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故事|廚房如課堂,學做小包子

2021-01-15 錢江晚報

小編:1月30日起,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徵集,請杭州全市中小學生一起來寫「我的抗疫故事」。

消息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投稿。孩子們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振奮。大家講述自己寒假「抗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家人或身邊的醫生護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有和父母的宅家趣聞,看新聞感想等,還配了精美圖片、漫畫或視頻。

投稿會在「小時新聞」和大家分享,優秀作文有機會在《錢江晚報》上刊登。

快加入進來吧!投稿截止2月17日,投稿方式見文末「相關推薦」。

下面,來看看部分優秀徵文。

廚房如課堂,學做小包子

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402班 施恕一

這個春節,註定成為難以忘懷的回憶,宅家那麼多天,哪兒都不能去,會無聊嗎?我的回答是:No!No!N0!相反,我們全家有了更多的相處地時間。我們在家每天變著花樣做吃的,什麼炒飯、麵條、大餅、pizza,湯圓……都嘗試過了!

今天,爸爸拿出一袋麵粉說:「來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吧,我們自己做包子!」他的提議得到全家人的雙手贊同。媽媽說她會發麵,但是只會做刀切饅頭;爸爸說他來做肉包子,太棒啦!我和妹妹呢,當然是來學做包子囉!

首先我們要來和面。媽媽拿出一個盆,放進去麵粉、雞蛋、糖、還有一包酵母。媽媽說,酵母是用來把麵團發酵的,倒進去一些溫水攪啊攪,把麵粉攪和成了一片片像棉花樣的東西。這時候用手伸到盆裡去揉麵團,我不停地按啊,揉啊,手上沾滿了麵粉,搓一搓,繼續按呀,揉呀。漸漸地,我把麵粉揉成了一個光滑的大麵團。媽媽請我用保鮮膜把盆包起來,讓麵團在裡面發酵。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想見證麵團怎麼膨大,於是不停地跑過去看,怎麼麵團還沒變大呀?

我們又去看爸爸調肉包子的餡。只見爸爸把肉切成肉末,蔥切得細細的,加上鹽、醬油、酒,不停地攪拌。我覺得很好玩,要求我來動手,可是不一會兒我的手就很酸了。

過一會兒,隨著妹妹的一聲尖叫,我跑過去一看:哇,我們發酵的麵團真的變大了!滿滿的一盤!我們就把麵團從盆裡移到了案板上,撒上一點麵粉就開始揉,要把裡面的空氣都揉出來。我們三雙手爭先恐後地揉啊,揉啊,麵團軟軟的很有彈性。我們把麵團搓成了長長的一條,然後又平均的分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小劑子。

這個時候爸爸穿著圍裙閃亮登場啦!爸爸把一個小面劑子壓扁,用擀麵杖擀成了一個圓片片,然後左手放託著面片,右手放上一勺拌好的肉餡,然後用右手捏著麵皮的邊緣,一邊捏一邊轉圈,轉完一圈就捏成了一個好看的小肉包子,太棒啦!我們都說要學習,要爸爸手把手的教我捏,原來一邊捏一邊轉是非常難的,不過我們都捏出來自己做的第一個肉包,還真不錯呢!做紅糖包就簡單多了,我學著媽媽把面劑子壓扁,中間放上一勺紅糖,用食指和拇指捏成一個三角包,看上去很美觀,做起來就比做肉包方便多了。我們捏得津津有味,還意猶未盡的時候麵團居然用完了。

媽媽拿出蒸鍋,鋪上布,我小心翼翼地把包子們擺好,蓋上蓋子,讓它們第二次發酵,再就可以蒸了。吃晚飯的時候,端上來兩大盤包子,我們不顧燙手和燙嘴,爭先恐後地吃光光!啊呀,真是太美味了!

2020年的寒假,宅家不出門,廚房如課堂,學門小手藝,鍛鍊生存能力啦!

