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利益衝突導致了戰爭的產生,世界歷史上有兩次席捲全世界數十個國家的戰爭,這兩次戰爭讓世界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中尤以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最大,參戰國家最多,死傷人數最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各國的年輕人被派上戰場保家衛國。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線士兵的英勇作戰,離不開後勤保障的高效率。據說當時的士兵在戰場上能夠喝到碳酸飲料,那麼各參戰國家喝到的是哪種類型的飲料?
一、德國喝芬達
雖然可口可樂產生於美國,但它的爆爽口感讓它風靡全世界。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喝上一點冰可樂,那滋味可是讓人沉醉,連著名的二戰元兇希特勒也對此痴迷。然而他在發起世界大戰後,就應該明白他對可樂表示了拒絕。
如古話所言,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既然沒有可口可樂,那麼就做一個替代品出來。有一位德國科學家用乳清和水果作為原料,加上碳酸水的輔助,成功做出了一款口感不下於可口可樂的飲料。這種飲料一經上市,便受到了德國人的喜歡,尤其是德國軍人對它痴迷最深。
芬達飲料在世界範圍內,依舊佔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對於許多人來說,芬達的橙子味飲料風味迷人,比之可口可樂單調的口味要更勝一籌。
二、美國人鍾情於可口可樂
許多人不知道可口可樂一開始並不是作為飲料被研發出來的,它是一次偶然的發明。在1885年的時候,美國的一位醫生偶然發明了一種配方,他的本意是用它治療頭疼感冒的,可誰知道病人特別喜歡喝這個配方兌出的水,病人稱這水口感太棒,讓人有上癮的感覺,而這就是可口可樂的前身。
這本是藥劑師的配方,後來被阿薩·坎德勒花了1000美元買了下來,之後他經歷多次的口感改良,這才有了後來風靡全世界的可口可樂。
二戰開始後,美國派了許多士兵去到一線,當時美國軍隊訂購了許多的可口可樂,作為美國士兵的戰備物資。這種碳酸飲料優點明顯,給人以輕鬆愉悅感。戰場上的士兵們,每天都在面臨生與死的考驗,壓力巨大。如果有這麼一瓶可樂,它的爽快口感能夠幫助放鬆身心,而且一瓶可樂的熱量很大,有時候軍需物資不足時,它可以暫時充當後備補給。
美軍前線士兵的一般夥食,是野戰口糧以及巧克力棒,還有一些日常飯食,然而這些只能填飽他們的肚子,不能幫他們緩解生死邊的壓力。而可樂的爽快口感讓士兵迅速解壓,甚至於一線士兵把它當成了精神支柱,據說美軍士兵在二戰期間總共消費了近100億瓶可樂。
三、日本的彈珠汽水
在二戰的時候,雖然日本的工業化程度不如德美這些老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國力顯著增強,生產力大大提升。在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因為與美國是敵對國,所以日本不可能有可口可樂。
那麼日本前線士兵能夠有什么喝的呢?美國士兵確實生活極好,每天大魚大肉又有可口可樂。後來日本人研發出了彈珠汽水,這種汽水的設計十分獨特。
這款彈珠汽水的瓶子的瓶頸處,有一個十分巧妙的設計,其中加入了一顆彈珠,這能夠防止碳酸氣體的洩露,有效保證了碳酸飲料的口感。而它也因為獨特設計被命名為彈珠汽水,它的口感酸甜適中,十分匹配亞洲人。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二戰中的主戰方,它們侵略了許多國家,在韓國,在歐洲,在我國都有軍力分布。而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日本軍隊待遇差別不同,當時日本把彈珠汽水主要供應給了日本的海軍,而日本的陸軍挺可憐的,沒有機會喝上酸酸甜甜的彈珠汽水。
能夠看到條件好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們的前線士兵待遇確實極好。無論是法西斯國家還是反法西斯國家,只要經濟發展足夠好,都會給一線士兵最好的待遇,如老話說得好,吃飽喝足才有力氣做事,對於一線士兵來說,他們是每天都在拼命,所以待遇好點也理所當然。
縱觀其他國家的一線士兵都能有碳酸飲料喝,那麼二戰中的我國士兵,當時能享受到口感極佳的碳酸飲料嗎?
四、中國士兵喝什麼?
眾所周知我國在二戰時,經濟發展並不好,中國軍人是在很艱難的情況下,才贏得了戰爭勝利,而當時的中國軍人可沒有什麼飲料喝,他們就喝白開水。
在二戰的時候,這日本侵略了我國土地,並以武力威脅一些本地企業屈服,讓它們轉而生產軍工產品,這就是日本人的策略。因為光靠在日本本地的軍工設備,運輸到中國時時間太長,不夠作戰所用,所以這些侵略者直接在我們土地上開工廠造武器裝備。
當時的中國軍隊中,唯有中國遠徵軍有可能喝到碳酸飲料,因為這支部隊是完全美式化的,有可能接觸到碳酸飲料。其他部隊基本上沒有可能喝到碳酸飲料。
可口可樂正式在中國大陸建廠的時間,是在1982年,工廠開設在上海和天津。當時的上層人士喝到可口可樂以後,讚美它的爽快口感。這種碳酸飲料開始風靡以後,中國本地不少企業開始有樣學樣,模仿可口可樂生產相似的飲料。
總結
二戰的時候,我軍條件艱苦,能夠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白開水,已是不容易。當時在艱難困苦當中,無數先輩用堅韌的精神對抗侵略者,並成功把他們趕跑了。
這足夠說明一件事,即便前線士兵吃得多好,如果沒有強烈的精神支持,打仗只會疲軟無力。當然保障前線士兵的後勤補給,對於戰鬥力的發揮是很重要的。我們的先輩即便是喝白開水也戰勝了那些喝碳酸飲料的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