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紀末,發現氧氣的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裡斯特利發明了汽水,而最早的碳酸汽水是現做現賣,直到英國人Hiram Codd發明了用機器灌裝、玻璃珠封口的科德瓶。
不過科德瓶也存在弊端,回收的玻璃瓶因為彈珠的關係很難清洗,而且小孩子們還特布爾喜歡將汽水中的彈珠取出來玩,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誤食的情況。
1884年蘇格蘭移民Alexander Cameron Sim將彈珠汽水帶入了日本,不僅是汽水的味道受日本人喜歡,其瓶子的設計也讓日本所有玻璃製造商非常著迷,因此決心在本土製造出科德瓶。
而在二戰期間,帶著青檸和檸檬口味的彈珠汽水極其受日本海軍的喜愛,甚至在軍艦都有生產彈珠汽水的設備。
另外美軍在二戰期間喝的是可口可樂,德軍喝的是芬達,說來芬達與可口可樂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可口可樂誕生於美國的喬治亞洲亞特蘭大,雖然阿薩·坎德勒在1886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享有「可口可樂之父」的稱號,但可樂的出世與許多大發明一樣,屬於偶然。
它的發明者是美國的藥劑師約翰·彭伯頓,最初發明可樂也是藥用,可提神、治頭痛,當時還需要兌水,但有一天下午,一個酒鬼來到彭伯頓的藥店,要了份可樂,但他懶得去兌水,而是就近拿起了蘇打水,結果意外發現挺好喝的。
但彭伯頓不善經營,從生產到銷售都沒有做好,入股的阿薩·坎德勒則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打算把可樂做大做強,因此以1000美元擁有了可口可樂的全部股份。
二戰期間,阿薩·坎德勒響應號召,表示每個軍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價錢買到一瓶可口可樂,而在諾曼第登陸後,可口可樂每月都要向美軍提供600萬瓶可樂。
而早在二戰之前,可口可樂公司就已經進入了德國市場,並且同樣備受好評,但二戰發生後,總公司不再為德國分公司提供可樂所需的重要原材料,但德國工廠還得經營下去,他們不願意放棄這部分利潤,後利用當地能找到的成分,研製出了一款類似可樂口味的飲料,取名叫「芬達」。
那中國軍人喝的是什麼?事實上早在1927年,可口可樂就出現在了中國上海街頭,不過當時的中國人並不是很喜歡可樂的味道,而且可樂的價格並不低,可樂自然不可能流入軍隊。
但在1948年,上海成為了可口可樂海外首個銷售超百萬標箱的城市,不過隨著美國大使館的撤離,可口可樂就撤出了中國市場,直至中美正式建交,可口可樂再次出現在了中國大陸。
在二戰期間,我國軍人喝的則是白開水,沒事就來杯熱水,「包治百病」,現今還很流行,另外茶水在我國非常受歡迎。
最初茶葉也不是用來泡的,而是用來煮的,用於藥用,可提神去口臭,不知何時起,茶鋪就出現了,喝茶成了消遣,在明末清初還有茶水當成涼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