相關焦點

  • 抗疫故事丨米拉多銅礦的防疫小課堂
    抗疫故事丨米拉多銅礦的防疫小課堂 2020-12-18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商大研究生思政課堂:用英語視頻講述中國抗疫的感人故事
    「這也是我們思政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一份課堂作業,老師策劃開展了『以專業為基,講好抗疫的中國故事』主題的時政評論和『海外看中國』的課堂展示環節,從多個視角講述抗疫的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  劉露雅是英語筆譯專業研一學生,她說,現在正是需要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的時刻,面對疫情,中國政府採取了切實有效的防控措施。
  • 林娘廚房:發麵蒸饅頭包子
    小時候家裡做麵食也比較多,有時候我都有點懷疑我們的祖先是否北方人?我外婆會做各種北方麵食,當然南方菜更是擅長。我們家在一切方面都是民主的,至於廚房裡的那些活,也是人人參與的,顯然我參與的還不夠徹底!比如包餃子、做包子、炸麻花、擀麵條這樣的活,前面那個發麵粉、揉麵團那個過程我是從來不參與的,只有最後需要包餃子、搓麻花了,我才加入進來,我還記得我用一個小瓶子當擀麵杖用。此時此刻,我想起一次雨天包餃子,我包了一會,手上還有著白麵粉,扒到窗臺去看雨,手碰到窗臺上一棵仙人掌,刺了很多小刺來。前些天見韓老師朋友圈裡秀他家的包子,很是美觀,促成了我立即行動。
  • 廚房知道你愛誰 ‖ 南方人學做麵食
    我媽能用普通鐵鍋攤出味道絕佳的雞蛋餅,卻不大會做饅頭、包子這樣的發酵點心。她從單位食堂裡討來一塊老面做引子,麵團發好後,她會揪出一塊留著,下次做饅頭時,這塊麵團就是現成的老面。有時沒有老面,但我媽碰巧用酒麴釀成了一壇上好的糯米酒。米酒也能充任發酵劑,我媽可以繼續進行她的饅頭試驗。試驗結果通常不大成功,做出來的饅頭不是發酸就是發黃。
  • 包子的包法與捏法圖解,怎樣做包子漂亮好看
    如果你希望做出來的包子能站得住,讓包子稍微顯的精神一些,在準備捏合之前先用左手的頂住裡側,稍微用點力讓餡料和包子皮凹進去一些就行,然後在捏合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讓裡側的邊緣短一些,外側的外緣稍長一些,並在外側捏上兩三個褶子,這樣做出來的包子精神多了
  • 德國廚房中國胃,中國包子德國胃
    哥哥保羅今天上課時,老師讓每個同學都說一說,假期中有趣的事,保羅講到:「我有個中國鄰居Tante Ying(櫻阿姨),她是我的Freundin(女朋友),她會做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叫「Bao-zi-」,好吃極了!你們所有的人肯定都沒吃過,這個包子在餐館裡和超市裡都沒有賣的,只有我的Tante Ying會做,我的媽媽也不會做。」
  • 【包子西施的故事4】秀麗西施——悅華大酒店吳凡
    這個新進的面點小師妹給廚房裡的一群老師傅增加了活力,也給老傳統了新活力。吳凡年級雖小,已經入行兩年了,現在可是廚房裡老師傅們的好幫手。老師傅誇讚這個丫頭,聰明好學,手藝也越來越精。她還將「科技玩意」 可以檢測糖度、鹽度的手持折光檢測儀引起廚房,對蒸熟的湯包滷汁進行批量檢測。
  • 蓮心空中課堂|隔空互動:菠菜進行曲、宅家親子小廚房
    孩子們,南充市蓮池幼兒園「蓮心空中課堂」如約與大家見面了。怎麼樣?喜歡嗎?見到喜歡的老師了嗎?沒見到也沒關係,以後的每一天我們都會有更多有趣的、不一樣的課堂內容呈現,蓮池幼兒園每一位老師都有可能出現在鏡頭前哦。上一期與我們互動的是來自蓮池園區班的大四班的程老師,她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音樂遊戲——菠菜進行曲。小朋友們覺得有意思嗎?有沒有跟著程老師一起玩起來、動起來呢?
  • 鄉村小故事5:周老四賣包子
    #鄉村小故事#荒唐村裡多荒唐事,也多開心事。今天讓我們繼續說一說荒唐村周老四的故事吧。一天,周老四奉父親周林的命令去鎮裡賣包子,包子個大,買的人多,所以生意還是不錯的,到早點九點多時,便快賣完包子了,周老四數了數,只餘下五個。
  • ▲伴讀|小包子取得英語學習的階段性勝利,成功過渡到初章啦!
    歡迎來騷擾我,找我嘮嗑,愛你們~小包子成功過渡到初章啦!撒花~~跟牛蛙比當然還差一大截!但已經是很大的收穫了!開心開心!這裡記錄下現階段小包子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也根據英語規劃路線,比較下現在處於什麼階段,哪些做到了,哪些沒做到;做的正確的繼續堅持下去,做的不夠的要加強!做好下一階段的英語啟蒙規劃和安排!
