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亂象調查: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2020-11-1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吳濤)「都說甲方是爸爸,可在直播帶貨行業,主播和MCN(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機構才是爸爸,甲方連孫子都算不上。」

  「汪涵直播翻車」「李雪琴直播被曝刷量」「辛巴被質疑帶貨賣假燕窩」……近期,直播帶貨主播和商家等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一方面,直播帶貨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主播置辦豪車豪宅;另一方面,商家不斷喊冤被騙,退款率99%的戲碼持續上演。

  那麼,直播帶貨的盛宴,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雙11」撕下直播帶貨的「底褲

  過了「618」,就得準備「雙11」,可見「雙11」對商家的重要程度。可有的企業孤注一擲,高高興興地準備直播帶貨,卻垂頭喪氣地走上了維權之路。

  近日,一名商戶發朋友圈稱,11月6日,該公司店鋪參加銀河眾星直播機構旗下藝人汪涵專場直播,開播費10萬元,當天成交1323臺,退款1012臺,退款率76.4%。直播過程中,由於有大量多臺退款單的刷單行為,還受到了平臺方的虛假交易警告。

  直播帶貨「翻車」的不只主持人汪涵,直播帶貨達人辛巴近來帶貨的燕窩被質疑假貨,看起來像水;今年走紅的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則被曝「雙11」在某平臺直播的311萬觀眾,真實數據不到11萬。

  實際上,不僅僅是明星網紅,有些「不差錢」的大佬直播帶貨時,也會通過張冠李戴,混淆銷售數字。

  如,有媒體指出,格力官微6月19日顯示,董明珠5場直播累計銷售額已超過178億元。但實際上,「618」當天,董明珠只直播帶貨4個小時,178億元中的102.7億元是格力「618」當天24個小時的銷售額,並非董明珠4小時直播帶貨的銷售額。

  坑位費讓主播穩賺不賠

  對於「雙11」期間直播帶貨引發的諸多爭議,辛巴選擇養病去了;李雪琴參加的活動一個接著一個,最新的是出席滴滴的某活動;汪涵沒正面回應,他參加的節目《登場了!敦煌》將開播。當事人都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銀河眾星回應「汪涵直播帶貨翻車」。截圖

  不過汪涵籤約方銀河眾星有了回應。銀河眾星稱,「這是假的」,公司沒有任何虛構數據或購買流量的行為,只是幫該電商平臺帳號做一次直播執行,沒有必要去刷單。

  真的沒必要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假如某個名人直播帶貨時寥寥數人觀看,投入產出嚴重不成比例,相信下次沒人再砸錢找他(她)。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現在名人直播帶貨一般都有坑位費,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按媒體報導披露的數據,汪涵上述直播,曝料的商家就交了10萬元坑位費(開播費)。

某自助下單刷量平臺截圖。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些MCN機構或者主播會故意去營造銷售額,營造一個「很能帶貨」的感覺,然後他要坑位費,有些甚至專門幹「殺雛生意」。「近幾年MCN機構都是病態發展。」

  「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例如,坑位費為10萬元,如果當場直播品牌方為10個,不管產品銷售怎麼樣,坑位費合計就100萬元。與此同時,刷單的成本又極其低廉,主播或MCN機構都可以做到「旱澇保收」。

  與你一起看直播帶貨的可能都是機器人

  中新網記者調查發現,只需花70元,就可以在抖音直播中刷100個「機器粉」 觀看數據,觀看時間長達2小時;在淘寶直播中,更是120元能買到100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

  還有更便宜的,中新網記者聯繫上的一個刷量供應商介紹,10元可以買2萬的播放量+88個真人點讚;158元可以有1580個真人點讚+15萬播放量+180個轉發+68個真人評論。各個價位套餐都有。

某刷量供應商提供的報價表(部分)。

  據媒體曝光,在李雪琴的上述直播中,評論區與李雪琴親切互動的「粉絲」的評論,絕大部分就是機器刷出來的。

  甲方為什麼還要做直播帶貨,傻嗎

  不難發現,為了收割直播帶貨的紅利,部分主播和MCN機構是無所不用其極,可問題來了?商家就這麼傻嗎,甘願成為被宰的羔羊?

  某珠寶首飾連鎖品牌商的直播帶貨負責人陳圓(化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疫情期間,她們品牌線下實體店受影響較大,公司差不多關閉了20%的店鋪,沒有別的出路,只能衝擊線上。

  「為什麼選擇了直播帶貨?因為今年上半年包括淘寶直播在內,給了很多免費流量。而如果開網店,在淘寶上,流量是很貴的,按普通廣告投放的發展模式根本玩不起。免費流量是一個契機。」

小紅書平臺上用戶上傳的刷量宣傳視頻。截圖

  但隨著直播帶貨的發展,平臺的流量策略也在改變。「淘寶直播流量向頭部集中,抖音更多的是扶持腰部主播甚至素人直播,不允許頭部主播一直把持流量。」陳圓稱。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網紅上一場直播爆棚「偶買噶」,下一場就直接「噶」了。這與直播平臺不同策略的影響有關。

