膜炎、肺炎、胸腔積液、心肌炎、脊髓炎、顱內出血等,甚至會誘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肝臟功能受損以及泌尿系統感染、肝衰竭等病症。

如果這個病毒急性感染髮作,患者會有發熱、嘔吐、咽喉痛、淋巴結和脾臟腫大等症狀,很容易被誤診為扁桃體炎等呼吸道傳染病。

有時候連醫生都會誤診。那麼該怎樣辨別EB病毒感染呢?

還是分不清?那就交給專業人士,到醫院抽血檢查一下吧!

有這些症狀趕緊就醫!

從發病狀況看,EB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很容易被混淆。

①發燒體溫一般在39度左右波動,吃退燒藥也沒用,發熱持續一周左右,並伴有眼瞼浮腫,有些兒童可持續發燒10餘天。

②咽喉痛、扁桃體紅腫、淋巴結腫大、眼瞼腫大喉嚨有化膿性的白斑、眼睛腫。腫大的淋巴結部位主要在雙側頸部,一般在數天、數周逐漸縮小、消退。

③皮疹或嘔吐大約10%的患病兒童皮膚可出現皮疹,部分患兒可能伴有嘔吐。

④肝臟腫大約20%的患病兒童可以出現肝臟腫大,肝區壓痛,比較類似肝炎的症狀。

⑤ 出現面色蒼白、皮疹、嘔吐、四肢無力或者無法緩解的精神萎靡。

血常規中可以找到它的很多蛛絲馬跡,比如白細胞總數升高伴單核或淋巴細胞明顯升高,異性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等,為診斷它提供有力證據!考慮EB病毒感染時,還應完成EB病毒的相關檢測,幫助準確評估哦!

治療不難,但要警惕併發症!

「親吻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這說明啥?

治療EB病毒有特效藥,只要及時確診,對症治療,能夠殺滅體內大部分的EB病毒,不會給以後留下隱患,所以這個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啦。

好好對症治療、做好護理,沒有引起病發病,一般1周之後,娃又恢復了生龍活虎。

發熱

物理退燒。必要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安排!

注意:脫水症、腎臟功能不全的寶寶,這兩種退熱藥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哦!

淋巴結大、咽炎

有些情況需較徹底地清除體內剩餘的病毒,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者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比如阿昔洛韋。

預防脫水

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比如口服補液鹽Ⅲ,多喝水、奶、米湯等;

嗓子疼

可以吃些涼的東西緩解,比如涼的酸奶、果汁等;

同時,要讓娃多多臥床休息,家裡勤開窗通風。

因為,雖然「親吻病」並不可怕,但併發症卻極其兇險!千萬不能延誤病情,耽誤治療!

其實,單純皰疹病毒的致病率非常低!不必過於驚慌

就拿新生兒皰疹病毒感染來說,美國這麼大國家每年也只有 1500 例病例。

至於致死率極高的 HSV-1 腦炎,那概率就更低了。

瑞典一項為期 12 年(1990-2001 年)的,關於 HSV-1 腦炎發病率的全國性回顧性研究表明,每年確診病例的發生率為 2.2/1,000,000 人。也就是說,100 萬人個人當中,只有 2 個患 HSV-1 腦炎。

試想一下,全球感染皰疹病毒的人那麼多,要是隨便親一親就會生病,那不得亂套了?況且像歐美國家,親吻簡直跟吃飯一樣平常,也沒見很多孩子得病是不是?

注意這 4 點,親吻孩子也沒問題

面對無比可愛的寶寶,哪個當媽的不是瞧著瞧著就親上去了?不僅是軟軟的臉,還有胖乎乎的小手小腳,甚至 Q 彈的小屁屁,一天 300 次還不管夠的那種。

如果說絕對不能親寶寶,這簡直是殘暴無情反人性好嗎?!事實上,只要注意這幾點,親娃真的沒問題。

1. 不要親寶寶的嘴巴

美國兒科學會鄭重建議,與嬰幼兒應該避免任何一種形式的唾液共享行為。嘴對嘴親吻會直接把病菌傳染給寶寶。

2. 太小的寶寶不要親

新生兒(小於 6 周)由於免疫系統低下,單純皰疹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除了先天感染或在生產過程中被感染,最常見的就是親密接觸(如親吻)所致,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美國的一個新生寶寶,曾經就是因為感染皰疹病毒離開了人世。

