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冷知識倉(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籤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佔領臺灣後,打算將其建設成一個供給糧食的基地,作為南進太平洋的前哨站,對臺灣實行全方面的殖民統治,尤其是在文化思想方面試圖將中華文化連根拔起,然而清政府的無能卻不代表臺灣人民也是聽之任之。
消息傳回臺灣之時,臺灣人民在認清了清政府的腐朽軟弱之後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以「臺灣民主國」的名義起誓,「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自發組織反抗軍隊,與日軍展開數月的殊死鬥爭。
臺灣民眾反對日本侵略
這些奮起反抗的臺灣民眾,不少是來自臺灣原始居民,也就是少數民族。其中反抗最為慘烈的無疑是賽德克族,相傳他們以中央山脈的白石山為發祥地,是高山族的一支,數百年前部分族人陸續遷徙到花蓮縣河谷兩岸,形成了賽德克族。他們居住在高山之上,保持著最淳樸的生活,以狩獵為主要生存方式,戰火蔓延打破了賽德克族平靜和諧的生活。
日本進入臺灣後,對少數民族進行了高壓政策,肆意奴役和鎮壓賽德克族人,無視他們的傳統習俗。民國三年,日本發動了近百年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太魯閣蕃討伐之役」後,強行遷徙賽德克族部落到山下的花蓮秀林、萬榮混居。還派軍駐紮在賽德克族居住的地方,監視他們的動向,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給賽德克族造成了巨大的惡劣影響。
賽德克族人發動起義
在這境遇下,賽德克族人決定發動起義,不過當時的賽德克族人整個民族加起來也不過只有2000人,其中還包括了婦孺老幼,再加上他們一直以狩獵為主,手裡的武器也比上日軍先進,如果和日軍正面交鋒無疑是送死,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巧攻智取。
在賽德克族首領莫那魯道的帶領下,發動了霧社事件,事情的起因是由於日本巡查兵破壞了賽德克族的風俗,導致賽德克族民眾長久積蓄在新的抗日怒火被點燃。在1930年10月27日,霧社小學舉辦運動會,周圍的日本都要來參觀。莫那魯道等300多人兵分兩路,一路偷襲了日軍的警察所,切斷電話線,破壞橋梁;一路突襲霧社的派出所、日本人宿舍和郵局等,搶來了一些槍枝彈藥武裝自己,之後在操場上連殺134名日本人。
得知消息的日本殖民者,立即從各地調來軍隊鎮壓,日軍先是用大炮轟炸,一頓狂轟亂炸之後,霧社的房屋都變成了廢墟,等到賽德克族人死亡大半後,才派出日軍進行最後的圍剿的。然而賽德克族人卻利用熟悉的地形,撤退到山林之中,與日軍開展了遊擊戰,賽德克族人中有不少百發百中的獵手,他們居高臨下,對著日軍射擊,導致日軍損失大半。惱羞成怒的日軍竟然釋放了毒氣,然而即便是這樣也無法讓他們投降。
賽德克族老弱婦孺自盡以表決心
在這形勢之下,日軍只好改變策略,利用賽德克族人的老幼進行威脅,令日軍沒想到的是,這些個老弱婦孺卻表現出了崇高的氣節和過人的膽氣,為了堅定族人奮戰到底的覺醒,紛紛在密林中自縊。日軍久攻不下,採取了最野蠻的方式,利用飛機先後投了800多枚毒氣彈,致使賽德克人死亡慘重。
莫那魯道知道自己已經是困獸之鬥了,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沒想過繳械投降,在最後一刻,他們選擇了自盡,保留最後一絲尊嚴和體面。此戰過後,日軍對其部族進行了屠殺,最後全族只剩下500多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