  「公司有這筆預算,原來線下實體店,一個店鋪年租金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不等,關店後這些錢省下了。」陳圓表示,公司反正也在試驗階段,或者說這是一種「人從眾」心理,你路過街頭,當其他人都抬頭望天時,你很難控制住自己的目光。

  直播帶貨營收模式或迎變局

  靠刷單撐起來的虛假繁榮能不能長久?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記者注意到,目前一些商家已要求MCN機構或主播以抽成模式來合作,也就是通過賣多少貨來抽成。

畢馬威和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截圖。

  畢馬威和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直播業態的火爆和準入門檻相對低等因素,近年來屢屢出現主播虛假宣傳、直播數據造假等負面新聞,無形中消耗消費者的信任度。

  「不過直播帶貨行業整體發展是向好的」,上述報告預測,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達1.05萬億元,滲透率達8.6%;2021年規模將接近2萬億元,滲透率達到14.3%。

  直播帶貨行業也一直在摸索其他的營收模式。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近期表示,「我們把直播帶貨變成直播綜藝的形式進行新型營銷活動,這些吸引了廣告主的關注,所以導致我們品牌廣告第三季度實現了8%的增長。」

國家網信辦官網截圖。

  而且嚴厲的監管將至,11月13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關於《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

  你參與過直播購物嗎,對直播帶貨亂象怎麼看?(完)

