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級媽媽】長女步入青春期充滿好奇心 林嘉欣身教女兒學懂尊重和接納

2021-02-09 港劇貓

▲ 林嘉欣於疫情下跟女兒享受閱讀樂。

林嘉欣不僅是一位好演員,她亦擔當著好媽媽的角色,早前林嘉欣接受TOPick訪問,分享疫情下跟兩位女兒的生活日常,近大半年留家抗疫的日子裡,林嘉欣購買大量的書籍跟兩位寶貝女享受閱讀樂,並非想針對學術上的知識,反而想透過書本有助女兒的心智發展。

快將10歲的長女Kayla準備迎來青春期,嘉欣為長女準備有關多重性取向的書本,讓女兒認識更多。

另外疫情期間,林嘉欣亦教導女兒多關心身邊人,她說:「身教之外,亦希望他們藉此學懂珍惜。」

▲ (黃建輝攝)

林嘉欣早前出席韓國時尚戶外品牌KOLON SPORT活動,嘉欣一向注重健康生活,兩年前更開始茹素,難怪身為兩孩之母的她保養得宜。

她謂因為支持低碳生活而決定茹素,由起初的Green Monday變成全素人士,嘉欣謂茹素後身心也頓變健康。

嘉欣表示:「不但減了磅,人也變精神了,腸胃亦變好,不少都市女性也有一個通病,上廁所不太順暢,加上我平時拍外景怕汙糟,可能會死忍著,但食素之後這方面變得有規律。」

▲ 林嘉欣於IG分享素菜菜式。

跟女兒學陶瓷滋養身心

轉為全素的飲食習慣,嘉欣謂並非難以適應,「整件事來得很自然,不會感到要作出犧牲,起初傭人姐姐不懂煮素菜,我買了好多書籍跟她一起研究食譜,其實現在食素比以前更多花款,可以用新肉絲炮製好多菜式。」

至於運動方面,怕曬黑的嘉欣只是間中跟家人行山,近日愛上玩陶瓷的她,笑言拉坯可以緞練手臂肌肉。

疫情下嘉欣跟兩位女兒一起享受陶瓷樂趣,從而滋養身心靈。「透過『陶』我探討了很多人生哲學,加上疫情下產生很多負面情緒,整個人也很不開心,故決定重拾這興趣。整陶藝期限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亦有不少進步空間,人保持著好奇心,重新建立對感官的敏銳,可以保持身心年輕。」

▲ 林嘉欣跟女兒一起享受陶瓷樂。

讓大女了解LGPT

另外留家抗疫這半年間,嘉欣陪兩位女兒享受閱讀樂趣,「細女Sofie今年7歲,之前她較喜歡看繪本,現在想讓她多看文字書。我買了一本叫《EAT YOUR WORDS》的書本,內容講述食物名稱的來源及典故,譬如Chocolate chip cookies原來源於一個意外,我覺得要引導小孩去探索,從而透過書本去找答案。」

至於10歲的大女Kayla快將踏入青春期,而嘉欣也為大女準備相關書籍,「我買了一本叫《SEEING GENDER》的書本講述LGPT(性小眾社群),她已經10歲了,要開始了解每人可選擇不同的性取向,現在已是21世紀,沒辦法去隱藏這些事,不希望她用奇異眼光看人,所以要開拓小孩的思維,學懂接納及欣賞不同人的獨特之處,如果人人都一式一樣,這世界會好悶。」

嘉欣亦要準備為女兒灌輸性知識,「大女已經開始發育,所以穿校裙時以一件背心打底,但女兒會反問何解,我會跟她解釋身體有甚麼變化,要給予她全面的教導。」

疫情下嘉欣跟親友的聯繫多了,亦希望藉機教導兩女學懂關心他人,「以前大家各有各忙,覺得一切在心中,疫情下大家放慢了腳步,亦會主動關心身邊長者有否足夠的抗疫用品,所以疫情期間可以身教之餘,小朋友亦學懂珍惜,多一點關懷。」

另外成年人別發放著負面情緒,這一點亦很重要,「我不會重下恐懼感,如果不停說個病會致死,會令小朋友感恐懼,我會告訴她們如何保護自己,亦不需驚慌,生活要如常地繼續,當然限聚令會影響生活,而她們亦懂得調整心理。」

