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為何19歲駕崩?死因撲朔迷離,與其不加節制的生活有關?

2020-12-23 談古論今史有道

導言

縱觀中國的封建王朝,出現過漢朝般的璀璨,唐朝般的富庶,元朝般的雄武,有文景之治的安定,也有開元盛世的繁華,那個階段的中國傲立於世界。但是自明朝末年以後中國開始漸漸地落後於西方,到了清朝末年已經成為他人所覬覦的肥肉,西方企圖瓜分。所以清朝給我們的印象永遠是不美好甚至屈辱的,雖然出現過康乾盛世,但依舊沒有改變人們心目中的印象。不知大家是否還記清朝還出現過一個同治中興,雖然這個確實不值一提,因為只是相較於之前和之後有一段較為安定的時光,但是並沒改變與西方的差距。而這場中興的主角同治帝卻也只活了19歲,不過他的死因卻成為清朝的一大疑案。

在《清實錄》中記載,同治帝載淳是在1874年死於天花,年僅19歲,在位不到13年。而我們也知道天花是一種非常厲害的傳染病,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之下,得了天花之人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並且這並不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得天花駕崩了,據記載順治就是得天花而死,而康熙能夠登上帝位也是由於小時候得過天花活了過來,身上有抗體,所以被孝莊扶持到了帝位。但是據一些其他的史料記載,同治帝並非死於天花,而他的死因撲朔迷離,很有可能是梅毒。並且這與他放蕩不羈,不加節制的生活習慣有關。

《慈德外記》中講述了同治帝有一次喝醉了酒,嘴裡講得滿是汙言穢語。而《桃花聖解庵日記》中則講述同治帝曾經身上長膿包,並且非常寵愛身邊的小太監。《清朝野史大觀》中則描述同治帝有次得病,太醫診斷出梅毒,告知太后,太后擔心因此影響皇家的名聲,於是將這件事情壓了下來,反而讓太醫按照天花來醫治,而同治帝表現非常不滿,因為所用之藥對自己病情無一點用處,而《翁同日記》也有相似的記載。所以說他的死因確實存在諸多疑點。而且他和另一個人有諸多的聯繫。

這個人叫王慶祺,是同治帝最好的玩伴,關於他二人的故事在一些野史中可沒少記載,雖然不一定為真,但是存在並非偶然,越來越多的記載,只能說明同治帝死因疑點頗多。同治帝6歲登基,但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對他管束非常得嚴,甚至到了結婚年齡,自己都沒有選擇妻子的權利,哪怕睡覺都會被母親管控要與誰同寢。所以同治帝多少有些叛逆,與小太監們經常玩樂,久而久之就出現問題了,而且他還結識了恭親王的兒子載澄,一位赫赫有名的花花公子,這兩位可以說是趣味相投,小皇帝可沒少在他這裡學習。

甚至還有人說同治帝是死於政治鬥爭,這也並非沒有可能,在絕對權力面前,任誰都會心動,而且在後來的史實中我們也會發現那位太后也真是心狠手辣之輩。

總結

歷史上死於此種病的皇帝不在少數,漢成帝劉驁就是如此。所以在絕對權力面前可以產生明德賢主,千古一帝,也可以產生暴君昏君,亡國之主。哪怕是當了皇帝也不要企圖奢靡享樂,否則可能等待著他的將是亡國的命運。多少人不是死在鬥爭中,而是死在溫柔鄉裡,一個平頭百姓可能只影響自己,而一個將領則影響一支部隊,一個皇帝則影響整個國家,誤國誤民,所以多麼大的權力意味著多麼沉重的責任。但是縱觀封建王朝能夠做到如此的,不多,所以千古名君少之又少,昏君暴君比比皆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作者必定刪除。