  • 包子發黃小問題多,麵點師教你幾個小技巧,做包子又白又蓬鬆
    大家好,我是小五,關注我學更多麵食技巧。做包子可能人人都會,無非就是包上餡料,上鍋蒸一蒸就完事了,但是有百分之九十的朋友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蒸好的包子出鍋變黃、皮硬、燙掉這樣小問題,其實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因為一些細節上沒有做到位,只要大家細心一些,做出暄軟蓬鬆白白的包子很簡單。
  • 奶香包子,用純牛奶代替水口感比用水做包子皮好吃
    奶香包子By 小綠的廚房用純牛奶代替水口感比用水做包子皮好吃,而且這樣子做出來的包子沒太大的牛奶味,討厭牛奶或者酸奶的可以試試,喜歡口感硬一些的可以再加一個雞蛋效果非常好哦一般至少一到二小時,很累但是很重要的一步第4步、排氣的過程可以調餡:五花肉切碎,加入香菇丁和蔥花加醬油和麻油調味第5步、菜餡:包菜、胡蘿蔔剁細然後加鹽揉出水後擠幹加水洗去多餘的鹽分再擠幹水分,加入切碎的芹菜葉子第6步、包包子:按照預算中包子的大小比例擀皮,然後把包子包好,靜置半小時讓它再次充分發酵
  • 合肥市永紅路小學開展「我是廚房小當家」研學拓展活動暨第二屆...
    大自然是我們最美的課堂。為了讓學生走出教室,通過親身實踐感受秋收的快樂,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永紅路小學二(1)班結合本班班本課程,於10月17日下午來到三十崗鄉桃蹊農場,開展 「我是廚房小當家」研學拓展活動暨第二屆「家長進課堂」活動。50名同學及其家長熱情參與,收穫滿滿。
  • 上網課的抗疫志願者孩子:「爸爸很辛苦,我很想他」
    她原本的寒假計劃是,像往年一樣和孩子商量著設計好,比如上午做點手工或者其他,下午可能學一點相關的內容,幼兒園或學校也有要求的東西,還會拿出時間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現在忙的有點沒辦法顧及到他們,孩子也會跟我抱怨,你又工作你又忙。」李女士說。
  • 【廚藝】為孩子學做中式面點
    記得第一次學做的是「蔥油花卷」,儘管整個製作過程有些笨拙,但是當揭開蒸鍋,看著一個個點綴著綠色蔥花、透著蔥油香味,鬆軟的花卷時,內心的愉悅感油然而生。咬一口,鹹香適口、舌尖生香。頓時,對製作中式面點有了很大的興趣。於是,除了做麵包給家人當早餐,還擠出時間學做中式面點。
  • 小包子的故事(一個成長在特殊家庭中的農村孩子)
    小包子的故事(一個成長在特殊家庭中的農村孩子)初見小包子是在剛開學,送完學生路隊回學校的路上,她蹲在路邊的草叢裡,梳著兩個小辮子,黑裡透紅的臉上那對發光的眼睛,正在怯懦的看著我們。是的,她沒有跟上路隊,也不知道怎麼回家,所以就一直蹲在這裡。
  • 皮克斯最新8分鐘短片《包寶寶》講了一個中國包子的故事,虜獲了全球觀眾的心!
    和包子寶寶之間的溫情故事。靈感源於一個飢腸轆轆的晚上,Domee想起西方有薑餅人的故事,那我們也可以做一個東方食物的動畫,於是選中了大家最熟悉的包子。Domee說自己就像是故事裡那隻被過分保護的小包子。
  • 六個包子的故事!
    第二天,母子三人又來到店裡,同樣是點了六個包子,同樣老闆給了六個大包,還是收了兩元錢。於是,這樣日復一日,故事就這樣繼續下去。物價一天天上漲,但是只要是這母子三人來吃,老闆只收兩元。轉眼之間,十年過去了。這天上午,生意剛做完,母子三人又來了。母親依舊說:「來六個包子。」老闆娘還是端上六個大包。
  • 南瓜包子
    姥姥家的房子很長,分前後院,屋子在前面,廚房在後院,中間有一段長長的距離,這當中是姥姥的菜園子,雖說是菜園子可裡面就像花園一樣,各式各樣的菜長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開花的有各種顏色,儼然一個小花園,但又是一個可以長出很多好吃蔬菜的菜園子。園子裡就屬南瓜的地兒最多,因為姥姥知道我愛吃南瓜包子,每次做的時候,直接到菜園子裡抱一個出來,過了季節就會把南瓜囤起來,想吃南瓜包子就很方便。
  • 我的在線教與學 | 中國農大趙明:做「言已盡,意猶存」的直播課堂
    疫情下,在線課堂如期開講。無論您是同步直播亦或是異步在線教學,無論您是大班課程亦或是幾人研討,我們都將持續助力您的在線教學,分享您與學生們的獨特教學故事。本期經驗,由信電學院趙明教授分享,細緻描述趙老師《人工智慧導論》課程的在線直播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