場地:Kolon Sport

記者:遊艾維

文章來自香港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林嘉欣跟女兒享受閱讀樂趣,教兩個女兒學懂得尊重和接納
    本文編輯劇透社:那個少年叫扶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都說小孩的成長和教育跟自己的父母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是相關的。林嘉欣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演員,在私底下更是一位好媽媽。在早前,林嘉欣在一次採訪中就跟大家分享過在疫情時期和兩個女兒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那段連門都不能出的抗疫期間,當時林嘉欣購買了很多的書籍與兩位寶貝女兒一起閱讀一起學習,她坦言她當時並不是針對書上的知識,而是想通過這一本本的書讓女兒心智上更加成長。
  •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寵愛媽媽,尊重爸爸,接納孩子.
    沒多久上來了一對年輕的夫妻,妻子挽著丈夫的手,笑盈盈地和兒子說:「只有一個位置,你坐就好了,我和你爸爸站著。」小男孩說:「我是男孩不用坐,媽媽你坐吧。」熬不過小男孩的請求,媽媽坐下了,爸爸則獎勵般地揉了揉兒子的小腦袋。從他們的聊天中,大概明白了,這一家三口是媽媽帶兒子出門玩,順便送爸爸去上班。
  • 為什麼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討厭媽媽?母親的這3個行為是關鍵
    以前孩子放了學之後直接回家,但現在放學之後,每天不等到九點是不會回家的,而且跟自己基本上已經沒有了任何溝通,不知道究竟是孩子變了,還是自己老了。 有個朋友說:「以為孩子到青春期就是半個大人了,結果卻是行走的炸彈,分分鐘搞出個驚天動地,全家人都得看他臉色,小心伺候著,怎麼就突然變成這樣了?!小時候那個省心的娃去哪兒了啊!」
  • 吳君如陪長腿愛女逛街買泳衣 14歲女兒步入青春期已懂得打扮
    吳君如和陳可辛這段戀情一直都是網友討論的對象,他們兩人就愛得非常大方,就算不領證也可以恩愛這麼多年。他們夫妻倆的女兒也都14歲了,日前有港媒拍到吳君如陪愛女出去逛街買泳衣,發現她的女兒已經擁有長腿與她差不多高,而且女兒步入青春期已經懂得打扮。
  • 《囧媽》愛是接納和尊重
    他們不是時代的弄潮兒,大多是些老實人,一輩子勤儉節約、克己奉獻,年輕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沒學到文化知識,天天被革命浪潮裹挾著文鬥武鬥;結婚後又趕上下崗潮,整日為生活奔波,沒有什麼個人夢想,只求一家人吃好穿暖;年老了孩子終於工作了,又給孩子操辦婚房,帶孫子孫女。柴米油鹽半輩子,生兒養女一輩子,他們的前半生獻給了國家,後半生獻給了兒女,人生裡從來沒有過個人和夢想。
  • 女孩進入青春期,和媽媽之間的這5種矛盾不能任性,當心留下禍患
    女孩進入青春期,和媽媽之間的這5種矛盾不能任性,當心留下禍患幾乎所有的女孩都抱怨過媽媽對自己的控制欲,小時候什麼事情都是媽媽說了算,大概從初中開始,媽媽會強迫女兒出門必須穿秋褲,會在女兒上學後偷偷進女兒房間看日記,甚至等女兒成年了,也要瘋狂給女兒安排相親。
  • 孩子不說話,我想找茬和他吵架:找準原因,善待青春期孩子的沉默
    但媽媽靜下心來了解後,才知道女兒那段時間學習上很受挫,作業也不會做,心裡已經很煩了。但是媽媽沒有看到這些,天天追著講道理,要孩子好好學習、要尊重老師的勞動。女兒只好把自己的心門關起來不說話。得知了女兒沉默的真實情況後,媽媽首先停止了講大道理,一日三餐照顧好女兒的生活,有時寫一張加油的小紙條貼在冰箱上。這樣的默默支持終於等來了女兒的主動交流。
  • 女兒青春期的媽媽必看:該買什麼樣的少女內衣,對女兒的健康最好
    青春期的女孩進入快速發育階段,很多女生都要告別小背心,正式開啟穿少女內衣的人生了。媽媽們幫女兒購買的少女內衣,不僅功能上要滿足女兒胸部發育的需求,在款式上也要符合女兒的審美。所以,很多媽媽在自己的青春期,根本沒有機會好好穿內衣,在挑選少女內衣方面一點經驗也沒有。今天小朵就來教各位媽媽們,究竟應該給女兒買什麼樣的內衣。
  • 這本家庭教育書,值得每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至少看兩遍
    比如作者舉例她女兒把一美元撕成兩半,作為禮物分別送給了爸爸媽媽。大部分的父母如果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一定是怒火攻心,「這可是錢哪,怎麼能撕成兩半?」在我們批評和講道理的攻擊中,我們親自澆滅了孩子心中純真的愛父母的想法,給孩子注入了恐懼的因子,更掐斷了孩子探索的好奇心。
  • 陪孩子一起熬過青春期
    可是,現實是步入青春期的女兒和步入中年的母親彼此陌生、困惑。女孩在網絡空間中表達內心的痛苦,認識了輟學少年開始夜不歸宿,母親著急又無奈,在微信中跟女兒傾訴:『你說我跟你爸哪裡對不起你,你說出來,我們會改。但你要從你的立場想想你有錯麼……』『有啥事你儘管說,不要一句也不說。』可惜,女兒一句也沒有回覆。」
  • 買鞋子與青春期
    我和女兒看完電影,在商場裡轉轉。這時候她看見一家鞋店,便對我說:「你這雙紅靴子太醜了,去鞋店看看吧。」這話也不是她第一次說了,我覺得她對這雙鞋子真的很在意。我說:「好吧,我去買雙鞋,你幫我參謀參謀哪雙好?」我們就進了一家鞋店,店名忘記了,沒有發現有合適的。