相關焦點

  • 央視曝光直播帶貨賣假貨,觸目驚心,行業亂象如何破解?
    題圖 / 圖源:央視財經報導截圖 直播帶貨狂熱,在給消費者帶來購物新體驗的同時,各種問題和亂象也不少。 調查發現,這些假冒商品主要流向網絡直播帶貨銷售個體和小化妝品店。 在行業迎來風口發展時,總會有人渾水摸魚,這些場景何其相似,十年以前的淘寶假貨泛濫,五年前的微商人頭竄動,如今直播時代的人生百態,總有人會為了追求快錢而無視法律底線。 另有網友更關心的是,帶貨的主播是誰?平臺有哪些?
  • 雙11撕下直播帶貨「底褲」 營收模式或迎變局
    「汪涵直播翻車」「李雪琴直播被曝刷量」「辛巴被質疑帶貨賣假燕窩」……近期,直播帶貨主播和商家等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一方面,直播帶貨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主播置辦豪車豪宅;另一方面,商家不斷喊冤被騙,退款率99%的戲碼持續上演。那麼,直播帶貨的盛宴,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 直播帶貨火熱,真假貨品難辨別,亂象事件頻出
    由於今年特殊的原因,直播帶貨逐漸火爆,各大平臺開啟直播帶貨通道,只要滿足一定要求都可以帶貨,這也成為許多網紅盈利方式,不過直播帶貨亂象也是頻出,存在貨品真假的問題,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許多平臺都出現了類似問題,虛假宣傳被消費者揭穿,直播帶貨亂象頻出,消費者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呢?
  • 直播帶貨頻出亂象,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來源:投中網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消費停擺,線上消費用戶激增,而直播帶貨順勢成為了「救命稻草」引來萬物爭相擁抱。後疫情時代下,經濟逐漸復甦,直播帶貨回歸理性,時至歲末,造假新聞頻頻被爆出,直播帶貨亂象不斷顯現。
  • 直播帶貨大勢所趨,從亂象回歸本質
    事實上,不論是頭部主播辛巴帶貨燕窩翻車,還是汪涵直播帶貨退貨率超70%,在各種「流量造假」「產品造假」事件頻出過後,直播帶貨進入下半場已經是市場共識。從直播風口到直播亂象,電商直播終將回歸電商本質。在消費者對主播直播帶貨新鮮感和好奇感過後,主播類型由於內容差異不明顯、審美疲勞使得同質化問題凸顯。以明星帶貨為例,隨著直播場次的增加,明星帶貨銷售額遞減。消費者在新鮮感退卻後,對主播同質化的直播形式和內容產生審美疲勞,導致帶貨量呈下降趨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帶貨的數據決定了一位主播的「身價」。
  • 這20起翻車 抖出了直播帶貨的所有亂象
    直播帶貨變成直播「翻車」。  上月底(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詳見《直播大整頓!薇婭/李佳琦要被「重點管理」了》)。  本月初,「快手一哥」辛巴即栽跟頭。
  • 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再出新規,直播帶貨亂象何時休
    隨著網絡直播進入網絡直播帶貨的2.0時代,各種潛在的負面信息也開始逐漸顯露。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大平臺也正在積極不斷的制定各種相應的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規範來應對。
  • 直播帶貨亂象百出!可有佳策根治其弊?
    直播帶貨因運而生。但直播平臺也亂象不斷。2020年直播帶貨迎來最瘋狂的最繁榮的好時代。但這種繁榮發展背後卻是危機不斷。大網紅小網紅紛紛直播帶假貨。普通平民草根搖身一變也出來賣貨。這種發展狀態實在令人堪憂啊。並非危言聳聽。有的人就是本著富貴險中求的心理去做直播,帶貨成為網紅,已經成了他畢生追求的夢想。但是他卻絲毫不考慮賣出去的貨質量如何,以及買貨的人在拿到貨之後會怎樣。
  • 這20起翻車,抖出了直播帶貨的所有亂象
    繼承認帶貨的燕窩誇大宣傳並道歉、承諾「退一賠三」後,廣州白雲區市場監管局再對辛巴及辛選公司進行調查。一時間,「辛巴或面臨15年有期徒刑」的說法沸沸揚揚。「要以此為契機好好整頓了,直播帶貨現在太亂了」,幾乎成為最強呼聲。 事實上,在直播帶貨熱潮下,今年以來,「翻車「事件頻現。
  • 辛巴被立案調查,直播行業亂象頻出,被馬雲說對了?
    辛巴直播帶貨事件辛巴直播帶貨事件持續發酵,因為辛巴在直播帶貨時,銷售了假貨。由於涉案金額重大,所以辛巴也被立案調查。事件的起因是什麼?為什麼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因為售賣假貨,欺詐消費者,辛巴被立案調查。由於涉案金額重大,超過了200萬,辛巴有可能被判15年有期徒刑。直播行業亂象頻出辛巴成為了直播帶貨行業翻車的典型例子,從賣假貨到據理力爭,然後事件迎來反轉,再到道歉,立案調查,僅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就迎來多次事態進展。
  • 辛巴被立案調查!直播帶貨這種畸形的商業模式是該整治了
    辛巴被立案調查,直播帶貨這種畸形的商業模式會涼涼嗎?直播帶貨這種形式一不具備什麼技術含量、二不創造什麼實際價值,說白了和過去過去那些大喊著「只要998!快速撥打訂購熱線購買吧!」的電視購物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 出新規,遏制直播帶貨亂象
    有專家分析,「這一條規定明確了直播營銷號的名稱、頭像、簡介都需要受到監管,符合規範,這種情況可以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 有評論稱,「直播帶貨亂象可以休矣。」 網絡帶貨 亂象叢生 據某諮詢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 多方「出手」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網上營銷模式不斷創新,網絡直播銷售就是這一創新的突出代表。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現實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使網絡直播營銷迅速發展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營銷及引流手段之一。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人們直觀看到了「直播帶貨」的迅猛勢頭,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 2020直播帶貨「出圈元年」:狂歡、退潮與亂象
    當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致線下消費停擺時,直播帶貨作為「救命稻草」引來萬物爭相擁抱。但隨著線下經濟逐步復甦,直播帶貨回歸理性。時至歲末,近期頻頻曝出的造假新聞,又掀開了直播帶貨亂象一角。狂歡 疫情開啟「萬物直播」時代「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裡的時候,我迷上了看直播。」
  • 直播帶貨的繁榮與亂象_思想理論_人民論壇網
    【摘要】直播電商是對傳統電商模式的突破,也是網絡直播重要的變現路徑。直播帶貨風靡中國,一場疫情更是把直播帶貨推向了熱潮,形成了「萬物可直播,人人齊帶貨」的特殊盛況。然而,繁榮的背後亂象叢生,欺詐、低效率、非理性等諸多問題和泛起的行業泡沫,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
  • 多方「出手」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網上營銷模式不斷創新,網絡直播銷售就是這一創新的突出代表。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現實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使網絡直播營銷迅速發展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營銷及引流手段之一。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人們直觀看到了「直播帶貨」的迅猛勢頭,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 網絡直播亂象調查
    經調查,該淫穢色情信息發布者為柳某某,西安藍田人。其對通過網絡發布淫穢色情信息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八條之規定,西安市藍田縣公安局依法對柳某某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處罰。在連日來的採訪中記者發現,在行業暴利的刺激下,網絡直播亂象屢禁不止。
  • 多部門出臺新規劍指直播帶貨亂象
    本報記者 楊召奎中國消費者協會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直播帶貨市場存在虛假宣傳、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品、利用「專拍連結」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濫用極限詞、直播內容違法等7類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工人日報》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直播帶貨市場背後暗藏「黑產」鏈條:點讚、評論、彈幕、轉發,這些流量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甚至還可以花錢買觀看量、修改銷量數據。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已出臺了監管新規,劍指直播帶貨行業亂象,旨在引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消費者需謹防「入坑」
    如何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防止消費者掉入直播營銷陷阱,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特別是明確直播營銷活動中網絡平臺和網絡直播者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直播帶貨維權輿情有哪些?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到了該下痛手整治的關鍵時刻
    近日,一段「陳胖胖直播帶貨」的視頻在微博、B站、虎撲等平臺非常火爆。在視頻中,這些人用極為誇張的表演手法,重現了直播帶貨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橋段。聲嘶力竭的喊價、十克拉南非糖心鑽價格從98000元降到98元、化妝為部落人出鏡、女助理呼天搶地助演……這些都讓網友大呼精彩。這段諷刺直播帶貨亂象的視頻,無疑是非常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