3. 已經生病了,就暫時忍一忍不要親娃

除了前面說到的皰疹,還有成人容易得的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如果爸媽身體不適,感冒了腹瀉了,也都暫時忍一忍吧,不要親娃,等病好了再親個夠。

4. 抽菸後不要親娃

很多爸爸或者爺爺都會抽菸,二手菸和三手煙對於寶寶健康也有威脅,如果剛抽完煙也不要親了。戒不了煙,刷牙漱口再和娃親近吧。

10種情況千萬別親寶寶

1、出現水皰

媽媽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並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病毒感染,好發年齡在1~4歲,以出生後第二年為發病高峰。

2、濃妝淡抹

化妝品不少都含有鉛、汞或其他化學物質,如果媽媽不卸妝就親吻寶寶,或讓寶寶親吻媽媽,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寶寶體內,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症。美國就曾報導過嬰兒因與母親臉貼臉,誤舔食了母親臉上的粉脂,而發生鉛中毒的病例。

3、傷風感冒

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併腦炎、心肌炎,因此媽媽應對感冒病毒引起高度重視。即使自己只是出現輕微感冒症狀,比如輕微的頭疼、咽痛,也應避免相互親吻等親暱之舉。

4、口腔疾病

親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觸,如果媽媽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口腔中就會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過親吻寶寶,這些病菌就會進入寶寶的口腔,引發寶寶的口腔疾病或其他併發症。

5、出現皮疹

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傳染源,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能通過口腔飛沫傳播。而兒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母子間的親吻很容易傳染此病。

6、拉肚子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媽媽親吻寶寶,或者給寶寶餵飯前,用舌頭嘗冷熱等動作,都可能增加寶寶得痢疾的機率。

7、攜帶具傳染性的肝炎病毒

如果媽媽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親吻寶寶是不夠安全的。A肝的傳播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而B肝則通過注射、輸血或血製品、密切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染,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

8、流行性腮腺炎

這種病主要通過鼻咽部分泌物的飛沫等傳播,傳染性很強。特別是對於抵抗力很弱的新生兒來說,如果大人唾液中存在腮腺炎病毒,都有可能通過唾液傳染給孩子。

9、扁桃體炎

寶寶是扁桃體炎的好發人群。這是因為1歲以下的寶寶扁桃體還沒有發育完全。而扁桃體炎患者的唾液中存在大量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化膿性細菌,當親吻寶寶時就會把病菌傳給寶寶致其發病。

10、流行性眼結膜炎

由於寶寶年幼,抵禦疾病的能力差,很容易沾染上親吻者正在患有的流行性眼結膜炎等疾病。患者通過眼屎、眼淚及被這些病菌、病毒汙染的手而傳染給寶寶,也有可能通過親吻的方式傳染。口腔裡有幾百種細菌,其中約5%可能會危害健康,親吻可傳染超過270種細菌。所以與寶寶親密接觸前,最好洗手、洗臉、刷牙,做好清潔。

外人可以親寶寶嗎?

由於無法確認每個人是否患病,出於情理也不方便詢問,建議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

想親寶寶嘴,通通都拒絕!

傾情提供幾招好用又不傷感情的婉拒大法:

◆建議親友親寶寶的臉頰、額頭、頭頂,或者牽手、擁抱代替(不要親娃的手腳,以免娃啃自己的小手小腳時被傳染);

◆對於不好直接拒絕的長輩,可以推脫寶寶最近不太舒服,不能隨便摸寶寶、親寶寶;

◆嬰兒車上做一個【不要觸碰寶寶】的標識;

◆大一點的娃,平時記得教娃不要親別人嘴巴,也不要讓任何人親嘴。別人親她的時候,把臉頰側過去。

都說養娃難,就是因為娃年齡小、免疫系統不完善, 所以衣食住行、與人交往,都需要寶爸媽謹慎小心。

記住,跟寶寶要適度親密哦!最好不要親吻嘴巴,也不要給孩子咀嚼食物,或者先嘗後餵飯,最好也不要給孩子吹涼食物。一定注意防範病毒感染,或許有人不要覺得是杞人憂天,但是降低風險到最低總是沒錯的,意外發生時,帶給孩子的只有痛苦。