  • 《囧媽》背後的育兒反思:尊重和接納才是愛孩子的最好的方式
    是以愛之名,行管控之實,還是應該愛得理性一些,在尊重和接納的基礎上去愛孩子?毫無疑問,《囧媽》告訴我們,前者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緊張,表面是愛,實際卻在不斷傷害。而後者,給予孩子尊重和接納,才是真正的愛,也只有這樣的愛才能帶來融洽的親子關係。
  • 青春期少年和媽媽的三個約定:平等才能交流,才能做朋友
    好多媽媽都在抱怨或者憂慮:「女兒一回家就關在小房間裡聽歌看書寫作業,不和我說話!」孩子青春期了,一點不聽話,個子那麼高,打都打不動,也不好意思打了。孩子成長的這個敏感時段,不鄭重對待,可能對小孩的成長不利。而傳統型的家長——就是那種家長威權意識太嚴重的,總看輕孩子智商的,把孩子當自己人生附屬品的,不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在青春期的孩子面前最容易失控。
  • 陶虹女兒3歲童言:長大要和大海結婚,陶虹笑著同意,徐崢坐不住
    小姑娘有些不高興,覺得所有的人都反對自己,在某一天上幼兒園的路上跟媽媽說:「我長大要和大海結婚。」陶虹倒不像其他人一樣制止,而是笑著同意:「好啊。」女兒倒是很驚訝媽媽沒有反對自己的「婚事」。女兒也沉思了,還是說:「那我也只跟大海結婚。」陶虹只能答應:「媽媽支持你的決定,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品位的孩子。」在女孩子的教育上,往往要比男孩子更加細膩一些,家裡有個「小棉襖」的家長,可以說在這方面操碎了心。
  • 陳展鵬贊女兒可愛聰明,什麼事情一學就懂,看見女兒打針自覺心痛
    提到一歲半的女兒「小豬比」陳諾瑤,陳展鵬開心大讚女兒可愛、聰明,什麼事一學就懂。,現在吃飯也不要大人喂,要自己吃,而且非常愛探索,對所有事情都有好奇心。,有知陳展鵬2018年和單文柔結婚是想給媽媽「衝喜」,不過陳展鵬就否認了這個說法。
  • 李湘給王詩齡打電話被懟:學會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是父母的必修課
    ,告訴女兒自己很想她。去年葉一茜曾發了一條微博吐槽女兒森碟的「冷淡」,聲稱「和森碟的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尤其是來自父母和老師的說教,讓他們煩不勝煩,內心充滿抵抗。1、尊重和理解一定要放在第一位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大人了,所以他們急需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同。他們希望被人尊重。
  • 青春期孩子為什麼拒絕溝通?這8點父母要注意!
    青春期是苦,於父母而言,孩子的青春期可以和叛逆期畫上等號,他們封閉自己的內心,拒絕父母的交流和管教。父母都期盼孩子的長大成人,但父母更擔心孩子因為年紀太小不辨是非而走上歧途。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到了叛逆期,不聽從父母和老師的規勸,一位想著遵從自己的內心,卻從不考慮後果。可是為何他們總是拒絕交流?你們又知道原因嗎?
  • 中年父母最抓狂,永遠不懂青春期孩子
    兒子這些暖心舉動給我很多感動,也帶給我思考,讓我想起自己青春期的樣子,遠不如他。最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每個假期的早晨睡得正香,就被媽媽殺豬般嚎叫催醒,然後用被子捂住頭繼續接受她的叨念,現在我耳朵不好使,估計就是那時給摧殘的。媽媽的數落和辱罵把一個人想睡覺時的滿足,安逸,渴望,美好的感覺活活夭折了。
  • 謝娜為抱女兒學拳擊:過度內疚的媽媽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我不是一個好媽媽」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每天總有那麼幾個瞬間,媽媽的內心是充滿愧疚的。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覺得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母親。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我的女兒突然不黏我了。從小接受的教育中,母親和偉大就像孿生姐妹。媽媽必須偉大,媽媽必須堅強。即使到了很累很艱難的時刻,媽媽也必須要硬挺,必須告訴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孩子有什麼問題,媽媽也會懷疑是自己不夠好。不敢「認慫」的時刻,就是不接納自己的時刻。
  • 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無法令紅塵中充滿好奇心的人停止探索的腳步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面對未知事物時,心中略微會有一種不安、自卑,如果此時有人自願、主動幫助你學習、理解這一未知事物,你就會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極快接納知識的速度。這種對未知事物的注意力以及極快的接納速度就源於對知識的好奇。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它容易被外界刺激物的新異形喚醒。