參考資料

《翁同日記》

《清實錄》

《清朝野史大觀》

百科

相關焦點

  • 同治帝為何19歲便早早駕崩?他荒淫如此、縱慾過度,19歲已算高壽
    同治皇帝為何19歲便早早駕崩?
  • 同治帝死因揭秘:翁同龢日記,揭露真相,竟和她有關?
    據《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同治帝在同治十三年駕崩於北京紫禁城中,享年19歲,但是有眾多疑點,以至世人還在相互猜疑,眾說紛紜。風流皇帝死於花柳病?對於同治帝的死因,不是意外死亡,而是患病而亡,患病時僅僅19歲,現在最讓人爭議不斷的則是:是否患的是難以啟齒的疾病——花柳病(梅毒)?同治帝雖是一代國君,但是空有其名,因處處受到慈禧太后權力的壓制以及宮中的枯燥乏味,心情屬實鬱悶。
  • 同治皇帝不過才19歲,為何卻駕崩了?揭開真相後,令人唏噓不已
    其實可以這麼理解,同治皇帝確實是大清皇帝中死得最早的一個,而且一生的遭遇堪稱是可悲可嘆,但許多人評價他碌碌無為,其實這並非是真實的,同治皇帝雖然算不上大有作為,但在位期間開創了同治新政,當然了新政的做法無非也是為了保存傳統封建體制罷了!
  • 同治帝為何正值壯年便離世了?如此荒唐,能活19歲已屬高壽
    儘管我們已經知道這只是迷信的說法,但是歷史上有許多用來因果循環觀點的有趣故事,其中一個就是關於同治帝的死亡原因的探究。那麼同治帝為何正值壯年便離世了?其中有何隱情?讓我們一起夢回大清,探秘這場紫禁宮闈秘聞。年幼登基,大權旁落同治皇帝名為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父親是鹹豐帝,母親則是更為有名的慈禧太后。
  • 她是鹹豐皇帝最寵愛的女兒,出嫁後遭宮女欺凌,死因撲朔迷離
    因為不像其他皇帝那麼香火旺盛,鹹豐帝對自己的子女都是寵愛有加,尤其是獨女榮安公主,她便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榮安公主是鹹豐皇帝的長女,生母為莊靜皇貴妃,她與鹹豐五年出生,是鹹豐皇帝唯一的女兒。因宮中僅有她一位公主,榮安公主從小便是被捧在手掌心長大的。不止是鹹豐帝,連慈禧與慈安等人都十分喜歡她。
  • 同治帝不作死就不會死,看看他做的事情,19歲駕崩都便宜了他
    同治帝很小的年紀就登上了皇帝的位置,慈禧太后當然要幫忙他來治理國家,就是他人在前面坐著,後面是慈禧太后在垂簾聽政,做決定其實也是慈禧來做,而且明顯的是,慈禧太后的權力真的是要比同治帝還要大很多
  • 沈渭濱:從《翁同龢日記》看同治帝病情及死因
    同治帝載淳死於何病?歷來說法不一。官書說死於天花,稗史筆記則稱死於梅毒。其實《翁同龢日記》(以下簡稱《日記》)對同治帝得病到死亡,逐日都有記載。他是同治帝的漢文師傅之一,《日記》所記都是親歷之事,比之傳聞,具有第一手史料價值。茲按《日記》結合有關說法,就同治帝病情及死因略做論析於下。
  • 同治帝與皇后感情如何呢?皇后是否真的懷有同治帝的遺腹子?
    同治帝。與皇后。阿魯特氏。夫妻恩愛,奈何慈禧太后從中作梗,上演了一出《孔雀東南飛》。至於說皇后阿魯特氏是否懷有同治帝的遺腹子,正史沒有記載,連同治帝的死因也是清宮迷案,因為正史記載同治帝死於天花,而野史大多載同治帝死於梅毒,按同治帝臨死前的症狀來看,臉上有痘是天花跡象,身上有膿瘡又是梅毒跡象,所以同治帝是這兩種病兼有而亡。
  • 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
    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時間:2017-06-14 15:3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 中華上下五幹年,任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
  • 同治帝後宮:一後四妃,姑侄入宮,因皇后人選,兩宮太后產生分歧
    鹹豐帝逝世後,其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載淳繼位,是為同治帝,他是著名的傀儡皇帝,也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他的後宮非常簡單,一後四妃。不過可惜的是同治帝6歲登基,17歲大婚,18歲親政,19歲便駕崩了,他的嬪妃們也都早早開始守寡。