相關焦點

  • 孩子高燒、嘴裡長滿皰疹、拒食、煩躁不安……當心得了皰疹性咽峽炎
    河南商報記者採訪到兩位兒科醫生,帶大家了解一下皰疹性咽峽炎這個「磨人的兒科病」。皰疹性咽峽炎是什麼病?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徵是孩子急發燒,同時在咽喉等部位有暈斑或者皰疹,極具傳染性,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
  • 孩子發燒咽喉出現皰疹,吃藥沒好轉,可能是這種疾病惹的禍
    孩子突然出現頭疼、咽喉痛、腹瀉等症狀?很多家長這時會很緊張,因為這些症狀和手足口病的病症非常相似,而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兒童疾病,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兒童出現腦炎!屬於嚴重疾病,威脅孩子生命。但其實如果只是咽喉部位出現皰疹,家長不必太擔心,這或是皰疹性咽頰炎的明顯症狀,家長一定要區分清楚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的區別,不要盲目的治療。皰疹性咽頰炎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病毒導致的咽炎,可能發病於感冒、咽炎、急性鼻炎之後。
  • 皰疹性咽峽炎爆發季到了,據說比手足口病還厲害!家長要注意
    六一兒童節剛過本想著可以輕鬆點的家長皰疹性咽峽炎爆發季到來的消息就引起了不少家長的擔心據說這是一種流行的皰疹性咽炎是新型病毒、傳染性極強比手足口病還要厲害......那皰疹性咽峽炎到底是什麼?它真有這麼厲害嗎?又該怎樣預防和治療呢?
  • 講講可以「致命」的咽喉痛—急性會厭炎!
    「咽喉痛」很多患者認為是感冒、上火的症狀,一般不引起重視。但患者您知道嗎?有一種「咽喉痛」是可以致命的,它就是不容忽視的「急性會厭炎」。 您了解急性會厭炎嗎? 急性會厭炎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成人,兒童均可患本病。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孩子家長要警惕
    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健康科普堂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孩子家長要警惕》天氣逐漸轉冷了,病毒也開始肆意流行,讓寶爸寶媽們既害怕又頭疼的手足口病也到了高發季節,所以這個期間寶媽寶爸們一定要高度注意。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病毒性傳染病。
  • 得了帶狀皰疹怎麼辦?
    「帶狀皰疹一般在夜間12點至凌晨3點痛感會加劇,痛點也不固定,呈針扎樣、撕裂樣、燒灼樣、放電樣疼痛,有時還會有發熱感。」景鳴介紹。  什麼情況下會得帶狀皰疹?景鳴介紹,在人體初次被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之後,約70%會發病,爆發水痘,約30%不發病,成為隱匿性感染,這些病毒會悄悄地隱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中。
  • 山東開學 高中生低燒發熱急送醫院!這6種春季傳染病要警惕!
    春季天氣多變,時寒時暖流感、水痘等春季傳染病常出現小編為你梳理了6種春季常見傳染病做好預防、注意個人衛生在警惕之時,也切勿恐慌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汙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臨床表現■ 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
  • 突然高熱、咽部皰疹,要考慮是皰疹性咽頰炎,治療手段需了解
    3、自潔功能弱成年人的呼吸道系統表面會有很多類似於刷子一樣的纖毛組織,它能夠將人體吸入的大量粉塵或者是致病菌進行清掃,讓這些病毒物質能夠迅速的通過喉頭咳出,降低發病機率,但是小兒的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善,這種纖毛的活動能力也會特別的微弱,功能比較差,從而就會使得大量的致病菌或者是粉塵進入到咽喉而引起各種疾病,皰疹性咽峽炎就是其中之一。
  • 咽喉炎喉嚨痛怎麼辦 怎麼防治咽喉炎喉嚨痛
    大多數喉嚨痛是由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引起的。有些病毒可以導致特定類型的喉嚨痛,如柯薩奇病毒感染或單核細胞增多症。細菌,可引起咽炎,包括A群鏈球菌,從而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咽喉炎。其他的,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細菌引起的咽喉疼痛,包括棒狀桿菌,淋病,衣塬體等。多數情況下,咽炎發生在寒冷的季節。這種疾病往往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
  • 帶狀皰疹:世界上有一種痛,是會呼吸的痛
    真的是吃也痛,睡也痛,就連呼吸都痛啊……」又到了病毒性疾病高發的時節,經常熬夜的小夥伴們,千萬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雙11」和「雙12」過後,看到清得空空的購物車和填得滿滿的購物訂單,大家有沒有一種「腰纏萬貫」的錯覺?但是……杜醫生今天要講的「腰纏萬貫」,可要比這要嚇人。
  • 咽喉痛只會是感冒或上火引起的?還需警惕急性會厭炎
    咽喉痛只會是感冒或上火引起的? 原創 澤橋醫生 澤橋醫生咽喉痛這個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實在過於常見大多數人咽喉痛的第一反應都是覺得自己上火了或者感冒了於是要麼撒手不管要麼就自己吃吃藥壓一壓疼痛感
  • 帶狀皰疹會傳染怎麼辦?4個預防方法,都在這裡了
    為了避免該疾病入侵影響正常生活,要足夠重視,了解該疾病的預防手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狀態。很多人說帶狀皰疹傳染性強,很可怕,這種情況是真的嗎?帶狀皰疹的入侵主要和病毒感染有關,該疾病確實比較容易傳染,在發病期間很多人會有發熱,身體乏力等情況,那些抵抗力薄弱,沒有感染過病毒的人更容易在帶狀皰疹病毒入侵之後影響身體健康。
  •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之旅
    帶狀皰疹患者常出現運動神經損害、肢體無力、骶神經損害等,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這是由於病毒的嗜神經特性,病毒在神經元大量複製的過程中會破壞神經,造成神經節、神經根和周圍神經出現破壞和纖維化,導致帶狀皰疹發病時還會在患處感受到持續、反覆的劇痛,而在皮疹癒合後疼痛仍可持續一段時間,稱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這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併發症。
  • 寧鄉1歲多女童嘴角皰疹,一天內蔓延全身!省兒童醫院近期接診多例
    注意! 注意! 注意!不要在公共區域接觸公共玩具 醫生表示,每年夏季是手足口等疾病高發季節,跟病毒規律有關係。此外,單純的口腔裡面有皰疹、伴隨發燒,都要來醫院就診。
  • 小兒發熱伴皮疹護理措施(三)
    寶寶發熱是兒童生長發育是常見的病症,但是發燒的同時以及發燒後,還伴隨著皮膚出疹子就需要家長格外注意。一些發燒出疹中的常見病之前已經分類了解,這裡就再進一步的了解相應治療措施。 手足口病
  • 兒童皰疹性咽峽炎呼和浩特市發病率較低
    近日,我市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都收到了這樣一則提醒消息:近期為水痘、手足口病等各類傳染病高發期,請家長注意加強孩子的衛生習慣,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記者從內蒙古婦幼保健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呼和浩特市第二醫院了解到,近期患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兒童有所增多,其中以皰疹性咽峽炎多見,手足口病患者較少,均未出現高發情況。雖然疾病未進入高發期,但醫生提醒,家長們要做好預防工作,孩子出現高熱、食慾下降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延誤治療時間。
  • 夏季如何防治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乾貨分享速來學習
    夏季是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傳染病的高發期。一、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咽峽炎也被稱為「夏季感冒」,多見於1~4歲寶寶。症狀表現為寶寶突然發高燒,食慾差,咽喉痛,厭食,偶有咳嗽、流涕等表現。到醫院檢查會發現寶寶咽部周圍出現小水皰,水皰破了之後就變成潰瘍。
  • 寧鄉1歲多女童嘴角皰疹,一天內蔓延全身!近期多發,發病急、傳播快...
    注意!注意!注意!- 2 -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儘量減少去人群密集處不要在公共區域接觸公共玩具醫生表示,每年夏季是手足口等疾病高發季節,跟病毒規律有關係。不管是什麼傳染病,有疫苗接種的時候,疫苗接種是最有效、最穩妥的。
  • 嗓子紅、嗓子痛、嗓子化膿,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
    導致扁桃體炎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其中主要是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很多細菌或特殊微生物也可導致。所以,及時、有力的抗生素治療不僅可以緩解咽痛、恢復正常體溫和降低傳染性,更重要的是預防棘手的併發症。5、根據咽部和扁桃體外觀來判斷病因可靠嗎?扁桃體表面有白色滲出物,是化膿性扁桃體炎嗎?
  • 丹毒,痴呆,食管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臥床,抬高患肢。主要是抗感染治療。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溼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