  • 雍正為何僅在位13年就駕崩了,他的死因是什麼?乾隆:死於毒殺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卻是僅僅在位13年就早早的駕崩了,在清朝各位皇帝的在位時間來說算是比較短的,尤其是和康熙乾隆相比,簡直是相差無數。而且有關雍正的死因在歷史上也是疑雲重重,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呢,據《清實錄》中記載乾隆的一個做法揭露了雍正的真正死因。下面就來詳細的說說。
  • 慈禧唯一的兒子,清朝第九個皇帝同治帝載淳,到底是怎麼死的?
    同治帝載淳,可以說是清朝最沒有爭議的皇帝。因為他的父親鹹豐帝只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就是載淳,老二命不長,最後也就載淳一個繼承人。載淳的老媽就是清朝後期最著名的老佛爺——慈禧。和順治一樣,載淳也是六歲登基,是為同治帝。因為他老爸風流成性,也是疾病纏身,活了31歲就死了。
  • 嘉慶皇帝真實死因究竟為何?為何史書對此都模糊處理?
    作為清朝入關以來第一個死在北京之外的皇帝,史書中對於嘉慶皇帝的死因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嘉慶為何突然去世?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
  • 同治帝的瑜妃為何大鬧皇宮?
    光緒帝離去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病逝了,而同治帝的遺孀瑜妃,也藉此機會出來大鬧皇宮,那麼瑜妃為何要大鬧皇宮呢?而且隆裕還依靠自己的權勢,不讓其他嬪妃養育溥儀,自己獨自教育,瑜妃自然不滿。因此,瑜妃覺得自己不比隆裕太后差,自己也想爭皇太后之位,對隆裕太后很不滿。
  • 同治皇帝為何只有19歲就暴斃身亡? 原因讓人難以啟齒
    同治帝突然死了19歲,這是因為天花?很難說真正的原因,閉口不談太醫 起初,和同治皇帝宮女太監只是與夫人玩,漸漸地,這將是世界異位產生了興趣,並經常外出,「微服私訪」,那些煙花劉翔,看到那些妓女越來越糟糕,因為古老的安全措施不咋地,過了沒多久,他承包同治皇帝「社會病」,臥床不起!
  • 秦孝文王苦熬繼位秦王,為何繼位3天後就去世了?死因是什麼?
    秦孝文王正式繼位3天後就去世主要原因在於秦孝文王繼位時年齡已經算是年長了,秦孝文王繼位時已經53歲,正式繼位時54歲,而當時人們的平均年齡是不超過40歲,秦孝文王終年54歲去世的年齡和現今人均壽命72歲左右的年齡自然無法相比,但以先秦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秦孝文王54歲去世並不算短,屬於正常生老病死的年齡。
  • 58歲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後,乾隆皇帝為何要隱瞞死因?
    雍正皇帝是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他的得位、執政、駕崩,無不與傳奇相伴相隨。
  •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恭親王奕訢在清朝歷史上是一位有非凡成就的人物,在鹹豐皇帝去世時,恭親王奕訢不僅幫助慈禧太后贏得了滿朝文武的敬重還順勢幫助同治帝徐圖自強。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主人翁就是這位恭親王,這麼有才幹的一位人物,道光皇帝為什麼卻選擇了鹹豐帝成為清朝的掌門人?道光皇帝為何會選擇鹹豐帝成為下一任家業繼承人。
  • 盜墓賊想盜清惠陵,卻怕傳染不敢動手,最後卻揭開同治皇后的死因
    盜墓賊想盜清惠陵,卻怕傳染不敢動手,最後卻揭開同治皇后的死因文 | 史哥哥同治帝和阿魯特氏死後被合葬於恵陵,而同治帝雖然是慈禧的親生兒子,不過兩人的關係並不融洽,可以說是一對死對頭。民國時期,戰爭比較多,時局不太穩定,因此經常會有盜匪去帝王貴族的墓葬之地偷盜冥器。其中就有一個帶頭的盜匪,他的名字叫做王紹義,這一次他帶著手下的人,準備去偷盜惠陵,因為這座陵墓相對來說守衛更鬆懈。進入墓室後,當面對同治帝和阿魯特氏皇后的棺槨,他們都沒敢馬上衝過去奪取寶物。看到這些人害怕,於是王紹義就臨時對他們編了一段故事,只不過因為他的這個故事,卻是害慘了這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